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说我的厨房智慧宝典

 巴瓦玛依图书馆 2022-06-07 发布于云南

生活,应该就象做一顿大餐


图片

走进厨房,你就好比一位乐队指挥,气定神闲地登台亮相,底下有几十位乐手各就各位,在你细细的指挥棒的飞舞跳跃之下,和谐得天衣无缝。

我母亲曾经是一位出色的厨师,在我们弟兄五个上学的学校里,她就是学校餐厅大厨房里说了算的那位厨师长。每天,她不仅得在学校主管四百多人的午饭,晚上回了家还得给全家人安排晚餐,周末也不例外。她似乎每时每刻都在做饭,但从来没见她露出丝毫厌倦的样子,也从来没有听见她抱怨过什么。

小时候,我常常跟着她去农夫市集买菜,各种各样新鲜的蔬菜、水果、五谷和奶制品在那里应有尽有,足以让她随心所欲地做出各种美味的法国大餐。在六十年代的巴黎,市民们依然可以买到刚从奶牛身上挤出的新鲜牛奶,还有纯度极高的黄油和奶油。我们五兄弟一个比一个长得快,要把这几张小嘴喂饱了真不是件轻松事儿,但什么也难不倒她。她给了我们充足的滋养,不仅通过她变戏法一样的厨艺,还有母亲才有的独一无二的法宝——母爱。她把爱倾注到了我们的每一口食物、每一勺饭菜里。

图片

我是怎么爱上食物和烹饪的?这得追溯到十岁大小的时候了。母亲会让我呆在厨房里,交几个蔬菜给我切,或者让我给土豆削皮,把苹果切成小片。我瞪着大眼睛,目不转睛地看她有条不紊地做面包,擀面条,熬制果酱,制作牛角包之类的甜点,觉得就像变魔术。后来,她开始手把手地把一些拿手菜交给我,还时不时考我。

不过,到了1973年,有一天我突然成了素食者,我宣布从此不碰鱼肉蛋,这个惊世骇俗的转变令全家人大为震惊。一夜之间,我盘子里的东西,无论看上去闻起来还是吃上去都和别人不一样了,很快我就成了边缘人,不论在家里还是朋友圈里。那个年代,素食就是异类,让人觉得很怪异,谁都不拿它当回事。但是,母亲却对我的选择表示尊重,而且还想方设法地让我的饮食保持均衡,确保我能得到素食里的全面营养。

我知道,在中国,如果你想成为素食者,也会面临类似的挑战。首先,家庭的压力就是巨大的。很多时候,虽然你很清楚素食是最适合自己的,但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望,还是会委曲求全。

在这一点上,我是幸运的,我被赋予了足够的空间来按照自己的信念成长。于是,我把这种自由、勇气、信心和创造也带到了厨房这个空间里。在这里,你可以自由自在地把你的爱,以及对他人的关心和在意都放到食物里,变成一道道各不相同的菜肴。

图片

有时我也不太明白,为什么大多数中国女人都不愿意做饭。是害怕把刚上了指甲油的漂亮指甲不小心伤到了,还是怕那身花了大价钱的裙子吸了各种油烟?我妻子告诉我,因为她们都怕在厨房里“被熏成黄脸婆”。我不知道“黄脸婆”都长什么样,我只知道我母亲即有精致的红指甲也有高贵的长裙子,而且我们天天都能吃到她亲手做的美味饭菜。那种妈妈的味道,家的味道,一直伴随着我们长大成人,变成了甜蜜的童年记忆。相信要是街上没有那么多餐厅和快餐连锁,就像从前一样,肯定有很多人愿意花时间呆在厨房里。

我们需要再造一种文化,把全家人都聚集到餐桌边,让大家都带着惊喜,感受味蕾和感官上的奇遇。也许,一开始你的菜会遭受一连串的惨败,尝新体验变成了失望尴尬,但是俗话说,熟能生巧。这就好比初恋,说的每句话和做的每件事都冒着傻气,磕磕绊绊,困窘难堪,但是一旦你对这个人越来越了解,越来越熟悉之后,就信心十足了。了解香料,选择食材,购物前读标签,试味道,再到烹饪时的精确计时,也是这个道理。而且,就算你的初恋以失败告终,最后也总会找到伴侣的。爱上厨艺也和这个差不多,有点让人激动难捱,唯一的区别是,爱做饭花不了那么多钱。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欧洲,每餐饭必有面包相伴。吃到最后,欧洲人都喜欢掰一小块面包,把盘子里的酱汁或蘸料都抹干净,然后放在嘴里津津有味地嚼上一小会儿。在印度,人们喜欢树叶做的盘子或者用一大片香蕉叶当盘子,然后用手捏着饭吃,一切都是全天然的。在中国,如果不把碗端到嘴唇边,这餐饭就很难吃干净。尽管各个国家的饮食文化看上去都各不相同,但是有一点全世界的人都同意,吃饭就是感官和精神上都得到滋养和满足的时候。不仅如此,还有身心健康和关爱地球,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健康意味着善性的的和纯净的食物,这样的食物不涉及杀生,也不会让其它生灵遭受毫无必要的痛苦。

在我们抱着悦人爱人的目的来做饭时,内心里那个美丽的自我就会展现在盘子里。但有时,取悦也可能会变成无意的伤害,比如说每顿饭都味重油腻。我也见过父母为博取孩子的开心,以垃圾食品来表达他们的爱。父母自己不是这样长大的,但是眼下他们实在没有时间来慢慢地爱孩子,于是就用诱人的食物来表达爱,殊不知这些食品里有多少危害健康的毒素。于是,西点屋里那些充满了艺术情调,让人挪不开眼睛的五彩缤纷的蛋糕就成了所有人的挚爱,也成了表达爱的媒介,尤其是对孩子。它们让人垂涎欲滴,连连惊叹,但是只要是吃甜点长大的西方人,只要放一小口在嘴里就会立刻明白,这里边的奶油、糖、面粉、黄油、调味和颜色都是人造的。心里边若是有了作假的念头,就会反应在语言和行动上,就像一块这样的蛋糕。

图片

生活,应当象做一顿大餐。丰富的经历,就如同最优质的天然食材;慎重的规划,就好比烹饪前的精心构思。生活应当丰富多彩,芳香四溢,充满出人意料的惊喜和回味无穷的际遇。

走进厨房,你就好比是一位乐队指挥,气定神闲地登台亮相,底下有几十位乐手各就各位,在你细细的指挥棒的飞舞跳跃之下,和谐得天衣无缝。在一把菜刀加一柄木勺的指挥下,鲜嫩的蔬菜、豆子和五谷跃入炒锅,随着锅底激情的火焰越来越盛,它们在你的锅里碰撞搅动,奏出欢快的乐章。你的观众们绝不会失望,兴许还会喝彩欢呼,请你再三亮相,“再来一个”。你瞧一下颜色,闻一下香味,掀开锅盖,查看一下煮好的浓汤,心里头兴许已经在构思下一顿美餐了。生活也仿佛如此,我们赤裸而来,空手而去,然而在生命两极之间,却有机会创造美好的价值,在命运中留下一道深刻的印记。

图片

在我四十多年的下厨经历里,厨房也如同课堂,教给我一生受用的道理。从盐那里,我学到了做事情应当精准无误、恰到好处;从糖那里,我学会珍惜与志同道合者之间的甜蜜友情;从黑胡椒那里,我学到了一切事物中的平衡。面团告诉我,做人既得硬气也得柔韧,要是面里还放了干酵母,那就得小心,别让那个“自我”膨胀得过了头。土豆教给我,全能型和适应性缺一不可:煎炒烹炸,变化多端,还有土豆泥、烤土豆、土豆汤、土豆饼、土豆沙拉……

我最好的朋友叫姜,即可调味又可保健,时时刻刻在提醒我: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真正的生活。米饭,要想把它做到完美,比例得准确,时间要充足,而且还得耐心等待,不时查看和调节火候。绿叶菜种类繁多,看到它就忍不住笑逐颜开,惊叹自然之母所赐予的丰富和享受。草莓、香蕉、芒果、奶油,还没等我拿着勺闭着眼睛做完美梦,已经空空如也了。冰淇淋,我的软肋,也是我最好的导师,给我一个人生画面:生命如此美好,却会转瞬即化,顷刻之间,已是消失殆尽。还有,锋利的菜刀提醒我,这个人体生命也是双刃剑,有的人拿它披荆斩棘,创造坦途,也有的人刺伤了自己,血流至死。

图片

最后,就是面对灶台时的运筹帷幄和调兵遣将了。在中国,大多数人的厨房配备的是两眼灶。我是在四眼灶和六眼灶前被训练出来的,所以火焰大小,时间长短,轻重缓急,孰先孰后,必须迅速地清晰判断,及时协调,同时还得眼观全局,明察秋毫。有的锅得占据前排大火,比如家庭、教育、健康、友情,有的可以在后排小火慢炖,甚至提前关火,比如度假、狂欢、奢侈品。

图片

在我十六岁的时候,素食和看世界是我重点。但是到了二十岁,我就把火焰一下子加高了,因为火上放的是灵性知识的牛奶,我要把它煮沸、熬浓了,因为我未来的生活将以此为核心展开,我得首先明白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至于其它的锅,可以放到后排的灶眼上,甚至可以暂时熄了火。后来,我用它做出了丰盛的生命大餐,里面有完美的食材配搭,还有恰到好处的调味香料。这辈子,就像不计其数的人吃过我做的饭,对于这场生命的盛宴,我分享的热情也永远不会减退。



图片


文:奕夫(Yve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