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志愿者积极参与到各类志愿服务项目中,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疫情防控”“文明实践”和“社区服务”,志愿者的参与比例分别为82.2%、67.2%和65.4%。与2020年相比,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类志愿服务项目的比例连续两年位列第一,志愿者参与各类志愿服务项目的比例均有一定程度提升。其中,参与“文明实践”类志愿服务项目的比例上升了14.4个百分点,参与“疫情防控”和“社区服务”类志愿服务项目的比例分别上升了6.5和4.1个百分点。同时,志愿者参与“垃圾分类”“爱国卫生”“邻里守望”“绿色环保”“应急救援”等志愿服务项目的比例也稳定维持在较高水平,体现出志愿服务常态化融入社会治理,服务百姓民生的时代特征。
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项目的类别
2.志愿者和市民参加文明实践活动的参与度与意愿度双高
2021年,全市围绕“学习宣传理论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创新开展文明创建”“大力弘扬时代新风”“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壮大志愿服务队伍”六项任务,挖掘优质资源,创新实践载体,促进多元融合,广泛开展文明实践活动。调查显示,志愿者参与和市民接受的文明实践活动,比例排在前三位的是“学习宣传理论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和“创新开展文明创建”,其中,73.3%的志愿者和71.8%的市民参加或接受过“学习宣传理论政策”方面的活动,如理论宣讲、政策宣传等,62.4%的志愿者和56.2%的市民参加或接受过“培育践行主流价值”方面的活动,如爱国主义、公民道德实践等,61.9%的志愿者和56.5%的市民参加或接受过“创新开展文明创建”方面的活动,如美丽家园创建、乡村振兴发展等。从未来参与各项活动的意愿来看,志愿者和市民的参与意愿基本高于当前实际的参与比例,仅有1.2%的志愿者和2.0%的市民表示自己没有兴趣参与活动。
志愿者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站)活动情况及意愿市民参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站)活动情况及意愿
3.文明实践阵地显示度不断提升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全市全覆盖建成16个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21个乡镇(街道)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5983个村(居)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并因地制宜打造了1225个特色阵地。调查显示,有超过八成的志愿者和市民知晓自己所在区、乡镇(街道)及村(居)设立文明实践阵地的情况,知晓率比2020年提高了10-20个百分点,体现出文明实践阵地显示度不断提升,为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提供阵地保障。
志愿者和市民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站)设立的知晓情况
4.文明实践平台精准服务群众作用日渐凸显
2021年,上海市不断完善“上海市新时代文明实践综合服务平台”功能,依托“供单”“点单”“派单”“接单”“评单”相贯通的服务群众流程,将文明实践资源供给与群众需求精准匹配。截至2021年12月31日,市级平台拥有包括各级部门、单位、组织在内的活跃用户已达1381家,共发布16.91万条供给单、2.68万条需求单,完成9.73万条供需对接单。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三级阵地在区级平台已发布服务群众项目供单52.89万条,收到群众点单16.14万条、服务评价13.84万条。
从志愿者和市民了解和接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站)线上实时发布的服务群众项目清单的情况来看,有72.4%的志愿者和72.8%的市民“看到过线上发布的服务群众项目清单”,52.2%的志愿者和47.5%的市民“参与过线上点单”,43.6%的志愿者和39.9%的市民“参与过线上评单”,32.4%的志愿者和31.1%的市民表示自己“知道如何线上点单”,28.8%的志愿者和26.1%的市民表示自己“知道如何线上评单”,这体现文明实践线上平台服务群众的作用日渐凸显,线上点单线下参与活动的模式已逐渐被群众所接受。
志愿者和市民接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站)服务的情况
5.超九成志愿者和市民对文明实践工作感到满意,获得感越来越强
从志愿者和市民对文明实践工作的满意度来看,对于各项工作,如“日常窗口接待”“常态化提供服务群众项目”“五单式服务群众流程”“五步骤项目管理流程”“整体工作情况”等,志愿者和市民的满意度均在九成以上,其中选择“非常满意”的比例均在七成以上。说明文明实践工作能够切实满足志愿者和市民的需求,得到大家的高度认同。
志愿者和市民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中心、站)工作的满意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