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二〇师抗日第一战,一个连只剩17人,指导员壮烈牺牲

 茂林之家 2022-06-08 发布于湖南

1937年的那个民族存亡之秋,刚刚由红军改编而成的八路军各部相继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首次接敌,一二〇师就以雁门关伏击等战斗的胜利,揭开了对日直接作战的帷幕。战斗中,涌现出了许多捐躯赴国难,血酒雁门关的烈士,他们用自己的血肉筑成了民族抗战的新的长城。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胡觉三烈士。

胡觉三是湖北省洪湖地区人。这里水网纵横,物产丰富,堪称鱼米之乡。但是,由于官府豪绅横征暴敛,不管人民死活,致使江堤失修,水患频仍,因此,这里是既富庶又贫困的地方。

当地流传的一支民谣,唱出了这种怪异的现象:

湖北沔阳州,十年九不收;有遭一年收,狗子不吃锅巴粥。

胡觉三的家境不算富裕,但还过得去。他在少年时代读过几年书,学了些文化知识。

从1928年起,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同志领导湘鄂西的工农群众,开始了创建苏维埃政权和红军的武装斗争。洪湖苏区就是其中的根据地。

一二〇师抗日第一战,一个连只剩17人,指导员壮烈牺牲

贺龙元帅

1931年,长江决堤,洪水泛滥,贺龙领导红军抗洪赈灾,日夜抢筑“红军堤”,保住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当地百姓纷纷传言:“贺龙是条活龙,能治水消灾。”

读过书的胡觉三,自然不信什么“活龙”的传说,但他从贺龙和红军的身上看到了力量和希望。很自然地,胡觉三报名当上了红军战士。

1932年,由于国民党军的大规模“围剿”以及我党内部“左”倾路线的错误,致使蓬蓬勃勃的洪湖苏区垮了,胡觉三跟着红军部队仓促离开了家乡和亲人,转战到了湘鄂边。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家。

自从参加红军后,在短短的三四年里,胡觉三逐步学会了打仗,学会了带兵,学会了做群众工作。艰苦的生活磨练了他的意志,殊死的斗争使他迅速成长起来。

1935年11月红二、六军团从湘西出发长征时,胡觉三已经是红六师的一名优秀的连队政治指导员了。

在万里长征途中,他模范地执行党的指示,坚决完成各项任务,像兄长一样爱护连队的每一个同志。打仗时,他冲锋在前,身先士卒;行军时,他在后面收容掉队人员;雪山顶上,他连喊带扶,帮助体弱者闯过去;草地深处,他把最后一把青稞炒面给了饿倒在路边的同志。他带领全连战胜了艰难困苦,走完了漫漫长征路。

一二〇师抗日第一战,一个连只剩17人,指导员壮烈牺牲

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开始了争取实现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红二、六军团在陕西富平县一带驻扎下来,进行全面的军政整训。

当时,许多同志对“为什么要放蒋介石”、“为什么要国共合作”、“为什么要把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等问题想不通,部队思想波动很大。

胡觉三在连队认真地进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新政策的教育,宣传党中央的正确主张,对干部战士提出的各种疑问反复地给以解释、说明。

他给连队上时事课、地理课,讲日本帝国主义又侵占到了哪里,哪一块国土又遭沦丧。他还在连队建立了“列宁室”,教唱抗日救亡歌曲,教不识字的同志学文化,把党的主张编成浅显的识字课本,使他们边识字边记住这些道理。

七七事变爆发后,红军将士请缨出征,部队进行了改编。胡觉三担任了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七一六团三营十一连政治指导员。

1937年9月3日,部队从陕西富平县庄里镇出发,经过两天的徒步行军,从陕晋交界的芝川镇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

进入山西后,一二〇师改乘火车向北开进。国民党军队在日军进攻面前丢了雁北地区,退至宁武关、雁门关、平型关一线的内长城设防,以求凭借长城关隘和国防工事挡住日军。

一二〇师抗日第一战,一个连只剩17人,指导员壮烈牺牲

平型关

阎锡山在代县雁门关以南10公里的地方设立了第二战区司令长官行营。但是,不论是古代的长城还是现代的工事,都没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阎锡山在日军的威逼下,于10月上旬,放弃雁门关至平型关的内长城防线,退守忻口东西一线阵地。

当时群众编了一首歌谣道:

十月山西人人忙,富人搬家忙,穷人心惶惶,军官丢部属,小兵扔大枪。

一二〇师赶到宁武一带时,这里已经成了敌后,一二〇师遂担负起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策应忻口会战的任务。

10月的一天,七一六团开进被日军劫过的宁武县城。站在古城楼下,胡觉三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街头、树上到处是同胞的尸体,有的身首分离,有的肠子被掏出;女人大都赤身裸体,有的被剜去乳房,有的被剖出胎儿;最惨的是小孩子,有的被挑在刺刀尖上摔得脑浆迸流,有的双腿被撕成了两半。

胡觉三带着全连,小心翼翼地从死人缝中穿过,走进居民院内,看到的又是一番惨景:有的老头、老太太跑不出去,双双缢在屋梁下;有的一家人躲进贮存秋菜的地窖里,结果被活活埋在里面。

炊事班要烧水做饭,发现每一口水井都填满了被刺刀挑死的男人、小孩和奸污后遭杀害的女人们的尸体。好端端的一座古城,几乎被残暴的日军斩尽杀绝,变成了一座血城、死城。

十一连连部住的那一户人家,一位死里逃生的老太太拉住胡觉三的衣襟,欲哭无泪,声音嘶哑地诉说着日军的暴行:她全家8口被杀7口,就连不满3岁的小孙子也被刺刀活活戳死了。

一二〇师抗日第一战,一个连只剩17人,指导员壮烈牺牲

日军暴行

听到这一切,看到这一切,胡觉三眼里在流泪,心里在流血。他和全连同志都是在战场上经过九死一生的硬汉子,知道什么是尸骨如山、血流成河,但是平生却从没有见到过如此惨绝人寰的景象。

接连几天,他们端起饭碗,就想到那一团团模糊的血肉,心里就想吐;躺在铺上,脑子里就出现那一块块断臂残腿,眼睁睁坐到天明。

胡觉三一边领着战士们帮助宁武城的老百姓掩埋亲人的尸体,一边组织大家控诉日军的暴行,激发起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烈仇恨。

各班排纷纷求战,战士们发誓说:“要叫我碰上日本鬼子,非亲手杀死他几个,讨还这笔血债不可!”胡觉三代表全连给团里写了请战书,表达了同志们杀敌复仇的急迫心情。

不久,一二〇师师长贺龙、政委关向应向七一六团下达了在雁门关地区袭扰、切断日军交通运输线的任务。团部即率第三营整装出发,向雁门关疾进。

雁门关坐落在山西省代县西北的雁门山上,自古以来就是内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塞。这里北临大同,南抵太原,西接宁武、偏关,东连紫荆关、倒马关,可直达北平及华北平原,有“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势控中原”之说。

历史上,雁门关总是来敌必犯之地。北宋太平兴国年间,著名的抗辽将领杨业任代州刺史时,曾驻守雁门关,屡败前来进犯的辽军。

一二〇师抗日第一战,一个连只剩17人,指导员壮烈牺牲

1937年10月,攻入山西的日军正在凭借山脚下的一条公路继续南侵。

经过两天急行军,七一六团插到雁门关西南十多里的老窝村驻下,侦察情况,寻找战机。

此时,正值秋收时节,山坡上的莜麦已经熟透了,却无人收割,老乡们为躲避日军的烧杀,四处逃匿,只丢下空荡荡的小山村。

部队驻下后,按照团、营统一部署,胡觉三带着连里的群众工作小组,到山里找回出走的老百姓,帮助收割莜麦,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

老百姓看到八路军真心实意地要打鬼子,主动通风报信,监视公路,介绍地形。

在群众帮助下,七一六团很快查明了日军汽车过往的规律:自从忻口战役打响后,几乎每天都有日军车队经雁门关地区南来北往,少则几十辆,多则几百辆,从大同向忻口运送兵员和弹药,从忻口向大同拉回伤兵和尸体。

据此,团里计划在雁门关南山脚下的黑石头沟伏击日军的汽车队。

为了打好抗日第一仗,团部召集连以上干部会,进行研究和动员。团长贺炳炎简要地介绍了敌情。

从兵力上看,这次伏击作战,团部只带来了第三营和团属特务连、迫击炮连,人数不占优势;从装备上看,我军略差一些;从士气上看,日军长驱而入,气焰正盛,而我军指战员也早就憋足了劲要同日军较量较量。

因此,我们面临的将是一场势均力敌的恶战。

团政治委员廖汉生询问了各连的请战情况后,指示说:要把日军血洗宁武的罪行,作为向部队进行战斗动员的材料,掀起一个杀敌复仇的热潮。

一二〇师抗日第一战,一个连只剩17人,指导员壮烈牺牲

廖汉生将军

政委的话,勾起了胡觉三脑海里那血的记忆。他腾地站起来,脸色铁青地说:“我代表全连同志,请求把艰巨的任务交给十一连!我们一定把雁门关变成日本侵略军的鬼门关!”

接着,各连干部纷纷表决心,争先恐后地要当突击队。

翌日拂晓,团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带着干部去黑石头沟勘察了地形,把各连任务布置下来。

回到连里,胡觉三和连长宋发富传达了上级指示和战斗方案,作了战前动员,提出了战斗口号:“打好抗日第一仗,为宁武同胞报仇!”

10月18日凌晨,部队披着星光从老窝村出发,沿着羊肠小道隐蔽地进入黑石头沟。此沟北高南低,沟底净是被山洪冲积的乱石,沟南端是一座石拱桥,公路顺沟穿过。

部队就埋伏在沟西的山上,十一连靠近石拱桥,负责扼住“咽喉”部位,断敌退路。

胡觉三和连长宋发富安排好各班排的伏击位置,把全连的轻机关枪集中摆在山头,而后下到各班排逐个地检查战斗准备情况。

胡觉三一遍又一遍地提醒战士们:“这是对日作战的第一仗,一定要打出威风来!”战士们的情绪都很高,手榴弹揭开了盖,子弹压进了枪膛,刺刀拔出了鞘,许多同志还把当红军时用的大刀背了来。

在阵地后面埋锅做饭的炊事员们也全部上了阵地,他们说:“打鬼子,人人有责。这是第一次同日军交手,不参加,心里不好受!老大哥部队在平型关战斗中让鬼子吃了大苦头,这回也叫鬼子尝尝咱们的厉害!”

看到战士们斗志这么高,胡觉三放心了。按照以往打仗的习惯,胡觉三主动向连长宋发富提出:“你来指挥全连,我下到突击排去。”说罢,他背起大刀,拎着手枪,到了担任突击任务的第三排阵地。

上午10时左右,北面公路上腾起尘土,隐隐约约传来汽车的马达声。据山顶观察哨报告,约有百十辆汽车像长蛇一样从南边开来。

一二〇师抗日第一战,一个连只剩17人,指导员壮烈牺牲

过了一会儿,日军车队拐过石拱桥,缓缓地爬上陡坡,进入我军伏击地段。

这些车是从忻口前线来的,车上载着不少伤兵和死尸,还有一些担任护卫的武装士兵,车头上架着机枪,日军士兵哇啦哇啦地叫着,如入无人之境。

胡觉三看到敌人狂妄的样子,怒火中烧。身边的战士们也都是怒目圆睁,摩拳擦掌。胡觉三示意大家沉住气,等待统一号令。

“打!”随着贺炳炎团长一声怒吼,山上我军阵地各种火器一齐开火,喷射着密集的火网。骄横的日军万万没有想到在其“后方”会突然遭到猛烈的打击,汽车有的被打着了火,有的一头栽进沟底的乱石滩,开车的司机丢了方向盘,车上的伤兵不顾死活地往下滚。

胡觉三把手枪一挥:“同志们,跟我来!”带领突击排首先跃出山头阵地,如猛虎一般顺着山势扑了下去,上了公路,一下子把日军压在沟里的汽车底下。

日军在一阵混乱之后,很快清醒过来,伏在车底下用机枪向山上扫射,我军冲锋队伍中不时有人被打倒,滚下山坡,但这丝毫不能挡住冲锋的势头。

胡觉三带领着战士们,一边投掷手榴弹,一边冲到汽车前,同敌人展开白刃战。

日军又从车下钻出来,一个个眼睛瞪得血红,嘴里呀呀地嚎叫着,端着刺刀作拚死的抵抗,胡觉三见到敌人那副狰狞的面孔,复仇的热血一下子涌上来,迎着敌人的刀锋冲上去。

战士们有的用大刀砍,有的用枪托砸,还有的抱住敌兵肉搏。车前车后,敌我双方杀作一团。

战斗中,胡觉三发现本连三排的一个战士被3名日本兵围住,3把刺刀把他逼得无处可退,防不胜防,处境十分危险。胡觉三手提大刀冲过去,乘敌不备,从后面劈倒一个,接着刀光一闪,又砍翻了另一个,剩下的一个日本兵也被那个战士刺死了。

胡觉三勉励了那个战士,转身跑到战斗最激烈的地方。

大部分日军被消灭了,只剩下少数还在顽抗。胡觉三扫视了一下战场,忽然看到一个日本兵龟缩在车下,他大喊了一声:“缴枪不杀!”迈步上前正要抓活的,被那家伙一枪打中了胸膛。

一二〇师抗日第一战,一个连只剩17人,指导员壮烈牺牲

胡觉三身子一歪,栽倒在地。身旁的战士立刻击毙了那个日本士兵。

连长宋发富赶来扶住胡觉三,一遍一遍地呼唤着:“指导员,醒醒!”

胡觉三抬起头:吃力地说:“坚决地打!为宁武老乡们报仇!”说完,就停止了呼吸。

指导员的死,更加激怒了十一连的全体同志们,大家高喊着“为指导员报仇”的口号,扑向残敌。

战斗将要结束时,又从北沟口驶来一队运送兵员、弹药的汽车。领头的十几辆车又遭到我警戒分队一顿猛揍,后面的敌军匆忙弃车,登上左侧山头,向在沟里出击的我军冲过来,使我军伤亡骤然增多。

团首长原定伏击目的已经达到,遂令部队上山,边打边撤。伤员们都被背了出来,胡觉三等牺牲同志的遗体没能抢运出来,留在了浓烟滚滚的黑石头沟里。

这一仗,我军击毁敌军车数十辆,毙伤敌数百名,切断了敌从大同至忻口的公路交通运输线。据战后群众反映,日军南北两个车队在黑石头沟一直折腾到天黑才开走,并在挨揍的地方竖了个木牌,哀悼亡魂,警告过往车队提防八路军的袭击。

在伏击战斗中,我军亦有几十名同志壮烈牺牲,胡觉三所在的十一连伤亡最大,全连只剩下17个人。胡觉三和诸烈士的英勇牺牲,其意义不仅仅在于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取了对日作战第仗的胜利,更重要的是向人民证明了一条真理:日本帝国主义是完全可以战胜的!”

感谢阅读,敬请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