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婴幼儿眼睛不舒服,警惕这些原因

 茂林之家 2022-06-09 发布于湖南

作者: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药师 李丹


婴幼儿的眼部问题一直是儿童疾病中占比较大的一个,很多时候看似没有什么症状发生,但就在一番揉眼过后立马显现了出来。千万别小看了这个揉眼睛的日常小动作,殊不知除了生理性需求的可能性,宝宝眼睛可能真的存在问题!

婴幼儿眼睛不舒服,警惕这些原因

宝宝总爱揉眼睛下面这些情况要重视

1、宝宝频繁揉眼、眨眼,眼周分泌物增多

(1)可能是感染性结膜炎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红眼病”。患病早期,宝宝为了缓解眼睛的不舒服,会不停眨眼睛、揉眼睛,但是随着结膜炎的加重,就会出现眼睛红肿,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感染性结膜炎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一般1~2周内能够好转,要注意的是,红眼病的传染性很强。

(2)可能是过敏性结膜炎

结膜是覆盖在眼球和眼睑表面的粘膜,空气中的霉菌、灰尘、花粉等,都有可能是宝宝的过敏原来刺激这层黏膜。日常生活中易过敏、湿疹、哮喘的宝宝尤其容易在春季患上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结膜炎也常引起孩子频繁眨眼,甚至眼睛发红、怕光、流眼泪。

2、揉眼睛时,伴随眼周瘙痒红斑

可能是皮肤湿疹造成的。有些孩子眼周皮肤存在轻度湿疹,在初期宝宝皮肤上症状不那么明显,抓挠动作也不精准,看着就像是在揉眼睛。

3、宝宝爱揉下眼皮,频繁眨眼流泪

可能是长了倒睫毛。倒睫,比较常见于儿童,青少年中,主要是指睫毛向后方生长,以致触及眼球的不正常状况。除了异物感之外,还可能出现眼红、流泪、眼痒等不适。

4、宝宝泪眼汪汪、眼屎不断

这很有可能是输泪管堵塞。输泪管堵塞是很常见的新生儿眼部疾病,患病时会表现出眼睛结膜充血、流眼泪、分泌物多等症状。

婴幼儿眼睛不舒服,警惕这些原因

儿科常用眼用药物及使用方法

1、散瞳药

① 阿托品眼用凝胶:使用方法为每日3次,连续使用3天后检查;或每日2次,连续使用5天后检查。药量约为小绿豆或火柴头大小。散瞳三周内有视近物不清、畏光为正常现象。如有严重口干、心跳脸红的症状,轻者可饮水缓解,若无缓解请停止用药及时就医。

② 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用于散瞳时,通常为1次1滴,间隔5分钟,滴眼5次再等半小时验光。

2、其他常用药物

① 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患眼每次1滴,每日3次。急性期可增加次数,遵医嘱。

② 盐酸氮卓斯汀滴眼液:用于暂时缓解过敏性结膜炎。患眼每次1滴,每日2次,早晚各一次。

③ 普拉洛芬滴眼液:主要用于眼部的抗炎治疗。一次1~2滴,每日4次。

④ 玻璃酸钠滴眼液:用于治疗干眼症、外伤等引起的角结膜上皮损伤。一次1滴,每日5~6次。

⑤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用于角膜保护的辅助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干眼症。每次1滴,每日2~3次。

眼科常用制剂的保存方法

一般滴眼液或眼膏剂,用完后旋紧瓶盖,阴凉处保存即可。有些滴眼液或眼膏剂有特殊的保存要求。

如: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需要2~8℃冷藏保存;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未开封时需2~8℃冷藏保存,首次开封后室温保存即可;普拉洛芬滴眼液开封后需要避光保存。除特殊要求外,一般眼科外用制剂,首次开封四周后应不再使用。

特殊品种如: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开封后保存期限为一周。

使用多种眼科外用制剂时怎么用药?

如果使用时间不同,可以直接错开时间段使用。

比如氧氟沙星滴眼液与氧氟沙星眼膏搭配使用时,滴眼液吸收快,白天使用,一天3~4次;眼药膏作用持久,但药膏有一定粘稠度,可能会遮挡视线,晚上使用1次即可。如果使用频次差不多或相同,那么就需要间隔使用,间隔时间至少为5-10分钟, 保证药物的吸收不受干扰。膏状或凝胶状药品适合最后使用。

正确滴眼药的方法

1、洗净双手。

2、扭开眼药水的瓶盖,小心避免触碰到药瓶的瓶口,以免污染瓶内药液。

3、让小朋友头部后仰或平躺在床上,食指将下眼皮下拉,使眼皮和眼球中间形成一个V字形囊袋。

4、轻按眼药水、眼用凝胶药瓶,眼药水挤出一滴,滴入囊袋内;眼药凝胶或眼膏挤出4-5毫米(约一米粒大小)涂入囊袋内。避免瓶口,管口接触眼皮或睫毛等部位。

婴幼儿眼睛不舒服,警惕这些原因

药师提醒

宝宝眼睛不舒服时一定要到医院找专业的医生诊治,在为宝宝用眼药时,爸爸妈妈要有耐心促使孩子配合。使用眼药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如有疑问一定要咨询医师和药师,从而获取更专业的使用建议,以便呵护好孩子的“心灵之窗”。


审稿专家:湖北省妇幼保健院 主任药师 万蒞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