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冥界鬼神之鬼卒之一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2-06-09 发布于日本

2022-06-09 05:28·静修5368

在四川“鬼城”丰都的玉皇殿背后,有座“无常殿”,殿中的塑像是无常、无常娘娘和保山大王,保山大王又叫“万兽之王”,是专管山中野兽和保护人畜安全的山神。“无常”,则是所谓阴间的一种小鬼。

民间迷信说法,人死的时候,阎王要派无常鬼去勾摄生魂,所以无常鬼又叫“勾魂鬼”。无常有黑无常和白无常两种。古人有诗曰:“一朝若也无常至,剑树刀山不放伊。”可见无常的厉害。

佛教有无常使者的说法,分为夺魂鬼、夺精鬼、缚魄鬼三种。无常是专门勾魂的,所以谁要“见”到它,也就要寿终正寝了。无常的模样被人们描绘得十分可怕:素衣高帽,披散着长发,口吐长舌。

冥界鬼神之鬼卒之一__黑白无常

无常鬼的说法在民间流行以后,在明清人的笔记中,记载了不少无常的传说,清代《醉茶志怪》中说,有个郭秀才在朋友家喝醉了酒,夜晚回家,路上碰见一个“小无常”,高矮如10来岁的孩子,素衣高帽,像是庙里的泥胎。郭秀才吓了一跳,呵斥道:“你是谁家的孩子,半夜在这儿吓唬人?我告诉你爸爸妈妈揍你一顿!”可那孩子一动不动。郭秀才走了一段路,才觉出那是个小无常鬼,酒一下醒了,两腿战栗寸步难行,后被打更的送回家了事。

书中还记载了一些人遇见无常鬼,不久便死亡的事,说得活灵活现,煞有介事。其实,作者不过是道听途说记载了一些传闻,而这些传闻也正是编造者在自己吓唬自己。

过去江南有一种迷信习俗:长者死了以后,子孙们跪在死者床前送终,不管人怎么多,也得留个过道让无常鬼来“勾魂”,在晚上还要“送无常”,就是用酒饭来祭无常。死者送入灵堂以后,他床上垫过的稻草之类要火化,叫做“烧无常稻草”。

旧时,在各地的城障庙和东岳庙里,都能看到无常的身影,他们高擎铁索,凶相毕露。更有甚者,有的庙中设有暗室即所谓“阴世间”,阴森恐怖,令人不寒而栗。室内装有机关,人一踏上一块木板,木雕的无常鬼会猛地向你扑来,以致吓死过人。人们在自己造出的鬼神面前失魂落魄,战战兢兢,可悲可叹。不过,也有些并不惧怕无常的人。著名典古小说(红楼梦)中,就有一段对无常鬼的揶揄。那时秦钟将死,苦苦哀求押解自己灵魂的鬼老爷开恩,那鬼卒就是不许。但一听宝玉来了,马上改换嘴脸,可谓势利之徒。中国文化传统,“敬鬼神而远之”。常在信与不信之间。恶鬼虽恶,俗语却说“神鬼怕恶人”。不但如此,人们还常常要无常恶鬼为自己而娱乐呢!那就是在迎神赛会上由人装扮的各种无常。在“城隍出巡”或“扮会货”(又叫“走会”、“花会”,即化装表演的队伍)时,常有人们喜闻乐见的“调无常”。白无常头戴白帽,身穿白袍,手拿一把芭蕉扇。黑无常头戴黑帽,身穿黑袍,手执铁索。这里的白无常是拿逮捕证下逮捕令的,黑无常则是拘人索人的。白无常总是大摇大摆,而黑无常则躲躲闪闪。此外,还有一个男青年装扮的白无常嫂,头上金钗闪烁,两耳玉坠叮咚,身穿百褶皱裙,手拿大红罗帕,一会儿和白常调笑,一会儿又与黑无常打闹。再有一个孩子扮演小无常,活泼气,从中穿梭。这一群大小男女无常,滑稽可笑,已完全没有了“鬼”的味道,是地道的喜剧演员,很让观众们开心。

在南方一些地区,过去民间还有一种“拜胡干爷”的迷信做法。父母恐其子女活不长久,又嫌拜人间的干爹娘费钱财,于是便把子女寄于无常鬼——俗称“拜胡干爷”。无常是专勾人魂的,若将子女寄于无常鬼,“胡干爷”就会手下留情,自然不怕被勾了魂,就能使儿女顺利成长,并祈长寿。世俗不了解“无常”本义,遂讹为姓“胡”(与“无”谐),乃有“胡干爷”之称。拜寄的方法是:父母做新白布衫一件,到庙里将“胡干爷”的旧衣换下。供上烧酒、烧饼、银锭,再将旧衣烧化。由庙里的和尚或道士给出寄的子女取个名字。每年七月胡干爷生日时,父母抱着出寄的孩子去拜谢,一直到16岁成人为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