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放大与聚焦

 新鲜杂谈 2022-06-08 发布于广东


我们在学习各种透镜和面镜的时候,对各种原理和成像、实像和虚像、放大和缩小、正立和倒立等等,可是花了不少功夫。在其中本质就是,光在经过各种媒介或界面后,发生了方向的变化。而这种变化的集合就形成了各种现象。

那如果我们把思想放开,把光的范围扩大到能量、资源、精力等,把媒介和界面的范围扩大到事件、组织、关联方等,是不是就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透镜有很多种、面镜也有很多种,不同的结构有着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用法和组合也会有不同的效果。以凸透镜为例,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这与透镜的厚度有关。凸透镜二倍焦距分大小,一倍焦距分实虚正倒。


为了达到预期的效果,我的镜体要如何打造?我的对象要如何布置?我的检验方式是怎么样的?这些都需要综合考虑。

我们本来就是以眼睛看世界,没有晶状体对光线的聚焦,我们无法看清世界。而因为不正确使用眼睛,使得我早早就近视了,戴上了眼睛,通过凹透镜来对光线入射角度进行调整。而我们也清楚经过眼睛和眼镜汇聚的光线在视网膜上其实是倒置的,通过视神经和大脑的调控,我们又把图像再次正立了回来。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是相当复杂的,既有几十亿年进化的成熟信号反馈和处理机制,也有我们主观能够矫正的机制,还有我们对于眼睛的使用行为所凝结成的习惯。


其实,这些都是管理。

让流程在验证后固化并持续迭代,让偏差在确认后修正并手段升级,让动作在成熟后精益并稳步保持。

我们想要什么,那就要去配置什么,没有什么是无缘无故,也没有什么是理所当然,所有的这一切背后都是规律加上刻意。

新鲜杂文专辑精彩:

深度系列专辑:

  

  

  

杂文小说专辑:

  

  

  

   

  

诗词散文专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