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记忆:羽毛扇

 思乡远梦 2022-06-07 发布于北京

  羽毛扇,系荆楚大地著名的传统工艺品,“庾稚恭为荆州,以毛扇上武帝”,说明了制扇业在江汉平原的历史悠久。谈及羽毛扇,对多鸟的湖区来说,有着天然的优势,家乡尤为洪湖新堤生产的毛扇最具盛名。这种羽毛扇选用天鹅、野雁、鹰、鹳鹤、鹅毛等鸟禽之翅、尾毛,按羽毛的自然生长规律,色泽纹理,制成扇面。然后配竹漆、牛骨、塑胎、象牙等材料作为扇骨。扇尾还吊一根丝线结坠作装饰,十分精巧,为众多产品中的佼佼者。

  洪湖羽毛扇与杭扇、川扇、苏扇并称我国四大名扇,其毛质柔软,舒适宜人,造型美观,精巧轻便,具有送风柔和的特点,最适合老人、产妇和病患者使用,也是戏剧舞台上理想的道具和珍贵的礼品。羽毛扇品种繁多,丰富多彩。主要有彩扇、掌扇、桃花扇、广扇、撒扇、京月扇、雕毛扇等48个品种,各具形态,各有风趣,为人们所喜爱。

       如形似仙人掌的“孔明扇”深受老年人喜爱;宛如半轮新月的“京月扇”受到年轻女性的偏爱;可以折叠的“撒扇”非常适合旅游者携带。还有一种精巧别致的绒毛折扇,专门为舞台演出而制作,折叠收拢,恰似一束迎风摇曳的鲜花,舒展开来,便是一把色彩斑斓的绒毛扇。

  洪湖原隶属老沔阳(今仙桃),扎毛扇艺人的技艺与仙桃是一脉相承的。排湖之滨的范溉关,也是生产羽毛扇产区之一。昔时,农村里有许多“挑八根系”的人,他们挑着货郎担,摇着拨浪鼓,走村串户,用糖果、小百货、针头线脑换购鹅毛、野鸡、野鸡的羽毛,为范溉关的羽毛工艺品业提供源源不竭的原材料。鹅毛分白鹅毛、雁鹅毛两种,因湖里雁鹅毛稀少,尤其珍贵。

  范溉关老街上靠碧潭水边有一家扎毛扇的刘师傅,上世纪70年代,我看过他扎毛扇,结婚前端阳送毛扇,也买过他扎的毛扇。走进刘师傅店铺,只见经过染色后各类长短不一的羽毛,堆满工作台,产品扇琳琅满目,也带有徒弟。

       扎毛扇看似简单,但制作技艺却相当复杂,要经过选毛、洗毛、染色、穿毛、扎线、缝片、装柄、理片、穿丝、装绒等多道工序。

  选毛就是选择冬季猎取的禽鸟翅羽。洗片是双氧水和羽毛洗涤剂将羽毛洗干净,无污渍,然后在太阳下进行摊晒。染色是用温水将染料溶化,把羽毛染成不同的颜色。穿毛即拿一根羽毛,从扇柄的左侧,把长铁丝从毛梗部上端的孔中穿出,把短铁丝从毛梗下端的孔中穿出。再用同样的方法穿扇柄右侧的羽毛。扎线,先把线穿在针上,然后用穿好线地针,从最下端地铁丝孔穿过,再从第二根和第三根毛梗部的缝隙处穿出。然后绕到左侧,从左侧的铁丝孔穿过,拉紧,这样反复地绕上几周,再把线头塞到毛梗地缝隙中就可以了,最后用剪刀剪掉线头。缝片是为了使毛片固定地更牢实,即用洋线把每一个毛片连接起来。然后装柄。理片就是对羽毛进行修理,用剪刀把羽毛下端毛梗剪掉。穿丝是从扇柄的一端开始,把线从第一片扇柄的第一个孔里穿过,再从第二个孔里穿出,再连接第二片,按照这种方法,把扇柄的每一片都连起来。装绒是为了使羽扇显得更加饱满,起到遮饰羽毛管接管处痕迹的作用。扎毛扇时,两边羽片排列对称是所有工序中之关键。

  扎毛扇生意最好的时候,应该是上世纪70年代,那时,家家户户都有几把毛扇。到了80年代中期,随着电风扇的普及,毛扇就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肩背东洋伞,手拿鹅毛扇,脚下的鞋子是花缎”,昔日摇扇打扇走亲戚的村妇,五里十乡也难觅踪影。

(下图为偷拍一级演员孙世安老师扇风图片

摇扇打扇最闲暇

  “扇子扇凉风,时时在手中,有人来借扇,我也要扇风。”

  这是关于扇子的一句乡间俗语,可见扇子是夏日人们必备之物。如有人问你,扇子姓什么,答案是:扇子都姓“摇”,也姓“打”,它的诨名叫“摇扇打扇”。因为在燥热的盛夏,只有不住地摇动着手中的扇子,才会有凉风徐来;只有不停地用扇子去拍打苍蝇、蚊子,才不会被害虫叮咬。习惯成自然,这“打”惯了,有些大人也喜欢用扇子把打小孩,当然,也有用扇子挠痒的。淘气的孩童才不用它来扇风呢,则用它来捉萤火虫,用扇子轻轻一扇,萤火虫就落地了。

  据考证,扇子始于殷代,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扇子的种类很多,农村用到最多的是芭蕉扇、毛扇和折扇等。

  芭蕉扇简称芭扇,又叫蒲扇,葵扇,是用一种棕榈的叶子做成的。芭扇买回洗净后,用厚实的木板压平,然后用布条把扇子绲边和用鸡蛋清涂一遍,这样,芭扇就会经久耐用。

  芭扇上简单的题字或做记号、写姓名,多是用墨笔在扇面上书写后,拿到煤油灯的玻璃罩子上去熏黑,然后用清水洗净墨水字迹。但油灯熏黑的痕迹是难以洗掉的,这样就会显现出芭扇面的黄底色和烟熏的黑边框,就能清晰地看出所写的字迹来。用溶化的蜡烛去书写,工序更是简单,蘸蜡烛写过,即刻凝固,再熏黑后,抠掉蜡烛即可。

  当教师时,我也指导过学生用溶化的蜡烛练过书法,不同的是其内容在白纸上写好后,用淡墨水将纸张涂黑成底色和边框,晾干抠掉蜡烛,一幅漂亮的书法就展现在你面前: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毛扇即羽毛扇,也叫鹅毛扇。鹅毛分白鹅毛、雁鹅毛两种,白鹅毛是选择鹅翅大毛来作为制作毛扇的原料,雁鹅毛则是选择大雁的翅尾来制作毛扇。因雁毛稀少,故雁毛扇尤为珍贵。

  毛扇的羽毛柔软而富有光泽,轻巧美观而又实用。制作毛扇是一项传统的手工艺,其过程叫做扎毛扇。扎毛扇工序繁多,技术性强,尤其是“串毛”这道工序最为讲究。毛扇的形状多为桃形,也有“铲子”形和奇形的羽毛扇,其型号分大、中、小号三种。

  毛扇质地轻盈,扇出来的风与芭扇不一样,非常柔和,特别适宜于老、弱、病人及孕妇使用。江汉平原有个风俗,女儿出嫁的当年,未婚女婿大多会在端午节前节礼,要给女方和亲戚家的妇女们送去毛扇。

  普通的折扇,为竹制的骨架,纸糊的扇面,上面绘有字画,或诗词、警句,如唐伯虎的诗《桃花坞》和“宁静致远”、“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等;或花草,如“梅、兰、竹、菊”之类。折扇也叫折叠扇,因收拢时能够二头合一而得名。“举处随时消酷暑,动来常伴有清风”。折扇,多是城中的风物,旧时,一把薄薄的纸折扇,便可以伴随市井平民度过一个炎热的夏季。

  一把小小的扇子,折射出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三国时期蜀相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手执羽扇,每遇难事,摇上三摇,其智谋自来,羽扇成为他智慧和谋略的象征。苏东坡的名句“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更使羽扇变成智慧的化身。文人墨客常随身携带一把扇子,在各种交往场合中行持扇揖让礼,中规中矩,文质彬彬。此外,还有孙悟空过火焰山用的芭蕉扇,梁山好汉用的铁扇,不胜枚举。

  想起儿时,多少个夜晚,母亲手里的芭扇总是不停地摇动着,让我在习习的凉风中酣然入睡。芭扇,倾注着慈祥的母亲全部的精力,一生的关爱。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今年的8月3日,是我勤劳的母亲离开了这个世界40周年的日子!缅怀母亲,即使是用大地作纸,以长江为墨,也书不完母亲的恩情,写不尽我对母亲怀念。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闷热的夏夜,繁星满天,月光把家乡的村子照映得有如一道银河,树影婆娑,蟋蟀鸣唱,流萤飞舞,池莲飘香。河堤上便成了人们纳凉的场所,左邻右舍聚在一起,阵阵欢笑。孩子们你追我赶玩捉迷藏,村妇们的家长里短,没完没了。我喜欢上身赤膊,脚穿一双木拖鞋,独自散步。左手拿一个口琴,吹着唱着;右手持一把芭扇,摇着打着,静静地享受着夏夜独有的闲暇与美好。我晃荡的青春时代和人生的艰苦岁月,就在这偏僻的小村里度过,桑梓地无处不留下了我的身影与脚印。

  而今,这传承数千年的扇子已退出舞台,每当夏夜来临,人们再也不用费力地去摇扇打扇了。然而,轻摇时光的扇子,给我留下的是美好的回忆,总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

荆州花鼓戏《寒窑摸包》主演  孙世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