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趣说中国历代科举考试各省状元分布,以及背后的历史原因

 炫叶楓雪 2022-06-08 发布于广东

在中国古代,出现过很多种选拔官员的制度,有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再到后来由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这种科举制度直到清朝灭亡延续了1300多年的历史,堪称最古老的考试形式。自隋朝开科以来,再到唐朝产生状元(进士科的第一名叫状元)。

从唐朝到清末1300多年时间,中国历史上一共出了357名状元。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讲述下中国历朝科举考试状元数量,以及南北方各省的对比情况,这将会有意外发现。

文章图片1

历代状元籍贯排名分布表

咱们来看看上面小编统计的历代状元籍贯各省的分布图。从上表能很清楚的看出,各省状元数量如下:

NO1:江苏省,一共产生了60位状元;NO2:浙江省,54位状元;NO3:河南省,37位状元;NO4:福建省,33位状元;NO5:山东省,30位状元;NO6:河北和江西省,29位状元。

NO8:安徽省,21位状元;NO9:四川省,13位状元;NO10:山西和湖北省,10位状元;NO12:陕西省,9位;NO13:广东省,6位;NO14:广西省:5位;NO15:湖南省:4位;NO16:甘肃省:3位;NO17:贵州省:2位;NO18:黑龙江、辽宁省,1位;

文章图片2

光看表格是不是一点意思的没有,那咱们来仔细分析下这个表格,你会发现其实很有趣。

咱们先来分析江苏省,江苏省在古代真是中国第一人才库,堪称中国科举顶峰的存在。哪怕是现代教育,江苏省都是bug级别的存在。江苏省从唐代以来一直就是人才大省,为什么,究其原因还是经济发达。唐代的扬州、宋代的南京、再到后来明清的苏州都是城市发达的典型。

到了明清,江苏省更是一跃成为江南文化的代表,人才辈出,所以江苏在明清两朝考中状元人数众多不足为奇。

看看这些才子就可见一斑了:唐寅、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吴承恩、刘鄂、王世贞、徐霞客、张怀、张溥、金圣叹、李渔。另外补充一点,在明朝江苏省和安徽省还是同一个省份叫南直隶省。

文章图片3

再来看看浙江省,浙江省状元突出的表现是在南宋和明清。南宋为何这么突出,这个好理解,南宋王朝定都临安,当时的临安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人口达百万。明清两朝,浙江也堪称江南文化的代表,文化相当兴盛,学风浓厚。明清时期著名人物有:刘基、于谦、张煌言、袁枚、龚自珍、朱彝尊、王守仁、黄宗羲等,堪称人才辈出。

河南省的状元人数突出的表现在唐朝和北宋,这个没啥说的,都是定都的地方,不出状元怎么可能呢。

山东省历朝都有状元涌现,比较平稳。山东省作为孔孟文化的发源地,读书历来盛行,正常表现。

文章图片4

福建省状元突出的表现在南宋、北宋和明朝。来看看文化名人:朱熹、李纲、宋慈、苏颂、蔡襄、蔡京、曾公亮、章惇、吕惠卿、柳永、刘克庄、张元干。

这些人都是福建省籍。这些人都在哪个朝代,宋朝。可见福建省当时的文化兴盛程度,其实就单单一个朱熹就足够说明了。

福建省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在明朝沿海外贸经济非常发达,泉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福建省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这是有道理的,所以在明朝,福建省状元有这样的表现很正常。

来说说江西省的状元,江西省状元人数突出的表现在明朝,在明朝有朝士半江西的说法。这个真的跟江西省在明朝科举兴盛有关系。

文章图片5

在明朝,全国1300多书院当中,江西省占五分之一,可见在明朝,江西省学子读书的兴盛程度,所以江西省在明朝考中状元众多不足为怪。解缙、胡广、杨士奇、费宏、夏言、严嵩等这些大咖都是江西省明朝科举的产物。

文章图片6

至于河北省,真的是一个特例的存在,河北省在唐代和辽、金都有状元产生。河北省在唐朝堪称人才辈出,就单单一个赞皇县,在唐代出过6任宰相,尤其是政治家李德裕更是声名远播。

另外河北省曾经归于辽国和金国的管辖范围,所以产生辽国和金国的状元也算是正常吧。

安徽省状元的突出的表现是在明清。安徽省在清代,文化可谓是非常的兴盛。我们知道桐城派是我国清代文坛上最大的散文流派,这被尊为'桐城三祖'的方苞、刘大櫆、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所以可以想象当时安徽省在清朝文化兴盛程度是非常不错的。所以安徽省清代出状元多很正常。

总之,一句话。以江苏、浙江为首,包括江西、安徽、福建等省份在内的江南文化圈读书盛行、教育先进,所以科举出状元很正常。哪怕是现代教育这些地方也同样出色。

至于其他的省份就不一一赘述了,各位可以结合上述分析自行判断。

综上分析,总结如下:

1.经济发达的地区产生的状元多。

2.政治中心所在地产生的状元多。

3.文化盛行的地区产生的状元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