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药行业深度研究系列1——为什么选择微芯生物 生老病死是所有物种无法避开的话题,这决定了世界无论如何...

 千里走单骑2 2022-06-09 发布于云南

生老病死是所有物种无法避开的话题,这决定了世界无论如何变化,医药永远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行业——这是医药行业投资中的“不变”;科技进步不断打破甚至颠覆几千年来人类积累的病理认知,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这是医药行业投资中的“变”。而这种“不变”中最大的变量就是创新药,这是我选择投资创新药的底层逻辑。类似于商品流通是人类社会几千年来不变的逻辑,而以亚马逊阿里巴巴为代表的企业,在这种“不变”中利用互联网的诞生找到了其中的“变量”将商品流通在线化,这种变化也带来了行业的颠覆性发展和投资收益的爆发式增长。

那么,在$恒瑞医药(SH600276)$     $百济神州-U(SH688235)$    等国内一众更优秀的创新药企业之下,为什么选择并不起眼的$微芯生物(SH688321)$    呢?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专注的企业愿景

微芯生物从创立之初就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专注于First-in-class(FIC)。新药研发主要包括两条路径1.首创新药模式(First-in-class),也就是使用全新的、独特的作用机制来治疗某种疾病的药物。2.快速追踪新药模式Fast follow,即模仿性创新:对First-in-class药物的跟踪性新药研究,包括Me-too、Me-better、Me-worse和Me-best。国内的很多企业都选择了相对容易的后者,典型如将Fast follow做到极致的恒瑞医药,以Fast follow创造的现金流来支撑企业发展从而逐步向First-in-class过渡。而微芯生物始终致力于First-in-class,这条路很难,一度导致微芯在2005年陷入资金告竭的窘境,随后在将原创团队的工资缩减60%加上2006年忍痛以2800万美元的价格将西达本胺的国外专利授权给美国生物技术公司沪亚生物的基础上才维系住研发资金需求,保证企业活下来。意外的收获是当初看似“割肉”的海外授权(License out)交易,却让微芯生物成为了这一领域的先锋,奠定国际化基础。时至今日,越来越多创新药企以License out的方式,争夺海外市场。

我们从鲁先平博士的这两句话中也能感受到微芯对于原创新药的执着:

1.行业竞争加剧,要摆脱打价格战的命运,真正的源头创新才是正解。这是微芯生物的立命之本。

2.我们希望微芯生物成为中国的标杆性企业,这是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追求。我宁愿现在商业上损失一点,但要坚持做正确的事。微芯生物是一家基于原创技术支撑的企业,有技术才敢谈国际化。微芯希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百年老店。

二、靠谱的管理层

关注微芯生物蛮长时间了,其实选择这家企业比较重要的一点是我对创始人鲁先平博士进而对整个微芯管理层的认同。在我的投资体系中这一点至关重要,只有一个靠谱的创始人和管理团队,才能塑造好一个企业的文化,进而去支撑一个企业向纵深发展。我选择的很多企业诸如中科三环吉比特等等,虽然未必是业内龙头,但一个共同的特性都是管理层靠谱,不太容易闹出什么幺蛾子。这与很多人的投资理念不同,很多人投资的第一目标都是赚钱,而我的目标是先求不败而后求胜。回到正题,为什么认可微芯的管理层?

1.经营理念上的认同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关系人命,应立足于科学而非政治、宗教和商业利益。”20年前,鲁先平创立微芯生物时提出这一理念,印制这句话的海报如今仍张贴在微芯生物总部大厅。从微芯20多年的实际经营来看,也一直在坚持做自己专注的事情,没有因为商业利益或是其它因素改变自己的初衷。

2.技术能力上的认同

鲁先平1963年出生,16岁考上四川大学,就读生物化学专业,25岁在协和完成博士学习,随后赴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做博士后研究员,2001年回国之前已经是美国Galderma公司北美研发中心研究部主任。

2000年11月,鲁先平回国与程京一道完成了5000万元人民币的首轮融资。2001年,宁志强、石乐明、胡伟明回国,微芯生物由此诞生。而这个创世团队可谓人才济济,程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及医学系统生物学研究中心教授、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也是微芯大股东博奥生物总裁;宁志强回国之前任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院博士后研究员、助理教授;石乐明和胡伟明是分别在信息学、遗传及基因组学领域已有建树的华人科学家,但此二人在2005年前后因个人原因相继离开微芯,实属可惜。

3.管理能力上的认同

创立微芯生物之前,鲁先平在美国已有两次创业经历,他参与创建的美国Maxia药物公司被incyte公司收购,Galderma Research生物技术公司被Galderma S.A.收购。两次成功的创业经历不仅让鲁先平博士在回国之前已经实现财务自由,更充分显示了他在技术研发和企业管理上的能力。

此外,微芯生物的股权分布也体现了创始人理念上值得认同的一面,鲁先平个人直接持有公司 6%的股份,通过其他一致行动人 持有31%实现控股,这与华为、阿里等大型企业的控股结构很像,主导者都没有占有太高的比例,而是主动与团队分享利益,保证了整个公司团队和投资方的共同利益。至于这一点为什么重要,看看那些高比例控股的企业经营现状就可见一斑了。

三、优秀的企业文化

微芯从上市之初格外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在公司,所有员工都称鲁先平为“鲁博士”。鲁先平博士在美国就有两次创业经历,在跨国公司也待过,很清楚规范的重要性。因此,从创立之初规范就是微芯生物的基本原则,公司一成立就请了独立的审计机构,内部机制健全,这在创业企业很少见。举两个例子:从创业第一天开始,任何员工都可以到财务部门查看鲁先平的财务报销,不会被穿小鞋;另外,微芯生物的法人章、公司章、财务章分开保管,必须要三个不同部门的人同时出现才能拿到,从建立之初就建立了制度制衡。上市之后即便公司规模从400多人迅速扩张到1000多人,但公司治理始终是管理层紧抓不放的一环,鲁先平博士曾经就这个问题说过:“公司规模扩大是好事儿,但也要谨慎。不同背景的员工,文化完全不同,如果不能融合好,浪费资源,损失效率。”

此外,微芯生物倡导自由平等的文化,“你不反对我,我认为你没有创造力”——这是鲁先平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他眼里,你可以反对我,只要你给出合理性,这都没有问题。微芯在开研发会讨论激烈时博士们甚至是会拍桌子的。我认为这一点很好,否则很多真相和建议拿不到台面上去说,对于一个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是致命的。就像明宪宗朱见深当年迟迟无子,可没有人敢告诉他不是他能力不行而是万贵妃从中作梗的缘故,讽刺的是后来纪贵妃偷偷生下明孝宗朱祐樘,5年之内后宫人人得知而万贵妃却始终被蒙在鼓里——这就是隐瞒的魔力和滑稽之处。

四、不错的产品储备

(图略小,可放大或至官网查看)

微芯生物主攻first-in-class级的新分子实体原创药,专注恶性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抗病毒等五大领域的原创新药研发。目前,已经自主研发了西达本胺、西格列他钠、西奥罗尼、CS12192等一系列原创新药,其中西达本胺、西格列他钠已经成功上市,西达本胺自2015年3月正式上市销售以来成为微芯生物营业收入和利润的最主要来源,西格列他钠于2021年10月19日获批上市,有望后续成为微芯生物营收的另一支柱。除此之外,公司还有多个项目处于早期开发至临床前阶段。

五、总结

微芯绝对算不上国内创新药领域的佼佼者,但我欣赏它对First-in-class的执着以及鲁先平博士对“正确的事情”的坚持,在国内Me-too泛滥的情况下它的差异化竞争策略未尝不是一个好的选择。况且,CDE发布的抗癌药新规对Me-too是一个重要影响但对于微芯这样坚持做First-in-class的企业来说,长远来看应该是一件好事。微芯不是最优秀的甚至不那么起眼,但相对于那些动辄市值上千亿的创新药龙头企业老说,我愿意为这样一个坚持做First-in-class但市值仅120亿的企业投入一点风投资金。

声明:笔者持有文中标的,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雪球访谈     @雪球达人秀    

#雪球星计划#     #医药指选创新药#     #创新药时代来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