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复旦女博士:得了癌症后,我才明白的几件事

 小天使_ag 2022-06-09 发布于湖南

如果生命只剩最后16个月,你会选择做什么?

海归博士、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于娟,2009年12月确诊乳腺癌, 2011年4月辞世,享年33岁。

她的选择是,抓住最后余晖提笔,以醒后人。

若是有人从我的苦难里得到无畏,那么我这份痛也算没有白痛。


这些病隙日记,陆续发布在网络上,最后集结成了《此生未完成》这本书。

她希望人们借此重新审视自己的健康,审视自己的生活。


Image
书籍·分享

Image


通过阅读这本小书,有人说治好了自己的拖延症,开始想要抓紧人生的每一分钟;也有人说疫情当下,这本书给了自己坚定的力量……

万物生长,六月初篇

小富想和大家分享,我们一起深思:

究竟是什么夺取了她的生命?怎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故事背景

“结果出来了?”

“嗯。乳腺癌。”

“哈哈哈哈哈……”

整个病房响起了一家三口如释重负的朗声大笑。

这是于娟确诊乳腺癌后,发生在病房里的真实一幕。

此前,她刚拿到博士学位留在复旦大学任教,小家庭还沉浸在儿子诞生的喜悦中。哪知道查出乳腺癌晚期,生活从此拐进了死胡同。

Image

2009年10月的一个晚上,于娟骑自行车时车把一闪躲了个人,一瞬间一股挫骨伤筋痛突然从腰间传来,当下以为自己只是扭了腰,结果第二天却几乎没法起床。


跑了很多医院,起初被诊断为腰肌劳损,后来疑似癌症骨转移。她自嘲,CT里的自己就是个“乌骨鸡”,“乌骨鸡啥样我就啥样”。仅仅半个月内,她突然从活蹦乱跳变成了不能翻身、不能吃饭、不能大小便,完全不能自理。

直至最后确诊乳腺癌,就出现了开篇那黑色幽默的一幕。

当时于娟和自己的双亲都比较庆幸,认为既然注定是癌症,至少乳腺癌相对没那么可怕。于妈妈很乐观地说:就是割掉二两肉嘛,咱不怕!

他们那时候不知道,乳腺癌也是会死人的,也不知道,于娟丈夫便笺条上写的是:

五年,生存期20%,不容乐观,最凶险,HER-2+。

Image


因为癌症,方才深刻明白的几件事

于娟说,如果不疼,患癌后的日子反而是自己最舒服、最清醒的日子。

她借机得以反思自己,对人生做了一次刻骨的复盘。

结合书中分享,可以归纳几点:

1)吃要克制睡要饱,健康才是最大资产。

网传一张身体价值表,人体每个器官都价值百万,整个身体的价值将近3亿元。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已经是亿万富翁了。

患病后于娟试着复盘自己的生活习惯,想要弄明白“为啥是我得癌症?”

她追溯到了环境因素。

2000年左右,于娟住在亲戚的一间新房里,新房、新装修、新家具。开始新房有点味道,她避开了两个月,就心安理得住了进去。

哪里想到,就在她查出乳腺癌的前半年,这些家具恰好被搬到了丈夫的实验室。有次偶然做实验,甲醛测试仪指数是0.87,高于正常值10倍!

想到这里,于娟心里发毛。她认为,这批危险家具或许就是自己患癌的种子……

除此之外,她还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于娟用12字总结过往:瞎七八吃,暴饮暴食,嗜荤如命。

我是个从来不会在餐桌上拒绝尝鲜的人。吃过很多不该吃的东西。

不完全统计,孔雀、海鸥、鲸鱼、河豚、梅花鹿、羚羊、熊、麋鹿、驯鹿、麂子、锦雉、野猪、五步蛇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我必须深刻反省,这些东西都不该吃。

接下来,是长期熬夜的不良睡眠习惯。

她习惯晚睡。十年来基本没有在12点之前上过床,凌晨1点前睡觉已经算“早”了,偶尔还会通宵熬夜。久而久之,对身体自然不友好。

要问为何如此?她总结是:早就习惯了“突击作业”。

由于争强好胜,但又自控力不强,于娟经常高强度突击作业,总是要在deadline(最后期限)才开始追进度,最高纪录一天看21个小时的书,看了两天半去考试。

她在反思日记中说,这可能是伤害自己身体免疫机能的首犯。

Image

如医生所言,癌症的发生有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到演变成癌细胞,再到形成肿瘤,通常需要十至二十年,甚至更长。

患上癌症,或许不是因为某个单一因素,而是长期不健康的吃、住、睡习惯。她写下自己的经历,希望大家都进行自我检视,不再重蹈覆辙。

2)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走。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

躺在医院里,于娟目睹了太多生离死别。

深深懂得,命,才是第一位。

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一次化疗结束后,刚19个月的儿子趴在她的膝盖上 ,奶声奶气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

她流着泪想:

 也许就是差那么一点点,我的孩子,就变成了草。

在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患癌时,于娟特意提到了自己的性格倾向。

她在瑞金医院住院,半年之内接触了三五十个病友。

发现乳腺癌患者大多都有重控制、重权欲、争强好胜、急躁、外向的性格倾向。

于娟反思,自己太过喜欢争强好胜,有着操不完的心和太多不甘心。

彼时她面临着双重压力。一是体制内的职称升迁,二是现实生活中的买房买车。于是开始玩了命发文章、搞课题,一心只想两三年搞个副教授来做,但是对于当上副教授后该干什么,非常茫然。

直到患病她才知道,之前太过看不穿。被欲望驱使着,明明知道名利乃身外之物,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没有一样可以带走,却还在苦苦追求着。

其实短暂的名利权情于人生不过浮云,惜命地好好活着,才是简单的快乐。

Image


3)朋友不在多,谁才是真正关心你的人?

以前觉得能见面、谈得来就是朋友。

患癌后,于娟开始明白:朋友访或不访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当他得知你生病消息后的反应。

假朋友避之不及,而真朋友则会想方设法搭把手。

比如丈夫的堂弟说:“嫂子得了重病,我没有什么钱,不能帮到你们,很难受。但是,如果需要骨髓、肾脏器官什么的,我来捐!”

比如一位农民朋友,听人说癞蛤蟆对癌症可能有用(*偏方不可取),一个人跑去山里蹲了两天两夜,愣是把一袋呱呱乱叫的癞蛤蟆,从山东背到了上海。

再比如,作为初恋的丈夫。每天守着青丝掉尽,全身骨头坏死,连擦屁股的力气也没有的妻子,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

我现在就求老天让你活着,求求老天让你活着,让我这样擦五十年屁股。

也许,真正的夫妻就是这么简单。

Image

4)多留点时间陪陪孩子,给父母亲买双新鞋子。

于娟是家中独女,父母只恨爱不够。

在手忙脚乱住院的冬夜里,为了温暖女儿的脚跟,于妈妈把羽绒衣脱下来垫着她的脚,于爸爸买了一双巨大的棉拖鞋,鞋面上绣着的“不离不弃”四个字,是他对女儿的无声告白。

于娟回忆起年少时,妈妈曾经鼓励自己:“儿啊,能飞多远飞多远,人生重在体验。”

从此,她开始了渐行渐远的离家路,千忙万忙。

有一年回家过年,于爸乐呵呵地在厨房里忙来忙去,嘴里哼着《常回家看看》。

吃着团圆饭,于娟笑着问爸爸:“你是不是暗示我要常回来啊?”

老人低头轻声说:“我知道,你们忙。”

当时太年轻,于娟还不以为意,直到患病后,方才懂得时间珍贵,分给亲人的太少,太少。

有太多的计划要完成,有太多的事情要应付,总觉得等做好了手头的事情,陪父母也是来得及的。反正人生很长,时间很多。

现在想想并不尽然,只有一天天地过,才是一年年,才是一辈子。

写在最后

据《2017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癌症,每分钟约7人确诊患癌;据世卫组织统计,2021年全球约有2000万人被诊断出癌症,约1000万人死于癌症。

而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三分之一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通过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和主动筛查,能实现“早发现、早诊治”,还可以远离很多致癌因素。

我们感谢在抗癌路上不断突破的医学工作者,也致敬像于娟这样诚挚分享给世人以警示的患者。

《滚蛋吧,肿瘤君》中有这样一句话:

“上天为什么安排我们生病?那是为了提醒我们人生只有一次。”

每个人都有一瓶时间的沙漏,请每一天都认真活着,想做的事情抓紧做,想要的东西努力去争取,不再吝啬爱与温柔。

Image

此外,多为未来做好打算,也是小富想说的。

比如在病中,于娟夫妇俩一致认为收到的最给力话语是:“别的我帮不上,要用钱,给我电话。

钱是人的胆,真到病时方恨少。

像于娟的仗义丈夫在山穷水尽之时选择了卖房,有无数病人家属穷其所能去凑钱,哪怕卖房、借钱、背债,在所不惜。

此时,存款、房产、社保、亲友的支援,以及我们说得太多的保险……哪怕能多一分钱,都是在续命。

趁着健康,我们能做的恐怕还是那四个字:“未雨绸缪”。

为了自己和家人在疾病面前获得全力医治,百分百底气面对,你都做了哪些准备?

今天的分享是否让您有所思、有所获?

评论区,咱们聊一聊~

保险,我们是专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