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章士钊是毛主席知音,建国后给好友求工作,毛主席批示:拟宜用之

 流长源远 2022-06-08 发布于福建

在1950年春天的时候,章士钊向毛泽东推荐了自己的好友李傥(曾任国民政府财政部次长),希望他能够帮助其谋一份工作。

毛泽东在看过了李傥的自传和章士钊的推荐信后,他一改“拒人于情”的态度,挥手在自传上批示:

“请周酌办。章士钊只荐此一人,拟宜用之。李自谓已66岁,有妻室之累,无儿可依,觉悟前非,力图晚盖,精力尚能做事,希望给予一工作。”

周总理在接到毛主席的批示后,当即就为李傥安排了工作,让他担任了中南军政委员会参事室参事。

不难看出,毛泽东之所以愿意帮李傥安排工作,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确困难,而且已经痛改前非;但最关键的原因,还是因为此人是章士钊亲自推荐的,况且他“只荐此一人”。

由此可见,毛泽东对于章士钊的嘱托,的确非常重视。

要知道,毛主席一直都非常反感利用手中职权来帮助亲友谋职位,在他看来,这种做法与封建皇帝无异,这也是他平生最痛恨的行为。

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有不少韶山冲的亲友都曾找到他,希望他这个国家主席能够帮助安排工作,但结果无一例外都被拒绝。而在这些亲属中,还有着不少对革命有功之人,甚至有不少人比李傥还困难。

但无论是谁,情况如何,毛泽东都从国家层面来考虑,没有给予他们特殊照顾。这也使得不少韶山冲人都认为他不讲人情,甚至文运昌(毛主席表哥)一辈子都不能理解毛泽东。

那么,对于章士钊的嘱托,毛泽东又为何能够暂放自己一直秉持的观念,愿意“动用职权”帮他解决问题呢?

本期文章,笔者将带大家了解章士钊和毛泽东的友谊,了解这对知音的传奇故事。

文章图片1

章士钊第一次与毛泽东见面是在杨昌济(杨开慧之父,近代著名教育家、逻辑学家)的安排下到来的,不过有意思的是,在两人还没正式见面之前,他们就已经对对方的大名有所耳闻了,而且互生仰慕。

毛泽东早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的时候,他就已经了解到这个同乡了(章士钊是湖南长沙人),他非常喜欢读由章士钊主编的《甲寅》、《苏报》等进步读物,而且经常一看就看到半夜。

国学大师胡适曾这样评价章士钊的文章:长处在于文法谨严,论理充足…他的文章有章炳麟的谨严与修饰,而没有他的古僻;条理可比梁启超,而没有他的堆砌,他的文章与严复最接近。

胡适的评价十分中肯,章士钊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毛泽东喜欢他的文章,而他对章士钊的敬佩,也正是始于这一点。

到了1918年,毛泽东在恩师杨昌济的推荐下到北大当了图书馆助理管理员,章士钊也从这时起对杨昌济的这个得意门生开始有所耳闻。而且随着毛泽东的名气越来越大,章士钊对毛泽东的兴趣更是越来越浓,之后他还多次拜见杨昌济,希望他能够与之引荐。

有意思的是,当时杨昌济正好想找章士钊帮忙,因为杨开慧和毛泽东的感情迅速发酵,而他又非常中意毛泽东这个有志青年。不过本着儿女终身大事不能开玩笑的原则,他迟迟做不了决定,于是就想着让章士钊帮忙把把关。

虽然章士钊从别处听来过不少关于毛泽东的正面评价,不过自己没亲眼见过,他也不好轻易评论。为此,杨昌济连忙安排二人相见,也算是一举两得。

但值得一提的是,还没等杨昌济安排下来,一个偶然的机会,章士钊就提前见到了毛泽东。

文章图片2

当时章士钊在北大开了一个讲座,而毛泽东作为他的忠实读者,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在上台之前,有人提醒章士钊,毛泽东也来参加了他的讲座,而且还将毛泽东所坐的位置远远地指了出来。由于讲课要开始了,章士钊便没时间去打招呼,但他却决心利用讲课的机会,好好打量打量这个杨老极其倚重的学生。

他发现,毛泽东不仅个子出众,在人群中非常显眼,而且他身上总是有一种气质。用章先生自己的话来讲,那种气质正是“帝王之气”。除此之外,毛泽东在听讲时全神贯注,时不时还会记上几笔,举止投足潇洒自如。

只这远远一面的印象,便让章士钊惊叹不已,同时对毛泽东充满了期待,他认定“此子未来不可估量”,必然会成就一番大事业。于是,讲座完毕后,他顾不上喝口水,便径直朝着杨家赶去。

看到章士钊急匆匆而来,杨昌济很是疑惑,他赶紧吩咐人给他看座。但还没等坐下喘口气,章士钊便对杨昌济说道:“杨老先生,您不要犹豫了,赶紧把小姐许配给毛泽东。”

看着满头雾水的杨昌济,章士钊这才把自己的毛泽东的观察说给了他听,并且他表示毛泽东有“天日之表,龙凤之姿”,这样的女婿可谓是天下无双。(ps:章士钊引用的是《唐书》对唐太宗李世民的描述: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听过章士钊的叙述后,杨昌济更是对毛泽东喜欢的不得了,他当即表示愿意把杨开慧许配给毛泽东,并且取得了杨开慧本人的同意。

就这样,章士钊和毛泽东有了最早的接触,章士钊还算是毛泽东和杨开慧婚姻的促成者。后来在杨昌济的安排下,两人正式见面结识,而他们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也由此开始。

文章图片3

1920年1月,杨昌济不幸因病去世,他在临终前,曾用尽全力在病榻上给章士钊写了一封推荐信:“…君不言救国则已,救国必先重二子。”而这二子,正是毛泽东和蔡和森。

我们知道,这二子后来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革命的代表人物。如果说他们能够有此成就离不开杨昌济慧眼识珠的话,那么帮助他们成为璀璨明珠的,正是章士钊。

从1918年起,毛泽东与蔡和森创办的新民学会就掀起了一场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想要援助一批有着救国志向的年轻人去欧洲学习。但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没有经费支持,他们根本连船票都买不起,更不用说出国留学了。

到了恩师杨昌济去世以后,毛泽东心情沉重地拿着那封推荐信到上海找到了章士钊,希望他能够予以帮助。不过,章士钊也只是一介“教书匠”,他根本无法拿出令人满意的数额。

于是,章士钊决定发动自己的影响力,帮助毛泽东筹集资金。

要知道在上海,章士钊的影响力不可小觑,他是护法军政府秘书长,又是名满南北的知名学者。所以,无论是政界还是学界,都看在了他的面子上慷慨解囊,没过多久就筹集到了两万块大洋。

这两万大洋,章士钊全部交到了毛泽东手上,并且他还声明:不用归还!

在当时,两万大洋可是相当庞大一笔的资金了,毕竟毛泽东在那时的工资,也才一个月八块钱而已。

所以,这笔钱对毛泽东的意义可想而知,他对章士钊的感激可想而知。

也正是凭借着这笔钱,无数有志青年得以踏上出国求学之路,而毛泽东也得以带着经费回到湖南,创立了共产主义小组。

一年以后,中国共产党成立,毛泽东作为创始人之一,正式走进了中国历史进程。

而出于对毛泽东的信任和期待,章士钊也对这个新生的党派充满了希望,后来他多次公开表示“反动而不反共”,从而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朋友。

上海一别之后,章士钊和毛泽东便再没见过面,他们都在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事业而奋斗。

不过虽然没有见面,但毛泽东一直都对这位恩人非常感激,他时常都对同志和朋友提起:行老(章士钊字行严)是对共产党有大恩惠之人。

文章图片4

等到两人再一次见面时,已经是抗战胜利以后了,那是1945年8月,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到重庆展开谈判。

作为民主人士的代表,章士钊对国共两党的谈判非常关注,而在得知毛泽东要亲自来重庆谈判后,他立即组织了一些民主人士,前往九龙坡机场接机。他的目的很简单,一来是表明民主人士的心愿,二来则是想见一见这个老朋友。

接机那天,天气非常炎热,已经63岁高龄的章士钊还是和众人一起汗流浃背地等待着延安的飞机到来。

让章士钊没有想到的是,毛泽东下飞机后,一眼便看见了他,并且径直朝他走了过来。还不等人介绍,他就紧紧握住自己的手,惊喜地说道:“行老好,我们25年没有见面啦!”

章士钊猜到毛泽东会记得他,但他没有想到已经贵为一党领袖的毛泽东,竟会如此谦逊地尊敬他,而且连两人分别的时间都记得那么清楚。这一刻,章士钊心里非常感动,同时他确定了自己当初没看错人。

在激动和惊喜中,章士钊一时没有反应过来,但还没等他说话,毛泽东便兴奋地回过头对周恩来说道:“他乡遇故知”。

文章图片5

在重庆会谈明争暗斗之时,毛泽东开始广泛接触各方面人士,而他最想要见面的,还是要属章士钊。

9月的一天,章士钊应毛泽东邀请到上清寺桂园作客,与毛泽东会面。这里原本是张治中的公馆,此时正借给毛泽东作为临时办公处所。

有意思的是,还没等章士钊跨进房门,毛泽东便出来与他握手,俨然一番候客之态。这让章士钊很是感动,他亲切询问了毛泽东的身体,连忙回敬了几分问候。

就这样,两人的话题从寒暄中展开,瞬间畅谈了起来。直到半盏叙旧后,毛泽东才止住了话题,问了章士钊一个问题:“时局演绎到此,和谈进行到此,不知先生有何高见?”

其实这个问题,才是毛泽东邀请章士钊的目的,他迫切想要知道民主人士的看法和想法。

对此,章士钊也不含糊,沉思片刻后,他拿起桌上的一张小卡片,提笔写下一个字:走。

将卡片拿给毛泽东后,他小声说道:“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对于章士钊的这番回答,毛泽东有些意外,他略带凝重地看着章士钊,想要听听他的想法。

章士钊轻呷了一口茶,便开始向毛泽东谈了他对形势的分析:其实蒋介石对和谈并无诚意,他此时正在背后加紧准备内战事宜,所以主席应该乘蒋尚未准备就绪之际尽快离开重庆,回到延安主持军务,以防形势突变。

文章图片6

毛泽东饶有兴趣地听着章士钊的分析,不时点头表示赞同,在他讲完后,他打趣地说:“对于国民党,我们是再了解不过的了。看它的过去,就可以知道它的现在;看它的过去和现在,就可以知道它的将来。这个党过去打过整整十年的反革命内战了。”

停顿了一下后,毛泽东给章士钊添了一口热水,然后对章士钊说道:“谢谢行老的关心,我们现在有1亿人口,120万军队,200万民兵,这个力量,任何人也不可能忽视,蒋介石其奈我何?所以说,我在这里是安于泰山的。”

见到毛泽东胸有成竹的样子,章士钊也不好再劝什么,不过他还是长吁了一口气,说道:“润之先生身系天下之安危,朋友们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再说,谈判即使达成协议,我看蒋介石也会撕毁。”

对于章士钊的这个看法,毛泽东是完全赞同的,不过他还是积极向其展示出了共产党人积极的一面。章士钊见罢,也慢慢被他感染,聊得也是越发轻松投入。

在两人不断倾吐想法的谈话中,时间不知不觉就过去了,甚至天色晚去,他们都浑然不觉。直到警卫员进来告诉毛泽东要去赶赴张治中举行的晚宴了,他们这才从沉浸中惊醒过来,而这场久别重逢的谈论,才不得不告一段落。

到了晚上,毛泽东见到周恩来和王若飞后,他还悄悄从口袋里拿出章士钊之前写的字条给他们看,并感慨说到:“章行严,真朋友也!”

后来的结果我们也都知道,蒋介石果然撕毁了墨迹未干的“双十协定”,大举进攻陕甘宁边区,第二次内战全面爆发。

就在毛泽东领导解放军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斗争时,章士钊一直都在为着国共合作事宜奔走,到了解放战争后期,他还作为“上海和平代表团”代表以及南京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非正式代表,积极促进双方协商。

不过章士钊虽然作为无党派人士的代表,但在他的潜意识里,他还是更支持毛泽东,更支持共产党的。特别是在1949年1月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后,他多次辗转长沙和上海,为劝说程潜、陈明仁这二位国民党元老和平起义立下了汗马功劳。

对于章士钊所做的这些,毛泽东全部都看在了眼里,他也是打心眼里对章充满了信任和敬佩。

所以在多年以后,当章士钊的养女章含之误解他时,毛泽东还斥责她:“你只知道行老做的错事,而这些事,也不见得是错的,比如他参与国共谈判。我问你,你知道行老多少革命事迹,知道他做了多少好事?”

那些好事,可能章含之不知道,可能全国百姓不知道,但毛泽东,他一直都知道,他也从来没有忘记。

文章图片7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特意邀请了章士钊出席开国大典,后来他还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并当选为政务院法律委员会委员以及全国政协委员,从此定居北京。

由于两人都在北京,因此毛泽东便经常邀请章士钊前去谈话,一来二去间,他们的友谊得到了很大的巩固和升华。

有一次,毛泽东还借用了“曹操给桥玄送鸡”的典故,托李银桥给章士钊送去了两只鸡。这两只鸡是感恩之意,但李银桥不解,就向章士钊讨教。虽然章士钊尽知其中深意,他却笑而不答,只留李银桥一头雾水。由此可见,这对知音的“高雅”乐趣,也足以令人称绝。

对于毛泽东这个知己,章士钊一直都是敬爱有之,但他从来不会居功至伟,凭着主席对他的厚爱而为自己谋福利。

他曾找主席帮过两次忙,一次是帮好友李傥求工作,不是为了自己;而第二次则是为了溥仪的三妹韫颖求工作,他们两人甚至都不认识。

章士钊找主席帮忙,全是因为他的的古道热肠,而毛泽东对此也是深表理解。所以,当章士钊向毛泽东提出帮忙的请求时,一向不愿动用私权的主席愿意为了他而破例,由此可见章士钊在其心中的地位。

除此之外,毛泽东对于章士钊的支持,还充分体现在了“还钱”一事上,这也是最被人们所津津乐道的一件轶事。

其实早在重庆谈判时,毛泽东就向章士钊说起过“还钱”一事,这笔钱正是当初章士钊帮助他筹集的两万大洋。不过章士钊当时就表示了回绝,且不说当初声明了不用还,就算没有声明,那笔钱也是筹集而来,并不属于他自己。

但尽管如此,毛泽东依旧没有放弃这个念头,而且后来他还说服了章士钊,于1962年开始“还钱”,并且约定每年还两千(从自己的稿费里面出)。

文章图片8

对于主席的这个做法,负责为二人传信的章含之很是奇怪,她还向其提出了自己的疑惑。对此毛泽东微笑着回答她:“你难道也不懂,我这是用我自己的稿费给行老生活补助啊?他给我们共产党的帮助,哪是我能用人民币来偿还的呢?”

直到这时,章含之才明白,自己的父亲原来并不是像别人说的那般不堪,更不是鲁迅笔下所抨击的“落水狗”。

他,是真正的战士,也是共产党最值得信任的朋友之一。

此后,毛泽东每年都会从自己的稿费中抽出两千块钱“还”给章士钊,甚至在十年期限还完以后,他依旧以“还利息”的名义继续给他寄钱。这不得不让章士钊感动。

而收到主席“还款”的章士钊,也没有将一分钱花在自己身上,他依旧古道热肠,尽他自己的能力帮助主席解决他“解决不了的事情”。

不得不说,两人的“一唱一和”,构成了一幅“高山流水”的美卷。

而这幅画卷,是阳春白雪,也是下里巴人,总是令人感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