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治疗脱发

 阿白fqyif42nwr 2022-06-09 发布于湖南

在中医学领域,无论是对中药性能的把握,还是对脏腑之象、经络之象、舌象、脉象、证象、病象乃至于“医者意也”意象的观察揣摩,都以象思维贯穿其中而发挥主要作用。对象思维的运用,发挥最为酣畅淋漓者,莫过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1.《黄帝内经》象思维概述

《黄帝内经》为祖国医学现存最早的经典著作,集汉以前医学之大成,对象思维的领悟与应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人体结构上,《黄帝内经》将人体与自然界相联系,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体与自然界可一一对应,正如《灵枢·邪客》所言:“天圆地方,人头圆足方以应之;天有日月,人有两目;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上言人的任何部位及功能都能在自然中找到相吻合的对照;在藏象上,《黄帝内经》将脏腑形象地比类为“君主之官”“相傅之官”“将军之官”等十二官,因其各脏腑与人类社会上官职的功能相似;在望诊上,《黄帝内经》以色亮而有光泽者为佳兆,取象为“赤欲如帛裹珠”、“白欲如鹅羽”等,以晦暗而无光泽者为恶兆,取象为“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等;在针刺手法上,《黄帝内经》以迅速刺入、快速出针的手法治疗热证,以缓慢刺入、久久留针的手法治疗寒证,前者好像有人用手触摸热汤,后者犹如人长久地待在一处不欲离开。《灵枢·九针十二原》曰:“刺诸热者,如以手探汤;刺诸寒者,如人不欲行”;在疗效上,《黄帝内经》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比喻成犹如从肌肤上拔出恶刺、犹如洗刷污浊、犹如解开绳结、犹如开通闭塞,其比喻可谓极其形象生动,“犹拔刺也,犹雪污也,犹解结也,犹决闭也。”

《黄帝内经》象思维对后世医家影响甚为深远,唐代名医许胤宗“医者意也”之论,道出了中医象思维的精髓。后世历代名家,私淑岐黄,秉承古训,取法《内经》,于病证处,取象比类,灵活通变,创立诸多治法方剂,收效颇著。笔者承先贤之志,执象思维以论治脱发,略陈管见,与同仁探讨。

2.头发比类草木

中国古代有开天辟地的神话传说,其言盘古死后,将自己的整个身躯化成了世间万物,双目变成了太阳和月亮,四肢五体变成了大地四极和五岳名山,皮肤肌肉化作了肥田沃土,头发和皮肤上的汗毛变成了森林草木。由此神话传说可知,早在远古时期便有象思维的意识。“《黄帝内经》中象之间内在的本质联系,可以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外观之象领悟到内在规律。象思维运用取象比类等将人体的动态属性、功能关系和行为方式相同、相近或相互感应的象归为同类,按照这个原则可以类推世界的一切事物。”[2]

综上,我们可以通过象思维,构建一幅取象比类图:人体的头发类比自然界的草木,头皮类比土壤,头皮下的微循环类比土壤下的运输管道,微循环里的血液类比土壤内的营养物质。若欲人体的头发健康坚固,如同欲自然界之草木繁茂昌盛,需具备土壤、水分、温度、营养等适宜的条件。由此推之,医者在论治脱发之疾时,可取自然界之禾苗草木为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临床可收捷效。

3.取象比类探病机

3.1管道壅堵

古人云:“试观草木无心,其皮干茎叶,皆有脉络贯通,以行津液;顽石无知,亦中怀脉理,以通山泽之气。”[3]自然界中万物,不论江陵山河,还是草木禽兽,皆需有路径通行其中。故天地有道路、河流,草木有维管束、叶脉,人体有经络、血脉,其路径皆须畅通,万物运行方能保持正常。若有阻塞,则生灾变或是疾病。诚如张璐云:“天地有灾,莫不载闻道路;人身有疾,莫不见诸脉络。”[3]头皮下络脉密布,段段相接,支支相连,形似网状,络脉内周流不休的血流源源不断运送精微物质,以营养头发,其犹如自然界中土壤下密布的水道孔穴,对草木的根部起着非常重要的营养作用。若络脉瘀堵,则营养物质无法运输至发根,头发缺乏滋养,则易枯槁败落。

病症常表现为:患者面色晦暗,或面有暗斑,发质枯槁易落,新发难生,舌质紫暗,舌下络脉曲张,脉涩等。治法宜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方宜选用王清任之血府逐瘀汤或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以桃红四物汤活血化瘀,四逆散调达气机、舒畅血行,桔梗配牛膝,一上一下,升降气机,尤其是红花,为通络之品,力量最能宣通细微络脉之瘀闭。唐容川云:“凡离经之血,与养荣周身之血,已睽绝而不合...瘀血在上焦,或发脱不生。”[4]正合“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之意。活血化瘀法使头皮络脉疏通,血行畅达,改善毛囊血供,促进毛发生长。

3.2水浸草木

水为生命之泉,万物之母。自然界一切生命,都离不开水的滋养与濡润。现代科学证明生命的起源便是海洋,人体60%~80%由水分构成。可见,水对人体何其重要。与自然界草木相同,人体的头发亦需要水液的滋养。中医学认为水由脾胃运化吸收,再通过肺的宣发作用,布散至头皮,使头发柔顺,充满光泽;相反,若是脾肺脏腑功能失调,水液无法运化,水精乏于四布,变为水饮痰湿,蒙蔽头皮,浸渍发根,致发根腐烂,终致头发脱落。此现象如同自然界草木禾苗终日浸渍水中,导致根须腐朽,最终死亡。

病症常表现为:患者体型多肥胖,头皮油腻,头屑易粘在一起且量极多,口渴却不多饮,小便不利,舌淡胖苔白腻等。治法宜健脾渗湿,岳美中主张用一味茯苓饮,其云:“发秃的形成,多因水气上泛巅顶,侵蚀发根,使发根腐而枯落。茯苓能上行,渗水湿,而导饮下降,湿去则发生,虽不是直接生发,但亦合乎先其所因,伏其所主的治疗法则。”[5]其灵感来自张仲景之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使水饮从足太阳膀胱经下导而出。现代皮肤科名家赵炳南先生创制“多皮饮”(茯苓皮、冬瓜皮、扁豆皮、白鲜皮、桑白皮、五加皮、牡丹皮、地骨皮、川槿皮、干姜皮、大腹皮),其刍型来自《证治准绳》之“五皮饮”,取法健脾利水通达之意,亦符“以皮治皮”意象之思,临床疗效卓著,师古不泥,堪称典范。

3.3火灼草木

禾苗草木,最需水液之滋养,最忌火力之燔灼,火势一到,万物俱焚,荒芜四野,是故青山绿水处,最慎防火。发犹草木,所忌同一。自然之火险,多由天灾或人为,所从外来;人体之火热,多自内发,煎熬阴液,烧烤发根,成壮火食气之势。其病机多见上焦火热或血分热甚,上焦主宣发、敷布水谷精微,透达肌肤皮毛,若上焦内热,火势上炎,必然烧烤最外层皮肤,致头皮干枯,犹如森林中土壤焦黑,草木必随之枯萎;脉为血府,血行脉中,周流全身,细小络脉犹如网状散布头皮,滋养头发,若血分热甚,烧灼发根,犹如热水流入土壤,草木立见枯萎死亡。

病症常表现为:患者面红目赤,头皮奇痒难忍,皮脂分泌旺盛,其味甚臭,舌红绛,脉数等。治法宜泻火、清心、凉血。著名伤寒大家刘渡舟先生主张治以大黄黄连泻心汤,苦寒直折,清心凉血,其分析云:“发名血余,而主乎心,其人头皮甚痒,是为心火上炎,脂液味臭,乃火之味矣。脉数舌绛,非心火独旺而何?火伤血,则血不荣发,反为焦灼之变,是以毛脆发脱而为病也。今用三黄泻心汤,皆苦寒之药,大能清心凉血,使心血能上荣于发,则发必不脱落。”[6]

3.4土壤不荣

古之学者认为天下最厚重者,莫过于土,厚土方能载物。自然界之植物,凡生长茂盛者,必得其根须发达、土地肥沃。发犹草木,欲得其生长繁茂、固而不脱,不仅需考虑温度、水分、管道等因素适宜,尚需提供厚实肥沃的土壤。从形态角度而言,头发的土壤在于头皮;从功能角度而论,头发的土壤实在于肝肾之精血。肝藏血,发为血之余,故肝血的充足可更好地滋养头发,目受而能视,发受血而能荣;肾藏精,其华在发,发为肾之外候,故肾精的充盈是头发乌黑坚固的根本。精血互生,乙癸同源,故临床上治疗虚劳脱发多由滋补肝肾入手。

病症常表现为:患者形色憔悴,头发枯黄或白,发无光泽,头发稀疏,腰膝酸软,脉虚细无力等。治法宜滋补肝肾,填精养血。方宜七宝美髯丹,赤白首乌为君药,养血益肝,固精益肾,健筋骨,乌须发;配伍枸杞子、当归补肝养血;配菟丝子、补骨脂温肾固精;牛膝活血脉而补肝肾;赤白茯苓健脾运、渗湿浊。诸药相合,俾精髓生而阴血充,元阳复而命火旺,使发有所滋养而乌黑光亮、茂盛浓密、柔顺挺直,故称其为“七宝美髯丹”。

4.结语

王弼云:“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7]古人为求世间真理,常于“象”处下功夫,以“象”为舟径,得兔忘蹄,得鱼忘筌,得“意”而忘“象”。佛家以“眼、耳、鼻、舌、身、意”,感知“色、声、香、味、触、法”,终至领悟妙理,此正为“取象”而“明理”之例。

中医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思维方法可谓同一。医者意也,正是对象思维的高度概括。现代皮肤科名家赵炳南先生创制“以皮治皮”之多皮饮、“以色治色”之白驳丸及“以搔止搔”之全虫汤,皆是象思维指导下的经典运用。吾辈岐黄后人,宜继承古人的思维方式,与古同思,学胜古人,方能充分吸取精华,融汇新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