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突围饿到极点,志愿军指导员建议杀马充饥,饲养员:不能杀

 兵说 2022-06-08 发布于云南

作者:九鱼亭

在抗美援朝艰苦作战阶段,志愿军经常要使用骡马当交通和运输工具。尤其是火炮的牵引,大多需要骡马。虽说这些骡马只是运载工具,也不会说话,但战士们和马匹长时间在一起,也有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在艰难时刻也舍不得杀马充饥。

60军180师在第五次战役中遭遇严重损失。志愿军司令部在总结教训的时候,就曾提到这么一点:180师在断粮的时候,却不愿杀掉可供食用几天的几百匹骡马,反而任其跑散,这是为什么?

志愿军司令部对180师指出的这一问题是有道理的。如果180师在困境中,能杀掉马匹,给战士们补充能量,或许会有更多的战士突围出来。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善良的战士们将马匹看作战友,所以,很多人宁愿饿死,也不愿杀掉马匹。

有人会说,这是不是太执拗了?但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对生命的尊重。在杀红眼的战场上,双方都在不惜代价,致对方于死地。可是彼此坚持的立场不同,志愿军出兵的目的是保家卫国,是为了千千万万的老百姓。无论在什么条件和环境下,志愿军一直牢记初心。

正因为志愿军是一支仁义之师,一直善待俘虏,也希望能通过谈判,停止这场战争。在对于马匹的问题上,就能看出一支部队的特点。恐怕很难有哪支军队,在饥饿到极点的情况下,仍然保留马匹。

1951年5月20日,180师师长郑其贵开始向60军军部求援,希望军部能拨2天的粮食,军长韦杰答应了下来,但由于美军的封锁,180师一直没有得到粮食补给。5月24日晚,180师3个团渡过北汉江突围,由于数天没有粮食吃,600多名战士体力不支,被江水冲走。

随着时间的推移,突围中180师的战斗力越来越差,有些战士饿得啃地上的草木,有的战士走路都已经站不稳,甚至饿到枪都端不起来。

作为一师之长,郑其贵十分自责,在突围的过程中,很多部队都走散了。郑其贵在突围中,见到538团1连的一个排长。

“你是哪个部分的?”

“报告师长,538团一连,我们的战士实在太累了,现在暂时不会有危险吧?”

这名排长是第一次近距离和师长说话,军人的口中,或许不应该轻易说出“累”这个字。但当时180师情况特殊,数天不吃饭,加上高强度的战斗和行军,就算是铁人也是撑不住的。

在5月27日前后,538团4连、5连、8连都被打光了,战斗仍在继续,美韩军的包围圈仍在缩小,阿尔蒙德势必要围歼180师,180师处境也愈发艰难。

538团3营指导员杨南珍,在突围间隙,晃动着躺在地上的战士:“快醒醒,起来,继续走!”

一名战士张了张嘴唇,疲劳地都快说不出话,用微弱的声音说着:“指导员,我实在太饿了,你要给我半碗生高粱米吞下去,我保证再走两天!”

志愿军的军事素养和战斗意志,是敌人难以企及的。志愿军的很多战士,是年仅18、19岁的孩子,但他们从来都是坚决服从命令,不畏牺牲。

杨南珍很清楚,如果再这么下去,大家都会牺牲在这里。于是,杨南珍将目光投向了马匹。马匹身后还拉着山炮,不过炮弹早就没有了,180师一共有24门山炮,突围的时候,很多山炮已经被炸毁,因为拖着这么个重物,实在是跑不远。

如今,3营的山炮也没有作用了,还不如将那匹马杀掉充饥。杨南珍走向饲养员,说:“杀一匹马吧,就一匹,给战士们吃肉。”

饲养员老李很清楚现在的处境,作为饲养员,他自然不愿杀掉马匹,但为了战友们的生命,他拔出刀,就向一匹马靠近。

枪声在四周不断响起,意味着美韩军仍在不远处追赶,如果及时让战士们吃点肉,或许可以大大增强体力,逃离这片区域。

见老李拿着刀走向一匹马,另一名饲养员不干了:“不行,老李,我们入朝参战的时候,它们就跟着我们,它给我们干了多少活啊,它们不是牲口,它们是我们的战友啊!”

老李没有理会,继续向马匹走来。老李的心中也很纠结,可是密集的枪声原来越近,他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年轻的饲养员见劝说不动,干脆将两匹马的缰绳解开,低声在马儿耳朵上说:“你们快走吧,他们要杀你!”说着,饲养员还在马匹的屁股上拍了两下,很明显,年轻的饲养员想要放走马匹。可是,马匹好像没有听懂饲养员的话,只走了两步,就再度停了下来。

见老李真的要动刀,年轻的饲养员跪了下来:“求你了,不要杀它们。”指导员杨南珍也看到了这一幕,他同样不想杀马,可也不忍心看到大家饿死。见饲养员为此都跪下来,杨南珍叹了一口气:“算了,不杀它们了,都放走吧!”

老李听到了指导员的话,但一扭头,看到了几个伤员,在行军的时候,伤口再度破裂,他们是真的很需要营养啊。老李随即再次握住刀柄:“那就杀一匹给伤员吃!”

就在老李准备下刀的同时,一发流弹突然飞来,老李中弹倒地。老李对战友只留下一句话:“刚才是我错了,把马都放了吧。”

老李牺牲了,或许马儿终于懂了战士们的想法,随即纷纷离去。即便战士们饿得只剩下半条命,但没有人苛责那名年轻的饲养员。伴随着激烈的枪声,战士们开始迅速转移。

这场突围,许多指战员突出了重围,而有的官兵永远留在了战场。

让人惊喜的是,180师突围之后,那十几匹马最后居然找到了。马儿们在马坪里的西侧的树林里,等战士们找到它们,一拉缰绳就跟着回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