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少成多|《公共管理》--公共管理管理基础(32)公共管理改革

 相国转角 2022-06-08 发布于广东


做时间的主人,越早开始,越从容!

做好规划,把时间掌握在自己手中!

选择正确的方向,坚持每天的执行!

“荷花定律”,越到最后越关键,坚持到临界点的突破!

免费提供同等学力申硕考试指导

复习规划服务

答辩论文写作事项咨询

核心知识点重点解析

公共管理改革
公共管理改革是对利益关系、权力格局、组织结构进行重新调整和建立的一种政治行为。涉及公共部门自身的改革和公共部门在整个社会职能定位方面的改革,其目的是为了优化公共组织结构及其职能,提高效率和服务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

公共管理改革的基本内容
1、社会、市场管理与政府职能化的优先。在市场经济下,政府没有了介入具体经济活动的必要;在市场经济下,政府也不能介入具体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职能应该局限于:(1)界定和保护产权;(2)推行法治;(3)提供某些公共产品;(4)进行一些必要的宏观调控。
2、社会力量的利用和公共服务社会化。1)有利于政府机构精简。2)有利于减轻政府财政压力,优化财政资源配置。3) 有利于够建激励与约束机制。4) 有利于推进社会化民主进程。比如,城市乡村环境卫生、垃圾清理工作的外包。
3、公共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比如,工作电子化,合同聘用制。完善公务员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价办法,明确不同类型公务员的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深化以岗位聘任制为重点的人事制度改革,强化目标考核,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岗位职责考核与业绩评价。
4、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政府追求的目标。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始终坚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的基本理念,始终坚持通过改革促进发展的基本路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

公共管理改革的意义:
1、促使公共管理更富有开拓、创新精神。
2、促使公共管理更为经济,降低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3、促使公共部门更有绩效,提高公共管理效能。
4、促使公共管理提高效率。
5、促使公共管理系统更具适应性。
6、促使公共管理部门更负责。


【以上内容注意论述、简述考核】

向上下滑动,查看更多重要相关内容

 如何理解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政府追求的目标?

【答案提示】从19世纪末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西方发达国家为克服自由资本主义的弊端,强化政府对公共经济领域的垄断地位,推动公用事业等重要行业的国有化,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基本实现了公共服务均等化或均质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世界各国政府积极探索国有公共企业私有化、政府与私人企业合作制等改革举措。百余年来,各国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推动政治文明起了重要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公共管理改革运动席卷全球,亚洲国家中,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认真总结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深化公共服务制度安和公共服务方式的变革;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较低的国家,主动借鉴发达国家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和经验,努力探寻适合本国特点的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途径和策略。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努力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着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坚持不懈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始终坚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的基本理念,始终坚持通过改革促进发展的基本路径。通过改革,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家财政收入连续大幅度提高,为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奠定了坚实的财力基础。

      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要求政府将维护最广泛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以人为本”和“统筹兼顾”,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国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公平正义意味着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要求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公共服务具有再分配的功能,需要通过均等化的制度设计,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勾画了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的宏伟蓝图。

       4、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按照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目标的要求,到203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通过改革,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转变,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实现行政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方式向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根本转变,建设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政府职能转变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要求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在改善经济调节、严格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央和地方政府要按照职能转变的要求,突出各自的管理和服务重点;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合理界定政府部门的职责,做到权力与责任对等,避免职能交叉重叠。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确立了体制基础。

       5、中国政府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做了有价值的实践探索。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一是确定了“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方针。主要做法是通过改革财政管理体制,完善公共财政制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调整税收制度。

素材来源 |相国申硕团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