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眸】远去的陀螺

 思乡远梦 2022-06-07 发布于北京

  代诗人李孚青在《都门竹枝词·打陀罗》中写道:“清明佳节柳条施,放学儿童手折多。早送爷娘上坟去,好寻闲处打陀螺。”

  打陀螺是一项脚动、臂挥、身动、眼盯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在不少地方都很盛行,不仅受少年儿童的喜爱,而且许多成年人也很喜欢。

  做陀螺,用一段柔性较好的圆木,将一端削成锥形、磨光,现在已有机器加工的陀螺。然后做打陀螺用的鞭子,找一根细木棍,在其一端拴上一根细绳。玩时,将鞭子上的绳子缠绕在陀螺上,用力抽绳,使陀螺直立旋转,最后,不断用鞭子抽打陀螺,使其不断地旋转。

  在打陀螺游戏时,比赛看谁让陀螺旋转的时间长或最快将陀螺抽打到指定的区域。

  陀螺起源于宋代,秦桧害死岳飞后,天下百姓义愤填膺。有一位巧木匠,制作了陀螺这种东西,当时起名“秦桧”。教给孩子们用鞭子抽打,称为“打秦桧”,以此表示人们对奸贼的仇恨,对忠臣的缅怀。

  打陀螺亦叫“打懒婆娘”。意思是说,娶进门的老婆不打不听话,就得“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牛要打、马要鞭,婆娘不打就上天”……这当然是男权时代的陈旧观念了,它表现了对妇女的极不尊重。

  打陀螺,鞭子下去有技巧,用力小了,陀螺旋转不起来;用力大了,陀螺又容易“翻杨叉”,要用力匀称。

  打陀螺的技巧,首先是缠绳:钉朝上,惯用右手者朝顺时针方向缠绕(惯用左手者方向相反),预留一小段,打个单结,以供握绳(或缠绕在指头上)。其次持法:钉上或左顶下或右,以大拇指、食指、中指倒拿虚握顶部。最后是抛法:距离由绳长加臂长之长度来取捨,手臂朝著目标处摆动,陀螺离手後中指指向目标处之方向,力道则有赖于不断练习经验的累积。

  打陀螺那“啪,啪”的清脆声,那声音就像一首歌,在逝去的岁月里婉转悠扬,弥漫飘荡。人生就像陀螺,为了生计,总在不停地旋转着。

链接闲话江汉皮影戏(点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