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蕃战争初期攻方常吃亏,安史之乱后吐蕃强势,但在外交攻势下失利

 炫叶楓雪 2022-06-09 发布于广东

咸亨元年(670年,吐蕃军在大非川击败唐军。

此战,唐军的损失不大,但是战败对唐朝的政治影响却很大。

战后,凭借打破唐军野战不败的神话,吐蕃一跃成为能与唐朝分庭抗礼的西部豪强。而唐朝内部则因为战败的连锁反应,很多地区都爆发了叛乱。为了平定内部叛乱,唐朝被迫放弃部分边疆地区,收缩防线。如放弃西域,将西域都护府东迁。

直到675年,唐朝陆续平定内乱,才慢慢缓过劲来,又开始转守为攻。

仪凤三年678年,为了避免吐蕃进一步坐大,唐高宗集中18万大军发动“青海之战”。

此战,唐军起初进展顺利。但后来当唐军发动总攻时,却被吐蕃名将论钦陵击败。当时,要不是唐将黑齿常之率领五百敢死队偷袭吐蕃军营,打得吐蕃军方寸大乱。估计十几万唐军就要全军覆没了。

事后,唐朝被迫再次转攻为守,而吐蕃则开始对唐朝发动试探性进攻。不过,当唐军收缩战线后,吐蕃也没能占到什么便宜。先后在良非川、白水涧,被唐军两次打得大败。

唐蕃形势图

由此其实也可以看出,早期的唐蕃战争,是谁进攻,谁吃亏。防守一方在战场上往往有明显优势。

时间来到弘道元年683年。这一年,唐高宗驾崩。次年,武则天为了揽权,开始了内部清洗。而受清洗影响,很多良将都被武则天罢免。

载初元年689年,一直在前线与吐蕃奋战,有着“吐蕃克星”之称的黑齿常之因其忠于李唐的立场,被武则天派酷吏周兴整死。

听说黑齿常之被整死,吐蕃弹冠相庆。论钦陵立即率领吐蕃军主动出击,肆无忌惮地侵攻唐朝在西北的疆土。

长寿元年692年,虽然武则天派王孝杰击退了吐蕃军,收复了丢失数年的安西四镇,又暂时稳住了西北防线。

但随后不久,吐蕃就与突厥、契丹联合,从多个方向夹击武周,令武周军在多条战线上疲于奔命。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论钦陵率大军进犯河西,王孝杰和娄师德率十余万武周军迎战。此战便是历史上的“素罗汗山之战”。结果是论钦陵凭借地利优势,前阻后截,纵兵掩杀,再次打得武周军损失惨重。

吐蕃疆域图

战后,吐蕃军乘胜兵进凉州。大有吞并河西走廊的意思。

眼看着河西危在旦夕,武则天这时候总算是清醒了一把。她祭出离间计,令吐蕃赞普赤都松赞开始怀疑起了功高震主的论钦陵。并将论钦陵从前线调回。

圣历二年699年,早就看论钦陵家族不爽的赤都松赞决定动手。

论钦陵见赞普要对自己飞鸟尽,良弓藏,遂举兵反抗。但遭到镇压。

事后,除论钦陵的弟弟论赞婆和儿子论弓仁带领族人投奔了武周外。包括论钦陵及亲族党羽约两千余人,均被清洗。吐蕃王朝的第一名将就这么被自己的国王干掉了。

这场吐蕃内部的高层内斗,大体来看,有利于赞普赤都松赞铲。他将威胁自己地位的权臣家族铲除,收回了自己的王权。但是对于吐蕃而言,是不利的。因为论打仗,赤都松赞明显不如论钦陵。

久视元年700长安二年702年,吐蕃两次侵犯武周。其中一次还是赤都松赞亲征。但这两次战争都以吐蕃战败告终。

赤都松赞

到了长安三年703年,受两战皆失利的影响,赤都松赞在吐蕃国内的威信大损。

为了巩固地位,赤都松赞主动派使者到长安求和,寻求停战。于是乎,处于四面受敌加内外交困窘境的武周,便意外地获得了难得的喘息之机。

长安四年704年,赤都松赞在征讨南诏的战争中去世。

随后不久,为了争夺王位,吐蕃国内爆发了内战。而受内战影响,吐蕃国力衰退,不得不再次主动向唐朝示好,止战息兵,避免被唐朝趁虚而入。

历史上的金城公主远嫁吐蕃,就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先天元年712年,李隆基继位,是为唐玄宗。

继位之后,唐玄宗先后任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贤臣为宰相,检田括户,打击豪门兼并土地,革新吏治,精简政府机构,严格考核各级官吏,令国力迅速增强,达到唐朝自开国以来的最高峰。史称“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

在唐朝步入盛世的同时,吐蕃也慢慢走出内战阴影,国力得到恢复。

而既然吐蕃的国力恢复了,那吐蕃当然也就要开始打唐朝的主意了。

开元二年714年,吐蕃以会盟为名,集中十万大军进攻唐朝。

玄宗知道消息后,调兵遣将,积极应对,以一场斩敌一万七千,缴获战马牛羊近二十万的大胜,将吐蕃击溃。

此战后,吐蕃赞普赤德祖敦意识到单靠自身的力量无法对抗唐朝,便祭出老套路,联合漠北的突厥、中亚的突骑施、以及将势力渗透到中亚地区的阿拉伯帝国,合力对抗强大的唐朝。

开元三年715年,吐蕃和阿拉伯联军进攻中亚一个臣服唐朝的附属国。玄宗知道后,令安西唐军千里远征,大破吐蕃和阿拉伯联军。

此战后,不甘心失败的吐蕃又在接下来的两年里,连连对唐朝用兵,但都被唐军击败。

屡战屡败后,赤德祖赞也不得不像他父亲当年那样,向唐朝请和。

赤德祖赞

开元六年718年开元十四年726年期间,赤德祖赞在吐蕃国内掀起一场改革,将吐蕃各地的户籍、兵籍和税收收归中枢管理, 强化王权,增强了吐蕃国力。

等到改革基本完成后,赤德祖赞觉得自己又行了,便又主动挑起战争。

开元十五年727开元十七年729年,吐蕃在三年内,发动五次侵唐战争,但无一例外,均被唐军击败。

屡战屡败,赤德祖赞被迫收缩战线,而唐朝则发动了反击。

其后,唐军除了安戎城之战打输了外,其余战役全部胜利。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在唐军的打击下,吐蕃丢失了侵攻河陇地区的前进基地。赤德祖赞见情况不妙,被迫再次向唐朝卑词请和。唐玄宗见好就收,与吐蕃会盟于赤岭。

当然,这次会盟只是一次暂休性休战。

李隆基

到了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因为吐蕃不顾唐玄宗勒令罢兵的命令,攻破小勃律国(位于今天巴控克什米尔境内,唐玄宗时期是唐朝属国)。唐朝与吐蕃的战事再起。

而这次开战,打了整整二十年。

战争期间,唐军和吐蕃军的表现与之前基本没什么区别。唐军除了在石堡城被吐蕃打败过一次外,其余战役皆取得胜利,歼灭了吐蕃大量生力军。

唐军的战绩是不是有水分?现在的西藏才多少人口?吐蕃当年在连战连败的情况下,怎么可能承受如此巨大的人口伤亡?

是这样的。

一方面,晚唐之前的气候,比现在温润。平均气温大概比现在高1到2摄氏度(比宋朝高4度左右)平均温度高,青藏高原能承受的人口,理论上自然也比现在要多。

吐蕃疆域图

另一方面,吐蕃的地盘不止青藏高原。

唐玄宗时期,吐蕃虽然还没拿下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但早在唐高宗时期,吐蕃就拿下了现在的尼泊尔、不丹以及藏南和印度阿萨姆邦的一部分。到了玄宗时期,吐蕃又吞并了现在的克什米尔。并且,吐蕃军队还在印度恒河北面建立了很多据点。

今天这些地区有多少人口?

尼泊尔大约3000万,克什米尔约1100万。印度东北部地区人口也有近3000万。就算当年这些地区的人口少于现在,就按十分之一算,也有700万人。再加上青藏高原的人口,按100万算,总计也不低于800万了。

史学界认为吐蕃巅峰时期,也就是吞并河西走廊和西域后,人口过千万,连同各仆从国的军队,可动员兵力约四十万军队的说法是有依据的。很多人提起吐蕃王朝,总是思维固化的认为其疆域仅限于青藏高原,这明显就是忘了吐蕃王朝曾经殖民过人口众多的南亚北部地区。

天宝十二载753年,吐蕃在哥舒翰、高仙芝、封常清等唐朝名将打击下,败相已露。而唐军经历数十年的战争,不但解除了吐蕃对河西走廊和西域的威胁,还将国界推进到青海湖与黄河河曲以西,掌握了灭亡吐蕃的主动权。

唐蕃形势图

到了天宝十四载755年,一直努力强化集权,试图改革内政,但却屡战屡败的赤德祖赞,被自己心腹弑杀。

眼瞅着吐蕃又要开始内乱,形势一片大好之时,唐朝却在同年爆发了足以改变历史走势的安史之乱。

至德元载756年,唐玄宗调河西、陇右精兵奔赴潼关(十余万人),迎战安史叛军。

可是灵宝之战,这些精兵却被叛军全歼。

之后,为了抗击叛军,唐玄宗和唐肃宗又陆续从西北抽调精兵参战。这直接导致了西北地区兵力不足,防务空虚。

趁着唐朝将部署在西北的主力东调,吐蕃迅速出兵,趁虚拿下了青海东部的石堡城。掌握了杀出青藏高原的主动权。

乾元元年758年宝应元年762年期间,吐蕃又趁着唐朝十几个节度使围攻安庆绪和史思明期间,陆续又拿下了威戎、神威、定戎、宣威等军,以及武州、叠州、宕州、岷州等州。

唐蕃形势图

唐军此前近三十年开疆扩土的成果,仅仅也就四年时间,就几乎全丢了。

广德元年763年,当史思明上吊自杀,唐朝终于平定安史之乱时,吐蕃已经杀到了家门口。

这一年十月,吐蕃二十万大军兵临长安。而当时的长安,仅两千守军。

唐代宗见势不妙,立即跑路,把烂摊子丢给了太子李适和名将郭子仪。

可是,李适并不懂打仗。郭子仪当时在家赋闲多年,手上也没有兵马。因此,吐蕃的这次攻击,顺利拿下长安,并且还在长安扶持了一个傀儡皇帝。后来,虽然郭子仪率领各路勤王军队,收复了长安。但吐蕃军是全身而退,自身并未受到什么损失。

由于没什么损失,因而没过两年,吐蕃大军就再次席卷而来。

永泰元年765年,吐蕃联合回纥,并在唐朝叛将仆固怀恩的带路下,企图再拿下长安。而唐朝这一次又是兵力空虚。但好在这一次没人拖郭子仪后腿。唐军在郭子仪指挥下,先是用疑兵吓住了吐蕃军。紧接着,一支唐军精锐夜袭了吐蕃军营,让吐蕃军不敢轻举妄动。

趁着吐蕃攻势暂停之际,郭子仪凭借个人威望说服了回纥可汗,让回纥临阵反水。最后,郭子仪领着唐军,并在反水的回纥大军的配合下,一战重创了吐蕃军。

唐蕃形势图

按照史料记载,这一战,唐军斩杀五万多吐蕃军,生擒万余人,夺回了被吐蕃劫掠的四千唐朝百姓,并缴获大量牛羊驼马。极大地遏制了吐蕃对关中的侵袭。

不过,由于唐朝当时仍然处于安史之乱的后遗症阶段,其军连力保关中都不足,就更不提支援河西唐军了。

因而在其后数年间,吐蕃调转方向,疯狂进攻驻守在河西走廊上的所有唐军。

而当驻守河西的唐军被陆续消灭后,吐蕃无后顾之忧,遂又调转进攻方向,对关中屡屡发动侵袭。这一系列的侵袭,一直到持续到唐德宗继位。当时为了防备吐蕃侵袭,长安城每年都要戒严。可谓国之大耻。

建中元年780年贞元八年792年期间,吐蕃正式吞并瓜州、沙州、盐州、夏州、庭州、西州、焉耆等地。并且还吞并了唐军控制的西域,威逼于阗、疏勒等国放弃与唐的属国关系,臣从于吐蕃。

当时的吐蕃,国力达到极盛。疆域东面与大唐大体上以陇山为界,北到宁夏贺兰山,南面以南诏为属国。军力堪称是东亚地区最强存在。

李隆基

想当年,玄宗把吐蕃按在地上揍。现如今,却变成了吐蕃把唐朝按着打。如此丢人现眼,这让唐朝皇帝如何能忍?

于是乎,代宗、德宗,乃至后来的唐顺宗和唐宪宗,都对励精图治,改变现状,报仇雪恨有一种执念。

只不过,残酷的现实让他们不得不低头,只能选择其他方式报仇。

什么呢?就是宰相李泌提出的“北和回,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则吐蕃自困”的困蕃之策。

当年唐朝是“大魔王”,吐蕃联合突厥、阿拉伯帝国联手困唐。如今风水轮流转,吐蕃变成“大魔王”,唐朝自然是联合周围国家,围剿吐蕃。

这个计策,总体上看是比较成功的。吐蕃在唐朝、回纥、南诏、以及阿拉伯帝国的夹击下,军队疲于奔命,经济因为打仗而受到严重拖累。并且,吐蕃的政治制度也不如唐朝先进。这使得吐蕃无法维持长期的多线作战。

夹击吐蕃示意图

在这段时间里,吐蕃曾十几次进攻唐朝,几乎都是铩羽而归。

到了元和五年(810年​前后,回纥与吐蕃的战争规模越来越大,吐蕃也就不得不暂停了对唐朝的进攻。

长庆元年821年,处于内外交困之下的吐蕃赞普可黎可足认为不能再多线作战,便主动遣使到长安求和,希望能与唐朝罢兵休战。这个历史事件被称为“长庆会盟”。

之后二十年,吐蕃的衰落已不可逆转。为了重新振作国势,吐蕃王朝的末代赞普朗达玛在其国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

而这场运动严重伤害了吐蕃国内广大佛教信徒的宗教感情。导致很多佛教信徒对朗达玛恨之入骨。

会昌二年842年,朗达玛被僧侣用箭射死。他死后不久,吐蕃王室迅速分裂,吐蕃也因而发生内战。

后来,因为内战的缘故,原本统一强大的吐蕃王朝分裂成了若干个小邦。吐蕃王朝也就此灭亡。

听说吐蕃王朝灭亡后,当时的唐武宗下令整军备战,并派人收集吐蕃情报,准备收复河湟失地。但由于当时藩镇叛乱,朝廷忙着讨伐,收复失地的事情才暂时搁置了。

李忱

又过了几年,唐武宗驾崩,唐宣宗继位。

宣宗继位后,河东节度使王宰率代北诸军于盐州大败吐蕃军。

不久后,凤翔节度使崔珙率军反击,相继收了复原州(宁夏固原)、威州(宁夏中卫县)、扶州(甘肃文县西),及石门、驿藏、木峡、特胜、六盘、石峡、萧关等七关。

唐朝的一连串军事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河西人民反抗吐蕃统治的斗争。最终引发了大中二年848年的“沙州起义”。

沙州人民起义成功后,张议潮又率军攻取瓜州、伊州等十个州。令河西、陇右地区在时隔百年后,又重归唐土。

需要注意的是,当时已经不存在所谓的吐蕃王朝了。这里说的吐蕃,是指吐蕃王朝分裂后的吐蕃部落。

后来,受到河西唐人起义的影响,很多臣服于吐蕃的民族,也包括吐蕃国内的底层人民和奴隶,也相继发动推翻贵族统治的起义。

晚唐形势图

这些起义来势汹汹,席卷了整个西藏。吐蕃的奴隶起义军甚至把吐蕃王朝历代赞普的陵墓都给掘了。

广明元年(880年前后,因为黄巢起义,唐朝也处于分崩离析之际。

不过,当时的吐蕃已经彻底崩了。

在内乱、起义、外力的三重打击下,由王朝分裂为部落联盟后的吐蕃民族,又进一步地崩盘,不再对中原王朝具有威胁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