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论官煞:意识的本质

 有物书斋 2022-06-08

01

前两篇分别从易理和易数方面谈了对四柱八字中“官煞”的理解,本篇聊一下易像层面。

《左传·僖公十五年》记载:

“韩简侍,曰:’龟,像也;筮,数也。物生而后有象,像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先君之败德,乃可数乎?史苏是占,勿从何益?《诗》曰:’下民之孽,匪降自天,僔沓背憎,职竞由人。’”

韩简子在这段话里把“像、数、理”三者的关系梳理了一遍,算是历史上第一个说清楚这三者关系的人。顺便说一下,一些读者私下给我留言说我为什么要写《读左传》,这明明是历史,跟易学不沾边。这里我要说一下,如果把《左传》读通了,对易学方面的理解绝对会提升至少一个档次,这不仅仅是一本历史书,而是一本让你了解华夏文化根源的书。

到了北宋,程颐对这三者关系又做了一次梳理。

《近思录·致知》记载:

“《易》之义本起于数。谓义起于数则非也。有理而后有象,有象而后有数。《易》因象以明理,由象而知数。得其义,则象数在其中矣。必余穷象之隐微,尽数之毫忽,乃寻流逐末,术家之所尚,非儒者之所务也。”

在这里,程伊川先生以答友人书信的方式把“象数理”三者的关系又梳理了一遍。

两次梳理我们发现春秋时代和北宋时代对于象数理三者谁先谁后的关系的看法是不同的。

春秋时代,韩简子是从人的观察顺序出发,先看到一个物体(象),然后看到这个物体滋生(滋),然后看到滋生的数量(数)。而北宋时代,程颐则是从规律的角度出发,一个物体有象说明其必有成像的道理(象以明理),你看到了象知道了道理才能去研究这个物体的特征(由象而知数)。

他们的区别在于:

  • 韩简子对看得见的事物做出了描述,没有谈看不见的规律;

  • 而程颐则通过对看得见的事物的描述,阐述了看不见的规律。

从学术层面,北宋时代明显比春秋时代更进了一层。从意的层面,北宋时代把这个规律明白无误的点出来,在艺术感的方面又低了一层。

就像阳明公说的:

“汝未观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阳明公由此得出结论“便知此花不在汝心之外”

与程颐说:“有理而后有象”是一个道理。但阳明公说的含蓄,程颐说的直白。韩简子呢?压根就没说。

但没说不一定代表不存在。就像你没看花时,此花亦在,只是你没看,故而此花不明白,你看到此花,此花与你相应,此时人才明白,花也才明白。

这就像那首诗: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理在也那里,你领悟到或者没有领悟到,跟理没关系,理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跟那朵花一样,直到你领悟到,才开始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

人通过什么领悟到理呢?儒家说“格物”,宗教说“通过眼耳鼻舌身这五识”。由“五识”对物质世界进行探索,然后形成“意”识,再由“意”识去指导行为,行为的过程中又再次强化“五识”“五识”再强化“意”识。

“意”识达到一定层面的时候,量变产生质变,就找到了“那朵花”

你知道那朵花之前,那朵花是不是不存在?不是的,那朵花一直是存在的。如果不存在,则物质世界早就崩塌了。因其一直存在,故而物质世界一直存在,人才能去探索物质世界。

所以“那朵花”一直在你心中(物质世界)中,只是你之前没发现。当你发现以后,才知道“原来此花一直不在我心之外”

那是不是找到那朵花以后,就完完全全的看明白了那朵花呢?也不是。根据每人的意识不同,那朵花显示给你的东西不同。

同一人看花,看到不同的侧面,对花的看法不会完全相同。就像同样看到秦始皇的车驾,项羽说:“吾可取而代之。”刘邦则说:“大丈夫当如是。”

对同一件事物的理解不同,造成了即便你找到那朵花,最后的结论有不同。

你可以把“那朵花”换成“真理”、“禅机”、“道”、“圣杯”、“心”,结果是一样的。

02

说到这里,好像跟主题“论官煞”没有任何关系,只是一直在谈玄玄乎乎的形而上学。因为我们这篇文章要说的是像,有像必然是先有物,有物必然先有理,故而我们要先把理讲清楚。下面我们来说像。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人的意识是如何生成的,总的来说是三种分类:

1、外界环境;

2、内在记忆;

3、1+2的混合产物。

我们已经知道“官煞”是克制、约束、管束的作用。那么我想问一下,一个人是从什么时候起第一次感受到官煞的威力呢?

上学?上班?犯法的时候?

都不是。

因为人第一次感受到官煞的时候年龄太小,所有人都记不起来,所以我们就认为其不存在。但没有记忆并不等于不存在。记忆其实是储存在我们的大脑中,这种储存形式,科学家叫“能量”、“生物电”,宗教家叫“识”。这种记忆在遇到外界环境的时候,就会打开,与外界环境交互,进而左右你的意识。

那么我们第一次感受到官煞的威力是什么时候呢?

是父母尖叫着阻止我们去摸电门的时候;

是父母阻止我们划火柴的时候;

是我们哭闹不止,被父母打PP的时候;

是我们在地上爬,看到没见过的东西要去舔一舔的时候,被父母一把拎走的时候。

想一想,是不是?父母阻止了你的行为,这对你是不是一种约束力?那这算不算官煞呢?当然算。

所以,每个人第一次感受到官煞的威力并不是你能记起来的诸如“上学时候被老师罚站”之类的事情,而是你记不起来的襁褓时期。这些感受都会以记忆的形式储存在你的大脑里,只是能量太小,小到你自己都意识不到(忘了)。

然后,婴儿长大了。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是如何感受到官煞的威力呢?不想写作业的时候;不想睡觉的时候;对同班的异性产生情感悸动的时候。这些经历也会以记忆的形式储存在你的大脑里,注意,现在能量开始累积了。

你工作了,在工作中你如何感受到官煞的威力呢?迟到的时候;工作出现失误的时候;跟其他同事竞聘的时候。这些经历也会以记忆的形式储存在你的大脑里。

注意,你一生中可能对这些事情记得最清楚。

然后是中年、老年,我就不再一一赘述。

那么我们观察一下,或者回想一下自己或者你了解的朋友,当面对“官煞”的时候,都是怎么处理的?

1、有人逆来顺受。比如坚持写完作业,比如压制住早恋的冲动,比如乖乖的去交了迟到的罚款;

2、有人强力反抗。比如宁愿挨打都不写作业,比如忽悠那个女同学一起离家出走,比如把键盘一摔,老子不干了;

3、有人曲线救国。比如趁机跟父母谈判,争取以后写作业的时候可以吃冰激凌,比如化爱情为学习的动力,与女同学相约考大学;比如交完罚款以后再利用公司制度漏洞从其他地方搞到钱;

当然,具体的做法千差万别,但总的来说是这三种。

这三种处事方式对应着八字体系中对官煞的三种应对方式,分别是:

1、比劫抗煞;

2、食伤制煞;

3、印星化煞;

当然,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带来不同的结果。

  • 比劫抗煞当然要看抗不抗得动,抗得动就是窃国者侯,抗不动就是窃钩者诛;

  • 食伤制煞也要看制不制得动,制得动就是镇压叛乱,制不动就是遇到了陈胜吴广;

  • 印星化煞也要看印星能量如何,印星旺而能化就是借力打力,印星弱而不能化就是弄巧成拙。

这全看八字的组合,有什么样的组合就会有什么样的应对。

03

但八字的组合是否决定了一个人一生都是一种应对方式呢?不是的。

至少在襁褓期,无论你八字组合再好,你必须逆来顺受,也不可能摔键盘,因为襁褓期的你,摔奶瓶都费劲。这也说明八字的强弱和人身体的强弱没有直接关系,否则八字强旺的人生下来就应该是个身高力强的人。

一个人对官煞的应对方式是后天慢慢形成的。既然是后天慢慢形成的,我们就要考虑形成的过程,无非就是两个要素:

1、谁;

2、做了什么。

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谁?

刚开始是父母,后来是老师、朋友以及其他的比我们高、壮、强、身份地位高的人,他们或用行为,或用语言告诉我们,什么是不能做的。这时候,八字的强弱才开始起作用。

  • 八字强旺的人对这种来自外界的约束看得比较淡,这导致他们做事情比较“胆大”

  • 八字衰弱的人对这种来自外界的约束看得比较重,这导致他们做事情比较“胆小”

  • 八字以印星化煞的人把这种来自外界的约束看成一种游戏,这导致他们做事情的时候会“蔫坏”。;

当然,如果“胆大”的人事情做成功了,就是有魄力;

如果“胆小”的人事情做成功了,就是稳扎稳打;

如果“蔫坏”的人事情做成功了,就是有大智慧。

第二个问题是:做了什么?

通过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不管别人做了什么,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感受到外界的约束力,对这种约束力的应对方式不同,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这两个问题一综合,就会发现官煞其实并不可怕,关键是你应对官煞的方式。或者说,你对外界约束力作用在你身上的作用而做出的反应,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

这句话有点拗口,我举例说明一下。

一个学生考试没考好,担心回家被父母责骂,担心被同学看不起。这是外界的约束力。

这个学生感觉到外界的约束力后,在心中将这种担心扩大,这就是外界约束力作用在你身上的作用。

最终这个学生越来越担心,心中已经到了只差一根稻草就会崩溃的地步,他到家以后发现家里人没有跟他打招呼,于是他彻底崩溃了,做出了傻事。这就是外界约束力作用在你身上的作用而做出的反应。

人很多时候不是被外界的压力压垮的,而是被自己压垮的。

八字格局的不同就在于是否选择压垮自己,以及是否能够压垮自己。只要垮不了,八字格局都不算差,只要是垮了,那八字格局肯定好不了。

这也是古人论八字谈到官煞时爱恨交织的原因,理论上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会遇到官煞也就是压力,也不能抗拒这种压力作用于人。但对这种压力做出何种反应,决定了这个人是把压力集中于一点,还是把压力平摊为一个面,我们都知道,这两种行为所产生压强是不同的。

所以孔子说:“君子不刑不发”,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这都是在做一些积极的引导。但人性都是趋利避害的,对于压力本能会逃避,就像读书。对于侈慢本能会趋近,就像看小视频,所以人们才会惧怕官煞,但因又无法回避现实中确实有很多人经历了磨难以后取得成功,故而对官煞的态度就变得很矛盾。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官煞是来自外界的压力吗?不是的。如果压力对所有人都有,那么压力也不成为压力了。

官煞,其实是自己对自己的压力,这也是人们惧怕官煞的来源之一,这是唯一的狠起来连自己都打的神煞。

---   End   ---

欢迎理性探讨,怒发冲冠、一叶障目及鸣翠柳者不回复。

E-mail:youwushuzhai@126.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