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指标: 自动方式:半自动,枪管导气式(活塞短行程) 枪长:1025mm 枪管长:521mm 口径:7.62mm 枪重:3.85千克 枪口初速:735m/s 有效射程:400m 上弹方式:10发弹仓供弹 56式半自动步枪(英文:Type-56 Semi Automatic Rifle)是我国仿制苏联SKS半自动步枪而设计制造的一款枪支,该枪于1956年正式完成定型并投入量产。 它和56式机枪、56式冲锋枪一起组成了我国56式枪族。 ![]() 56式半自动步枪具有重量较轻、射击精度好、机构动作可靠等优点,并装有折叠式刺刀。自动方式采用枪管导气式(活塞短行程),闭锁方式为枪机偏移式,实施单发射击,用7.62X39mm中间威力步枪弹,用10发固定弹仓供弹。 56式半自动步枪是我国列装的第一支制式半自动步枪,主要用于取代原53式步枪等老式步枪。于1968年前后完成主力部队换装,当时一个陆军步兵班的典型配置是:士兵使用7支56式半自动步枪、正副班长使用2支56式冲锋枪。 同时,民兵也大量装备该枪,特别是1969年中苏关系恶化后,更是大力加强民兵建设,甚至出现了民兵优先于部队换装56式半自动步枪的情况,当热,民兵装备的多是小厂生产的56式半自动步枪。 据统计,到停产为止,生产过56式半自动步枪的厂家就有80余个,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大致制造了有800万(或者1100万)支56式半自动步枪。 ![]() 56式半自动步枪的原型枪sks步枪在苏联只是一种过渡性武器,很快被大名鼎鼎的AK47所取代。但在中国却被当作主力武器,特别是受当时“全民性游击战争”的思想指导,格外注重步枪手、民兵的作用,以装备单发射击的步枪用于精确射击,以狙击、伏击、袭扰战术为主,同时携带少量弹药。 1962年中国和印度爆发中印边境冲突,56式半自动步枪投入实战,在与印军的李·恩菲尔德步枪的较量中,56式半自动步枪凭借有优秀的可靠性、精准度以及较强的火力强度,支撑我军取得了胜利。1968年,我国曾经推出结合56式冲锋枪和56式半自动步枪的所谓“冲步合一”的63式自动步枪,但由于服役期间暴露出了种种问题,在部队的强力呼吁下,部队又开始重新换装56式半自动步枪。 1979年对越反击战爆发,我军仍然大连装备56式半自动步枪,在丛林环境下,56式的高精度,远射程得不到发挥,在装备AK47的越军火力处于弱势地位,这也催生了我军研制81式自动步枪。至1983年我军轮战期间,已基本装备81式步枪。 至1985年,56式半自动步枪正式撤装,由81式步枪或56式冲锋枪取代。退役后的56式半自动步枪仍大量装备民兵部队。 56式半自动步枪的衍生型号56-1礼宾枪,刺刀是56式扁刺刀,铝合金材质,比标准的56扁刺刀长100毫米,表面镀铬。礼宾枪由于不装备供弹系统和击发系统,所以是不能击发的。至今,我国仪仗队仍装备56-1礼宾枪。 在国际社会上,56式半自动步枪作为收藏品和民用步枪收到很大的欢迎,很多人也热衷于魔改56式半自动步枪。 ![]() 56式半自动步枪作为我军的一款经典步枪,在我国步枪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