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有爱的AI机器人

 巴瓦玛依图书馆 2022-06-07 发布于云南

图片

李开复先生说:“虽然机器人能以等于或高于人类的技能精确地制造、模仿和创造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它却没有爱。” 然而,没有了爱,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更遑论超越于感官和心理感知能力之上的沉睡在我们灵魂深处的灵性之爱了。

文/(法)奕夫Yves

当人类在试图驾驭生活、追求快乐的努力中有了挫败感时,很自然地,就会转而求其它——“另一种现实”。很大程度上,这种感觉就像是在逃避现实世界中的真实挑战,而这些挑战是人在地球上出生后随之而来的。

当欲望在清醒状态下不能实现时,就会藏匿在潜意识中,并时而转化为梦境中的虚拟体验。而当人类意识到自己已经把自身生存的地球破坏得无以复加、难以修复时,就把目光投向其它星球,并开始通过种种探测试验寻找新的生命形式、新的生存空间。人类一厢情愿地认为,在茫茫的银河系里可以另觅天地,从头开始,把自己那尽情享受生命的种种梦想移植到那里去,尽管许多狂想在地球上已将人类引上了一条毁灭之路。

这些试图对抗大自然母亲威力的昂贵幻想,如今正以诸如科幻小说故事以及人工智能(AI)世界的方式渐渐地渗透到了普通大众的生活之中。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另一种现实”的确是一个颇有诱惑力的概念。它给人一线希望,让人类对自身的能力重拾信心,觉得又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和凌驾于物质能量之上了。看完《黑客帝国》、《星际旅行》和《阿凡达》,你也许会想:就算我们最终征服不了大自然,驾驭不了水、风、太阳和土地这些自然资源,至少还可以开发心理潜能,复制出更优秀的甚至完美无缺的自己。

精通高科技的信息技术科学家相信:人工智能有望在至暗时刻拯救人类。而对人体本身的医学探索,至今仍然困扰着研究人员——其精密复杂的有机体构造与功能依然充满着未解之谜,而其背后的生存动力因素以及给予和撤去生命之气的“引擎机制“,也依然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就算已经做到了延年益寿、药到病除,我们依然不免一死。因此,试图不断地突破边界,恐怕不会有太多效果。如果说人类需要被拯救,那么真正应该探讨的问题是:我们是怎么走到了这般地步的?谁应为此负责?”

图片

这世上最聪明的大脑没有把时间和金钱投入到如何帮助人类回归自然生活这一设想中。相反,为了抵消人类与大自然打交道过程中的失败,他们制造出能对人类的需求做出更敏捷、更可靠反应的机器人来,以期借此改变这个世界。但对于人类在漫长的岁月中,在面对大自然时自身暴露的问题,却缺少反思。

如今,你可以在学校、办公室和商店看到貌似外星人的机器人。甚至在佛庙里都有了僧侣机器人,他们不仅能站在庙门口迎接朝圣的人群,而且还能给你讲解佛经。在日本,雇一位佛教葬礼祭司大约得花费2200美元,的确非常昂贵。于是,一家塑料模具公司就想出了一个主意:制造一个机器人祭司,这样可以省下一大笔钱。

无论如何,自动化也不是什么新东西。银行系统、无人驾驶汽车,还有最近出现的人脸识别系统可以帮助亿万人过上一种更好、更安全、更轻松的生活。当然,这也是要付出代价的,即个人隐私,因为只要你使用互联网,就可以被跟踪;只要你穿街走巷,就免不了被街角的摄像头监控和拍照。智能手机已经变成了我们身体和意念的延伸,就算为了灵修目的,也不例外。信息的交互往来和大脑储存空间的大小,对现代人来说,几乎重要得和呼吸一样了。

图片

过着隐居生活的Agafya Lykova

即便是脱离了电网生活之外的人也象活标本一样,从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等角度被观察、分析,以确认他们依然属于“正在进步的人类”中的一份子。七十六岁的Agafya Lykova,独居在俄罗斯风景如画的西伯利亚山林中。自从1936年她们全家逃离大迫害之后,她就一直这样离群索居。后来,一个地质学家组成的四人小组在乘坐直升机环绕当地时无意中发现了她,自此她就成了全国瞩目的焦点。

还有不计其数的瑜伽师,在喜马拉雅山与世隔绝地生活了几百年的时间。从他们身上你看不出年龄,他们通常显得非常健康,神采奕奕,散发着一种遗世独立的超然风采。借助冥想和苦行的神力,他们在酷暑严寒中依然泰然自若,不为所动,科学家们往往对这样的现象惊叹不已,不得其解。

图片

意念若与智性紧密相连,则具有引导正确行为和正确思想的力量。相反,如果与理智脱节,则会导向灵魂的堕落。仅仅出于这个原因的考虑,科学家们已经迈出了一大步,希望能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方法,彻底解决问题。

身在北京的李开复,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博士,因为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究更为名声大振。此前,他曾经是几家世界最大的IT企业的工作狂人,做出过巨大成就。当他的事业和研究工作成为他的全部时,他和家庭的关系便几乎完全停滞了下来,直到有一天他被诊断出了癌症。此刻,他突然大彻大悟:“我所获得的金钱、事业和成就都买不回健康和我对家庭的爱。”这使他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又深入了一步: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人类完成诸多辛苦的日常工作,这样人们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他深爱的人一起,并向社会表达关爱。他说:“死亡到来的时候,你不会为自己在工作上不够努力而遗憾。你会为错失了爱的机会和发现内在的自我而感到懊悔。”

当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在国际象棋大赛中击败了世界冠军时,它不会感到快乐,也不会对手下败将有任何同情。这只是一场游戏而已。然而,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们从事高强度、非人性的工作。大多数公司也求助于机器人生产汽车和机器。人工智能替代了外科医生、农民、飞行员来完成危险性很强的任务。它们可以进行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规模信息采集,其信息处理速度之快让人瞠目结舌,而且可以随时调用。人工智能技术还创造出了一批机器人,专门帮助那些无腿无手的人,给予他们无与伦比的力量去行动。它开启了无限的可能性。

图片

人工智能似乎蕴藏着无限的潜力,其未来的成就也可以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人工智能是否会有一天取代人类的智慧呢?人是否可以被简化为一个数据、一串统计或者一堆信息呢?一个没有情感,没有创造力,没有反应能力的机体?索菲亚——世界上第一个人形机器人,就是这样诞生的。2016年,在香港的实验室里,它成功得到开发(不是受孕)和启动(不是出生),此后正式登记成为合法公民。

索菲亚的设计包含了脚本语言程序、聊天系统以及一个专为常用逻辑推理设计的系统。它可以模仿人类的手势、表情,可以回答某些问题,并就一些预设话题进行简单对话,比如天气、爱好以及她作为一个高度发达个体的优势等。

发明家创造它的目的是为了让它陪伴孤独的老人,不过以这种方式走完最后的生命其实非常让人伤感。它会走路、微笑或者露出悲伤的神情。它的后脑部位有一个异常复杂的计算机系统,可以让它具备精确的视觉和语言记忆能力。按照发明者的说法:“可以说,她就是活生生的。”

图片

但是它没有感情,没有思考能力,也不能自主创造。显然,它也不具备一颗情感丰富的心和一个渴望爱的灵魂。最重要的是,索菲亚没有自行做出决定的自由意志。除非它有能力取代人类的能力,自行控制自己被电脑设定好的各部分肢体结构,否则就只能依赖人类对她的启动。

问题是,在人工智能的问题上,走多远才算不过度?现在,已经有了可以烹饪、送餐、打扫卫生的机器人了,它们甚至能把你做的和你看的都记录下来,还有你购买的东西,包括地点和价格。

上海的一家小学用一个人工智能头环监控小学生的行为和在教室里的专注度,然后把信息直接传输到父母的手机上。孩子们的校服里有一个电脑芯片,可以跟踪他们的动向,孩子们可以用人脸识别购买午餐。

图片

人工智能或许提供了一种未来生活可能有的样子,以弥补人类的各种缺陷,但如果仅仅只是用电脑化的形象来对真人进行复制,那么依然象是在摇晃的地基上建造一座美丽的房子。人类之所以如此脆弱、易受迷惑并有欺骗的倾向,就是因为一种与生俱来的缺陷——将肉体完美化。肉体最终会死亡,同样,机器人是由惰性的物质组成的,如硅片、橡胶、电线、电池和电脑芯片。既然如此,它怎么可能替代人类,或者在数量上压倒人类呢?因此,充其量,人工智能只不过是人类有限智能的近乎完美的人工化体现而已。

李开复先生明确表示:“虽然机器人能听从指令,以远高于人类的技能和效率精确地制造、模仿和创造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它没有爱,没有慈悲。” 然而,没有了爱,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更遑论超越于感官和心理感知能力之上的沉睡在我们灵魂深处的灵性之爱了。那并不是人工智能可以达到的。那是超越了肉体覆盖的真实、永恒、不断延展的喜乐。

图片

成熟的人类能以身示范该如何终止生老病死的轮回,而索菲亚则不得不错过对灵性喜悦的体会,只能呆呆地坐在某人的办公室里,等待着自己重新被通上电。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被重新启动,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

喜欢本文,就请到文末分享吧

图片
图片

作者小介:

奕夫;生于巴黎,修学印度,今以中国为家;素食文化、瑜伽哲学导师;行走天下,分享“生活中的哲学、哲学中的生活”。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