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狭义上看,机械就是能帮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像筷子、扫帚以及镊子一类的物品都可以被称为机械,它们是简单机械。而复杂机械就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通常把这些比较复杂的机械叫做机器。从结构和运动的观点来看,机构和机器并无区别,泛称为机械。 从广义上看,凡是能帮助主体降低难度或省力的装置,都是机械。 为啥广义就去掉了帮助人们呢?因为我们已经知道,不少动物已经会使用工具,他们在我们还没注意到之前,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身体范围,更好地利用世界。自然纪录片里,这样的场景很多,有兴趣可以多看看,既可以长见识,还可以平心情。 但真正拉长到宇宙尺度来看,对于机械的理解又会完全不同。 在生命的形成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打破无处不在的熵增,而对此则只有耗散结构可以解决。当系统处于远离热力学平衡的状态时,在一定外界条件下,由于系统内部非线性相互作用,可以经过突变而形成新的有序结构,即耗散结构。这里的耗散指的是系统维持这种新型结构需要从外界输入能量或物质。耗散结构的关键,又是结构的边界、能量和物质的传递、能量和物质的利用。 ![]() 然后,有意思的事情就出现了,现在在微观尺度上发现了生物中的大量分子机械。我们不仅感叹其精巧,甚至上升到玄学和宗教的层面,但事实上这就是自然产生的。正因为对于物质的把控从微观层面最为容易,分子机械也就是最先产生的,这也解释了为啥生命体最先也是微型生物。 然后,随着生命的演化,各种分子机械层次不穷,继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更复杂的机械,比如心脏。仅仅从脊椎动物来看,鱼纲的心脏结构只有一心房一心室,两栖纲的心脏结构有两心房一心室,爬行纲的心脏结构有两心房一心室(心室中有不完全的隔膜),鸟纲和哺乳纲有两心房两心室。而在心脏演化的同时,心脏结构越复杂,血液循环越完善,动、静脉血混合的程度越低,越有利于对氧气的利用。 当然,其他器官的演化也是缤纷多彩,远不是这么点字就能说清楚的。 但人类对于平常所理解的机械的使用,在地球上也仅仅出现了几百万年,极为粗糙。但从机械的制造逻辑上看,意义非凡,因为这代表着进入了第二层次,即生物机械开始制造非生物机械。 当然,把人当做生物机械是不全面的,因为人还有意识,但谁知道非生物机械是否也会有意识呢? 我们在制造各种非生物机械的时候,要么越来越大,要么越来越小,由于基本材质从碳氢氧等大为扩大,特别是各种金属的应用,导致我们进入了极为宏大的机械世界。 但这仍然只是表象,因为虽然复杂,即便如同芯片,也还未达到生物机械的精巧,并且还没有构建出具备主观意识的机械。 那未来第二层次的机械的发展顶点,一定是出现具备主观意识的机械。但这不是结束,而是第三层次的机械开端。 具备主观意识的非生物机械,就存在趋利避害,那么非生物机械的快速演化升级,非生物机械成长为另一种生物机械,生物机械与非生物机械的匹配融合,就会到来。 这开始进入科幻的层面。 但,我对于未来并不像很多科幻小说或电影一样悲观。 因为从原子的本源来看,生物早就尝试过各种元素组合了,碳不是偶然,而是必然。那么所谓的自主意识金属机器人是落不了地的,相互结合的形态也许还会出现,并且在分子层面一定还是以碳为主体。 如果不拘泥于形态,我们的各种感官、行动、能力早就通过机械而外延。能快速升级和替换,为什么就非得结合成为一体呢?除非这样能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但,还是回到底层之后,我认为不可能结合成为一体。 深度系列专辑: 杂文小说专辑: 诗词散文专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