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隔离一天赔200” ,隔离险到底是真保障还是智商税?

 且说金融 2022-06-08 发布于四川

这几年,疫情一直没有断过,“新冠隔离险”这种新型保险就顺势而生,成了各大保险公司的香饽饽。

“只要9.9,隔离一天就发150元”、“只要被隔离,保险为你发工资,一天200元”“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 “只需投保18天,集中隔离一次性赔付2000元”等各种充满诱惑的宣传广告遍布社交平台,引人关注。


01


“隔离险”成为网红

因为疫情不断的反复,如果出现被隔离,工作受到很大的影响,被隔离在酒店,还需要自费。因此社交平台上的“隔离险”就趁东风成为了保险中的网红。所谓“隔离险”,就是只要因为新冠疫情被隔离,就会赔付。

一些保险公司称,只需要每天交几块钱、几十块钱,只要被隔离,就可以享受几百甚至上千的隔离津贴。而且很多“隔离险”都与航空公司、旅游平台均有合作,根据黑猫消费者投诉平台可以看到,在购买机票的时候,默认就添加选择上了“隔离险”。

“隔离险”如此受欢迎的几点在于:

①保费低,投保时间短;

②大环境的影响,害怕自己被隔离,影响收入;

③投保方便,线上投保,一键就生成保单;

④理赔宣传条件很诱人,宣传语中只要被隔离,就赔付每天100~3000元不等。

这些宣传语看上去确实很吸引人,就连小编身边都有不少人去购买了。咨询购买的原因都是因为看到隔壁小区被隔离了14天,害怕自己小区也被隔离,影响收入,就去购买了隔离险。隔离险也不负众望,根据数据显示,某代销平台一个月销售超出6万件。


02


隔离险太“年轻”

“人红是非多”说的就是这个吧,虽然隔离险站在了风口处,但是也是褒贬不一,从不少的投保消费者的反馈看,理赔的条件是非常难的,仅仅在“黑猫”投诉平台上面,就有高达1000多条说理赔不了的投诉。

投诉内容都是:欺骗消费者,被隔离了不给理赔;在购买机票不知情的情况下默认购买了隔离险、理赔材料证明比较苛刻导致无法提供、退保险的手续费高等等。这一系列的投诉也引起了银保监会的注意!

隔离险是跟着新冠疫情而诞生的,几年时间而已,可以说,假如将来新冠疫情变成感冒一样,这种险也就没什么意义了。它的生命肉眼可见的短暂,挺“网红”的。

它和我们传统的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和寿险等等比较起来,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

“年轻”会有什么问题?那就是消费者对它的理解不会很成熟,不能形成“常识”。对监管来说,存在一定的漏洞和不完善。


03


被隔离了就一定会理赔吗?

隔离险是指被保人若在保险期间内因新冠疫情被隔离,可在隔离期间享受津贴补助,每天金额几百元至几千元不等,乍一听觉得性价比很高。

而实际上,由于银保监会要求保险公司不得开发新冠肺炎单一的责任保险,于是隔离险就成了附加型的保险,以隔离津贴的形式发给投保人,通常和出行险、意外险一起捆绑进行售卖。

“买易难赔”让隔离险成为保险航头投诉的重灾区,保险经纪人在宣传和售卖该产品时,没有详细的把免责协议和理赔条件详细的告知消费者。

从市场调查来看,很多人在购买“隔离险”时并未看免赔条款、理赔范围以及理赔条件。导致出现了理赔难的情况。

从多款公司的隔离险中,小编发现多数产品都没有将“次密切接触者”“从中高风险地区回家隔离”“全区域隔离管控”等条件作为理赔范围。而大多数隔离者都是因为“次密接触者”被隔离,因为无法进行理赔!

还有一些条款发现,将免费隔离、居家隔离、乘坐公共交通发生隔离的行为都不作为理赔条件,只有从国外回来自费隔离的,才能进行理赔!


04


监管出手,必须规范

疫情的反复,隔离险滋生出的各种乱象引起了银保监会的注意。

银保监会财险部表示,将对发现的相关“隔离险”产品开发设计不合理、销售误导、无故拒赔等行为,依法依规追究保险公司和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不得以商业为目的的跟风炒作利用疫情事件营销,利用舆情热点做广告,让保险保障“变味”。不得进行片面宣传和恶意渲染炒作。

在规范宣传销售行为方面, 此次《通知》要求保险公司不得通过欺骗、隐瞒或者诱导等方式,对保险产品的保障责任等重要情况做出容易引人误解的宣传或者说明,不得以博取消费者眼球为目的,进行片面宣传和恶意渲染炒作。

监管的加强,让隔离险更加规范了,之前一些赚吆喝的隔离险也相继停止了,不再进行投保,现在隔离险在介绍的时候也加上了重要部分“特别提示”等字样。


05


薅羊毛”的世界和“保险界”不一样

普通人经常“薅羊毛”,什么信用卡、话费、购物等等,那是平台本身用来引流的或者是存在一定的BUG,就是来给你尝甜头的。但是“薅保险公司的羊毛”,那真是异想天开了,所有的保险产品都需要认真看清并理解免赔条款以及赔付条件!

千万别冲着去薅保险公司的羊毛出发去购买,保险公司的羊毛是薅不动的!

保险公司里面有最聪明的精算师、法规、风控,将一切拿捏得死死的。正是因为有了他们,保险公司得以良性经营、长久存续,才会让保险体现它真正的价值。

“隔离险”是把双刃剑,保险公司也不是靠“隔离险”来挣钱,更多的是靠“隔离险”来获取流量以及品牌宣传,在这个疫情形势下,“只要被隔离就赔钱”肯定火,但是设置得不合理就会被流量反噬!

不管买什么保险,是否能够赔也是以合同来算的,大多数客户拿着宣传单页的信息内容来需求索赔,肯定是难以实现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