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爷爷种的树,在他手里更茁壮——90后“树三代”的绿荫梦

 吴越尽说 2022-06-10 发布于浙江

                                                                

沈正阳正在修剪苗木。


庭院样板。


空中俯瞰中林苗木种植基地。


       行走在南麻沈家村的村道上,眼前所见好似一幅幅田园风光画,静谧安逸的村庄、错落有致的屋舍,配上碧水环绕、绿意点缀的景致,别有一番趣味。近年来,沈家村的苗木经济蓬勃发展,苗木种植成为村民创业致富的主要渠道。

       沈正阳就是土生土长的沈家村人。1990年出生的他,从爷爷手中接过了苗木事业,用十年时间,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现在的专业“苗木人”。

“门外汉”的犹豫与孤独

       在60岁那年,沈正阳的爷爷沈春明创办了吴江中林苗木有限公司,经过十多年的苦心经营,公司初具规模。年过古稀的沈春明在打理公司上愈感力不从心,但是两个儿子都专注于自己的纺织事业,一时找不到接班人。

       2012年,沈正阳从学校毕业,专业是机电一体化的他一时没想好将来从事什么职业。“想不想跟我一起种苗木?”面对爷爷发出的邀请,沈正阳心想隔行如隔山,他对苗木行业的印象只有小时候跟爷爷一起巡林的场景,完全是门外汉。能否胜任这份事业,着实在他心里打了个问号。

       “不试试怎么知道行不行?”沈春明鼓励说。沈正阳犹豫再三,还是决定试一试。

       试了他才知道,苗木种植,不仅考验体力,也需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最初,沈正阳跟着公司的植保员学习病虫害防治知识。他跟着植保员每周巡林3次,一巡就是一天。不仅如此,在苗木种植基地的员工,大多是50岁左右的中年人,只有沈正阳一个年轻人。“刚开始做的两年,有时候会感觉挺孤独的,一些年轻人的话题无法分享给身边的人。”他说。

       但后来,他对爷爷的苗木事业的看法慢慢有了改观。

渐渐对树有了感情

       “这是一种真菌性的病,不仅要对叶片和土壤杀菌,同时还要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在沈家村的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里,沈春明和沈正阳祖孙俩正在研究如何解决约旦枫树产生的病虫害问题。

       爷爷沈春明今年已经80岁了,身体硬朗,把苗木公司交给孙子以后,他还会偶尔来到树林里看看情况,跟孙子讨论病虫害防治的方法。

       沈春明告诉记者,今年三四月份出现了几次33℃的高温天气。由于约旦枫树的叶片比较薄,更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就给病菌钻了空子,很多叶片上都出现了黑色病变。“幸好及时发现,经过'治疗’,新长出来的叶片都很完整,说明病已经治好了。”他欣慰地说,现在,孙子已经是一位优秀的苗木“医生”了。

       说起病虫害防治,沈正阳现在还清晰地记得第一次给树治病的过程。

       在一次巡林的时候,他发现某些树的叶片覆盖了一层白蒙蒙的霉斑。他好奇地向植保员询问,原来这些树得了一种叫“白粉病”的病。如果不及时治疗,霉斑会慢慢变大,导致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最后导致树死亡。解决方法就是修剪掉生病的树枝,再喷洒杀菌药水。

       在植保员的指导下,沈正阳第一次尝试自己调配杀菌药水,最终治好了白粉病。这段经历让他渐渐对这些树产生了感情,之后每次有树木遭遇病虫害,他都会急切地想将它们治好。

       成就感一点一点地在沈正阳的心中慢慢积累,坚定了他接过爷爷接力棒的心。

经营打开新天地

       当年爷爷创办中林苗木时,市面上最流行的工程类苗木就是香樟树,沈正阳却觉得“大路货”的利润率低,也做不出特色,便在朋友的引荐下赴北京引进了弗吉尼亚栎。这种树养植成本低、存活率高,适用种植在工程、庭院、滩涂等多种不同类型的场地,而且当时市面上还较为少见,能卖出比较好的价格,这为公司的经营打开了新天地。

       接手公司后不久,沈正阳发现工程类苗木的体型大,种植时间长,人工、运输成本高,反而是一些小型庭院用树苗更有市场潜力。于是,他在保留部分工程类苗木种植的基础上,先后引进了石榴红羽毛枫、青龙羽毛枫、龙爪羽毛枫等多个枫树品种,专门培育小型苗木,销往周边地区的苗圃。

       “小苗养两三年就能卖了,运输成本低,损耗小。”他说。

       为了做好苗木培育,他承包了一座17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育苗玻璃温室,配备有自动化喷灌设备、水冷设备、智能化水肥一体机等设施设备,并用珍珠岩、椰糠、蛭石和营养液组成培育基质,实现了育苗的自动化、无土化,一次性可育苗10万株。相较于传统的人工土培育苗,玻璃温室中的苗种出芽率能提高10%至15%,幼苗生长量也平均增加了10厘米左右。

       目前,中林苗木共有30多个苗木品种,更能满足市场日新月异的个性化需求。“打个比方,以前我们卖出的1万株苗里可能只有三四个品种,现在卖出的一万株苗里多达二三十种。”沈正阳笑着说。

       在苗木种植基地,沈正阳指着身旁的一棵树告诉记者,原先,像这样一棵10年左右树龄的弗吉尼亚栎在市场上的售价为三四千元,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近些年售价降到了两三千元。如何弥补利润上的不足?无疑是拓展新品苗木的引进、种植和销售。

庭院“样板房”里觅商机

       跟着爷爷锻炼两三年后,沈正阳很快走上了正轨,直到正式接手管理公司,他逐渐对苗木种植这个行业有了自己身为90后年轻一代的理解与思考。

       “以前,农村自建房的小院里,地面用水泥一铺就行,现在村民也讲究了,都要种些花花草草来美化一下。”沈正阳敏锐地从这一变化中“嗅”到了商机,2019年,他与从事设计行业的朋友合作,办起了一家庭院设计公司。由朋友负责设计,他根据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苗木来提供“一条龙”服务。

       在沈正阳的办公室旁,记者看到了一块庭院样板。两侧的篱笆上爬墙了月季,粉色、黄色的月季花点缀其间,外侧是一排冬青树做围挡,中间是一套木质桌椅,桌椅的上方是一棵高大的柳叶栎。

       柳叶栎是沈正阳2015年引进的苗木品种。春夏两季,柳叶栎枝叶繁茂,能够为树下的人遮阴;到秋天,叶片会慢慢从金黄变成红色,煞是好看;到深冬,叶片慢慢掉落,让阳光照下来。这样的安排,既美观,又保证了舒适度。沈正阳介绍,像这样的一个庭院样板,售价大约在4万元,小巧精致、价格适中,很受市场欢迎。

       下半年,他还计划开辟另一片庭院样板,换一种风格,让顾客能够看到庭院实物的效果,也有更多的选择。

将爷爷的事业发扬光大

       长辈们的传统销售方式,更多的是通过朋友介绍,积攒老顾客。沈正阳则发挥年轻人的优势,创办了公司网站、淘宝网店等,如今他又通过当下流行的短视频,在抖音APP上发布公司的苗木品种,吸引了一批志同道合的粉丝,还通过平台促成了几单生意。

       “这几单的成交额都在三四万元,销售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未来可以在这方面多尝试。”他说。

       除了种植、销售苗木,沈正阳还开了家彩枫家庭农场。农场里的养鸡棚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沈正阳介绍,这是他在农场投放的500只散养鸡,除了生蛋,它们也背负着一项重要使命——给树除虫。

       当树木遭遇虫害的时候,洒药方式不能一针见效,虫害也许还会反复发作,但是派这些鸡上场,就能把人看不到的虫子也吃干净,治疗效果出奇的好。同时,鸡粪能当肥料,鸡肉、鸡蛋还能作为衍生产品,扩大经营种类。

       每年的春季都是苗木的销售旺季,但是今年受到疫情影响,公司接到的许多订单都无法发货。为配合疫情防控,沈正阳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基地管理上,让苗木的长势更好,树形更美观,等来年卖个好价钱。

       “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需要年轻人的力量,看到他一心钻在苗木事业里,我感到很欣慰,也很放心把公司交给他。”沈春明说。

作者:鲍宇清

2022-06-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