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柔神堂峪(官地)至亓连口(莲花池)长城穿​越​20170318

 活力的荒野 2022-06-10 发布于北京

  

  2017年3月18日凌晨4时,我驱车前往怀柔官地村,计划独自从官地(神堂峪关)穿越至莲花池长城(亓连口关),距离较长、道路艰辛,心里没底,在六只脚上下载了穿越路线图,心里才算

有了点儿底气。

下图蓝线为本次穿越所经长城墙体、敌台及城堡。

  下图黄线为本次穿越所经长城墙体、敌台及城堡。

  下图为《四镇三关志》所载神堂峪关及亓连口关位置。

  本次穿越看点:

1.亓连口关;

2.神堂峪关;

3.完美的敌台.

神堂峪关亓连口关及相连墙体均属蓟镇石塘路管辖。

神堂峪关遗址建于怀柔官地村。官地村位于北京市怀柔区雁栖镇的一个小村落,距怀柔区约,据说就是由明永乐年间长城关口的屯兵发展而来的,因屯兵的地属于官家,所以村名就叫“官地”。官地村为雁栖河所截,明永乐年在此建成“神堂峪关”,并分成东西两线:东线绵延至河防口长城;西线延伸至莲花池长城。

《四镇三关志》对神堂峪关记载如下:

“神堂峪关,永乐年建,草條子墩空,通众骑,急衝;余通步,缓。”

  《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第十卷白马关亓连口对神堂峪关记载如下:

神堂峪关城位于神堂峪村北350米季节河西北岸的山坡上。堡北350米为神堂峪口,再北为下官地村。为一小型石堡,面积不大,南垣长93、东垣长77、西垣长77、北垣长93米。城墙全部用毛石白灰砌成,用碎石、沙土填心、夯实,今存宽3.2、 少数高约3.5-2米,质量粗糙,且己倒塌。在南墙上偏东处有一门,存门址,门宽3、门道长3.2米。城四角各有一-座角楼, 方形,长8、 宽5、存高1.5米。

神堂峪关城平面图(图片来源《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第十卷白马关亓连口)。

亓连坐落在怀柔莲花池村(神堂峪关西。明永乐年间 1972年为了修建公路拆掉了亓连关水关长城的古城关。

亓连是明蓟镇管辖的最西端,东与为蓟镇神堂峪长城东西相连西与昌镇慕田峪长城相连对此四镇三关志在蓟镇形胜疆域篇中有明确记载:

“东自山海关连辽东界,西抵石塘路亓连口,接慕田峪昌镇界,延袤一千七百六十五里。

  《四镇三关志》对亓连口关记载如下:

“亓连口关,永乐年建,通大川,正关水口宽漫,通众骑,极冲。黄草洼、南山墩、东敌台三空,通单骑,极冲。迤西各墩空通步,缓。”

  《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第十卷白马关亓连口对亓连口关城记载如下:

“亓连口关城:亓连口堡即今名莲花池堡,北距莲花池村约350米,西为慕田峪,东为神堂峪村,东有怀柔通莲花池村的公路。为一小堡,今存基址。平面方形,东垣全长75、西垣全长75、南垣全长80、北垣全长80米。城墙全部石砌;墙基宽5米。城东垣上有一门,存门址,门宽3、门道长5米。城四角各设一座角楼,存基址,平面方形,边长6米。这座小堡除西南角楼存一段城垣外, 余皆为残基址。”

亓连口关城平面图(图片来源《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第十卷白马关亓连口)。

  亓连口城堡仅剩十数米墙基了(下图为墙友客舟听雨所摄,在此表示感谢)。

  

  

怀柔56号敌台(《明蓟镇长城1981-1987年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45号,以下简称《考古报告》)俗称“关门西楼”,此台距公路只有数米之距,破坏较严重,从劈裂的残墙还可以看出其结构为4×3形制。现台基高3.2米,通存高8米。墙体从怀56号台沿山梁西行至怀57号台为524米,皆砖墙。

怀柔56号敌台。

  

  

  怀56号敌台内部情况。

  对面长城延伸至河防口方向。 

      怀柔57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46号),俗称“老和尚沟北楼”。楼体基本保存完好,楼基高4.5米,楼体高3.8米。楼体内部由东西向三道筒拱和南北两道隔墙组成,楼顶长方形,垛口墙已残。此台门窗皆长方形,木边框,内为二券二伏砖结构,与他台不同。57号台至58号台为412米,其中单边石墙305米,山险墙107米。

怀柔57号敌台保存完好东墙一门二窗

  南北二墙各有三窗。

  西墙一门一窗。

  主体墙自57台向西行,但有一道宽1.6米,高1米的窄体石墙向南延伸近300米至悬崖边护住了这一段相对平坦的山势。

      怀柔58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47号),俗称“南道沟第一楼”。楼体位于较平缓的山岭上,整体结构保存较好,楼基高5.4米,楼体高4米。南北二墙各有一门两窗,东西二墙各三窗。楼体内部由南北向三道筒拱,中间两道隔墙组成。楼顶已毁。主墙体自58号台向北偏西行,至 59台为271米。

怀柔58号敌台保存相对完好。

  

  

  

   怀柔59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48号),俗称“南道湾二楼”。楼体外观保存较好,其构造与58号台相同。楼基高4.4米,通高9.4米。东西二墙各有一门二窗,南北二墙各三窗。内部结构由东西向三道筒拱和两隔墙组成。墙体从59号台西行,皆毛石白灰砌筑窄体石墙,至60号台为399米。

怀柔59号敌台保存完好。

  

  

  

  这段城墙,凄凉、残美。

  

  

  

   怀柔60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49号),俗称“南道湾三楼”。楼体保存较好,楼基高4.3米,通存高9米。东西二墙各有一门二窗,南北二墙各三窗。内部结构由东西三道筒拱和两道隔墙组成,每道隔墙上有三门。墙体从60号台西行,皆毛石白灰砌窄石墙,到61号敌台302米。 

怀柔60号敌台保存完好3×3结构

  

  

  

  这些城墙属于土心石墙(土心是泛称,可以是黄土、沙土、粗沙、砾石、碎石)。

  

  

  

  

   怀柔61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50号),俗称“毛山沟楼”。楼体保存较好,楼基高4.6米,通存高9.4米。东西二墙皆有一门二窗,南北二墙皆有三窗。内部结构由东西向三道筒拱和南北两道隔墙组成。墙体从61号敌台西北行,皆毛石白灰砌石墙,到62号敌台为267米。

怀柔61号敌台保存完好。

  

  

  

  

  怀柔62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51号)。楼体因雷击劈裂,只存残基和西面单墙,上仅存一门二窗,楼体全部塌陷。楼基用七层条石平铺贴,以上砖砌。墙体由62台西行,皆毛石白灰砌,至63号台548米,其中石墙301米,山险墙247米。

怀柔62号敌台从南面看保存非常好,从北面看半楼已经坍塌。

  怀柔63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52号),俗 称“一眼楼”。楼体保存较好,楼基高3.3米,通存高8.3米。楼体东墙有一门,其他三墙皆二窗。从63号台至64台皆山险墙。

怀柔63号敌台在向我召唤。

  

  鲤鱼背实际上这里没有连续的墙体,只是由一串断续巨石连成的山体长城,就像鲤鱼的脊背,故得名鲤鱼背。道路极其难走,两边悬崖太恐怖。我试图从背上过去,但只走了1/3,就没有勇气走下去了,只得原路返回,从旁边小道绕行了。其实小道也非常陡,晴天还好,雨雪天行走也是非常危险的。 

  

  

  

  鲤鱼背附近悬崖边的巨石上,有很多这样凿造的小台阶,真是人性之极。这台阶也有四五百年了,极大方便了戍边士兵防御作战。现在我们这些好事者也沾了前辈们的光了。

  

  怀柔64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53号)。楼体自然破坏严重,楼基高4.2米。从64号台至65台相距678米,皆山险墙。

怀柔64号敌台坍塌一大角。

  

  

  这块巨石上也有类似长城的曲线,真是天人合一呀!

  怀柔65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54号)。楼体全部毁坏,楼基残高2-3.5米。从65号台西北行至66631米,皆山险墙。

怀柔65号敌台坍塌严重,只剩这一面墙了。

  

  

  

  怀柔66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55号)。楼体保存很好,楼基高3.2米,楼体高6米。楼体南墙有一门一窗,其他三墙皆二窗。从66号台到67号台为372米,其中单边石墙302米,山险墙70米。

怀柔66号敌台完美。

  

  

  

  怀柔67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56号)。楼体保存基本完好,楼基高4.2米,通高9.1米。东西二墙各有一门二窗,南北二墙各有三窗。内部结构为平面围廊式,本周形成一封闭回形拱道,中间为一平面“十”字形中心室。楼顶有一楼橹,长方形。墙体从67号台西北行至68台为519米,皆毛石白灰砌石墙。

怀柔67号敌台完美。

  

  怀柔68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57号).楼体全部毁坏,楼基存高2.1-3米。墙体从68台北行,皆毛石白灰砌之窄石墙,距69272米,其中石墙142米,山险墙130米。

怀柔68号敌台残破

  

  

  怀柔69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58号),.楼体全部劈裂,仅存残墙及楼基。楼基存高3.1米。墙体从69台向西北行,距70527米,皆为山险墙。

怀柔69号敌台藏匿在山凹处,石基完好,第一层还可以看出模样。

  

  

  怀柔70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59号),.俗称“高楼”。楼体保存较好,楼基高4.6米。楼南墙一门二窗,其他三墙皆三窗。墙体从70号台西北行,皆以山代墙或筑小段石墙,至71445米,其中石墙219米,山险墙226米。

怀柔70号敌台堪称精品这个敌楼整个线路的最高点如果您想继续探寻下一个敌楼,切记要从右手绕过这座楼,这座楼前有一下山小路,但不是去下一个楼子的路,我在这个地方就走错了,耽误了半个多小时。

  

  

  怀柔71号敌台(下)、72号敌台(上)。

  怀柔71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60号),俗称“坐楼”。整体保存较好,楼基高4.2米。楼体南北二墙各有一门一窗,东西二墙各有四窗。墙体从71号敌台皆用毛石干插缝砌筑窄体石墙,到72516米。

 怀柔71号敌台完美。

  

  怀柔72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61号),俗称“转角楼”。整体保存较好,楼基高5.2米,通存高9.7米。楼体东西二墙各有一门二窗,南北二墙各有三窗。墙体从72号敌台西行,皆用毛石白灰砌筑窄体石墙,到73140米。

怀柔72号敌台完美。

  

  

  

  亓连关就在脚下。

  巨石挡道。

  怀柔73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62号).楼体只存楼基,存高4.5米。墙体从73台向西下到谷底,为毛石白灰筑石墙,皆破坏严重。距74168米。

怀柔73号敌台只剩地基。

  

  怀柔74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63号).楼体只存楼基,存高4.1米。墙体从74台向西下到谷底,为毛石白灰筑石墙,皆破坏严重。距75147米。

怀柔74号敌台只剩地基。

  亓连口关城在1972年修公路时拆毁,这是新建的,当时的关城肯定不是这样的,关城正面应是对关外方向。《考古报告》结论如下,关城口门具体位置应为莲花池桥拱桥位置(画面左侧),原为砖石结构,口门为拱形,条石为基,上用砖发券,门上可能有建筑,现痕迹皆无。亓连口关,永乐年建。

  怀柔75号敌台(《考古报告》编号为大水峪台64号).楼体只存楼基,存高3.4米。墙体从75台向西下到谷底,原有石墙,现拆毁不存。

怀柔75号敌台,残破。

  亓连关东侧长城,延伸至官地长城。

  

  亓连关西侧长城是莲花池长城,这段长城有六个敌楼。莲花池是蓟镇长城的最西界,向西过了梁就是昌镇慕田峪长城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