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季散语】任中恒︱延续了千百年迁徙热潮的历史背景——龙江县移民状态采访文稿之一

 陈晓春 2022-06-10

 



延续了千百年迁徙热潮的历史背景
——龙江县移民状态采访文稿之一

文/任中恒


移民的历史背景

     

中国移民、流民的现象,古已有之。官方的统一督迁行为,大都被称之为移民,而非官方的自由迁移,大都叫盲目流动的流民。近代以来的黑龙江社会变迁,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关内人口向关外大移民,大迁徙的历史。鸦片战争后。天灾人祸,中原农民流离失所,引发了关内人口向东北的大迁移 迁徙队伍成群结队,络绎不绝。很快,大量的外来人口及其移民后裔,已经成为黑龙江人口的主体 ,那些原有的主体民族,如满族、达斡尔、蒙古、到了此时,才成为少数民族。

东北肥沃的黑土地,丰富的资源资源,广阔的发展空间 ,像磁石一样的引力,把一批又一批的失地农民吸引过来。其背景,隐含着种种必然趋势。

    

移民背景之一,避祸临头:隋朝初年契丹别部,出伏高句丽,投附隋朝。曾避祸于高句丽,一万家余契丹移民。寄于高句丽的事件,在《隋书》和《北史》中均有记载,《隋书·契丹传》在北魏时期契丹迁徙白狼水(今辽西大凌河)开皇四年隋文帝时期之前记载此事。

移民背景之二,遣送敌人:金大定17年即公元1177年,以契丹人逃归西辽耶律大石为由,下令徙西北路契丹人,参与斡窝乱者,上京、济、利等路安置,同时将编入女真猛安,谋克的奚人,徙往咸平(辽宁开原县),临潢(内蒙巴林左旗),泰州(今泰来塔城一带)等地安置  。

移民背景之三,开发故地:伴随着对宋战争的节节胜利,同样对汉族人口,向金朝内陆的大迁移。如天辅六年1122年。既定山西诸州以上京为内陆,则迁移其民而实之。 天会四年11月,1126年金人攻占北宋都城开封 后,第二年四月,金军撤离开封时,掠走北宋二帝及皇室,外戚。官员,伎艺,工匠,娼优等各类人员十万余人,迁往会宁(哈尔滨阿城),五国城(依兰),黄龙府(农安)。成为金朝向金源内陆黑龙江迁徙汉民最多一次 。

天辅五(1121),金太祖以境土既拓,而旧部多瘠卤,将移民泰州 。 《金史.婆卢火传》载,天辅五年摘取诸路能猛安中万余家 ,屯田泰州,以婆卢火为都统,赐耕牛五十,携家属耕具,徙于泰州(泰来塔子城)。

移民背景之四,规避灾祸:灾荒与战乱是促使山东人口大规模迁移的直接原因。民国时期,山东天灾频繁,兵连祸结,战争连年不已,兵匪、旱灾、蝗灾常常轮番发作,酿成极严重的饥荒。1927年山东大灾荒几遍五六十个县,受灾者2000万人,约占全省人口的60%。1928年山东连续灾荒。军阀张宗昌盘踞山东时,任意加捐派款。天灾人祸,导致了1926年至1930年的第一个移民高峰。1938年至1944年第二个移民高峰,其直接原因也是灾荒和战乱。许多人被迫逃荒东北。旱、兵、蝗灾之外,尚有水灾。据历史记载,1921、1924、1925、1937年黄河决口,许多县遭灾,受灾百姓携儿带女,肩挑步行,逃往东北。

移民背景之五,资源吸引:黑龙江地广人稀,土质肥沃,对山东破产农民有很大的吸引力。黑龙江人均耕地面积,为当时山东同时期人均耕地的3倍。而且土质肥沃,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荒地广阔,物产丰富。黑龙江省有大量可垦荒地,这无疑对山东无地或少地而想获得土地的破产农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移民背景之六,破解匮乏:山东人多地少,而且土地占有极不合理,造成广大人民生活极端贫困,这是山东人口迁移东北的基本原因。民国年间山东耕地不到1亿亩,而人口数却始终浮动在3000万上下。人均耕地不到3亩。而大部分土地都被地主占有。有一半贫苦农民根本没有土地,正是这种情况,迫使一批批流人逃荒东北,到黑龙江的比例占一半。

移民背景之七,强迫招募:日本帝国主义的征招,使山东大批劳动力被遣往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应付战时紧急状态所需的庞大的劳动力数量,很大一部分不得不依靠关内。据伪满调查,1939年至1945年,日本帝国主义每年都强行征集和招募二三百万劳工。1940年关内进入东北三省的劳动力即达122万人,山东便是这些劳动力的主要供应地。据对惠民县1948名迁移者调查,被骗去当劳工的就达1712人,占88%。

黑龙江对移民最大的吸引力

1.对失地农民招垦:1860年(咸丰十年),署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为解决官兵俸饷拖欠导致军务松弛状况,上奏朝廷,称黑龙江“地方困苦无资,差务日增繁费,官兵俸饷不继,运转难艰”,奏请仿照吉林章程,招民试垦呼兰所属蒙古尔山等地120万余晌(垧),“藉裕度支,兼防窥伺”,以移民实边防止沙俄侵略。在奏折中,特普钦强调,黑龙江省“惟地方辽阔,稽查难周,且向无居民,易启觊觎,尤宜豫为之计。是前因招垦恐与防务有碍,今因防务转不能不亟筹招垦者也。”“与其拘泥照前封禁,致有用之地,抛弃如遗,而仍不免偷种,莫如据实陈明,招民试种,得一分租赋,即可裕一分度支,且旷地既有居民,预防俄夷窥伺,并可藉资抵御,亦免临时周章。”谕令准行,招民垦荒。此后黑龙江陆续开放,招垦放荒。至此清政府打开禁封,以优惠的政策鼓励放荒开荒,1904年(光绪三十年)黑龙江设立垦务总局,将全省官荒划为10个荒段,逐段设立分局,同时全面实行“旗民兼放”政策。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黑龙江巡抚程德全奏准特别颁布了《黑龙江沿边招民垦荒章程》5章24条,行文奉天、吉林、直隶、山东、山西、河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各省督抚,劝导人民来黑龙江垦地。

2、出台多项优惠政策招徕:如清末国家在汉口、上海、天津、烟台、营口、长春各处设立边垦招待处;轮船、火车减免票价;每户领地45晌(垧)为限,免收荒价,每晌(垧)仅收经费4钱,至第三年垦熟升科。该章程还针对招待员、地方官、设治委员会、领荒地主等提出了各种奖励政策,如招送垦户5000人以上,领地过60000晌(垧),或2500人以上,领地过30000晌(垧)者,准其呈请该督抚咨报江省,分别照异常、寻常劳绩请奖。尽管如此,直到1910年(宣统二年)才有大量民人移居垦荒耕种。

移民为何山东人数最大

陈彩章先生在1936年所著《中国历史人口变迁之研究》一书中讲到关内人口迁移东北三省的情况时说:“大概移往东三省之人口,百分之八十为山东人,次之为河北及河南人。”

在清末民初,山东移民逐年增加,形成的“闯关东”热潮。成为当时中国人口迁徙的主流。要比当时的“下西口”“闯南洋”要多得多。主要是山东人有很多前辈闯关东的成功经历,给他们留下了印象很深。山东与东北邻近,交通便利 坦途较多,历史早有同乡在黑龙江落地生根,与家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传回一些有益信息,是吸引山东移民义无反顾,筚路蓝缕,进入黑龙江的驱动力。

新中国建立后,这种印象仍在发挥作用。五十年代中期,国家向黑龙派出十万转业官兵进军北大荒、大家一听到黑龙江那个“棒打狍子,瓢舀鱼”的地方去,都跃跃欲试。六七十年同样代吸引了百万知青到黑龙江安家落户,还有大批量劳改释放人员。自愿留在北大荒。

众多山东成为移民、流人,为了生活都离开了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艰难的走在求生存、求发展的路上,辗转进入龙江县,在举目无亲的莽原勤勉开掘,以其一生的付出,把一个杂草丛生的北大荒,改造成全国粮食产量第一的北大仓,把龙江县建成中国排名靠前的产粮大县。成为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山东移民流人的奉献精神,勤俭耐劳的品格,创造出的“移民精神”成为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山东移民让人感动,我们真心的向先辈和他们的后裔们致敬!

    

未完,下一篇《山东移民留下的移民精神》


作者简介

任中恒,笔名耕牛,1953年3月生人。做过企管、党办、行政办的工作,机关退休公务员。在《黑龙江粮食经济》《齐齐哈尔社会科学》《黑龙江商业经济》等刊物发表科技论文几十万字。创作了近百万字的历史探索、散文、小说、评论、诗歌等作品,在相关的杂志或网站发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