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汽车用固定螺栓断裂原因分析...

 伊伊爸 2022-06-09 发布于湖北

导读

作者:李羽洁1,2 ,张凤格1,2 ,朱雅芝1,2 ,李扬洲1,2 ,王瑄1,2 ,黄思为1,3 ( 1. 成都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2. 国家汽车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 四川) ( 筹) ,四川 成都 610100; 3. 国家新材料测试评价平台( 四川区域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00)

来源:《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20年10月

摘要:针对某汽车公司在现场装配校验拧紧时发生的断裂问题,使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 仪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从断裂螺栓陈旧断口的宏观、微观形貌以及能谱元素分析结果确定螺栓 断裂发生在表面处理之前,为淬火裂纹,裂纹源于螺纹牙根处,并从轴向扩展开始,转为横向,最终在 校验拧紧时发生一次性断裂。



    螺栓类零件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紧固连接 件[1],在汽车行业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某汽车公司 用前支柱总成固定螺栓为 M10 × 1. 25,性能等级为 9. 8 级,材料为 40Cr。在现场装配时先用风枪拧紧, 后用力矩扳手校验,校验力矩为 45 Nm,校验时发生 断裂,且一个班次发现 2 例。为了分析螺栓的断裂 原因,取其中一个断口螺栓进行分析,已确认螺栓尺 寸正确且装配现场没有误用。

    高强度螺栓一般的加工工艺为[2]: 热轧盘条( 冷 拔) →球化退火→机械除磷→酸洗→冷拔→冷锻成 型→螺纹加工→热处理→表面处理。 

1 理化分析 

1. 1 宏观断口

图片

图片

    采用体式显微镜对断裂螺栓头部和杆部进行宏 观断口观察,见图 1、2。A 面灰色为新断口,占失效 面的 1 /3,应该是在装配现场校验力矩时扭断形成。B 面黑色、带有红色斑点的为旧断口,占失效面 2 /3, 由纵向裂纹和横向裂纹两部分组成。螺栓杆部表面 可见裂纹延伸,裂纹在应力易集中的牙根处扩展,形 成裂纹棱角线较强的裂纹形态。 

1. 2 金相分析 

    根据《GB /T 13320—2007 钢质模锻件 金相组织 评级图及评定方法》《GB /T 3098. 1—2010 紧固件机 械性能 螺栓、螺钉和螺柱》对断裂螺栓进行热处理 金相组织检测。结果表明断裂螺栓心部金相组织为 回火索氏体 1 级,见图 3,符合标准和技术要求。

图片

1. 3 硬度检测 

    根据《GB /T 230. 1—2009 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试 验》及螺栓硬度为 32 ~ 39 HRC 的技术要求,对断裂 螺栓心部进行硬度检测,硬度为 35 HRC。结果表明 断裂螺栓符合技术要求。 

2 断口形貌分析 

    将断裂螺栓分别放置在装有丙酮溶液的烧杯 中,用超声波清洗机进行清洗,干燥后,放入扫描电 镜中进行断口观察。 

2. 1 红色斑点成分 

    图 4 ( a) 为断裂螺栓杆部断口宏观形貌,可见 红色锈蚀产物和白色结晶物。将其放置在扫描电镜 下进行形貌观察、分析。图 4 ( b) 为旧断口黑色部分 形貌,可见一层“地衣”形态的氧化物包裹晶粒,呈典 型的氧化形貌。 

    对氧化物进行能谱分析,能谱扫描结果见图 5和表 1。可以看出,表面覆盖物为 Fe 的氧化物,Fe 的氧化物呈红色,同时还存在 Na、Cl 等元素。根据 螺栓表面处理工艺,分为碱性和酸性电镀工艺[3],其 中酸性电镀工艺中,会选取 NaCl 或 KCl 作为导电 盐[4],由此推断,在螺栓电镀工艺之前,裂纹就已经 产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2. 2 断口微观分析 

    由于失效螺栓表面特别是旧断口表面氧化严 重; 在裂纹扩展的螺杆心部位置,依然可见氧化“地 衣”,见图 6。无法观察裂纹扩展过程中形貌的变 化,但在陈旧断口观察到解理台阶、撕裂棱共存的准 解理断裂,为脆性断裂形貌,见图 7。同时对失效螺 栓新断口的灰色断面进行观察,具有韧窝形貌的韧 性断裂,见图 8,为扭矩扳手校验时扭断形成。

3 分析与讨论 

3. 1 螺栓断裂特点 

    螺栓金相、硬度检验结果均符合标准要求,淬透 性良好。

图片

图片

    裂纹萌生于螺栓螺纹牙根处,裂纹从轴向扩展 开始,转为横向扩展,最终因扭矩校验的扭力而断裂 ( A 面断口) 。螺栓断裂面“黑色”氧化区是旧断口 ( B 面) ,具有 Fe 的红色氧化物,以及 Na、Cl 等盐类 电解质,而 NaCl 或 KCl 在电镀工艺中常被作为导电 盐使用,可见裂纹出现在螺栓表面处理之前; “灰色” 断口属于新断口,呈韧窝形貌,是清晰韧性断裂特 征,应该是在装配现场校验力矩时扭断形成。

3. 2 螺栓断裂原因分析 

    断裂螺栓材料和热处理工艺均符合标准要求及 技术要求,裂纹源源于螺纹牙根处,即发生在零件尺 寸急剧变化的区域,比如尖角、倒角和小孔部位[5]; 并从轴向扩展开始,裂纹细而深,后转为横向,宏观 上横向断口平整,具有脆性断裂特征的“放射花样”; 最终因人为扭矩校验的扭力而断裂( A 面断口) 。螺 栓断裂面“黑色”氧化区是旧断口,含有红色 Fe 的氧 化物以及 Na、Cl 等盐类电解质,而 NaCl 或 KCl 在电 镀工艺中常被作为导电盐使用,可见裂纹出现在螺 栓表面处理之前。虽然由于“地衣”式氧化产物的覆 盖,无法观察到裂纹扩展过程中断裂形貌的变化,但仍在旧断口观察到脆性断裂的解理台阶、撕裂岭共 存的准解理形貌。断裂螺栓纵向和横向裂纹均符合 淬火裂纹特征,且根据陈旧断口的氧化产物,可推断 螺栓热处理淬火时为水淬。 

    淬火操作难度较大,在螺栓金相、硬度等参数都 符合标准要求时,淬火裂纹的主要形成原因是内应 力超过了材料的强度极限。淬火内应力包括热应力 ( 淬火零部件内、外温度不均匀,造成收缩程度不同 引起的应力) 和组织应力( 淬火时零部件各部分转变 为马氏体时体积膨胀不均匀引起的内应力) [6]。为 了达到淬火的目的,通常必须加速零件在高温段内 的冷却速度,并超过材料的临界淬火冷却速度才能 得 到 马 氏 体 组 织[7] 。对于尺寸较小的M10 mm × 1. 25 mm 螺栓零部件,且较大批量生产,加热时各零 部件之间温度均匀性和冷却时序引起的冷却介质温 度变化等因素,都会影响螺栓的热处理质量。其中, 淬火时冷却速度过大会使淬火裂纹产生的几率增 加,应选择并定制合理的淬火工艺,例如尽量采用下 限温度,尽可能选择冷却缓慢的介质,或者采用双介 质淬火等方式来避免淬火裂纹的产生,以避免装车 后造成更大的安全隐患。

4 结论 

    针对某汽车公司在现场装配校验拧紧时发生的 螺栓断裂,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等进 行分析,结果表明: 螺栓断裂在表面处理之前,为淬 火裂纹,裂纹源于螺纹牙根处,并从轴向扩展开始, 转为横向,最终在校验拧紧时发生一次性断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