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江湖是人情世故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利欲纵横的世界上混,英雄好汉更容易灭亡。 建兴十二年秋天,所有的部下都一朝散尽时,蜀汉最英勇的将军魏延才发现,他已经成为了整个国家的敌人。 上将王平责问挡在南口的魏延部下,丞相诸葛亮刚刚辞世,你们竟然就敢干出这样的事,魏延的部队听了这一句,瞬间土崩瓦解。 江湖从来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拿不住军心的人,最终被自己兵士所弃。 逃亡汉中的路上,魏延与儿子遇上了追来的马岱,曾经的镇北将军,最终变成了秦岭下的秋风。 魏延曾经一直以为,自己是蜀国的未来,但路到尽头他才明白,蜀国本身就只有诸葛亮,没有未来。 -02- 一军都震惊 事实上,魏延是桃园弟兄之外,加入刘备队伍最早的人。 二十七年前,诸葛亮走进刘备的营帐时,他魏延已经是一名新野的老兵,依靠勇敢和顽强,他在战斗和训练中快速成长。 新野之战、赤壁之战、西川之战、汉中之战…… 刘备从荆州开始创业,然后走上了事业巅峰,魏延也和桃园弟兄一路征战,建立蜀国之前,当上了牙门将军。 诸葛亮能运筹帷幄,但没人比刘备更会看人,建安二十四年,在汉中挫败曹操以后,刘玄德当上了汉中王。 要回到成都前,要找出能镇守汉川的上将,把住西南的门户。所有人都以为会是几十年的弟兄张飞,但刘备却选中了干劲更足的魏延,一军都震惊! -03- 镇北将军 刘备没有看错人,和战争的艺术家曹操对抗,需要有魏延一样的决心,魏延一样的霸气。 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镇守汉中要怎么干。 魏延告诉汉中王,如果曹操举天下而来,就把丫挡在汉川外。如果是其他人带十来万人来,就把他们全搞掉。 刘备听过十分满意,现场的文武群臣也很受感染,心情都豪迈。 两年后,曹丕篡汉,刘备打起汉朝的旗帜登了基,镇守汉川的魏延,也成为了镇北将军。 在桃园弟兄老去的岁月,魏延也真正成为了蜀军中的一杆旗。尽管曹操的城管不可一世,但他们一直没有突破镇北将军的防线,哪怕天下没有了刘备,曹军依旧没有机会南进一步。 -04- 汉业可兴 建兴元年,诸葛亮开始接管蜀汉的大业,魏延也混成了老资格,成为都亭侯。 没有曹操,没有刘备,但世界依然是勇敢和智慧无休止较量,依然会打架斗殴。哪怕曹军不来干,而诸葛亮又怎么愿意消停? 建兴五年,平定了南中,恢复了国力的孔明终于北上,镇守汉中的魏延成为了前部上将,刀锋所指长安。 司马懿还在荆州一带对抗着东吴,西安城里的夏侯楙,成为诸葛亮和魏延的主要对手,听上去是出自名将家族,事实上是个草包。 七擒孟获后又一出祁山的诸葛亮兵精粮足,又有魏延做先锋,面对草包对手,看上去,他们占了天时、地利、人和。 他们要认真打好这一仗,然后攘除奸凶,汉业可兴。 -05- 夏侯楙 但恢复汉业是一道题,诸葛亮有他自己的解法,魏延也有。 南郑县里,蜀汉召开了军事会议,如何来搞曹操女婿夏侯楙,大家展开了讨论。 半辈子打仗的魏延告诉诸葛亮,这种裙带关系上位的年轻人当对手,事实上是蜀汉修来的福,必须要珍惜。不抓住机会狠狠搞他,对不起他的不中用。 所以,如果自己亲率五千个牛比城管,直接从褒斜道直扑关中,十天之后就能抵达长安。 而没见过世面的夏侯楙,看到出其不意的蜀军,一定会鼠窜。而蜀汉后续大军到来时,咸阳以西就都成了嘴里的菜。 魏延想到了最简单的方法,因为他更了解战场,也了解战场上恐惧的人。 或许,对于蜀国和诸葛亮来说,这真的也许是,最重要的一次机会。 -06- 错过 但魏延的想法虽然有创意,却不是万全的办法。书生出身的诸葛亮,并不愿意打赌冒险,也不想要这样的答案。 于是,诸葛亮继续兵出祁山,取得了陇右三郡,然后让马谡守街亭。 然后,就等来了名将张郃大军来袭,马谡兵败,赵云也兵败箕谷。 以为要冒险,不敢去冒险,以为万全的,并没有万全。 建安五年,初出祁山的诸葛亮,错过了魏延的建议,也或许错过了唯一的机会。 而以后再出祁山时,蜀汉再也遇不上夏侯楙这样可爱的对手,曹魏阵营中的主将逐渐从郝昭、郭淮一路进化,直到升级到司马懿。 -07- 诸葛亮没有希望 一直到建兴十二年,诸葛亮变成秋风,蜀汉部队在不停折腾中越来越疲惫。 北伐也变成了老和尚撞钟,一年又一年,毫无新意。 从古到今穷人要富贵,最好都是险中求,书生诸葛亮却放弃冒险,看上去精明,实际却没有出路。 每一回跟随出征,魏延都希望独立带一支部队,和诸葛亮异道会于潼关,就像当年的韩信。但诸葛亮宁可没有创意,到死也不敢同意魏延一回。 行伍一生的魏延,越来越觉得诸葛亮没有希望,但也只有无奈。 -08- 二百五 虽然觉得诸葛亮没希望,但魏延依然是北伐中蜀汉最厉害的上将。 建兴八年,魏延带兵西入羌中,在阳溪曾经大战名将费瑶和郭淮,教这些年轻人学会如何做人。于是,诸葛亮把魏延任命为征西大将军,同时进封南郑侯。 很显然,尽管魏延对丞相有不满看法,但丞相并不太在乎。 只是天下人并不都像诸葛亮一样是君子肚量,比如丞相参军杨仪。 魏延勇猛过人而又很能带队伍,所以,眼里看轻了很多人,也包括杨仪。 然而杨仪的才干并不在魏延之下,虽然不能冲锋陷阵,但筹划军粮用度从不假思索,随手了断,从无差错。魏延看轻杨仪的结果,结果就是两个人死怼。 于是,诸葛亮中意两个人,因为没涵养,竟然互相帮助对方成为二百五! -09- 建兴十二年 建兴十二年初夏,诸葛亮第N次北伐的时候,北伐已经没前途到不能再没前途。 从初夏到仲秋,司马懿依旧是以逸待劳,诸葛亮费尽心机一事无成,直到八月二十八,在鞠躬尽瘁变成秋风…… 诸葛亮用他的一次又一次失败,验证了所谓的万全之策,是万没希望的一种做法。 然而,诸葛亮扑街并不能给魏延正名。恰恰相反,一向心高的魏文长,已经得罪了太多人,而这些人在没有诸葛亮以后,在态度上都开始针对魏延。 一阵秋雨中,蜀军开始了南撤,根据诸葛亮的遗命,杨仪、费祎、姜维协同指挥,魏延担任断后。 很显然,以前的蜀汉,是诸葛亮说了算,当下的蜀汉没有了诸葛亮,杨仪和费祎们说了算,他魏延依然只是干活的人。 -10-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魏延终于发现,他在蜀汉的地位,原来始终是边缘化。 虽然已经不年轻,但勇猛的人到老也勇猛,魏延依然希望逆袭,用他自己的方式,向杨仪开战。 于是,在秋冬之交,魏延抢在杨仪之前南归,沿路烧断了栈道,然后守在了褒斜道南谷口,等待装叉犯来战。 率先到来的是上将王平,面对挡在南口的魏延部下,王平问他们这些人:丞相诸葛亮刚刚辞世,你们竟然就敢干出这样的事。 南谷口外的部队听了这一句,竟然瞬间就土崩瓦解。所有的部下都一朝散尽时,蜀汉最英勇的将军魏延才发现,他竟然已经成为了整个国家的敌人。 江湖从来不只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逃亡汉中的路上,魏延遇上了追来的马岱,名震蜀汉的镇北将军,最终变成了秦岭下的秋风。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或许,利欲纵横的世界上,多数英雄都因想法与众不同,也都扑街于想法太多。 走心原创不易,喜欢的朋友,欢迎关注,您的支持是我的动力。 用中国方式,讲中国故事! 吉泰月读,原创精华,欢迎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