分享

【乡情】《天下沔商 筑梦远航》《仙桃的气质》《排湖之春》

 思乡远梦 2022-06-07 发布于北京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上面蓝色字体思乡远梦,再点击关注,这样就可以继续免费查看本平台历史消息了。谢谢您的赞赏和分享!

天下“沔商”、筑梦远航

  古时楚国辖湖北、湖南两地,“惟楚有才”为世人公认,尤其是湖北人勤劳且聪慧,举国皆知,故有一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而“九头鸟”三个字,便成为湖北人的代称。后来,“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被湖北商人和沔阳人发扬光大,之后又有了“十个九头鸟,比不上一个沔古佬”之说,这“沔古佬”,说的就是我们老沔阳的商人们,发展至今日谓之的“沔商”。

  仙桃旧称沔阳,乃著名的鱼米之乡;仙桃商业之脉,源远流长。明清时期,沔阳城商贾云集,驻有江西会馆、陕西会馆、福建会馆等全国十三省商会;沔阳渔泛峰,是江汉平原粮食、棉花的集散地和口岸,以“渔黑二镇,赛过南京”传扬于千里汉江。改革开放以来,创富创业的洪流席卷仙桃大地,30多万“沔商”大军已成为一支商界劲旅,其商业势力范围已拓展至全球。而“沔商”给海内外人留下了筚路蓝缕、诚信为先、勇于拼搏、睿智创新的美好印象。

  纵横中华大地的商业群,古有浙商、徽商、晋商、苏商、潮商等有名的商帮,而荆楚“沔商”只是一支劲旅。确切地说,“沔商”一词,其实是在2015年4月3日下午,由沔商总会的正式成立,天下沔阳商人才正式定名为“沔商”。

  仙桃“沔商”总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凝炼“沔商”精神,网络“沔商”英杰,汇聚“沔商”力量,打响“沔商”品牌,为天下“沔商”回报桑梓、投资家乡搭建广阔平台。如今的“沔商”,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地建立商会组织达30余个,会员规模近万人。这是邻近县市的商会组织无可比肩的,缘于天下沔阳商人齐心协力、携手奋进;心系仙桃、商赢天下的崇高精神。

  天下“沔商”名流济济。雷军、吴道洪、关鸿亮、刘召贵、陈俊海、李新洲、张润斌、李先华、刘体斌、曾德祥、李小双、李俊锋、赵中友、刘江超等,犹如一颗颗耀眼的钻石,闪耀商界。

  “敢闯敢拼,睿智创新;厚德诚信,善合共赢”的“沔商”精神,是天下沔阳商人一部崛起的壮大史,一部开拓创新、艰苦奋斗的发展史,也是在新时期商业贸易活动中一种理念的创新。大力弘扬“沔商”精神,汇聚“沔商”力量、共襄仙桃发展,无疑是仙桃经济社会发展最具活力、最有持续动力的宝贵力量。

  “仙桃是一方热土,需要我们继续加温升温;仙桃是一方沃土,需要我们继续增肥添肥;仙桃是一方净土,需要我们继续去污去尘。”仙桃正在加快推进绿色崛起、奋力建设水乡田园城市的发展理念。时代呼唤“沔商”力量,仙桃需要“沔商”力量!鱼水共存、合作共赢、利益共享、进步共同,仙桃已成为天下“沔商”反哺家乡、投资兴业的沃土。

  天下“沔商”,筑梦远航。“沔商”,这艘承载着仙桃人民深情厚望、光荣与梦想的巨轮,正在沿着好运呈祥的新航道,起锚前行,驶向充满希望的新航程。

仙桃的气质

  转眼间,我离开仙桃已有十多年了。

  2015年4月,在那春意盎然、草长莺飞的日子里,很高兴以“沔商”会代表的名义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来到这座“日近长安远”的小城。

  仙桃市原名沔阳县,古称复州。一座承载千年的江汉平原中部古县域,有着深厚的荆楚文化时代的底蕴,彰显出老沔阳独特的魅力。她北枕汉江,南濒长江,沐浴着“两江”哺育的恩泽,土地肥美,物产丰富,是一个美丽的“鱼米之乡”,一个一见钟情的小城,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

  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汹涌而来之际,仙桃这座宜居的小城,变得越来越富有现代气息,散发着高处不胜寒的气质,展露出厚积薄发的巨大力量。

  记得到达仙桃已是傍晚,下榻宾馆后,我便与好友猫先生联系,想给他一个突如其来的惊喜。猫先生是我以他的网名来称呼之,“墨落宣张、提笔书成”才是他真名所赋予的真正涵义。他是一个文人,一个《大话沔阳人》的人,一个谦和儒雅、幽默风趣的本土作家和《汉水文苑》杂志编辑。猫先生书读的多,有不错的文字功底,作品有敏锐的观察力,编辑工作有喜静好思的严谨作风。

  猫先生正在布置明天开幕“沔商”会的宣传橱窗,几百张展现《魅力仙桃》的喷绘图文已安装完毕,路灯下,他正逐字逐句的复查校对,叫我过来帮忙。可我胸无点墨,又能帮什么忙呢?

  清冽的晚风吹走了我满身的疲惫,来到“沔街”,欣赏着猫先生亲手制作的一幅幅诗情画意的资料图片。

  《魅力仙桃》的布展,它让沙湖沔阳洲又有了新的文化内涵。宣传画以寓教于乐的文化渗透,向与会代表和市民来传递正能量,传承仙桃的历史文脉。

  接触猫先生缘于网络,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见到他。交谈中,他说话操一口俗土的沔阳方言,你会觉得他的稳妥和亲近。宽厚的身躯,着一件海军衫,有阳刚硬汉的帅气。于是,他作品中那正义坚韧的感觉,我也捕捉到了。这种气质,我也懒得去长篇大论了,其实在普普通通的仙桃人身上都具有,但我要说清楚的是,只是猫先生体现得尤为典型。

  “沔街”以仙桃撤县建市前旧名沔阳命名,是一条楚风浓厚,楚韵流淌,多业态重点文化旅游观光街。夜色下的“沔街”,古色古香的古式建筑,在五彩斑斓霓虹灯的照射下,光影依依、如诗如画,美得令人心醉。真想一饱眼福,实可惜天色已晚,我只好明天来一睹它的风采了。

  离开猫先生,走在回宾馆的路上,路灯投下我的身影,这是我与仙桃形影不离、一次最亲密的接触,心里感慨万千。

  算起来,仙桃撤县建市已有30周年了,这期间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30年耕耘,30年的辉煌,自命不凡的仙桃,有挑战和曲折,有坎坷和辛酸,有欣喜与兴奋,也有骄傲与自豪。“三十而立”的仙桃,就像一个已成熟的男子,面对一切艰难险阻,顽强拼博,以实现县域经济发展大跨越,来打造自己殷实的“家底”。

  为了更多地熟悉这座新城市,只身休息在宾馆里,只能靠广媒来获得信息了。

  打开电视机,锁定仙桃电视台节目栏,仙桃乡村风情、田园风光扑面而来。

  戏剧频道正播送着沔阳花鼓戏《站花墙》,这是一出地方传统戏,讲述的是一段男女相爱的故事。“风吹杨柳条条线,雨打桃花朵朵鲜”……那绘声绘色的演唱,荡起我心中阵阵涟漪。

  “一世弃朝市,此语真不虚。”再看一段《仙桃新闻》,报道的内容是仙桃新农村建设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视屏里一幅幅美于心、魅于形的锦绣画面,让我对童年时光有些捉摸不定,昔时熟悉的乡村变得陌生。道路四通八达。楼房鳞次栉比,田野五谷丰登,人们精神抖擞……我感受到了仙桃新农村建设的新面貌。

  我生于斯,成长于斯。记忆里的村庄,记忆里那些尘封已久的往事,不时地浮现在我的脑海,让我久久不能入睡。

  旭日东升,仙桃醒来。当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高楼宾馆的房间,照在我的脸上,是那么的温柔。我推开窗户,淡雅的气息迎面扑来。极目眺望晨雾中的小城,仙下河宛如一条玉带穿城而过,朝霞映射的万缕金光下,河两岸下景色秀美、风光旖旎。让我忽生一念,这不正是“开门是河,推门见水”的湖乡情调吗?

  仙下河是一条人工河,是顶天立地仙桃人民的造化。水孕育城市的生命,酝酿城市的灵气,蕴藏着城市的历史。古人云:“近山者仁,近水者智”,仙桃是一座在水里成长起来的城市,地域造就了仙桃的文化特色。城与河、人与水,是打造具有水乡特色的生态宜居城市的载体。

  上世纪末,仙桃城区面积没有现在这么大,顺穿城国道从西走到东,只需要半个多小时而已。如今城区延伸到了城南很远的地方。一条条道路四处延伸,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一座座厂房鳞次栉比,一个个小区景色宜人。这里没有大都市的喧嚣,却有它小城市的鲜明个性和独有气质。

  仙桃人的性格朴实,情感亲近,概括地说,男的,聪明、矫健、勇捷;女的,敏慧、大方、灵巧。细说就是:男人精明强干,爱赌狠,不服输。“沔牯佬”不看重钱,但也有本领赚得到钱。女人身材苗条,穿戴时髦,酷爱打扮,长发飘飘。走起路来,摇曳生姿,就像水里游着的美人鱼,更具与生俱来的气质和魅力。

  搭乘“沔商”会代表统一安排的专车,来到主会场“沔街”开幕式现场。文化节的街道,人流如潮,锣鼓喧天,一队接一队的民间民俗艺人,用他们最精彩的表演让观众如痴如醉,到处是一片喜气洋洋的热闹气氛。

  从来都不是一个很喜欢照相的人,但我还是忍不住地拿着相机,拍摄着“沔街”的风景,记录下美丽的心情。

  开幕式结束后是景点参观,主办方邀请各位代表到“沔街”游览。

  “沔街”是一条具备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功能齐全的旅游名街。代表们步行在“沔街”,在导游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沔街名人馆、陈友谅纪念馆、“沔阳三蒸”博物馆、沔街工美楼和孝雅书院等场所。

  沔街名人馆,在反映仙桃人杰地灵、人才辈出的同时,也突出了仙桃名人对仙桃历史乃至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陈友谅纪念馆,再现一个真实的陈友谅,这位元末农民起义领袖,也是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英雄人物;馆内那些展示老沔阳地方特色的文物专题陈列,让我加深了对沔阳历史文化的进一步了解。“沔阳三蒸”博物馆,它叙述着“沔阳三蒸”与老沔阳的渊源,诠释着蒸菜文化内涵。工美楼的贝雕,麦秆画、雕花剪纸,一件件作品展现出仙桃在工艺创作领域的极致造旨。走进孝雅书院,这里越发显得富有浓重的文化气息。

  气质是指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沔街”打造的是传统的老沔阳风情,甚至是些今天所说的“非遗”,可见,气质是不老的神话传说,我想这些就是仙桃潜在的气质。

  “沔街”建筑全部采用的是明清仿古建筑风格,精雕细琢的造型,流泻着岁月的沧桑。它诗情画意、古色古香,与现代城市形成鲜明的对比,为鱼贯穿梭在城市街头的人们回归远古,而获得了唯一的心灵补偿。

  与沔街的尹台闸接壤处,有一个依水而建,集文化特色、休闲、娱乐、观赏于一体的活动场所,那就是仙桃市又一全新景观——沔阳公园。

  沔阳公园,其命名也是源于“沔阳”二字,与江汉诠“沔”义,悠悠沔阳,遗风余韵。

  沔阳公园牌坊高大雄伟,牌坊四面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忧于社稷患忧前,乐于庶黎欢乐后。”以突出狄梁公廉政文化成为公园主题。狄仁杰,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为民讨板子”的故事,在沙湖沔阳洲传为佳话。

  公园的上空,天是久违的蓝,云是画里的云。手托莲花的仙女缥缈出尘,那洁白如玉的女神楚楚动人,那香远益清的荷花四处飘落,此情此景,令人遐思,心旌摇荡。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完全去了解老沔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这绝非朝夕之事。于是,我只能将这些五光十色的故事存藏在脑海中,使之成为美好的回忆。

  一座城市的内涵要上升到气质的层面,精神理念是影响这座城市的决定力量。仙桃体育广场上的体操冠军雕像群,是“体操之乡”一张靓丽的名片,是仙桃人民的自豪,也是人们全面地了解这座城市精神内涵的窗口。

  一个本不算起眼的小城,已经连续在4届奥运会上获得体操项目的金牌,仙桃的气质决定了他们的更高、更强,敢于胜利。这就是仙桃人所具备的不怕吃苦、不服输,永远进取的精神。

  当别的城市耐不住性子想跑得更快、飞得更高时,仙桃却选择了慢生活方式,把发展的速度慢下来。那就是以关注心灵、环境以及传统,来提高生活质量,提升幸福感,高品位打造宜居城市,实现突破新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仙桃真正的气质所在,魅力所在。

  参观排湖风景区已是午后,正是“日出江花红胜火,春到江水绿如蓝”的春四月,站在排湖景点五乐台上,湖光春色尽收眼底。

  “排湖在长江和汉水之间,位于江汉平原的中心,像一面明澈的圆镜,上映日月星辰,下照富饶的大地,闪闪发光,永不暗晦。每当夏季风雨到来的时候,排湖在欢乐的沐浴中显得更加澄碧。每当秋天庄稼黄熟的时候,排湖被映衬得更加明丽。”

  著名作家碧野先生的散文《静静的排湖》,我虽无数次读过,但百闻不如一见。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排湖是仙桃人民的母亲湖,她养育了勤劳、勇敢、智慧的仙桃人民,谱写了这方水土历代的精神财富。如今的排湖,正展示着她最瑰丽的文化春天。但愿排湖风景区共白云千载悠悠,但愿碧野先生的胜迹长留排湖,长留在仙桃人的心中。

  于丹曾说:“气质是城市的文化符号,也是城市的精神绿地。”一处景观常常记录着一段历史、一个故事,象征和代表着一种意义和价值。排湖风景区就是仙桃的文化符号之一,静静的排湖,就是仙桃小城一块唯美的精神绿地。

  一座城市特色鲜明,它才有独特气质。仙桃的独特气质,不仅只是表现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的繁荣景象,更重要的是要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高度的精神文明。让文明成为仙桃的新气质,才是一座人文城市发展的根本路径!

  整洁美观的市容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谦恭礼让的文明市民……建设文明幸福仙桃,提升生活质量,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心愿。

  思舟逝川流,乡愁不曾休;远游为异客,梦泣生白头。

排湖之春

  “梨花风起正清明。”梦里的一次次相约,我背起行囊,踏上了归家之路!

  在这引人怀念往事、感恩思亲的日子里,我回到了家乡!正值家乡仙桃举办的“汇聚'沔商’力量,共襄仙桃发展”——首届“沔商”大会暨“沔阳三蒸”文化节,庆幸自己也参加了此次盛会。借会议活动日程安排游览排湖的难得机会,我的身心终于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生活过的排湖岸边,回到在自己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在这里曾工作过两度春秋的排湖渔场(现为排湖风景区)。

  三十多年前,乡镇企业蓬勃发展的年代。我在当时的排湖渔场下属的“国营排湖服装厂”跑购销业务。由于常年在外,只有年关才有时间回到厂里。每年,厂里都要分给我几只板鸭和几十斤优质过年鱼。飞雪天,也少不了和厂职工一起,划着小船,扛着台铳,下到湖里去兜一圈,打回几只野鸭、孤雁、野兔等湖鲜野味,腌制晾晒,作为年货礼品来馈送亲友和乡邻。

  三十多年过去了,回想当年,情思绵绵!昔日静静的排湖,如今风生水起、春潮涌动;茵茵草地,青翠欲滴,显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别样魅力。

  仙桃,我可爱的家乡!犹如桃花春雨般柔婉迷人的一座小城,就如它简单的名字,拙朴而又灵秀。同时,仙桃也是一座在水里成长起来的鱼米之乡,平畴沃野、物产丰富,城镇乡村、繁荣富丽。就在这片风姿异彩的“沙湖沔阳洲”土地上,镶嵌着明珠似的排湖。

  春暖花开四月的家乡,烟雨霏霏,空气清新。当载着“沔商”代表的旅游大巴行驶在水泥面的排湖公路时,目光透过驾驶室弧形玻璃,只见纷纷清明雨,把排湖公路洗涤得干净无比,仿佛是年迈的父母把房前屋后打扫得一尘不染,来迎接自己的儿女们从远方归来。一辆辆旅游大巴车在细雨薄雾行进中,为保持车距,司机们打开着减速尾灯,一束束红光照在公路上,有如给公路铺上了一层红地毯,踏上故土的“沔商”代表,简直有明星踏上红地毯的错觉。用掌心去擦净车窗玻璃上的雾霂,进入眼前的排湖之滨,是一种钟灵毓秀的清幽境界。

  坐在车上观赏远景,雨雾中,沿途的河渠池塘,田野村庄像披着乳白色的轻纱似的,朦朦胧胧,风光绮丽,生机盎然,一片苍翠。

  大巴车行驶在坦直的电排河畔,近看却是另一番风韵,暖意盎然、艳丽迷人。河堤杨柳拂面而过,像慈祥母亲用她那温暖的手,在抚摸着孩子们的脸颊。岸边的嫩绿的一花一草,在湿润的土地里向上生长。从枯萎到逐渐茂密苇蒲,在河滩堤坝上随风摇曳;苇蒲丛中,不时地传来水禽的鸣叫。河水涨起来了,起了点小风,腾起细浪,水波粼粼。电排河上水泥桥,支渠上的砖拱桥,水依着桥,桥恋着水,古雅质朴。停泊着的一艘艘农用小木船,在河岸边静静地躺着,我看不到在那金秋时节里,稻满舢、鱼满舱,船过桥底,穿梭来往的匆忙。这时候,还有我听不到的是牛背上牧童那悠扬的短笛声……

  电排河对岸的村庄傍水而居,小桥流水;春晖大地,风情万种。高楼林立,乡路平直,篱笆深深,温棚排排,在烟雨里静默着。农园里的桃花,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春风里带来阵阵花香。村庄后面是一望无垠的田亩,油菜花已进入谢花期,开始长出嫩小的籽荚。村子里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都外出务工创业,留下来的那些老农,他们留守在家种田、栽果、养鱼、喂猪。“咕咕”的布谷鸟声将村庄唤醒,人们开始了一年之计的春耕春播,收获稔熟年丰。于是村庄里,就多了些撑起伞慢慢走着;田间地头,也多了些穿蓑戴笠挖沟渠、修田埂、清鱼池、翻泥土的人。勤劳本分的父老乡亲,他们守望着一份宁静、一份安逸,让自己的家园变得更加可爱和美好。

  眼前这“小桥流水人家”的风景,绿满天野家乡的春天,旅游大巴上的“沔商”代表们沉浸于其中,情与梦的家园,让他们遐思不已。除了大巴车“隆隆”的发动机声,更多的时候,车厢里是无语的。

  “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当你多年以后风雨归来,虽容颜已改,但你依然记得童年时家乡往事,不由得引发起你荡气回肠的眷念情怀。

  排湖,古云梦泽上排空逐浪之湖,湖区湖汊密布,有“百里排湖”的美誉。也许是随着古云梦泽洪荒,经历了沧海桑田历史演变的缘故,喧嚣、壮阔的排湖从此变得宁静、安详,变得如“小家闺秀”般的灵气、柔情。浩瀚的湖水给湖乡人民带来灌溉、舟楫之利,人们生息其间,岸上谷子呈金,水中浪溅鱼跃。从湖心停泊着的一只只木船,虽说四面却没有一个人,让人会有“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寂寞心情,但却能领略到昔时帆队竞发、撒网打渔的遐思。排湖出土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就好像去读一本厚重的教课书,浓缩老沔阳地区文化发展的脉络。清甜甘冽的湖水像乳汁,养育着富饶美丽的湖乡大地,养育了勤劳智慧的湖乡子孙,她是仙桃人民的母亲湖。

  旅游大巴驶过电排河大桥,拐过一道弯,映入眼帘的就是春光明媚的排湖了,车上的导游向代表们介绍着仙桃对外开放的新名片——排湖风景区,我的思绪也随之荡漾开来。此时令我钟爱的则不是排湖,而萦念的是离外祖婆家不远处、与排湖一脉相通的小湖——胭脂湖。

  “胭脂湖水一镜平,月光映照容颜清。”这是我在小时候听到乡老所念出的诗句。传说胭脂湖边有一花鼓戏班子,每当演出前,演员们在化妆时,用湖水当梳妆打扮的镜子照,化成生、旦、净、末、丑的角色,去登台唱戏;戏唱完后,戏子们又来到湖边,湖水映月,洗去满脸的胭脂花粉,因此碧澄的湖水就染成了胭脂水,故叫胭脂湖。

  胭脂湖,半干半湿,除非在夏天连日降下暴雨后,湖水才是满的,其余季节,半湖碧水,水天一色。走进胭脂湖,天青水绿,鱼虾满湖,芦苇婀娜,荷花多姿。在我童年和少年时期,常和小伙伴们来到湖里割草放牛,打粽叶捡谷;摸鱼踩藕,划船摘莲蓬。外祖婆给我讲胭脂湖的故事,讲胭脂湖的风姿异彩。我与外祖婆分享着欢乐,也向外祖婆倾诉着泪水。胭脂湖水之美,在于她慈爱、温婉,在于她质朴、淳厚。

  胭脂湖是我的襁褓,湖水给了我生命,树有根、水有源,我是排湖的儿子!故乡的水,是流入我心田的甘露,令我情思神驰。

  来到排湖五乐台度假区,伫立在高高的观景台上凭栏远眺,雨后排湖,尽收眼底。浩渺水色,烟云茫茫;湖平如镜,植被如毯;春光万斛,绿漫天野。天空的浮云飞鸟,湖中的水榭拱桥,景区的假山土丘,岸边的绿树花红。如此的诗情画意,谁都会心花怒放,游心勃发。

  我挤在“沔商”代表的人群中,实话说,在外漂泊多年,一事无成,也就谈不上有回报桑梓实力了,对比“沔商”代表他们,只是(穷)灶门和(富)水缸的关系。而深情的母亲湖仍以她那博大情怀,热枕地欢迎每一个游子的归来!

  我的足迹曾踏过神秘多变的喀纳斯湖、充满诗情的太湖、波涛汹涌的洞庭湖、浪打浪的洪湖、甲天下的桂林山水、颐和园的昆明湖、杭州的西湖……而家乡的排湖,于我似慈母般的精神寄托,她清秀妩媚,风姿绰约,是其它湖泊都无与伦比的。这一汪湖水,是我一辈子心灵的港湾,一辈子与我血水相融。亲近她,道不尽的离别之情,话不完的大美至极,让我心仪,让我陶醉!

  排湖在长江和汉水之间,600余年前,这里曾经是农民起义军领袖陈友谅训练水师的地方。其中,饱含乡愿情结的“沔阳三蒸”的故事传说,出自于陈友谅夫人犒劳兵士,将肉、鱼、藕分别拌上大米粉,配上佐料,装碗上甑蒸熟,味美质融。如今的“沔阳三蒸”的饮食习俗已发展到“无菜不蒸”,成为蒸食中颇有盛名的美味佳肴,受人青睐,也是天下仙桃游子的思乡味道。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排湖岸边长大的我,荡桨撑船、撒网捕鱼,虽算不上内行,但样样都会。记忆中,排湖里的渔船多是小船,空敞的中舱有支起弧形的芦席顶棚,供摆矮桌吃饭和开铺歇息。顶棚下悬挂着一盏马灯,灯光闪烁;船尾部有舵把和双桨,桨落水响。昔时那桨声灯影的排湖,令人感怀。

  我凝神而思,眼前风平浪静的湖面,如有一只打渔船,席坐船舱,一边品尝“沔阳三蒸”,一边欣赏湖面风景,那该是多么惬意的一件事啊!

  “沔商”旅游团带队的是市长,她也是活动的讲解员:“仙桃正在着力打造排湖的文化底蕴和旅游品牌,大手笔启动排湖开发工作,使排湖真正成为生态之湖、文化之湖、城市之湖、休闲之湖,成为仙桃一张对外开放的新名片,成为游湖人们最佳的去处。让我们始终与自然和谐相处,去迎接诗与画交织的排湖之春!去拥抱仙桃发展的春天!”

  乡情剪不断,乡音忘不了。是啊!仙桃的发展,靠的是乡情,天下仙桃人参与家乡的开放开发,力量是铁,力量是钢,因为“我们都是仙桃人!”

  来自新疆(江汉平原)“沔商”会代表董青,一直在我身边陪同我参观游览。也许是边城气候特征的缘故:蓝天、牧场、白云飘飘……他喜欢上了《故乡的云》这首歌;浓浓的乡愁,也许是他在那孤零的漂泊岁月里,发自肺腑的思乡之声。他是一位普通的商人,并不是歌唱家,但他能把这首唱得催人泪下!我俩在游览排湖中,他一直情不自禁地轻唱着: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

  它不停地向我召唤

  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

  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

  归来吧,归来哟

  浪迹天涯的游子

  归来吧,归来哟

  别在四处漂泊

  ……

  有多少三百六十五里路呦

  从故乡到异乡

  深情的排湖,就是那故乡的云;湖水拍岸声,那是母亲的声声召唤;天下仙桃“沔商”,你就是那浪迹天涯的游子。我相信,你会被那一泓玲珑剔透的晶莹湖水所灌醉!

  淼淼排湖水,悠悠桑梓情。排湖,家乡的湖,你的儿女们深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真谛!祝福你!梦里水乡,魅力仙桃;排湖之春,充满诗情。伟大的母亲湖,我还会与你相会……

沙湖沔阳洲

  这里的老人乘公交不用花钱,当然其它地方也是。所以有些老人们可以从门头沟乘公交来到东直门,买上二个烧饼后,再乘公交回门头沟。我也不知道门头沟离东直门有多远,但从旧时行政区域划分的规矩,应该是:“县隔县,一百欠;府隔府,二百五。”

  公交车上座位上全是老人,我不老不少的,只有让或站了。

  这次回家,我顺便带回几个印有“沔商”字样的方便袋。一天,我提着方便袋到去超市,公交车上,我故意指着“沔商”的“沔”字,说自己不认识这个字,求指教。先是问一个老先生,戴一幅眼镜,他手里新买的《字帖》在翻阅,一看就是个书法爱好者,肯定有学问。我请教他“沔”字该怎么念,他一本正经地回答我:这个字念“丐”字,我只是点头表示感谢。

  我来到公交车的后门处,又问起一位年迈的女士,看上去就不像我们农村人,绝对的知识分子,我问她“沔”字该怎么念,她同样说:这个字念“丐”字。

  后来我也问了几个年轻人,有的说念“丐”字,有的说不认识……

  在这辆公交车上,我所访问的七八个人中,“沔”字,就没有一个人说念“勉”音的,我心情糟糕极了。

  再说,沔阳的“沔”,右边又不是“丐”字,为何都念成“丐”字。看来,像我一样不求甚解的还不止我一个。记得儿时识字不多,我在给村民读信时,也把“潜江”的“潜”字也念成“替”,以为是偏旁发音。

  我生长在沔阳,却总把“沙湖沔阳洲”写成“沙湖沔阳州”。这次回家,看《魅力仙桃》宣传画,听猫郎先生讲起“洲”和“州”区别,不无道理。

  “洲”和“州”写法相近,读音相同,又都可做地名用,但是两者仍有明显区别,不可随意加多或省略三点水。

  行政区域名“沔阳州”的“州”不能写成“洲”;而“沙湖沔阳洲”的“洲”也不能写成“州”。是因为“沔阳州”和“沙湖沔阳洲”具有指代的不同。

  “洲”有水字偏旁,是水中之地的意思。《诗经》中,第一篇《关雎》的名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此“洲”亦即水中绿地;现在世界上的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的“洲”仍然是水中大陆的意思。古人曾把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说成“三山六水一分田”,认为山占了百分之三十,水占了百分之六十,田地才占百分之十。比例虽不能说十分精确,但是,古人测算的水多田少是正确的。

  因此,陆地(洲)是被水包围着,才有了上述的欧、亚、非、美洲说法。

  “州”则本是古代行政区域名,比如二千多年前的汉代前后,全国有过九州或十三州记载,“州”大体上同现在的“省”差不多。因此,现在我们自己称中国还有“神州”、“九州”说法。

  不过,要知道的是,中国的行政“州”在元、明、清代时,大大缩小,差不多相当于“县”了。所以至今有些“县”还同时叫做“州”,比如旧时北京的通州亦即通县等。近代“州”已变小了,州的名称相应地就增多了,今天凡带“州”字的地名的由来,多与古代的州名有直接关系。沔阳州亦即沔阳县也是如此。

  明白了“洲、州”区别,那么在书写神州、欧洲、俄亥俄州、五洲四海、只许州官放火……时,就不会写错了。

  “沙湖沔阳洲,十年九不收”,这里所说的“沙湖”,就是过去沔阳县境内一个大的湖泊;“收”,当然说的是土地“收成”了。我们把民谣联系起来讲,“沙湖沔阳洲”指的就是古云梦泽,平原湖区,水域之地,荒湖绿洲。所以,我们写“沙湖沔阳洲”的“洲”字必须要有水字偏旁,有如我们去写“武汉天心洲”一样。

  再则,“沔”字不能写成“三点水”加一“丐”字,不然就是个错别字。

  赞沔商

  

  你!少小离家

  带着感伤的辞乡之情

  擦干思亲的泪水

  在陌生的城市里打拼

  深处异乡的孤独

  承担着创业的艰辛

  君子以自强不息

  壮志英雄事竟成

  

  你!志存高远

  冲在行业前沿的排头兵

  弄潮儿向浪头立

  任风吹雨打独善其身

  鲜花和掌声的背后

  点缀出光彩人生

  回报桑梓显本色

  兼爱天下立自信

  

  无论走到哪里

  却割舍不下那份乡情

  你仍怜故乡水三更梦

  你身在他乡不忘根

  见贤思齐捐资助学

  以恩报德扶困济贫

  相逢何必曾相识

  天下沔商一家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