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从人愿!中国人的地球旋涡论被天文学家拍下的行星旋涡照证实了

 tjboyue 2022-06-09 发布于四川

文/袁玉刚 图/来自互联网

行星是从环绕恒星的尘埃盘中诞生的。2020年5月,天文学家通过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在恒星“御夫座AB”周围的尘埃盘中,直接看到了行星的诞生过程。有史以来人类第一次看到尘埃盘中的物质,是如何扭曲缠绕在一起,变成行星胚胎的。

“御夫座AB”距离地球大约520光年,在这颗恒星周围的尘埃盘中,出现了一个旋涡状的“结点”,如湖中之船的航迹一般,搅动着尘埃盘中的物质。它还有两条“触手”,朝着尘埃盘内外两个方向伸展着。“结点”与中央恒星“御夫座AB”的距离,大约和海王星与太阳的距离相当。

这个“结点”就是行星的胚胎,它正通过两条“触手”,从尘埃盘汲取物质,逐渐长大。

文章图片1

图 1 御夫座AB

这是人们第一次拍到这个“旋涡”的清晰照片。

我为天文学家们取得的骄人成绩感到欢欣鼓舞。我的地球和行星在旋涡里形成的理论被这个旋涡照片证实了。它就像一粒发芽的种子,正在努力生长,冲破种种束缚,颠覆块块巨石,向上,向上。

14年前的2008年,拙作《旋涡里的宇宙》出版,书中阐述了行星在旋涡里诞生演化的机理和引力的秘密:

在太阳系旋涡里的原太阳发光后,外围出现是个小旋涡,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在小旋涡里相继诞生。原太阳继续旋聚,留下四个小旋涡和一个小行星带。小旋涡里依次诞生了火星和地球、金星、水星。地球在小旋涡里继续旋聚,层间摩擦产生热量,形成多层熔融地幔。于是磁场出现了,海洋出现了,雨雪出现了,生物出现了。旋涡里旋聚的力就是引力,是推动旋涡前进和形成旋涡的外力,即牛顿第二定律里的产生加速度的外力。

行星形成的主流理论模型“核心吸积”认为,分子云依靠自己的万有引力发生坍缩而形成太阳后,环绕的气体尘埃环冷却后逐渐凝结成更大的颗粒,然后聚集成体积更大的、小行星太小的天体,并最终生长形成行星。

我的旋涡论与主流理论格格不入,甚至离经叛道。

十年后,2018年12月4日,《自然》杂志官网刊发了一篇天文学新闻专题文章《These dusty young stars are changing the rules of planet-building》阐述了近年来发现的、围绕恒星的尘埃环状圆盘上的缝隙似乎是由围绕中心恒星运行的小型行星所蚀刻出来的。 这个观测结果与当前关于太阳系形成理论出现了隔阂,正在改写人类所认为的行星形成法则和理论。

文章图片2

图2 ALMA拍摄的HL Tauri原行星盘图像,环状凹槽由行星蚀刻而成

2018年12月6日,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江徽课题组与合作者基于行星与原行星盘中气体、尘埃的相互作用模型, 利用阿塔卡玛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望远镜阵列(ALMA)的观测数据,揭示了原行星盘中存在旋涡结构的证据。这种旋涡结构被认为是星子产生的摇篮。该成果12月在线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科学界认为,原行星盘中能产生一种旋涡结构,将尘埃困在旋涡中心,使其进一步生长成更大的尘埃甚至星子。但是目前旋涡结构还只是一种理论假说,尚未被观测证实。

季江徽说,近年来,ALMA观测到大量存在明显的方位非对称性结构的原行星盘尘埃连续谱图像。目前认为这类非对称结构是由于原行星盘中通过大质量行星或盘粘滞的突降,令气体物质堆积,进而引发罗斯贝波不稳定性而在行星盘中产生反气旋的旋涡,导致尘埃粒子被困在极大压强区域,形成尘埃连续谱的亮包。

2019年10月18日,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天体物理学杂志快报》)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科学家团队——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江徽课题组与合作者的研究成果,该项研究基于流体力学模拟,揭示原行星盘中旋涡形成的旋臂特征。

该研究通过流体动力学模拟,发现在原行星盘中产生大尺度旋涡结构,进而形成多于4条的旋臂。研究还表明旋涡激发旋臂的性质与旋涡的质量并无联系,指出旋涡产生的旋臂的面密度对比度无法解释目前观测到具有明显旋臂结构的原行星盘(如MWC 758,SAO 206462等)。

文章图片3

图3 MWC 758 的1.04 um 的红外散射光图像

原行星盘中大尺度的旋涡结构证实了我的行星在旋涡中诞生和演化的理论。这些漂亮而清晰的旋涡类似于台风,能够产生巨大的旋聚力即引力。

地球也是这样在旋涡中诞生和演化。抛开那些繁杂的数学计算,摒弃“万有”思想,接受地球诞生于旋涡,许多疑难问题都一一迎刃而解。为什么地球不停地自转?为什么地球有磁场?为什么地球上有沧海桑田?因为地球在旋涡中,不由自主,不想自转也得自转。自转就有内部摩擦,就会产生热能,就会产生电子,于是有了磁场。自转就有滞后,地壳就会褶皱,就会沧海桑田。

文章图片4

图4 旋涡里的地球

至于行星盘上的环隙确实是行星形成造成的。因为旋涡的旋聚,行星盘上的物质,不管是固体还是气体都要被迫向中心旋聚,不需要“万有”,不需要“核心吸积”,不需要尘埃冷却、凝结,就把轨道上的物质全部旋聚在一起了。这就在行星盘中形成了环隙。当然因为是在旋涡里诞生和演化,所以,行星也有卫星和卫星盘(光环和环隙)。

各位朋友,你有什么新奇的看法,交流一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