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单元 第1讲文化发展历程 |
|
|
“君权神授”、“天人感应”起到限制君权,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的作用为儒学披上神学外衣,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三纲五常”去除其中的封建成分, 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组成部分,“孝道”注入社会主义道德内涵,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充满封建意识,本质上维护封建统治秩序3.(20 11·广东深圳检测)“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董仲舒思想中,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A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C.“春秋大一统”D.“三纲五常”解析:董仲舒思想中,体现“神 学化”“宗教化”“教主化”的只有B项。A、C两项是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服务的;D项是关于伦理道德方面的。答案:B4. 下图是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班师生身穿博士服的合影照片,在当今,能成为博士,是众多莘莘学子的追求,也是一个人学识学 力的证明,但汉代的“博士”含义却和今天不一样,它是指()A.汉武帝设立的专事研究、传播“五经”的教官B.儒家学派的弟子 C.有很高的学问并博闻广记的士人D.泛称有高深学问,帮助皇帝出谋划策的官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博士”这一历史常识的理解 。汉代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汉代的博士是传授五经的教官。答案:A考点综合 全方位、多角度探究核心问题一、诸子百 家思想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思想儒家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主张“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孟子提出“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等思想荀子提出“仁义”“王道”“制天命而用之”“性恶论”等思想墨家墨 子提出“兼爱”“非攻”“尚贤”等思想道家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化庄子继承和 发展老子的学说,把世间万物都看作是相对的。认为放弃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法家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建 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热点材料]1.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 ,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关规定。该通知已对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作出了具体安排,充分 体现了国家对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视。2.近年来,孔子学院建设得到了许多国家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目前,全球已启动孔子学 院140多所,分布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在北京成立孔子学院总部,孔子学院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 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以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宗旨,中国传统文化正在走向世界。[高考例析](201 0·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卷)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的和谐等。下列语句表达人与 自身和谐思想的是()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B.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C.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解析:B项是《中庸》中的一句话,这句话中的“中”的本意并不是喜怒哀乐,而是指对喜怒哀乐的持中状态 ,就是说对喜怒哀乐等情欲要有一个适中的度的控制,过度的喜不叫喜,过度的乐也不叫乐。所以它揭示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目标, 体现了人与自身的和谐。A、C两项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D项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答案:B[预测命题]1.(2011· 济南高三检测)2010年我国西南大旱,牵动全国同胞的心,近日艺人也纷纷献出了自己的爱心。冯小刚夫妇、张国立夫妇、陈道明夫妇等联合发 起捐款倡议,并各自通过中国红十字会向西南旱灾地区捐款20万人民币。这直接体现了我国先贤的一个思想是()A.无为而治 B.仁者爱人C.民贵君轻D.人之性恶解析:本题以社会现实为切入点,体现了关注社会现实的命题趋势,艺术家们的捐款倡 议,直接体现了我国先贤的仁者爱人的思想。答案:B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中对最高统治者具有警示作用的是()A.“春秋大一 统”B.“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C.“仁政”D.“三纲五常”解析: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认 为天子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答案:B从文明的传承视角看儒家文化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它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一种“聪明、智慧、坚韧、勤奋、开拓进取、 爱好和平”的内在精神。从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民族前途,加深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感等角度立意命题,是近年高考命题关注的热点 。[高考例析](2010·高考天津文综卷)《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 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阅读文字材料,表明公孙弘精通儒家学说而受到汉武帝的重用,官至“天子三公”,天下的儒生都以他为 榜样,效仿他、学习他。从本质上说明了儒学地位的显著提高。A、B项与材料不符;春秋时期,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故排除C项。答案:D [预测命题]3.(2011·华师附中期中考试)青年时期的钱伟长在美国大使馆填写签证表的宗教信仰一栏时,钱先生说:“我没有宗教信 仰。”美国官员说:“没有是不行的,你就填信仰孔教吧。”这件事情说明()A.外国人一直把儒教当成中国的国教B.中国以外的世界 ,把儒家视为一种宗教C.儒家应当积极参与世界宗教对话D.儒教或曰孔教就是中国人的宗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选项B、C、D的说法是错误的,儒家思想只是一种思想体系,而不是宗教,亚洲受儒家思想影响大的国家也不把它作为宗教,而是一种文化。西 方对中国的文化认识不全面,误把儒家思想当作宗教信仰,看成是中国的国教。答案:A4.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公元前134年五月的一 天,汉武帝亲自召见董仲舒。他对董仲舒的征问一共有三次,董仲舒连上对策三篇对汉武帝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这就是著名的“天人三策”。汉武 帝听了“天人三策”,大为兴奋,于是从其所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理论改变了汉朝统治的指导思想,从此儒家思想开始 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请回答:(1)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是什么?有何特点?(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实质是什么?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材料,围绕董仲舒新儒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作答。答案:(1)内容:“大一统”“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特点:新儒学是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具有神学色彩, 其哲学思想的主流是唯心主义。(2)实质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史料研习:儒家思想的发展和儒家地位的变化[史料文本]材料一地方 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挺以挞秦统楚之坚 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 疑!——《孟子·梁惠王章句上》材料二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之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之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 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 “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课下作业模拟大冲关考向大预测考点大串讲必修3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演变栏目导引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1讲“百家争鸣”、儒家思想的形 成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标要求: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 及儒家思想的形成。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在社会上形 成了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___________”。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 _____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诸子百家思想解放二、孔子和早 期儒学1.孔子(1)思想主张①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_____,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②强调“___ ________”,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爱人以德治民(2)教育上的贡献①首创私 人讲学,先后传授弟子三千人,学业优秀者七十二人,时称“七十二贤”。②主张“__________”,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 面。有教无类2.孟子(1)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_____”。(2)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________ ”的民本思想。(3)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3.荀子(1)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______”,以德服人。( 2)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巨大。(3)提出“___________”,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仁政君为轻王道人之性恶4 .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的贡献: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__________更 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战国后,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儒学体系三、道家1.老子(1)老子名聃 ,春秋晚期楚国人,著有《______》一书。(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他希望回到__ _________的理想社会。2.庄子(1)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把__________都看作是相对的。(2)庄子 认为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就能获得________的自由。老子小国寡民世间万物精神上四、法家1.韩 非子(1)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2)思想主张:他主张君主要_________,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 来震慑臣民。2.影响: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________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以法治国大一统[ 理解掌握]“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百家”泛指数量多,主要有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争鸣”说的是战国 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2)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上和学术上的 各种问题,争相发表不同的见解,互相诘难、批驳,展开争论。(3)诸子百家冲破了礼法束缚,四处游说,促进了文化的觉醒。[整体图示 ]中国古代的三种治国思想1.(2011·福建泉州3月)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 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 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治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的社会解析: 孔子强调“仁”,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孟子强调“仁政”,即对统治者个人政治素养的要求;荀子的“仁义”则是指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三 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故A项正确。B项将早期儒家思想与阶级对应起来显然是错误的;C项表述错误;D项则是西汉时董仲舒的思 想。答案:A2.右图韩非子的《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 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这反映了韩非子主张()①社会是发展变化的②自然万物总在不停地变化 ,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③治理国家的政策、措施必须与时俱进④先王之政不需要改变A.①② B.②③C.①③ D. ③④解析:自然万物是变化的,对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是老子道家思想,②错误;韩非子以“守株待兔”的故事讽刺保守和守旧,强调国家的政 策和措施应与时俱进,④错误。答案:C一、背景——从“无为”到“有为”1.汉朝经过六十多年__________,社会繁荣, 国力日盛。2.社会潜伏着危机,________的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等。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3._____ __曾三次参加汉武帝的“举贤良对策”,受重用,改造儒学。◎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休养生息诸侯国董仲 舒二、董仲舒的新儒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1.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___ _______”。2.为了加强君权,宣扬“_________”,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3.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 治秩序提出“__________”的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独尊儒术君权神授三纲五常三、汉武帝推行新儒学——儒学成为正统1.举措(1)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使儒学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教科书,______为儒家所垄断。(3)兴办______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2.影响(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______思想。(2)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教育太学正统[理解掌握]董仲舒的新儒学内容评价积极消极“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加强中央集权是文化专制政策,具有唯心主义色彩,禁锢了思想课下作业模拟大冲关考向大预测考点大串讲必修3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栏目导引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