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心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紫薇院 2022-06-08 发布于甘肃
文章图片1

修心的最高境界是“不妄动”,是“觉醒”。

邱祖在《玄风庆会录》中对修心做过形象的阐述。

这心灵就好像湖面,如果狂风刮起,波浪起伏,湖面妄动而浊乱,是不能把万物给映照清楚的。

只有风止浪息,湖面静而清,这时万物照之,灿然悉见。

原文:“……眼观乎色,耳听乎声,舌了乎味,意虑乎事,万事生矣。古人以心意莫能御也,故喻心为猿,意为马。其难制可知也。古人有言曰:'易伏猛虎,难降寸心。’

道人炼心,一物不思量,如太虚止水,水之风息也,静而清,万物照之,灿然悉见。

水之风来也,动而浊,何能鉴万物哉?……眼见乎色,耳悦乎声,舌嗜乎味,意著乎事,此数者续续而叠举,若飘风之鼓浪也。”

“狂心顿歇,歇即普提。悟则无咎。”这些在《易》里就有对应。

《易》无妄卦九五爻:“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无妄之疾,不当得而得者,故勿药自愈。若试图以药石来攻治这“无妄之疾”,则反而为妄而生疾矣。故不可轻试其药,止可听其自愈。

那为何还有八万四千门,三千六百门这众多的药石,那是众生迷惑日久,沉疴积弊,迷醉不知归路,无奈祖师们老婆心切,慈悲心作祟,不得已而为之。

“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那么持明、念诵、观想、存想、数息、闭息、经行、打坐等这些修定修观之门,都是“兵者”,都是不得已而为之。

能恬淡虚无了,自然真气从之,这些“兵者”都可以弃之不用。

因为每个人都来自本体,世界的物质还是精神都是从本体衍化而来。

本体是永恒的,本体是不二的,本体是一。

都从本体中来,所以不管好人,坏人,大人,小人,不管富贵贫贱,都是本体的化现。

既然都不离本体,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痛苦烦恼呢?为什么还有很多人格局那么小?为什么还有很多人远离整体的合一?就是因为迷惑,迷惑覆盖了本体,于是就胡来,于是就放诞不羁,于是就陷入无尽的循环作死当中。

要知道,刚开始是本体,本体久了,就湛动,摇动,妄动,就迷惑,一迷惑呢,就“不觉”本体了,这个“不觉”让他觉得他远离了本体/脱离了本体,于是就空虚,就痛苦,空虚痛苦又促使他去寻觅永恒的本体。

世间人求发财,求权势,求美色,求虚名,乃至去求一个真实的道理,其背后作祟的都是——对永恒本体的寻觅。

问题是这个“迷惑”,哪怕你耗尽无数的精力追求“本体”,哪怕你用无尽长的时间追寻“本体”,这个“迷惑”就是假的,就是不停的妄动,以假求真,你永远都找不到那个真的本体。

所以修心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动”,就是歇心,狂心顿歇,歇即普提。

修心的最高境界,就是“悟”,悟则无咎。

修心的最高境界就是正见,就是见地,见地到那个火候了,就是修证,就是行愿。

因为迷惑,因为不觉,因为妄动,我们这个妄动,一天24小时都在动,就是睡着了,也在汪动,显现为做各种梦,即使昏沉的时候,也在不停的动,如潜流水,表面看着河面安静,其实一直都在流动,只是因为动的比较慢,而不觉得其在动。到这时候,只讲妄动,不讲意识,不讲可见的和不可见的物质,精神和心力也是一种物质。

因为不觉和妄动,就有知见,就有对立,就见到各种境界,因为有境界,就开始分别,这个是丑,这个是美,这个可爱,那个可恶。

有不同的境界,就有痛苦和快乐,就开始执着,追求快乐,逃避痛苦。

有执着,就有记忆,就有名相,灵动整体的心就变得僵硬和局限了,执着就赋予这个境界什么名相,那个境界什么名相,名相的记忆就印入以后的一代代的基因传递当中,就成为集体无意识。

世界就这样,越来越热闹,成为一个花花世界。众生百态,竞相追逐那镜花美丽。众生广阔,纷纷屈奉那情爱权势。

于是,我们眼前的世界很复杂,像万花筒,像乡下集市的嘈杂声,像大坝泄洪时的跌宕汹涌。

其实复杂吗,都是从一念不觉而来。其实嘈杂吗,都是从一念迷惑的妄动而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