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业看不见的套路:原以为10-1=9,没想到10-1=0

 花果飘香 2022-06-08 发布于浙江

弥勒市葡之魂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 管彦康

与贾润贵和付贤波相比,管彦康原本是资金实力最强的一位,所以他的扩种面积也是最快的。2017年,46亩;2018年,新增50亩;2019年,一下子扩种了200余亩,总面积达到300亩;2020年更是以12万元/亩的代价建了36亩高规格的葡萄园,高标准的钢架大棚设施,每亩30余吨的有机肥投放……
万万没想到的是,去年5月一场大风冰雹直接掀翻了50亩硕果累累的“阳光玫瑰”;紧接着又是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导致130亩“蓝宝石”成为名副其实的“烂宝石”,果商无人敢碰,管彦康只得自己包装拉往各地市场销售,最后只收回70万元的货款。入不敷出,整个葡萄园的资金周转出现前所未有的困难。

被大风掀翻的避雨棚
这个变化,只经历了短短5年时间。
“当初怎么想起来在弥勒种植葡萄?”在付贤波那里,我才知道他俩是老乡,而且还是亲戚。
“纯属意外。”管彦康回忆道:“2017年小付(付贤波)在弥勒接手了一块地,叫我们下来玩,他开玩笑说要不要一起做,结果我老婆说好玩,我也觉得好玩,图好玩而种的。反正种个几十亩算算没多少钱,拿一两百万元随便玩一下。”

最初的46亩“夏黑”在2020年全部改接成“阳光玫瑰”

当时,管彦康在昆明经营酒店,承接工程项目,收入颇丰,所以就紧跟付贤波之后,在弥勒市新哨镇羊街村转了46亩“夏黑”葡萄园。
“为什么接下来几年越做越大了?”我有点明知故问。
“我们2017年是130万元转过来的,结果第一年我就卖了136万元,把转让费拿回来了,我就觉得这个投资回报还可以啊;2018年我又拿了50亩'红提’,转过来之后嫁接'阳光玫瑰’,结果第二年卖了170万元。”管彦康道出原委:“所以,2019年一下子就膨胀了,再加上技术员和亲戚们的怂恿,又接了两块地,一共228亩……”

变成“烂宝石”的“蓝宝石”
“关键是这次品种选错了。”我不无惋惜地说。
去年他就跟我聊过,当初他是看好“阳光玫瑰”,但架不住技术师傅的百般坚持,最后选择了“烂宝石”。令人哭笑不得的是,那位坚持让管彦康种“蓝宝石”的技术师傅在2021年自建园的时候依然选择这个品种,直到去年出现不可收拾的裂果和烂果问题时,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300多亩的基地分成3个片区,相隔不远,管彦康陪着我们挨个走了一遍。

“蓝宝石”改接后参差不齐的园相
被大风刮倒的50亩“阳光玫瑰”已经重新建起了避雨棚;旁边45亩“蓝宝石”已悉数砍光,重新种上用“夏黑”嫁接的“阳光玫瑰”;还有90亩“蓝宝石”在去年8月高位嫁接了“阳光玫瑰”和“妮娜女王”,只是成花率不高,只有30%左右,管彦康不得已又保留了一部分“蓝宝石”的花序,导致园相很乱,管理难度很高。
倒是2021年在高标准钢架大棚中新种的“妮娜女王”表现不俗,穗形整齐,颗粒硕大,个别果穗已开始转色。管彦康让工人铺上反光膜,希望这个被贾润贵种火的极品品种在今年能带来不错的收入。

穗形整齐、颗粒硕大的“妮娜女王”

“没有种其他新品种?”我想起去年和他探讨过这个问题,管彦康担心全部种植“阳光玫瑰”会带来劳动力安排的问题,想再尝试一下新品种。
“没有,我不想再次绕弯了。”管彦康带我去参观了他去年新搞的引种园,面积很小,每个品种只种了几棵。他指着其中几株硕果累累的葡萄跟我说:“这个就是上海哈玛匠果园黄伟在推的'黑皇’,在目前的表现来看,它的花芽分化和结果性状都是最好的,我每根枝条都留了两穗。但即便这个品种什么缺陷都没有,我也不会扩种。”

管彦康在查看“黑皇”的结果表现
“为什么?”我追问道。半年未见,我感觉他很多想法和观念都判若两人。
“还要看市场的热度,热度够了我才种,热度不够我不敢种。”管彦康解释道。
“现在市场热度够的品种就是'阳光玫瑰’和'妮娜女王’。”我笑了笑,脑海中蹦出一句谚语: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对啊!'妮娜女王’虽然在种植上有难度,但只要在市场端有热度,我就不担心。”管彦康说:“至少老贾(贾润贵)种出来了,我们也可以跟着种,这样会更安全一点。”

两个市场热度最高的葡萄品种
“2018年你拿到第二块地,改接'阳光玫瑰’是谁建议的?”我忽然想起一件事,付贤波改接“阳光玫瑰”还是2019年的事情,当时还改接了一部分“夏黑”。
相比之下,管彦康当年对新品种的反应要快得多。
“当时我还在昆明管理酒店,只是偶尔下来跟小付他们出去参观一下,就在弥勒一家葡萄园尝到'阳光玫瑰’,我觉得好吃,好吃就种嘛,也没考虑市场能不能接受。结果2018年嫁接,2019年就盈利了……”

重新种植的“阳光玫瑰”小苗
真应了那句老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新品种就是那萧何,是双刃剑。

“现在回过头来看,最大的错误是选了'蓝宝石’,然后碰到天灾,除了这两个原因之外,你觉得还有什么失误吗?”我难得遇到一位可以坦然谈论失败的果园老板,所以干脆刨根问底。
“还有,地也选错了。”管彦康叹息道:“这里是遭水地(低洼地),而且是胶泥土,透气性差,像我后面建的新园子,一亩地放了30多吨的有机肥,改土效果还是不太明显,只要稍微水分干一点就开裂。”

高标准建园的新园子
“在管理上有没有问题?”我的关注点已经转移到人的身上。与贾润贵和付贤波相比,他的面积要大得多,最容易在管理环节出问题。
“没有问题!”管彦康非常自信地回答道。
分片区,一个片区一个负责人;每个片区再根据面积大小拆分为数个小区,每个小区的面积40~50亩不等,由一对夫妻工负责日常管理;重要工作环节统一叫临时工,夫妻工负责带好临时工,并及时反馈作业效果……

工人们在修理葡萄架面
“老贾原来也想找夫妻工,但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我又提到贾润贵,这两年面积扩大后看他忙得焦头烂额,幸福感大减。
“老贾对工人作业的精细化要求更高,所以找不到能达到他预期的人。还有,这个钱也找不到,甚至再多一点钱都找不到这样的人。”管彦康坦言道。
“老贾是要再找一个老贾,但如果是像老贾这样的人,帮人打工不如自己去种二三十亩葡萄。”我顿时觉得贾润贵可能永远找不到理想的帮手,所以心中总觉得他不应该扩大面积。

贾润贵在查看新园子的生长表现(2020年)
“你觉得按照小付的性格,他适合扩大面积吗?”我接着问道。与贾润贵相比,他和付贤波走得更近,交流得更多。
“这个不好说。”管彦康迟疑了一下,分析道:“小付是一个有原则、有底线的人,但他的底线跟我又不一样。因为他觉得只要顺应自然,葡萄都能长好的,所以有些事情可以马虎一点。比如,他到现在才开始盖膜,我认为是不对的……”
“你觉得你管得细致还是他管得细致?”我问得更直白些。

管理良好的“阳光玫瑰”果穗
“肯定是我管得比较细致。相比之下,我更容易较劲,说不行就不行。”管彦康说。
“如果再加上老贾,你们三个人作比较,谁最较劲?”我饶有兴趣地追问道。
“我认为老贾最较劲。”管彦康说。
我笑了笑,管彦康的答案跟我心里的答案是一致的,这也是我觉得贾润贵不应该扩大面积的根本原因——“越较劲的人,面积就越不能大。因为看别人做的都会觉得不满意。”

管彦康在检查疏果的质量
“真的,我也是这样,看工人做的东西都不满意。”管彦康将心比心道:“但是,你只有把心态放平一点,再不满意,他只有这能力,你骂他也没用,不要他也不行,将就用。我就多操点心,多花点时间辅导他,尽量接近自己的标准。”

“接下来有没有新的打算呢?”绕了一圈,等回到会客室喝茶,我接着问未来。
“今年再辛苦一年,先把树培养起来,不想别的事情。”管彦康说:“在这期间,如果有人愿意接手,我就一个片区一个片区地划出去……想办法把面积收缩到50亩,最多100亩。”

充足的有机肥
“50亩?”从迅速扩大到快速收缩,这个变化幅度之大令我也大感意外。
“对!原来我是按乘法来算的。一亩地赚2万元,10亩地赚20万元,100亩地赚200万元,我是这么算的。但现在发现,农业其实还有很多看不见的套路,只要面积一大,连加减法都用不上,我们平时算账是10减1等于9,但农业是10减1等于0。只要其中一个环节出错,就有可能全军覆没。”
“种50亩就不会存在这种情况?”我将信将疑地问道。

面对无可挽回的“烂宝石”,管彦康一度一筹莫展(2021年)
“如果是以前做,还是会;但这5年做下来之后,我把整个流程都了解清楚了,基本上就不会再出现这种问题。像我有个朋友是2020年过来种葡萄的,所有的弯路都被我们绕过了,他来了就走直线,所以他挣到钱了。”
“只要不走弯路,农业还是能做。”管彦康肯定地说。

2022年5月27日


相关阅读

没钱了!历经磨难后的农业人的共同心声

假如不走弯路,你能否实现亩产值10万元的小目标?

一位农业人的告诫:做农业要尊重自然,不能把大自然太不当一回事

新品种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风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