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期间昂贵的武器项目有哪些?原子弹只能排第三,前两位有点出人意料

 墨风蒜瓣 2022-06-09 发布于黑龙江

1941年12月7日美国珍珠港被偷袭,日本人用一种让人“瞠目结舌”的手段将美国强行拉入到了战争中来。就在“珍珠港事件”发生的第二天,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发表了对日宣战的演说,在这次演讲中他除了以最为强烈的措辞谴责了日本的所作所为并决议要对其进行“以牙还牙”式的报复之外,还特意强调:美国想要赢得战争除了要在战场上“碾压”对手之外,我们还必须要在其他各个方面战胜敌人,尤其是在工业生产上,美国不仅仅要制造更多的军舰、飞机、坦克和火炮等常规武器,那些敌人无法制造的先进武器我们也要将其量产,这样才可以保证盟军在任何战区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随着战争命令的下达,美国派出了1600万士兵奔赴前线,与此同时在本土有超过2400万人以另一种形式加入了“战斗”,他们的“战场”就是各大军火工厂。当这部“战争机器”全力开动之后所创造出的“战绩”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匹敌的。据统计在二战期间美国在一个月内生产出来的飞机数量要比日本所有工厂一年生产的飞机还要多得多、它在战争后期一年之内下水和服役的航空母舰数量超过了整个战争期间所有参战国列装航母的总和、一个小时组装完毕一架轰炸机、69秒完成一辆汽车...

美国在战时的生产能力是相当惊人的,可以说如果没有美国的加入,那么这场战争可能就不会结束得这么快。

当然了,就如同罗斯福强调的一样,美国在战时可不光只把目光放在了大批量生产常规武器上面,它在尖端武器的研制和制造方面的成绩也同样“亮眼”。

纵观整个二战武器装备研发史,美国在新型武器研发、生产上的投入让当时所有国家都望尘莫及,如若不信请往下看;

在1941年至1945年间美国就有三个武器开发项目的资金总额超过了15亿美元,这个数字是什么概念呢?如果换算成今天的货币的话,15亿美元约等于225亿美元左右;

那么都有哪三款武器如此的昂贵呢?

第三名,曼哈顿计划

这个计划的最终产物就是原子弹,不过列位是不是有点意外,大名鼎鼎的原子弹计划居然只能排在第三位!

没错,如果按照研发+生产费用比较,曼哈顿计划只能排在第三位,它的总花费约为20亿美元左右;

曼哈顿计划是二战期间首个成功的核武器研制项目,美国为项目主导国,参与国还包括英国和加拿大,其中英国的主要贡献是将自己设立的第一个核项目“Tube Alloys”相关数据和人员转移至美国,而加拿大则负责提供原料等工作;

曼哈顿计划始于1939年,参与人数超过13万人,耗资约20亿美元。这笔巨额资金中有90%被用于建造工厂、实验室和生产核裂变材料等用途,只有10%的成本是被用于制造武器的,最终它的成品只有四枚原子弹,单枚成本5亿美元。

曼哈顿计划造出的四枚原子弹名称分别为试验弹“三位一体”、投放在广岛和长崎的“小男孩”和“胖子”,以及一枚“枪式”起爆的原子弹“瘦子”。

第二名,诺顿轰炸机瞄准器

对!你没有看错,比原子弹项目还要昂贵,排在第二位的不是轰炸机、坦克,或者是航空母舰,而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装置,诺顿轰炸机瞄准器!

虽然轰炸机在一战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可是与之相匹配的轰炸机瞄准器的研制却发展缓慢,早期的瞄准器包括最为简单的“铁瞄准具”以及杠杆瞄准器和矢量瞄准器等,不过那个时候由于轰炸机的速度不是很快、飞得也不高,所以这些装置尚可一用;

但到了二战期间,随着轰炸机性能的提高,过去被忽略的风阻问题在投弹时也必须加以考虑,在使用过去的瞄准具已经无法满足精确投弹的需求了,为此一位瑞典籍美国人卡尔·诺顿在1930年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研制出了诺顿MK15型投弹瞄准仪,也被称之为是“诺顿轰炸机瞄准器”!

此后该型瞄准器被美国军方相中,并对其项目进行注资、深度研发,到了美国参战之时,五角大楼已前后为该项目投入超过15亿美元左右,同时为了防止该技术落入到对手手中,它的保密程度也是相当之高的。

在轰炸机投弹手训练期间他们必须要发誓用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瞄准器的秘密,如果自己的飞机被击落,那么他们需要在第一时间用可用的武器将轰炸机瞄准器破坏掉。

在战时,美国总计为超过9万架的轰炸机装备了这种瞄准装置,包括B-17、B-24、B-29等轰炸机,而单台瞄准器的成本约在14万美元左右,因此除去研发费用的话,生产这些瞄准器的成本就高达12.6亿美元,总计下来这样一个小小的瞄准器在二战时一共花费超过27.6亿美元。

第一名,B-29轰炸机项目

B-29轰炸机可以称之为是整个二战期间投入资金最多的一款装备,该计划算上设计、研发和生产等环节总花费约在3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今天的450亿美元;

那为啥B-29轰炸机会如此的昂贵呢?

这主要和当年的作战方式有关,在二战期间轰炸行动贯穿了整场战争,当时的军事战略专家认为,空中力量可以通过轰炸工业和政治基础设施来获得重大军事胜利。从1939年9月1日的德国对波兰轰炸开始,包括整个欧洲、亚洲部分天空轰炸机就成为了战场主角,少则几百架、动辄数千架的轰炸机群集体出动在当年是很常见的。

此外,美国研制B-29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对日本实施轰炸行动,因为在战争中期只有B-29才可以从中国或者是印度的机场起飞执行轰炸日本本土或者是相关占领地的任务,在一段时间内这款轰炸机曾是亚洲专用(欧洲就那么点地方,B-24足矣)。

还有一点也是导致其成本猛增的原因,那就是该机的研制时间很短、战场需求急迫,而且它还添加了不少的“黑科技”,比如座舱增压技术、前三点式起落架、模拟计算机火控系统、遥控机炮等等...

为了能够尽快结束战争,美国在武器装备研制上的花费毫不吝啬,只要战场有需求,后方必定全力满足,于是也就有了B-29的诞生;

波音公司于1940年5月交付原型机,1942年9月首飞,到1943年的时候B-29的产量已经达到了100架左右,战争结束前B-29的总交付量为2766架,这个时间和进度可谓是相当的快了。

B-29是二战期间服役的体积最大、载弹量最高的轰炸机之一,也是飞得最高、飞行速度最快的轰炸机,其单价当时为63.9万美元,总生产费用约为17.6亿美元,研发成本将近13亿美元。

另外,B-29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款执行过核打击任务的轰炸机,这款轰炸机加上原子弹,其实日本也不算太亏,两款武器加起来的总成本接近50亿美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