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瑜[东汉末年东吴名将]

 胡绍仪笔扫千军 2022-06-10 发布于湖南
周瑜
其他百科词条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出身庐江郡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从祖周景、从父周忠,都官至太尉。周瑜身材高大,容貌俊美,精音律,当时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兴平二年(195年),助孙策渡江击刘繇建安三年(198年)起正式随孙策平定江东建安五年(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七年(202年),曹操责权送质,周瑜谏阻纳质,粉碎了曹操挟制江东的企图。建安十三年(208年),曹军兵临江东,周瑜为孙权析曹操兵行四患,力主抗曹,后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大败曹操。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役奠定了汉末“三分天下”的基础。后又率军于南郡之战中大破曹仁徐晃联军,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提出“取蜀,并张鲁,联马超,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北方可图”的战略。在整装取蜀途中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雅量高致”、“实奇才也”,他文武兼备,有雄才大略,是东吴势力取得军事成功和割据地位的主要功臣之一。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基本信息
别名
周公瑾
所处时代
东汉末年
出生日期
公元175年
相关视频
人物关系
周异
父亲
小乔
妻子
周循
儿子
周胤
儿子
周妃
女儿
周峻
侄子
吕蒙
同事
程普
同事
相关合集
建中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名单
共64个词条6743阅读
陆抗
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周勃
西汉开国元勋
吴汉
东汉开国名将
查看更多
三国演义中的真实人物
共294个词条2.9w阅读
刘备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关羽
东汉末年名将
张飞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查看更多
三国时期十大文武全才
共10个词条7010阅读
张辽
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周瑜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
姜维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查看更多
三国时期军事家
共11个词条2463阅读
曹操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军事家
诸葛亮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司马懿
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
查看更多
《三国演义》江东四大都督
共4个词条1036阅读
周瑜
东汉末年东吴名将
鲁肃
代表作《榻上策》
吕蒙
东汉末年名将
查看更多
大事件
公元175年
出生
175年出生于庐江郡舒县(今安徽省舒城县)。
公元190年
结识孙策
初平元年(190年)孙坚兵讨董卓时,他家人住在寿春,当时孙坚长子孙策与周瑜同年出生,而且在江淮一带很有名气。慕名前去拜访,劝孙策带母亲弟弟移居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孙策听从了他的意见 。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交好。
2
公元195年
结识鲁肃
兴平二年(195年)在做居巢县长认识了鲁肃,认为他非同寻常,就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
3
公元199年
官居要职
建安四年(199年)孙策要攻打荆州,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随军征讨。
4
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侵,占领荆州,曹操向孙权进逼。孙权命周瑜及程普等领三万人抗曹,途中在赤壁两军遇上,曹操军因有疾病,又不习水性,初战便败退,曹操引军至江北。便与刘备军在南岸设营,双方对峙。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用火计将曹军打败,认为可行,命黄盖诈降。曹操果然中计,船舰全被烧毁,曹操北还南郡。
5
公元210年
逝世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返回驻地江陵,行至巴丘(今湖南岳阳),突然病卒,年仅三十六岁。
6
人物生平
官宦世家
1.3万次播放13:59
他火烧赤壁战80万曹军,凭此一战成就威名,最后为何会郁郁而终?
出身大族,他的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居汉朝太尉之职。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
初平元年(190年)孙坚兵讨董卓时,他家人住在寿春,当时孙坚长子孙策与周瑜同年出生,而且在江淮一带很有名气。慕名前去拜访,劝孙策带母亲弟弟移居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孙策听从了他的意见[1]。让出路南的大宅院供孙家居住,且登堂拜见孙策的母亲,两家交好。
初平二年(191年)孙坚死后,孙策带家人搬离了庐江郡[1]
丹阳借兵
周瑜
兴平二年(195年)前去探望身为丹阳太守的从父周尚。正好孙策率军入历阳(今安徽和县西北),将要东渡长江,于是写信给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孙策十分喜悦,说:“我有了你,事就成了。”
于是,随从孙策先克横江(今安徽和县东南,长江北岸)、当利(今安徽和县东,当利水入江处),接着挥师渡江,进攻秣陵(今江苏南京,江宁秣陵关),打败了笮融薛礼,转而攻占湖孰(今江苏南京,江宁湖熟镇)、江乘,进入曲阿(今江苏丹阳),逼走刘繇。当时孙策部众已发展到几万人。他对周瑜说:“我用这支队伍攻取吴郡会稽郡,平定山越,已经足够了,你回去镇守丹阳。”于是,率部回到丹阳。
不久,袁术派其堂弟袁胤取代周尚任丹阳太守,周瑜随周尚到了寿春(今安徽寿县)。袁术发现周瑜有才,便欲收罗周瑜为已将。周瑜看出袁术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只请求做居巢县长,欲借机回江东,袁术同意。
在做居巢县长认识了鲁肃,认为他非同寻常,就主动与他相交,两人建立了如同春秋时公孙侨和季札那样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
官居要职
周郎顾曲
建安三年(198年)和鲁肃一同回到吴郡(今江苏苏州)。孙策闻周瑜归来,亲自出迎,授建威中郎将,调拨给他士兵两千人,战骑五十匹。此外,孙策还赐给周瑜鼓吹乐队,替周瑜修建住所,赏赐之厚,无人能与之相比。孙策还在发布的命令中说:“周公瑾雄姿英发,才能绝伦,和我有总角之好,骨肉之情。在丹阳时,他率领兵众,调发船粮相助于我,使我能成就大事,论功酬德,赏赐还远不能回报他在关键时刻给我的支持呢!”时年二十四岁,吴郡人皆称之为周郎。
因庐江一带,士民向来佩服周瑜的恩德信义,于是孙策命他出守牛渚、后来又兼任春谷长。
建安四年(199年)孙策要攻打荆州,拜为中护军,兼任江夏(治湖北新州西)太守,随军征讨。十二月,孙策率周瑜等人攻破皖城,虏获袁术手下刘勋家人及他们部下的男女亲族,其中桥公二女皆国色天姿,孙策自纳大乔,纳小乔。孙策对周瑜说:“桥公之女,虽经战乱流离之苦,但得我们二人作女婿,也足可庆幸了。”接着进攻寻阳,败刘勋,第二年年初讨江夏,又回兵平定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今江西吉安)。留下镇守巴丘。[2]
安邦重臣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遇刺身亡,时年26岁,临终把军国大事托付孙权。孙权统业时,年龄尚小,只有会稽、吴郡、丹阳、豫章、庐陵数郡,其偏远险要之处也尚未全附。天下英雄豪杰散在各个州郡,并未和孙氏建立起君臣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张昭和周瑜等人认为孙权能与他们一起成就大业,所以倾心服侍他。
从外地带兵前来奔丧,留在吴郡孙权身边任中护军,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军政大事。当时孙权只是将军,宾客礼节都很简单,唯独周瑜用君臣的礼节表达对孙权的支持。
曹操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后,在建安七年(202年)下书责令孙权送人质到曹操这里。孙权便召集群臣会商。大臣们众说纷纭,张昭、秦松等重臣犹豫再三,不能决断。
周瑜雕像
孙权本意不想送人质。于是,他只带周瑜一人到母亲面前议定此事。分析道:“当年楚君刚被封到荆山的边上时,地方不够百里。他的后辈贤能,扩张土地,开拓疆域,在郢都建立根基,占据荆扬之地,直到南海。子孙代代相传,延续九百多年。将军您继承父兄的余威旧业,统御六郡,兵精粮足,战士们士气旺盛。而且,铸山为铜,煮海为盐,人心安定,士风强劲,可以说所向无敌,为什么要送质于人呢?人质一到曹操手下,我们就不得不与曹操相呼应,也就必然受制于曹氏。那时,我们所能得到的最大的利益,也不过就是一方侯印、十几个仆人、几辆车、几匹马罢了,哪能跟我们自己创建功业,称孤道寡相提并论呢?为今之计,最好是不送人质,先静观曹操的动向和变化。如果曹操能遵守道义,拯救天下,那时我们再归附也不晚;如果曹操骄纵,图谋生乱玩火必自焚,将军您只要静待天命即可,为何要送质于人呢?”周瑜这番话,说到了孙权心里。孙权的母亲也认为该这样做,她对孙权说:“公瑾的话有道理,他比你哥哥只小1个月,我一向把他当儿子对待,你该把他当成兄长才是。”孙权便没给曹操送人质。
孙权每次下赐周瑜,一年到头都有一百件衣服,当时没有那个将领能与周瑜相比。对于孙氏,也说得上忠贞不二。《江表传》记载,曹操想使周瑜为自己所用,曾派善于辩说的蒋干前去游说周瑜,周瑜既十分坚决的回绝了蒋干。天下的士人,因此愈加佩服周瑜。
建安十一年(206年)率孙瑜等讨伐麻、保二屯,斩其首领,俘万余人。江夏太守黄祖遣部将邓龙率数千人进攻柴桑,率军反击,俘虏了邓龙。黄祖的将领甘宁前来归降,和吕蒙一起推荐他,因此受到了孙权的重用。
建安十三年(208年)春孙权征讨江夏的黄祖。为前部大督,抓获黄祖。孙权下令斩首黄祖。
联刘破曹
赤壁之战地图
建安十三年(208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侵,占领荆州,曹操向孙权进逼。大军压境之际,孙权本意与曹操一战,向下询问计策。然而孙权的大臣们出现了主和、主战两派,重臣谋士张昭和秦松更是支持投降曹操。于是鲁肃劝孙权招回在鄱阳的周瑜。
回到孙权身边,向孙权分析曹操与孙权两军的胜败关键,先是指出:曹军远途跋涉,疲惫不堪;天气寒冷,马没有草吃;北方人惯习陆战不擅水战,水土不服;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既而进一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而且所得刘表新降的七八万人,人心并不向曹。孙权感叹道:“曹操想要废汉自立很久了,只是忌讳二袁、吕布、刘表和我罢了。只留下我,我和曹操势不两立,你所说的话甚合我意,这是天把你赐给我了!”
孙权最终下定决心,拔剑砍掉桌子一角,说:“再有敢说投降的人,就像这个桌子一样!”
孙权命周瑜及程普等领三万人抗曹,途中在赤壁两军遇上,曹操军因有疾病,又不习水性,初战便败退,曹操引军至江北。便与刘备军在南岸设营,双方对峙。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用火计将曹军打败,认为可行,命黄盖诈降。曹操果然中计,船舰全被烧毁,曹操北还南郡
大破曹仁
周瑜雕像
又与程普进军南郡,和曹仁隔江相持。两军尚未交锋,先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曹仁分出一部分兵马包围了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采用了吕蒙的计谋,留下凌统守卫后方,率军驰援夷陵,大破曹军于夷陵城下,所杀过半。曹军乘夜逃走,途经木柴堵塞的险路,无奈,骑马者皆弃马徒行。率兵追赶截击,获得战马三百匹,军威大振。
率兵屯驻北岸,约定日期大战曹仁。亲自骑马督战,被飞箭射中右胁,伤势严重,退兵回营。曹仁闻周瑜卧病在床,亲自督帅士兵上阵攻击吴兵。奋身而起,巡视各营,激励将士杀敌。
经过一年的交战,对曹仁“所杀伤甚众”,使得曹仁只好弃城而走。
孙权任命周瑜为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并把下隽、汉昌州陵三个县作为他的奉邑,让他屯兵于江陵。[2]
病卒巴丘
赤壁之战后,向孙权献计软禁刘备,直接管理刘备阵营的军队部属,孙权认为曹操在北方仍需牵制,又认为刘备恐怕难以控制,所以没有采纳。
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批准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返回驻地江陵,行至巴丘(今湖南岳阳),突然病卒,年仅三十六岁。孙权听闻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资,然而寿命短促,我还能依赖什么呢?”又亲自穿上丧服为周瑜举哀,感动左右。灵柩运回吴郡时,孙权到芜湖亲迎,各项丧葬费用,全由国家承担。[2]孙权称帝后,对公卿说:“如果没有公瑾,我是当不上皇帝的。”
后世地位
宋徽宗时宣和五年追尊周瑜为平虏伯。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关羽、张飞张辽、吕蒙、陆逊邓艾陆抗而已。
宋朝宣和五年(1123年),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周瑜。 
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周瑜亦位列其中。
主要成就
开拓江左
周瑜石像
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年)收到了孙策从历阳(今安徽和县)送来的书信,来信邀他共下江东。正在寻找政治出路的周瑜收到书信后,马上率领自己的部曲家兵数千人奔赴历阳。同时,他还带去了大批舟船粮秣。周瑜及江东名士程普、张昭等人协助孙策先后打下秣陵、湖孰、江乘等地,赶走扬州刺史刘繇,占据他的治所曲阿(今江苏丹阳)。十几天的时间,孙策的军队增加二万余人、战马千匹,威震江东。在继续东进之前,孙策把镇守江东要镇丹阳(今江苏南京)的重任委以周瑜。
后来周瑜拒绝袁术册封的将军称号,向袁术提出要到居巢(今安徽桐城南)为县长的请求。居巢离长江很近,周瑜的企图是,从居巢顺流而下直奔江东。袁术不知周瑜假途东归的用意,竟满足了周瑜的要求。在居巢,周瑜结识了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的豪族鲁肃。在他的劝说之下,鲁肃放弃东城县令的官职,背叛袁术,与周瑜结伴东渡。孙策考虑舒县周氏是庐江的名门望族,派周瑜为督,可以充分利用他的家族的社会影响,以招募人马,延揽人才,扩大力量。
建安四年(199年)孙策与周瑜分率二万余人偷袭皖城。轻取皖城后,周瑜随从孙策在寻阳和沙羡,分别打败回师救皖的刘勋以及赶来救援的黄祖。经过几次大仗,孙策俘获对方部曲士兵三万余人,战船七千余艘,实力大增。通过这次向西用兵,豫章(今江西南昌)、庐陵(今江西吉水西北)一带也尽归江东所有。战争结束后,周瑜以中护军、领江夏太守的职务(孙策授予周瑜这一职务是在取皖城之前)镇守巴丘(今湖南岳阳),防范占据荆州(今湖南、湖北)的刘表东侵。
谏阻纳质
官渡之战后,北方地区的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兵多地广的袁绍被曹操打败后病死,两个儿子相互攻杀,力量削弱。曹操兵威大盛,实力日增,开始雄踞中原。曹操为试探江东的虚实,于建安七年(202年)派人下书要孙权送人质入朝。孙权召集臣下商讨解决办法。面对曹操的讹诈,许多人犹豫不决。而周瑜坚决反对向曹操屈服。他认为,江东自然环境优越,交通便利,兵精粮多,具备割据条件,完全不应该向曹操低头。送去人质反而会陷入被动,受到曹操的钳制。周瑜的意见得到了孙权母子的一致赞同。孙权的母亲还嘱咐孙权要像对待兄长一样的尊重周瑜。 
赤壁立功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占领荆州以后,水陆军几十万顺势南下进逼东吴。周瑜“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坚决主张抗曹。为打消江东内部“投降派”的政治疑虑,周瑜指出“曹操虽然托名汉朝丞相,实为汉贼”。此言论使江东战略防御师出有名。周瑜又向孙权及江东群臣指出曹操南下的兵行四患,并自请领兵抗曹,坚定了孙权抗曹的决心,于是孙权任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督,以周瑜为主帅,与刘备共击曹军。
周瑜率军进驻夏口,主动出击逆流而上,暴师长江,对曹军实行水上遭遇战,扼住曹军咽喉,不令曹操陆军得以登陆江南。周瑜占领有利地形后,用诈降之计,利用凯风大作的天时,巧用火攻,于赤壁以弱胜强,大破曹军。赤壁之战的胜利,加强了孙氏政权在江东地区的割据地位,为尔后的魏、蜀、吴三足鼎立奠定了基础。 
开拓荆州
赤壁之战后,周瑜率军溯江进攻由曹仁、徐晃驻守的江陵(江陵为南郡治所),先是大破曹军于夷陵(今湖北宜都北),后对曹军“所杀伤甚众”,曹仁弃城逃走,周瑜成功夺取荆州重镇南郡,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周瑜锐意进取,主张在汉末纷争之际,“横行天下”,积极开拓,发展自己,他在赤壁之战后筹划进图中原,提出“取蜀,并张鲁,联马超,再以襄阳为根据地蚕食曹操,北方可图”的战略。孙权在称帝后盛赞周瑜开拓之功:周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
家族成员
关系
人物
备注
周瑜从祖父(或从祖)
周景
字仲飨,周兴之子,官至司空、太尉,追封安阳乡侯。
周瑜之父
周异
洛阳令。
周瑜从父
周尚
周兴之孙(周异之兄,存疑),官至丹杨太守。
周瑜从父
周崇
周兴之孙,周景长子,嗣安阳乡侯。
周瑜从父
周忠
周景之子,官至太尉、录尚书事。
轶事典故
顾曲周郎
59次播放01:40
他是三国顶级谋士,但音乐造诣更胜一筹!一句成语暴露真实水平
据《三国志》记载,年少时精通音律,即使在喝了三盅酒以后,弹奏者只要有些微的差错,他都能觉察到,并立即会扭头去看那个出错者。自魏晋时代之后,“周郎顾曲”常作为典故被各大文豪所引用,常常出现于在各类诗歌、戏曲等文学作品中。唐人李端有《听筝》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化用此典故,进一步发挥想象,描绘周郎因相貌英俊,酒酣后更是别有一番风姿。弹奏者多为女子,为了博得他多看一眼,往往故意将曲谱弹错。
一时瑜亮
“一时瑜亮”的典故出自清代诗人王士禛《〈古诗选〉凡例》:“北周寥寥,廪得子渊,子山,二人之才,一时瑜亮。” 
“瑜亮”就是三国时期周瑜与诸葛亮的并称,后称两人才能相匹敌者为“瑜亮”。 
饮醇自醉
“饮醇自醉”的典故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与周公谨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周瑜为人宽宏,唯独程普与他不睦,程普认为自己年长,经常凌辱周瑜。周瑜降低自己身份,始终不与他计较。后来程普敬重佩服他,对别人说:”和周公瑾交往,就像喝美酒一样,不知不觉就醉了。“后来用于比喻与宽厚人交,不觉心醉,令人敬服。
雅量高致
“雅量高致”的典故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惟与程普不睦”裴松之注引晋·虞溥《江表传》:“幹(蒋幹)还,称瑜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 
曹操听说周瑜虽然年轻但有才气,于是派九江人蒋干去劝说周瑜来投奔自己。蒋干以能言善辩著称,以个人名义去见周瑜。周瑜出门迎接蒋干,对他说:“子翼辛苦了,长途跋涉而来是为曹操当说客的吧?”蒋干回答:“我与足下是同乡,多年不见,近来听说了足下的丰功伟绩,所以特来叙旧,怎么能说我是做说客的呢?”周瑜说:“我虽比不上夔和师旷,但也能听出你的弦外之音。”之后便请蒋干进入自己的府第,设酒宴款待他。周瑜对蒋干说:“我最近有事情要处理,就请你暂住几日,等我的事情办完了,再与你相聚。”三天后,周瑜请蒋干来到军营参观仓库、军用物资、器械和孙权赏赐给自己的侍从、服饰以及其他玩赏之物,随后对蒋干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得遇到知己的君主,对外虽是君臣的名分,对内却有骨肉的深情。他对我言听计从,祸福与共,即使是苏秦张仪复生,我也会拍着他们的后背而斥责他们的言辞,又有什么能动摇我的心志呢?”蒋干只是微笑,始终无话可说。等蒋干回到扬州后,称赞周瑜“雅量高致”,有宽宏的气度及高尚的品格,不是能用言辞所离间的。中原士人也大都如此推崇和赞美周瑜。 
蛟龙得云雨
“蛟龙得云雨”的典故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蛟龙得云雨”后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施展才能的机会。 
池中之物
“池中之物”的典故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场,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
孙、刘联合赤壁破曹后,孙权以刘备为左将军,领荆州,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刘备到京城去拜见孙权,周瑜上书说:“刘备是一代枭雄,又有猛似熊虎的关羽、张飞辅佐,一定不会久居人下,为人所用。我认为应该把刘备迁入内陆,为其大造宫室,给他美女玩器,使刘备沉于享乐,把关羽、张飞二人,各置一方,派亲信挟持他们,如此大事可定。而现在却割地给刘备,以资其业,让刘、关、张三人相聚于疆场,恐怕蛟龙得到云雨之助,终究不会蛰居于水池之中啊。”
后来用“池中之物”来形容没有志向的人,蛰处一隅。 
总角之好
“总角之好”指童年时要好的朋友。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裴松之注引《江表传》:“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亦作“总角之交”。 
东汉末年,孙家不止孙坚骁勇善战,孙策同样年少出名,十几岁便结识了很多天下名士。后来周瑜慕孙策之名前来拜访,孙策和周瑜同岁,而且两人均是年少有志,所以很快便成为挚友。孙策建立东吴政权,周瑜同样功不可没,而且在赤壁之战上,周瑜更是带领吴蜀联军击败曹操,从而改写历史。
周瑜与孙策的交情,可追溯到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率部北上讨伐董卓,将家小迁到了舒县,此地便是周瑜的家乡。当时,周瑜的家人为孙策一家提供了住处,两家也成了通家之好,均为十六岁的孙策和周瑜也就成了玩伴。与草根出身的孙坚家族不同,周瑜家族是汉末著名的名门大族,在淮泗一带具有极高的声望和地位。通过与周瑜家族,孙策不仅结识了淮泗一带的名士,同时也提升了自己的名气。《三国志·孙讨逆传》就指出说:“(孙策)与周瑜相友,收合士大夫,江、淮间人咸向之。”这也为孙策的成名奠定了基础。数年后,孙策摆脱了袁术的束缚,出兵江东。此时他手下仅有一千多人,实力薄弱。又是周瑜提供了人员和物资上的巨大帮助。不仅如此,在随后进行的平定江东之战中,周瑜身先士卒,为孙策摧城拔寨,屡立奇功。故此,孙策也会对周瑜另眼相看,将其视为自己的心腹。 
指囷相赠
“指囷相赠”是一段周瑜和鲁肃初相识的故事。成语出处为《三国演义》第五十四回:“瑜曰:'子敬是我恩人,想昔日指囷相赠之情,如何不救你?你且宽心住数日,待江北探细的回,别有区处。’”根据《三国志.吴书.鲁肃传》:“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 
鲁肃家道殷实,存粮两囷各有万斤之数。周瑜在江东起兵,一无军粮二无兵器,遂向鲁肃求援。鲁肃即指一囷相赠,又以另一囷做保,雇工开始为周瑜打造单刀5000口。周瑜命兵卒取来麻袋200个,每袋装50斤,将粮食搬回营地。为扩大招兵影响,周瑜向鲁肃借得纸笔,大书“兴复汉室”四字,亲手贴于粮囷墙上。之后就有这个典故。
后世纪念
追封设庙
唐朝建中三年(782年)礼仪使颜真卿向唐德宗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3]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关羽、张飞、张辽、吕蒙、陆逊、邓艾、陆抗而已。
宋朝宣和五年(1123年)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周瑜。[4]北宋年间成书的《十七史百将传》中,周瑜亦位列其中。
墓葬
周瑜墓地
周瑜墓中国有多处。据唐朝梁肃所作的《周公瑾墓下诗序》和陆广微所撰《吴地记》记载,周瑜墓位于苏州,“周瑜坟,在县东二里。”据陆游所撰的《南唐书》记载,周瑜墓位于宿州,“瑜葬宿松,即墓为祠,子孙居其旁者,有数十家。”
而据明朝《一统志》记载:“周瑜墓在庐江县安丰乡”。公元1422年(明正统七年)提学御史彭勖,令知县黄金兰立碑题曰:“吴名将周公瑾之墓”。清《庐江县志》又载:“周瑜之妻小乔墓,在西门外真武观西百步,墓墩俗称瑜婆墩”。清咸丰年间,墓地被毁。1926年和1942年,周瑜墓先后进行了两次修缮。
1989年春安徽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召开有关专家论证会,对湖南岳阳,江西新淦,安徽庐江、巢县、舒城、宿松等地的周瑜墓进行了全面的科学论证,取得一致意见,确认安徽省庐江县的周瑜墓为周瑜首丘之地。1989年5月,周瑜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桥
  • 周郎桥:周瑜在南京有一处遗迹,即“周郎桥”。据明朝《万历上元县志》载:“周郎桥,在丹阳乡。吴周瑜渡秣陵,破笮融,下湖熟,曾经此,故名。”
  • 周瑜桥:周瑜桥位于安徽省舒城县带肚堰,位于南门口到码头交叉处,横跨城南护城河牧马旧市,为周瑜练兵放牧处,“龙舒八景”之一。
周瑜点将台
周瑜点将台位于江西省九江市星子县紫阳路,周瑜点将台爱莲池景区,是庐山世界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周瑜点将台是庐山景区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建筑之一,始建于汉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距今1800年的历史,明朝天顺年间重建,台基长30米宽16米、高7米,台上建筑为砖木结构,楼顶为木楔穿架,雀莲均饰云纹及花鸟纹,楼面面积200多平方米,分正厅和左右厢房,画栋雕梁,气势宏伟。
周郎赤壁
“周郎赤壁”又称“武赤壁”,是当年赤壁之战发生的地方,位于蒲圻县(现更名为赤壁市)。将近山崖,褐色的石劈上,一米见方的大字'赤壁'赫然入目,并在赤壁矶头林木掩映的长江边上立有周瑜塑像,傲对长江,壮志满怀指点江山如画。赤壁有文赤壁·武赤壁之分,文赤壁,又名东坡赤壁,位于黄州,是因苏东坡在此吟颂了千古绝唱《念奴娇·赤壁怀古》而著名;而武赤壁又称作周郎赤壁,位于赤壁市(原蒲圻市),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赤壁大战的遗址,为表彰周瑜于赤壁之战中的卓越功勋,也称此地为周郎赤壁。
三元观
三元观位于南京市高淳区阳江镇,据出土碑文记载,始建于三国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是高淳溧水乃至安徽宣、郎、广地区最早的道教圣地。方苞在《苍溪镇重修三元观记》里引用张自超的记述说:“汉末吴将周瑜驻屯于此,瑜殁,权立观以褒其功。及北宋以永丰田赐蔡京,乃重建加崇侈焉。兹拆正殿,栋阴署'赤乌二年重建’。 
根据方苞的《苍溪镇重修三元观记》看,建这个道观的最初目的是孙权表彰周瑜在这里所建立的功勋,因历史太长,变乱太多,道观没有留下周瑜的遗迹。
人物评价
史书评价
《江表传》:年少有美才。
历代评价
4511次播放08:37
赤壁之战大破曹操,东吴名将周瑜,为何被人说成心胸狭隘之人?
汉魏
孙策:周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②吾得卿,谐也。
孙权:周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②(吕蒙)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③孤非周公瑾,不帝矣。④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⑤孤念公瑾,岂有已乎?⑥此天以君授孤也。
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刘备: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蒋干:雅量高致,非言辞所见。
吕蒙: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
王朗: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将。
程普: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诸葛瑾步骘: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
韦昭: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
两晋
陈寿:①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②瑜少精意於音乐。
陆机:①饬法修师,则威德翕赫。宾礼名贤,而张公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江东盖多士矣。②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畴入为腹心,出作股肱。
袁宏:①公瑾卓尔,逸志不群。总角料主,则素契于伯符;晚节曜奇,则叁分于赤壁。惜其龄促,志未可量。②公瑾英达,朗心独见。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讬霸迹。志掩衡霍,恃战忘敌。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三分,宇宙暂隔。
唐宋
严从:周瑜、鲁肃,咸起诸生,鹗视乌林,鹰扬赤壁。然肃为布衣,当襄汉之际,标卖田宅,分财结士,以求人杰:此其志不小也。公瑾推第於孙策,子敬辍粟於周郎:咸有异於人者也。
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胡曾: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孙元晏: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九龄: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梁肃:昔汉纲既解,当涂方炽,利兵南浮,江汉失险。公瑾尝用寡制众,挫强为弱,燎火一举,楼船灰飞。遂乃张吴之臂,壮蜀之志。
杜牧: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预,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有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此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於内,功后成於外。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辙: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欧阳澈:使富国强兵,内无动揺,民安如故,有如大夫种之能;转输供馈,外无劳民扰攘之役,有如范蠡之知;临机果断,折冲千里,有如周瑜之勇;度长虑逺,收功于必成,有如赵充国之守。严细柳之军,有如周亚夫者;奔项羽之营,有如樊哙者;孜孜奉国,知无不为,有如房玄龄者;兼资文武,出将入相,有如李靖者,则虽愚夫愚妇亦知其可以必胜矣。
张预:孙子曰:“天地孰得?”瑜谓曹公盛寒驱中国士涉江湖。又曰:“亲而离之。”瑜威声远著,而曹公、刘备咸疑谮之是也。
林光朝:当时称之为长才无或异辞者,吴有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蜀有诸葛孔明,是皆一方隽才也。
陈渊:当时人物如周瑜辈,盖百世之士,若其它智勇纷出,莫可悉数。
陈亮:呜呼!使周公瑾而在,其智必及乎此矣。吾观其决谋以破曹操,拓荆州,因欲进取巴蜀,结援马超以断操之右臂,而还据襄阳以蹙之,此非识大略者不能为也。使斯人不死,当为操之大患,不幸其志未遂而天夺之矣。孙权之称号也,顾群臣曰:周公瑾不在,孤不帝矣。彼亦知吕蒙之徒止足以保据一方,而天下之奇才必也公瑾乎。②昔吴起与田文论功,至主少国疑,大臣未亲,百姓未附之际,吴起屈焉。桓王属大皇于张昭,更以周瑜遗之,后瑜驰驱于颠危之际,昭遂废不用。何哉?江东虽定而国轻矣。余论次其行事,使善观国者有考焉。
洪迈:说者谓天无大风,黄盖不进计,周瑜未必胜。此不善观人者也。方孙权问计于周瑜,瑜已言操冒行四患“将军擒之,宜在今日”;刘备见瑜,恨其兵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正使无火攻之说,其必有以制服矣。孙吴奄有江左,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
范成大:年少曾将社稷扶,三分独数一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功迹巍巍齐北斗,声名烈烈震东吴。青春年纪归黄壤,提起教人转叹吁。
谢采伯:孙策、周瑜拔皖城,纳二乔,皆国色,是以师婚也。英锐豪俊之气,固足办事。毕竟有所溺,则智昏,智昏则防虑疏。策为许贡客箭伤颊,创甚,年二十六卒。瑜为流矢中右协,年三十六卒。
萧常:周瑜从攻横江当利及东渡击枺陵,则知在江北。或曰:此功为大,每以语简而忽之,遂令乌林之役独传。瑜、肃建拒操之议,孙权违众用之,卒成大功。然瑜昧于远图,不能乘胜佐昭烈以定中原,乃欲越荆取蜀,而吕蒙又复袭关羽以取荆州,使曹氏为不讨之贼,可与言知哉?
钱时:江左之势定于赤壁之一战。曹操破荆州乗胜东下号八十万,向周公瑾决此大计,六郡之众宁足恃乎?论者遂谓此为公瑾功第一。
元明清
刘祁:已而诸豪割据,士大夫各欲择主立功名,如荀攸贾诩程昱郭嘉、诸葛亮、庞统、鲁肃、周瑜之徒,争以智能自效。
王义山:某仰惟某官学通六艺,忠贯三精,其谋略则荀攸、贾诩之密,其经济则周瑜、鲁肃之英,其吟啸则谢安庾亮之雅,其牧御则羊祜、陆逊之仁。
胡三省:此数语所谓相时而动也。然瑜之言不悖大义,鲁肃、吕蒙辈不及也。
孙承恩:矫矫公瑾,实吴良臣,雄姿英发,筹策迈伦,老瞒长驱,志无江表,一战蹙之,功莫与绍。
晏璧:当曹操伐吴,威震寰宇,群臣争议迎降,瑜独定大计,度操部水军百万,远渉江湖,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愿得精兵三万破之,以片言决兴王之策,以偏方抗天下之师,卒走强敌,开拓荆土,非明断能然乎?至其议纵刘备不资其出地,又欲西取巴蜀而并张鲁,北据襄阳以蹙曹操,雄啚出人意表,使究其志,未易量也。虽天啬其寿,中路陨殁,其一举而鼎分三国功名之奇,垂于无穷。
张凤翼:周公瑾江左伟人,其才略功烈足光纪载,而传必及其顾曲,固知审声知音非尠事也。
黄中坚:周公瑾英姿伟略,诸葛孔明而下一人而已。然其欲徙昭烈于吴,盛宫室美女玩好以娱乐之,分关张各置一处,使如瑜者挟与俱战,则其计亦左矣。昭烈以枭雄之姿,少有大志,其心固欲建霸王之业耳,故髀里肉生至于堕泪。今方破曹操,势可有为,岂甘为吴所豢养?关张与昭烈生死分定,不得昭烈而奉之,岂肯为吴宣力?果若所言,势必将有内变而使魏人得以乘其隙,吴蜀事业俱未可知也。语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公瑾知昭烈君臣不为人下而顾建此策,殆所谓多思则乱者耶?仲谋于公瑾言无不从而此独不听其见,不岀公瑾上哉!
陈子龙:自汉以后,文武渐分,然犹有虞诩、诸葛亮、周瑜、陆逊、司马懿、羊祜、杜预、温峤谢玄、韦睿、崔浩、李靖、裴行俭、郭元振、裴度李德裕韩琦李纲虞允文之徒奋策儒素建功阃外,为时宗臣。彼岂必有抟虎之力,射雕之技哉?不过深明古今之事,能决机宜之便耳。
屈大均:汉唐以来善兵者,率多书生。,若张良、赵充国、邓禹马援、诸葛孔明、周瑜、鲁肃、杜预、李靖、虞允文之流,莫不沉酣六经,翩翩文雅,其出奇制胜如风雨之飘忽,如鬼神之变怪。
罗贯中:姿质风流,仪容秀丽。
李贽:周瑜、鲁肃、诸葛瑾、张纮顾雍,彼比引荐,真君子也。
郑板桥:周郎年少,正雄姿历落,江东人杰。八十万军飞一炬,风卷滩前黄叶。楼舻云崩,旌旗电扫,射江流血。咸阳三月,火光无此横绝。想他豪竹哀丝,回头顾曲,虎帐谈兵歇。公瑾伯符天挺秀,中道君臣惜别。吴蜀交疏,炎刘鼎沸,老魅成奸黠。至今遗恨,秦淮夜夜幽咽。
王懋竑:周瑜雄略似孙伯符,有并吞中原之志,而不专于自守。
李安溪:规图荆、益,及制曹、刘之策,着着机先,真英物也。②周瑜在则可,如无瑜者,权必不能独挡曹,无玄德则无吴耳,子敬之谋未为非也。
张佩纶:若公瑾则赤壁之后旋没巴邱,世之称公瑾者第曰胆略兼人而已,不知公瑾之才实一世奇才,而驾乎三国群贤之表。吴虽多才,鲁肃失之疏,吕蒙失之谲,陆逊失之柔,孙权以公瑾为王佐,公瑾诚王佐。惜乎!权之非真主才耳。嗟乎!伯符与公瑾实创江东,其意亦欲取荆州袭许都。使天老其才,以与公瑾戮力中原,天下事未可知也。
近现代
卢弼:公瑾生长江、淮,谙识险要,出入彭、蠡,久涉波涛,熟筹彼我,用能以寡击众,遁走阿瞒,一战而霸,克建大勋,玄德谓为本文武筹略,万人之英者,岂虚语哉。或曰:公瑾不死,操之忧也,先主亦安能定蜀乎?
蔡东藩:周瑜年第逾壮,方可有为,乃以意气之未除,遽致短命,不无可惜。
吕思勉:周瑜、鲁肃,亦皆可谓为好乱之士也。徒以二三剽轻之徒,同怀行险徼幸之计,遂肇六十年分裂之祸,岂不哀哉。
毛泽东: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了他,结果打了胜仗。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三国演义》[5]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周瑜要饭——穷嘟嘟(都督)
周瑜谋荆州——赔了夫人又折兵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影视形象
年份
影视类型
剧名
饰演者
1976
电视剧
三国春秋
张清
1983
电影
神通术与小霸王
艾飞
1985
电视剧
《诸葛亮》
江庚辰
1985
电视剧
《诸葛亮》
罗乐林
1990
电影
《关公》
陈道明
展开表格
参考资料
[1] 《三国志·卷四十六·吴书一·孙坚传》 ·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11-17]
[2] 《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九·周瑜列传》 ·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11-12]
[3] 《新唐书·卷十五·志第五·礼乐五·吉礼五》 ·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01-11]
[4] 《宋史·卷一零五·志第五十八·礼八·吉礼八》 ·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4-01-11]
[5] 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铜雀台 孔明三气周公瑾 · 国学网[引用日期2013-10-03]
展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