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读】宅家听戏,一天蛮容易过去!

 思乡远梦 2022-06-07 发布于北京

  《战国策·秦策五》:“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意思是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喻指做事情愈接近成功愈困难,因此更要努力、谨慎。

  如今,虽疫情的态势出现向好变化,胜利在向我们招手,曙光在前头!但我们不要掉以轻心,松懈麻痹。宅在家,要自觉接受居民点实行的最严格封闭式管理,坚决做到:

       少出门、少聚集;勤通风、勤洗手;戴口罩、讲卫生;打喷嚏,捂口鼻;不恐惧、不传谣;有症状,早就医。

  在这里,选几出荆州花鼓戏经典唱段和视频,供大家去看、去听,去体会荆州花鼓戏魅力,以充实你的戏储量吧!

  疫情牵动万众心,中央英明护苍生;守土有责同协力,放眼神州万年春!

  荆州花鼓戏,习称花鼓子,因形成于沔阳、天门(旧称沔阳州)一带,亦称沔阳花鼓。1954年定名天沔花鼓戏,1981年改称荆州花鼓戏。湖北省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江汉平原。

  《站花墙》写湖广应山杨玉春,自幼与燕山天官王洪的女儿王美蓉订亲。玉春后因父母双亡,前往王家投亲,王父嫌玉春家贫,不认这门亲,并将玉春责打40大板逐出门外。美蓉丫环春香不满王父所为,暗将美蓉引至花墙与玉春相会。杨王二人互诉衷情,交换信物,订下再结同心之好。

仙桃沔阳花鼓戏《站花墙》视频

  《铡美案》又名《秦香莲》,写陈世美考中状元招为驸马,不认前妻秦香莲反欲将其害死。包拯对其百般劝告不听,最后将其铡死,以正国法。该剧同其他包公戏一样,体现出人们心目中的清官包拯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品质,表现了人们对政治清明的向往。

湖北花鼓戏艺术研究院《秦香莲》视频

  孙世安,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退休后至今任教于湖北省艺术学院。其艺术生涯,先后饰演《秦香莲》的秦香莲、《拦花轿》的周大妈、《家庭公案》的李大妈、《原野情仇》的焦氏等50多个剧目主演。其中《秦香莲》演出600余场。经典唱腔和剧目被央视录制播出,业绩收入《中国当代戏曲人才大典》,经典演出剧目被国家数据库经久珍藏。

  《十三款》剧情故事说的是柳丙元对州官和州衙师爷伪造私钱,沆瀣一气,强行流通,欺国误民,榨取暴利罪行的揭露,被州官革除秀才功名。柳丙元遭此诬陷和打击后,明察暗访,在据事据理的基础上,写下了控告州官和州衙师爷等人十三条罪行:鲸吞皇帮、制造水灾、私分赈粮、饿死黎民、逼征青苗、扩大灾情、强奸民女、草菅人命、伪造私钱、欺国误民、贪赃枉法、冤害良民、私设赌场。于是拦船喊冤,告至船巡的制台大人。柳丙元仰卧在铡刀口上里,生死关头,毫不惧色,口诉状词,字字不差,最终将此状告准。罪犯被判斩首,秀才功名得以恢复。柳丙元秉性刚直,才智过人,敢于为民代言,名扬湖广,传为美谈。

仙桃沔阳花鼓戏《十三款》全集视频

  鲁美娇,国家二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湖北分会会员,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她14岁从事花鼓戏艺术,在继承花鼓戏传统唱腔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风格。代表作《秦香莲》《斩经堂》等。

欣赏:鲁老师经典唱段

  《弃红绫》唱段

  花鼓戏《秦雪梅吊孝》中[弃红绫]一段,叙述的是秦国政嫌贫爱富,欲退其女雪梅与商林婚姻,对借秦府读书的商林多次羞辱,棒打鸳鸯,并将商林赶出府门。商林又羞又气,思念雪梅,于是一病不起,奄奄一息。秦父又命丫鬟为商林冲喜。商林方知真相后,恼羞成怒,气绝而亡。秦雪梅不顾父亲反对,冲破世俗偏见,来到商府祭吊。

  鲁老师在演唱《秦雪梅吊孝》中[弃红绫]这一唱段时,如泣如诉,令人震撼。“秦雪梅见血灵悲声大放,哭一声商公子我那短命的夫郎!”鲁老师极尽感情投入,所唱出的一字一句,把前来吊孝的秦雪梅,对亡夫商林的爱之深切,表达得淋漓尽致,悲切感人。

  《林氏为儿改嫁有何罪》唱段

  花鼓戏《天要下雨娘要嫁》讲述的是农家寡妇林氏与儿子杜文相依为命。因大雨成灾,家中断炊,债主逼债,林氏无奈之下只能改嫁外地商人周厚德,儿子杜文则被强留给了族人。依靠林氏的暗中资助,杜文高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碰上了前来应考的同母异父兄弟周麒、周麟,其事为副主考杜副官所知,杜文羞恨交集,在林氏寿诞之日,上门羞辱其母改嫁失节。一腔悲愤的林氏见此,遂含恨自尽。于是,杜文才有“听恩叔道真情我魂飞天外”的悔恨。

  《天》中[林氏为儿改嫁有何罪]唱段,鲁老师把声腔发挥到了极致,唱出林氏的悲愤。开始运用的是摇板、二眼高腔转一字板高腔,后转悲腔,又转悲腔清板,再转悲腔唱“鱼咬尾”,最后是悲腔转一字板高腔。时而紧拉慢唱,时而舒缓激扬,犹如痛不欲生的生活节奏、人生的轨迹和心路的历程。

  《有三从和四德》唱段

  花鼓戏《三娘教子》这出戏的情节是,商人薛子路在镇江经商,不幸身死,由老仆薛保前去运柩回乡。家中妻妾三人,张氏、刘氏改嫁而去,张氏留下一子薛义。三娘王春娥怜其年幼,无人抚养,发誓守节抚孤。一日,薛义在学堂受到奚落,讥其无母,回家与三娘吵闹。三娘悲痛至极,割断机头。经薛保从中劝说,母子始和好如初。该剧目唤醒人们真、善、美,识别人间伪、恶、丑,是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好戏,有着很深的群众基础。

  用心体验领悟角色,是鲁老师艺术特色。剧中[有三从和四德]这一唱段,鲁老师运用了悲四平的唱腔。整段唱腔注重了声、韵、意、气的使用,平稳朴实,低回悠扬,既叙事,又抒情,沁人心肺,感人至深,无不打动着观众的心灵。在“做表功”方面,鲁老师采用了青衣的表演程式,一举手、一投足、一腔一调、一言一行,细腻传神地塑造出三娘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忍辱负重,笃守诚信的崇高人格和丰满完美的艺术形象。

  “欲尝甜瓜自己种,自种苦瓜自己尝。”三娘!一个温柔、贤良的村妇形象,谁曾想到在民间,也有着这么一位“活三娘”,她——就是鲁美娇老师!

  《黄氏女身落在鸿升典当》唱段

  “黄氏女身落在鸿升典当,思老爷想金元泪洒胸膛……”花鼓戏《白扇记》中[黄氏女]唱段中,鲁老师用圻水腔演唱得快中有慢,慢中有快,如泣如诉,情深意切,酣畅淋漓,一气呵成。把渔网之母黄氏女对金元的思念,对强贼赵老大的恨与仇表现得尤为突出。特别是那一句:“娘做大,女做小,天地惨丧”,道出了恶人的兽性,人伦的悲怨。听后心酸血腥,泪水直流。

  《荞麦粑赶寿》唱段

  花鼓戏《荞麦粑赶寿》故事说的是,员外王伯昌夫妻有三个女儿,大女儿金花,二女儿银花都嫁入官宦、富商之家,唯有三女儿翠花嫁入穷秀才徐文俊。其妻蒋氏六旬寿辰,金花、银花送来名贵寿礼,翠花因家贫,将仅有的三升荞麦做成粑粑前来拜寿,受尽父母讥讽冷落,以致母女击掌断交。后王遭遇火灾,伯昌死去,蒋氏一贫如洗,金花、银花均不收留,落得乞讨度日,翠花闻之,将母亲收留奉养,检其之过,警示后人。

  鲁老师在这段唱中,发出的声腔缠绵悱恻,沁人肺腑,酣畅淋漓,听得流泪。如涓涓细流,快而不急,稳而不拖,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把翠花女对嫌贫爱富父母的痛恨、对保儿的疼爱和对丈夫的一往情深表现得贴切充实。听完这段唱,心会久久不能平静。

  《描容上路》唱段

  花鼓戏《赵五娘吃糠》中的赵五娘是一个贤孝妇,丈夫蔡伯喈进京赶考,她独自一人在家侍奉公婆,承担起家庭的全部重担。饥荒年间,赵五娘家锅里无米煮,灶下无柴烧,三餐无一饱,只得外出借粮。她将借来的一点米,煮成稀粥端给公婆吃,自己却躲在厨房里吃糠,结果反而被婆婆怀疑她在偷吃大米饭。当公婆强行将赵五娘推倒在地,冲去厨房看个究竟时,这才发现赵五娘背着他们偷吃的,根本不是什么米饭,竟然是糠!公婆这才悔恨交加起来。

  《赵五娘吃糠》[描容上路]这一唱段,说的是五娘在月光下凭着记忆,描画公婆的容像,打算带在身旁,去寻找丈夫。这一段更是饱含激情,声情并茂,真切感人。鲁老师用的是打锣腔的演唱,旋律流畅,深沉悲怆,“哭味”十分浓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