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荫浏 | 在苦难中奋斗的刘天华先生

 顺其自然h 2022-06-0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刘天华(1895年2月4日—1932年6月8日)

著名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

     刘天华先生作品前后出现的过程,绝不是个人的无病呻吟,却大多数乃是时代的苦痛,经由他的内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来。他的每一作品,都是反映写作时一定环境在他心中所唤起的一定情绪:贫病失业,前途黑暗,乃有《病中吟》;学校停办,差不多失业,乃有《闲居吟》;努力前进遇到阻力,乃有《苦闷之讴》和《悲歌》。但他是积极的,他感到苦闷,正是因为他内心的积极与环境对他所施的打击,在两者间产生了深刻的矛盾:在《改进操》中,他闪出了希望的星星;在《光明行》中,他追逐着灿烂的憧憬。在生活略略比较安定的间隙中,他也偶然描写一些他的闲情逸致,如《虚籁》、《月夜》、《除夜小唱》之类

图片
图片

「国乐改进社」部分成员(二排右二为刘天华)

     刘先生的积极和努力,从两件事可以见得:一件是国乐改进社的成立,和接着《音乐杂志》的刊行。他是国乐改进社唯一的中心推动力量。记得一九二七年夏间这社成立的前后,我曾接他多页的通知,曾佩服他计划的周详和对中国音乐资料调查表格设计的周密。可惜我所有的这一份通知已在抗日战争中丢失。《音乐杂志》从一九二八年一月十日第一号起,至一九三二年第十期止,共出十期。他逝世,便也随着他寿终正寝,从来再也没有第十一期出现。从这可以看出,他的努力,对于《音乐杂志》,是何等的重要!另一件是《音乐杂志》第二号(一九二八年二月十日出版)所载他的一篇向国乐改进社执行委员会提议举办夏令音乐学校的意见,从中看出他对音乐教育推行内心的热烈和计划的具体。可惜,为环境所限,他的这一意见,始终没有兑现;第一次碰了现实的壁,他以后便似乎也丧失了再提同类意见的勇气。

图片

《刘天华音乐生涯:胞弟的回忆》 

刘北茂 述  育辉 执笔

     他所处的环境如何?第一,在以非乐的“墨学”成名,同时积极主张为了片面解放诗词,必得全面排斥音乐(他认为音乐是束缚诗词)的“哲学家”而兼“文学家”胡适在北方发生相当影响而且有时又很得势的时候,音乐系的设立,要不是还有一位提倡艺术的学者蔡元培先生从中发生反方面的力量,根本不容易在北方大学中成为事实;但即使设立了,还说不上合理的发展,因为预算常遭驳斥,而在大学校务会议中,正时时流行着象周作人之流所常说的“吹吹打打几个月便学得会的音乐,还要成系吗?”那样公开反对和鄙视音乐的论调。第二,在少数研究西洋音乐的学者对本国音乐漠视甚至反对的时候,为中国民间音乐的研究开路的刘先生,更是单枪匹马地面对着高压的环境。第三,最重要的,在军阀官僚的政治之下,在资本主义的气氛笼罩之下,根本谈不到文艺目标与文艺方向。开一个音乐系,点缀点缀,是偶然因少数“当局大老”在一喜之下,或在“外国有了,我们不好意思没有”,那种“高明推论”之下,愿意从私囊中吐出一些人民血汗来,作为他们的“恩典”;成立个音乐传习所,是因为另有少数人得势,通过作他们后台老板的少数“当局大老”,重新改定了院系分赃的办法。 

图片

      到了现在,这些不幸的环境,都因人民民主革命的进展而廓清;音乐的价值,因有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谁都不再怀疑;音乐的道路,因着文艺方向的正确,而成为有定。刘先生若在,直至今天,他将是何等的欣喜!他将会有何等的发展的机会!他将会有多少更有价值的对于人民大众的贡献!

文字来源于文章《在困难中奋斗的刘天华先生》(杨荫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