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进拴|白帝城游思

 智泉流韵原创 2022-06-08 发布于河南

郭进拴|白帝城游思

船起航,你站在甲板上,望长江的水清碧如春茶,涛声依旧,那是故乡的血脉在涌动。晨曦被江雾遮掩,掠过脸庞的只是溅起的江水与泪的混杂。白帝城,刘备托孤之址;你却说,不是。我问,为什么?那是我的故乡,你笑着说。

千年的时光扫过尘埃,探寻历史尘封的阴影之后是一幅怎样的世态炎凉?鱼嘴张口,古镇的气息吸引着你的`足迹去踏寻。你是否品出了韵味,不曾知否。但我知道那是你的使命。潮水涨升,古镇将要消失,采风也只是记载逝去的声音。残垣断壁向你诉说着往昔;木洞老人让你喝杯清茶,你却尝出了甘苦同存的味道;扇沱边上的沙石瓦砾,多少儿童在那映出无知的笑脸;妇女们对你好如亲人,一长一短地叫你的名字,依依不舍。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一直萦绕在我的脑际,总是盼望有一天能亲临白帝城,一睹她的风采。多年的夙愿终于实现,上月底因事去湖北,就特意绕道去游了闻名于世的长江三峡,现在的三峡是截流后的新三峡。

我们从姊归县码头上船逆流而上,坐了一夜的游轮,第二天一大早就到了奉节县口岸。白帝城位于重庆奉节县的瞿塘峡口的长江北岸。白帝城原名子阳城,为西汉末年割据蜀地的公孙所建。我们上岸后再坐游览车去白帝城,在车上,导游详细介绍了白帝城的由来。导游介绍说,在白帝城,是观“夔门天下雄”的最佳地点,我心想机会难得,一定要选个最佳位置留影作念。

白帝城距奉节城东八公里。它一面靠山,三面环水,背倚高峡,前临长江,气势十分雄伟壮观,是三峡旅游线上久享盛名的景点。尤其是李白那脍炙人口的诗句。具有文化、地理、历史、艺术的白帝城东依夔门,西傍八阵图,三面环水,雄踞水陆要津,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末年公孙述据蜀后,在山上筑城,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宛如白龙,他便借此自号白帝,并命名此城为白帝城。公孙述死后,当地人在山上建庙立公孙述像,称白帝庙。明正德七年(1512年)四川巡抚毁公孙述像,祀江神、土神和马援像,改称“三功祠”。明嘉靖二十年(1533年)又改祀刘备、诸葛亮像,名“正义祠”,以后又添供关羽、张飞像,形成了长祀蜀汉人物的格局。这就是现在的白帝庙,而白帝庙后来之所以名声大噪,则是因为与三国英豪搭上了关系。

但江水仍随着时光的流走,刮过的风不会停留,你坐上轮船,看着古镇的日月变幻,挥手告别,像是告别时光,像是告别古镇,又像是告别历史的无奈。
诸葛亮的雕塑,在历史的车轮碾下,更显沧桑。敬畏之感从心底油然而生。忠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葛孔明的.忠义,在罗贯中的笔下已经成了忠义的“化身”。回首长河,三国,是一粒尘沙,我将沙粒放在岁月的天空下,迎着太阳细看,那蒙着的厚重历史阴霾外表下,透出一点美丽的幽光。“刘备托孤”那是藏在这段三国历史中最凄美的故事。它存在于三国的群雄逐鹿和刀光血影中。然,再动荡的历史也有一丝宁和在,再残酷的厮杀也有一线温暖在,再变化的时代也有一点希望在,白帝城就是奉节人的希望!

游览白帝城,必带一本《三国演义》,或者用移动硬盘储存上《三国》电视剧,当你在游玩中遇到疑惑的时候,慢慢地从其中寻找答案,这个过程是让人最享受的。家很近,但今晚我要成为看客,不能再做过客,我要在“牧童遥指的杏花村”住下,我还要在明天太阳升起的瞬间领略水墨夔门的厚重。

找一个优雅的单间,安然静卧,靠一本书打发没有明月的夜晚,漫天花影,却只有顾影自怜。行走于带着历史气息的文字脉络里,我不知道是时代造就了英雄,还是英雄成就了时代。透过刀光剑影,金戈铁马,声声厮杀里,残阳暮雪中,演绎了东汉末年的战乱,铸就了三国鼎立的形成。

掩卷沉思,我走进三国里,我也走得出来。“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纵观今天的世界,我会用我的眼睛看见属于这个时代的光彩美丽和柔情暖意。

白帝城,城中有庙,庙中有城。走进城门,我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三国的世界,还有诗一样的绝景。太阳从檐角间冒出,像一幅“紫气东来”的图腾,我迅速抓拍到镜头中,让我的文字增加一些祥和与诗意。站在古老的“白帝庙”门前,远眺奉节县城,一切景物尽收眼底,薄薄的晨雾,好似给她披上了一层云纱,让她更加楚楚动人,像一个待嫁的新娘,秀丽无比。门前的几块石碑,是三位伟人用不同的风格,各自书法了李白的同一首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要说喜欢,我最偏爱毛泽东的书法,自成一体,龙飞凤舞,让我真正地领悟到诗中的佳景,更领悟到书法中有一种“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慨。于是,眼前这一幅狂草,让我对白帝庙有了更深层次的解读,还有一种神秘感觉,让我非探个究竟不可了。走进碑林,不由联想到了天下第一诗城。这里有李白所写的天下第一快诗《早发白帝城》,这里有杜甫所著的天下第一律诗《登高》,这里有刘禹锡所吟唱的天下第一情诗《杨柳青青江水平》。

这里的夔门,有长江第一关之美称,可拒敌于千里之外。这里有夔州,有长江般的胸怀,能容纳李杜两位落魄诗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写出了自己的豪放个性与情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不仅写出了自己的心境,还写出了夔州的妙境。“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诗中虽然没有一个情字,却把一个情字融合的那么完美和完整,让三峡人久唱不衰。 步入白帝庙,迎面而来的是托孤堂,内有刘备托孤彩绘雕塑。据史料记载,三国时期,公元223年,蜀汉皇帝刘备兴兵伐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兵败退走白帝城,将国事、家事托付给丞相诸葛亮,不久病逝于白帝城,写下了三国史上悲壮的一幕。有诗云:冷殿凄凄霸业空,托孤声泪化悲风。鞠躬独惜身先死,千载犹今想卧龙。

  
  托孤堂左侧是岩棺室,室内珍藏着三峡最后的一口悬棺,棺木由完整的木块挖凿而成,据考证,葬入里面的是一位13岁的孩子。悬棺,三峡峭壁上一道神秘的奇观,已成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不朽象征。
  
  托孤堂后,明良殿内,立着刘备、诸葛亮、关羽的塑像,似乎仍在述说着三国雄风。“一番晤对古今情,三顾频烦天下计。”蜀汉名相诸葛亮,一生功勋卓著,凭胆略和智慧屡败强敌,可谓一代风云震西蜀,却又终身遗憾失吞吴,这就是历史的真实与悲壮。白帝城内站立的诸葛亮观星亭内,似乎还飘逸着丞相摇扇的身影。再看明良殿两侧,分别有西碑林和东碑林,在东碑林中,《凤凰碑》和《竹叶碑》最引人注目。

《凤凰碑》侧有一幅“巫山峡锁全川水,白帝城排八阵图”的碑刻对联,书法苍劲有力。《竹叶碑》远看是三枝翠竹,细看却是一首五言诗:“不谢东篁意,丹青独自名,莫嫌孤叶淡,经久不凋零。”作者借此独特的艺术构思,生动的艺术形象,赞扬三国时刘备三兄弟的光辉业绩,这些碑刻无论从文学、史学、艺术的角度看,都有较高的价值。
  
   整个白帝庙内的空气,凝结着三国狼烟烽火,渗透着历史的沉重悲歌,我走进后花园,长长舒一口气,将思绪拉回清澈明媚的山水里。正午的阳光直射下来,催我快步下山,去赶下午的行程。回到客轮,望白帝城,白帝城被掩映在一片翠绿的屏障里。“白帝山川无限美、词客登临逸兴飞。地灵人杰风云会,文如闪电诗如雷。”古往今来,无数诗人墨客在白帝城留连吟咏,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陈子昂、刘禹锡,宋代的王安石、苏轼、陆游等都有诗文歌颂白帝城,因而,白帝城又有诗城之称。

杜甫寓居夔州近两年,在这里写下了四百多首诗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已成为千古绝唱。作为匆匆过客,我想,我应该把逸兴和诗美,一半留在白帝,一半带回故里。

夜晚的江面下着雨,纷纷蒙蒙,航标灯闪烁不断,你被好心地拉进客船,听着船主与客人们嘻嘻哈哈的笑声,看着图像不清的电视,漫漫长夜。那一晚,你却睡得很甜。足迹延续着,你采风的同时,听到的更多是人们的疾苦,怨声载道;房屋崩塌,收入得稀少,家境的贫苦,自身不公平遭遇。灯光下,一张张难堪、痛苦的脸,深深刺入你的心里。看着古迹被推土机当废瓦一样碾压而过时,血液竟流出了难受的疼痛感。国与山河,山河难再。

你蘸着江边的苦水,一挥而就:白帝城。残壁,老人,妇女,孩子……融入了古镇,而古镇融入了白帝城,白帝城随着历史的潮流,缓缓流走,直至远方。

船起航,你站在甲板上,望着长江的水清碧如春茶,涛声依旧,你挥手告别白帝城的时光,泪划过,与江水混杂,那是故乡游子的心声在涌动。

郭进拴,1958年5月出生,笔名"智泉"、"郭笑"。河南省汝州市临汝镇鳌头村人。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1987年毕业于中国文学函授大学,1993年结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1998年结业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1980年参加工作,曾任《乡音》主编,《豫西报》副刊编辑,《风穴文艺》《沧桑》执行主编,汝州市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河南省平顶山市文联创研室主任,平顶山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华夏风情·观音文化》执行副主编,《大香山》执行主编,《河南报告文学》主编,《鹰城》《尧山》总编辑。现为《文艺界》《智泉流韵》《文学艺术家》《豫西作家》总编辑,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平顶山学院客座教授,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平顶山分会会长,中华网络作家协会第一副主席兼秘书长,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员,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文艺创作专业委员会委员。策划并组织了中国作家石人山笔会、中国作家温泉笔会、全国网络作家西安笔会、全国报告文学学会年会、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会、天龙山笔会、中原不锈钢笔会、宝丰肖旗笔会、皂角树笔会、平顶山市首届报告文学大赛、“圣光杯”、“中原不锈钢杯、“天晟杯”、“金庚杯”、“孝贤杯”、“慈善杯”、“全国战疫”征文、“老区建设杯”征文大赛等全国、全省、全平顶山市的大型文学活动,发现和培养了大批文学新人,推出了一批精品力作。

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01年加入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美女山,美人河》《村魂》《观音菩萨传》《风雨龙潭情》《命运》《天地人心》,散文集《六十岁说》《童趣儿》《汝州风貌》《乡情老更深》《人间真情》《新城美韵》《月是故乡明》,长篇报告文学《磊裕烽火》《湛河大决战》《从市长到死囚》《运锦之路》《岁月芬芳》等共60余部,累计发表作品2500多万字,有194篇(部)作品获奖。其中《湛河大决战》获全国庆祝建党80周年优秀报告文学一等奖,剧本《无品乡官》获《中国作家》一等奖,《鹰击长空》获《人民文学》二等奖,长诗《寒夜哭母》获《文艺报》一等奖等。1992年获河南省首届优秀文学组织工作者奖。2005年被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授予全国优秀宣传干部荣誉称号。2011年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聘为“世界科教文卫组织首席艺术家”,2013年被世界科教文卫组织评为金奖艺术家,业绩被收入《大不列颠艺术家百科全书》大型社科文献典籍,发行全球。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文化工作者。个人传略被收入《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辞典》《中国作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