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学专业成为学科增长点,助力智慧农业前进

 聚英物联网 2022-06-09 发布于北京

2022年5月27日,南开大学发布了关于成立农学院的通知,消息真实可靠。农学院的成立并非单独事件,据不完全统计,近三年时间,有至少十所高等院校,新建或成立了农学院,诸如北京大学、国科大等名校,农学专业的热度也水涨船高,其中有什么缘故呢。

一、北京大学

2017年12月13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正式成立,下设四个学科方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经济管理、数字与智慧农业、农产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着力解决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瓶颈问题。

二、郑州大学

2018年7月7日,郑州大学农学院成立,针对绿色高效农业,深入开展以棉花、小麦、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的基础理论、应用基础理论,以及重要关键技术等研究。

三、河海大学

2018年2月27日,河海大学重建了农业工程学院。

四、 南京大学

2018年5月11日,南京大学与南京市农委签共建创意农业研究院。

五、中山大学

2018年8月29日,中山大学正式发文成立农学院。

六、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8年1月22日,中国科学院大学现代农业科学学院揭牌,由十二所科研机构共同承办,涵盖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水产、畜牧学、林学、园艺学等学科。

七、山西农业大学

2019年10月,山西农业大学合署改革,有农学、农学(功能农业方向)、种子科学与工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作物遗传育种等方向。

八、河南大学

2020年12月26日,河南大学农学院恢复重建,科研重点农业分子育种、合成生物学、信息农业、智慧农业等方面。

九、海南大学

2021年9月23日,海南大学农业农村学院成立,由海南省副省长、儋州市市长、省政府副秘书长等人揭牌。

十、南开大学

2022年5月27日,南开大学发布关于成立农学院的通知。

高校为何纷纷成立农学专业?根本原因是国家需求,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需求之下,建立完善培养现代农业人才的机制,从而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这才是农学院或农研院成立的宏观背景。咨询建议指导农业生产,快速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研究成果。

智慧农业就是在农业与物联网、AI、大数据等多项技术发展之下诞生的,通过物联网感知技术,建立起对农产品生产、物流运输、加工制造等全流程的数据监测,并在精确数据指导下对生产过程施加干预、流通环节多方位监督、紧密流通与消费环节、建立农产品安全溯源数据库,给农业发展掀起一次科技革命,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智慧农业相关应用项目尚在发展环节,在智能温室大棚、智能无线灌溉、智能供水、土壤墒情监测、水肥一体化、气象环境监测等方面,已经得到初步应用,比如智能温室大棚,在浙江湖州、台湾省高雄市、北京等多地均已应用。

物联网技术运用到温室大棚生产中,通过传感器、无线感知、视频监控等方式,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参数信息,如:土壤酸碱度、空气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强度等,利用无线网络、互联网等无线信息传输方式,实现农业信息多维度地快速传输,汇总各类参数信息在物联网云平台上,进行融合分析处理,指导稳定温室环境条件,实现区域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升产出农产品的品质与产量,实现全要素的数字化、精准化、智能化,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未来,农业将被以互联网、物联网、遥感、无线通信等技术赋能,建设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现代化农业,推动农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互联互通的物联网技术,所发挥的价值在农业规模化生产经营中被充分发挥,从而促进畜牧业和肉类、奶制品业、渔业等多行业的产业变革,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