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光弼被称为“中兴第一名将”,但面对猜忌时多呆在地方不入京

 炫叶楓雪 2022-06-09 发布于广东

李光弼和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

李光弼,祖籍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系契丹族。父亲李楷洛为契丹酋长,在武则天时入朝,有破吐蕃大功。

自幼长在长安的李光弼,成年后已相当汉化,喜读《汉书》,然他又保持着游牧民族的习性,爱弓马。他承父风踏入军界,以优异的将才,一路升迁上去,并得到唐玄宗时名将王忠嗣、哥舒翰的高度赏识。

安史之乱爆发,李光弼受到郭子仪的推荐,成为河东节度使,从此进入了他抗叛的生涯。他打的第一个大仗,是围绕常山(今河北正定)展开的。常山是叛军从范阳南下的第一个战略要地,其直接关系到叛军的供给与后援问题,由此成了双方必争之地。

至德元年(756年),李光弼从郭子仪那里分出朔方数千人,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向常山逼近,常山民兵奋起响应,绑了叛军守将安思义,献出城池。史思明闻常山失守,亲自领兵二万,前来争夺。

李光弼豪放地采纳了安思义的计策,以坚守与偷袭的战术,御敌四十多日。在郭子仪的增援下,终于击退了史思明。常山解围,李光弼运兵河北,连连获捷,取得了大片土地。

唐廷任命他为范阳大都督长史、范阳节度使。这项任命意味着,端掉范阳叛军老巢的任务已落到他的头上。然当他准备实施对范阳的战略进攻时,潼关失守,整个战场的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他不得已放弃了这个战略意图。

打开新浪新闻

李光弼

唐肃宗在灵武登位,李光弼被授为户部尚书、北都留守兼宰相,受命退出河北,前往太原,声援灵武。他到了太原,首先关押了胡乱用权的侍御史崔众,整顿太原军队。时正值唐肃宗晋升崔众为御史中丞的诏书到,李光弼对使者说:“今只斩侍御史;若宣制命,即斩中丞;若拜宰相,亦斩宰相!”使者吓得不敢拿出诏命。李光弼斩了崔众,威震三军。

太原是北方重镇,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叛军自然也来争。

史思明合蔡希德等叛军大将,点兵十万,兵临太原城下。然李光弼的精锐部队已被抽去朔方,成内仅剩下一般部队,且不足万人。部下建议,面对强敌,当修缮加固城墙,以增强防御力。李光弼不以为然,他说:“城环四十里,贼至治之,徒疲吾人。”他不死拘兵法,采取了敌变我变的机动战术。针对叛军集团冲锋,他制造了用二百人一起拉发的大石车,一炮打去,敌倒地一大片。针对叛军临城建造高楼,他开掘地道,使敌楼崩塌。

针对叛军的嚣张气焰,他施以诈降,然后趁其松懈,发动突然袭击。结果,史思明怕了,自己离去,留蔡希德攻城。蔡希德更非李光弼的对手,在损失了七万人之后,望城兴叹了一番,也撤走了。

太原保卫战取得成功后,李光弼封为舒国公,被召入朝,受到了隆重的欢迎。

接下来,是他一生中最为痛心的一战,即九节度使合攻安庆绪之战。由于缺乏统一指挥,全军失利。他提出围点打援的计划,又遭到了鱼朝恩的否定。不出多时,史思明驰军来援,唐军再遭大败。惟独李光弼在实力消耗战中,取得了和叛军伤亡相当的战果。唐各路军败后,兵变为匪,沿着逃跑的路大肆抢掠,骚扰居民。也惟独李光弼军整齐地撤向太原,于民秋毫无犯。

打开新浪新闻

郭子仪

旋即,他代郭子仪被拜为天下兵马副元帅,镇守洛阳。

洛阳是史思明势在必得之地,他率重兵朝洛阳扑来。李光弼见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排斥了众人坚守东京的主张,主动领军向河阳(今河南孟县西)转移。史思明知李光弼善谋,见状不敢轻易逼近洛阳,待唐军全部有秩序地撤退后,才进了洛阳城。

李光弼转到河阳,史思明复遗军来攻。首次交战,唐军斩了叛军骁将刘龙仙。史思明为迷惑唐军,将他的良马循环地赶到河中洗澡,以示其兵强马壮。李光弼弄来几百匹北马,将对方的良马全部吸引到了河阳城内。史思明派出火船来烧浮桥,李光弼令人用百尺长竿顶住火船,使火船自焚而尽。史思明全力攻城,李光弼亲自守城,以与将士同存亡的誓言,大大激发了士气,杀敌数千,迫使史思明下了撤退令。

河阳是洛阳外围重镇,河阳在唐军手中,洛阳自然不得安。

本来,在唐军实力相对弱小时,能以河阳与洛阳对峙,在河南与叛军平分秋色,已算一件不错的事。可唐肃宗轻信鱼朝恩的一面之言,要李光弼迅速收复洛阳。

打开新浪新闻

李光弼

李光弼奉命后,只能勉为其难,和仆固怀恩一同进攻洛阳。两人约定分兵合击,可仆固怀恩却违约未能到达指定地点。叛军乘唐军凌乱之际,打得唐军大败。李光弼遂被迫放弃河阳,向闻喜(今山西闻县东北)退却。

李光弼被改为河南副元帅、太尉兼侍中,领河南、淮南等八道行营节度,出镇临淮(今江苏盱眙)。在那里,他参加了收复洛阳之战,后又派部下镇压了浙东的袁晁起义。

李光弼极会用兵,逢战必三思而后行,故常能以少胜多。他为人严肃,治军严格,诸将对他不敢仰视。在代郭子仪领朔方军时,营垒、将士、旗帜一无所改,仅凭他一声号令,军容顿时焕然一新。

他战功赫赫,被推为中兴第一战功。

他是功勋卓著的名将,很自然地遭到了朝廷的猜忌,可他对付猜忌的办法,与郭子仪大不一样,他呆在地方,尽量不入京,对朝廷的有些危难坐视不救,以求自保。因他的这种表现,部将田神功等人对他的敬畏态度大有变化,从而使得他抱愧成疾,郁郁而终,年仅五十七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