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诗如画颐和园:万寿山前山中轴线景区之简介

 新用户8926AVU2 2022-06-07 发布于北京

万寿山前山中部建筑群,布局严谨对称,南起昆明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北向通过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到山顶的智慧海,层层上升,气势连贯,从水面一直到山顶构成一条垂直上升的南、北中轴线。(万寿山的中轴线其实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前山和后山的中轴线明显有夹角。我们通常把排云门前的牌楼、排云门、排云殿、佛香阁、智慧海作为前山中轴线;后山中轴线从北宫门、须弥灵境、四大部洲的香岩宗印之阁所在的中轴线为后山中轴线,但这两条线并不交叉在智慧海,而是相互平行。)西侧的宝云阁和清华轩,东侧的转轮藏和介寿堂分别构成主轴线两边的次轴线。这一大组建筑群形成了总体规划上前山庞大的景点集群的核心部分。

文章图片1

万寿山前山中轴线建筑群全景

清漪园时期,万寿山中部是乾隆帝为给母亲祝寿修建的大型佛寺“大报恩延寿寺”。大报恩延寿寺沿山坡逐层起造台地,自湖岸至山顶全长210米,分前、中、后3个部分。

前部临湖设门前广场,建3座牌楼、2座旗杆、山门即面阔5间的天王殿,明间朝南供布袋佛,朝北供韦驮,两边供四大天王。山门内的庭院东为鼓楼,西为钟楼,钟、鼓楼的北面各建1座石幢。院中长方形的水池上跨石桥,桥北坐落着面阔7间的正殿大雄宝殿。殿内当中朝南供奉三世佛,朝北的悬山上供南海观音,沿东、西山墙供十八罗汉。殿前出月台,月台正中建碑亭1座,石碑上刻御制《大报恩延寿寺记》全文。两侧有东配殿“真如”、西配殿“妙觉”,均面阔3间。大雄宝殿后面为后罩殿多宝殿,殿内供旃檀佛。多宝殿的地平高19米,殿前设八字“朝真蹬”石台阶,庭院的东、西各建1座碑亭,石碑上分别刻金刚经和华严经。

中部倚半山腰用巨石构筑高台,台的平面为方形,边长45米,地面高42米。台的南壁高23米,设八字“朝真蹬”石台阶,台上建佛香阁。阁周围建回廊。佛香阁东、西、北三面顺应坡势堆叠山石,在真山上构筑假山,假山内的洞穴蜿蜒穿插于山道间,沟通了佛香阁、宝云阁、转轮藏和多宝殿。叠石环绕巨大的高台,改造了局部的地貌,形成质感和尺度上的强烈对比,渲染出佛寺本身的园林气氛。

后部是琉璃牌楼“众香界”和无梁殿“智慧海”。东部的转轮藏和慈福楼、西部的宝云阁和罗汉堂为四座佛寺,供奉释迦牟尼、五百罗汉等佛像,贮藏经书。咸丰十年(1860年),这组建筑除智慧海、众香界、宝云阁、转轮藏及石台、石经幢、石狮外,全都夷为平地。

光绪十二年(1886年),在此修建了一组以排云殿为中心的专供慈禧太后祝寿庆典之用的殿堂。原大报恩延寿寺前部的大雄宝殿址改建排云殿,天王殿址改建排云门,多宝殿址改建德辉殿,未重建钟鼓楼和碑亭,而建成2层院落中的东、西四座配殿。大报恩延寿寺中部和后部的建筑按原样重修或重建。原慈福楼及五百罗汉堂址改建成介寿堂和清华轩两个院落。整组建筑已由清漪园时单纯的佛寺建筑改变为有佛寺、朝堂、居住的混合建筑了。建筑布局充分体现出“仙山琼阁”的神化意境和“君权神授”的统治思想,庞大的建筑气势集合了园林功能、宗教功能和宫廷功能,是园内景区建筑的精华。

小知识:福寿双全颐和园

在颐和园万寿山的中轴线南山坡下就是万寿山的标志性建筑佛香阁以及排云殿。紧邻中轴线的两侧对称性的排列着两组建筑,山坡下排云门东侧是介寿堂,西侧是清华轩。山坡上东侧是转轮藏,西侧是五方阁。此四组建筑群就像蝙蝠的双翼分列左右,所以从空中看万寿山中部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蝙蝠(福),而昆明湖就像心(桃子)的图形——寿桃。所以有人说,颐和园的山水图像就是福与寿的结合,福寿双全。

此外,万寿山前山后山中轴线都暗含着象征着帝王至高无上地位的阳极之数“九”。向南依次为智慧海、佛香阁、德辉殿、排云殿、二宫门、金水桥、排云门、牌楼、御码头;向北依次是智慧海、香岩宗印之阁、南赡部洲(今山门)、须弥灵境、十三步台阶、牌楼、长桥、宫门、石桥。游客有兴趣在登山之余可以数一下。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