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中年人关于高考的大实话

 tuzhanbei2010 2022-06-10 发布于上海

又到一年高考时。每到这个时候,我就会想起遥远的二十多年前,自己的那一段日子。

我会想起距离高考还有半年时,我的一模数学只拿了不到一半的分数,当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我会想起某个课间我听见班上几个男生在最后一排踌躇满志地打算高考一结束,他们就去破处。

我会想起那时候我还从来没到过北京,也正是我心里对首都充满的好奇和向往,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毋庸置疑,高考改变了我的人生。我从此离开了那座西南城市,来到三千多公里外的北方。我在北京求学、工作、成家……现在这里已经是我生活时间最久的城市,是我的第二故乡。

图片

1996年,我就是从这里第一次走进了北京。

但高考真的绝对地决定了一个人的一生、尤其是他在事业上所能到达的最高点么?曾经那样以为的我,站在人生的中点,却改变了这个看法。

不说别的,当年班上的前几名,考到北京上海,包括后来出国深造的几位,目测现在都在当家庭妇女。(没有看不起家庭妇女的意思!)

而事业心最强、拼得最狠,毕业三年就创业开公司,如今生意做得最大的,是我高中最好的朋友之一。她当年上的只是省内的一所大专。

一方面,我认为高考成绩确实能大致上反映一个高中生不仅是书面知识学习,还包括时间管理、自我激励、意志力、专注度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我在一模考出数学74分(满分150分)的成绩以后,做了一个目标拆解。

当时我已经决定了第一志愿要报什么学校,也通过历年录取情况,大概估计了一下当年可能的录取分数线,从而制订了一个总分数的目标。只有考到这个分数之上,我才可能被第一志愿录取。

然后我再把这个总分数拆到当年要考的五个科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每一科下了分数目标。

其中数学我拆得更细。我知道后面的大题我是没戏的,所以就制订了力保前面选择题、填空题和小题的策略。也在后面的复习里聚焦在这些题型和知识点。

我最终的数学高考成绩是111分。那是我第一次考到110分以上。这不是我高中数学学习的成功,是我考试策略的成功。

图片

但另一方面,高考也是天赋和运气的大比拼。尤其对于那些想要名列前茅的人来说。

如果你智力正常,得到良好的高中教育,那么你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或许就能从前50%爬升到前20%。但要从前20%进入前5%,可能还要加上一些天赋和运气。至于那些前1%的人,恐怕努力程度在这里所占的比重就变得很低了。

这些年,有一个词很流行:“学霸”。这个词可能是注水最多、最被滥用的一个词。

似乎只要是个211的学生,就可以被叫做“学霸”;小学生能多背几首古诗词,也可以说是“学霸”;甚至幼儿园联欢会,爹妈之间的友情互吹,也能把会做十位数加个位数的小朋友叫做“学霸”。

它是如此的泛滥成灾,给了人不切实际的信心。就像很多人以为化一个亲妈不认的浓妆就可以变成“女神”。只要足够拼命,就一定能成为最优秀的那一个,也是关于“学霸”最大的错觉。

我活了那么多年,认识的人里面,清北复交的固然很多,但真正当得起“学霸”两个字的,只有一位高中同学。

他出身最普通的工人家庭,小学初中就读于混混横行的工厂子弟学校,高中考进市重点才大放异彩。 

他照样混台球室游戏厅录像厅,但他做物理题比物理老师还精准迅速。拿了全国物理竞赛一等奖,他却拒了清华的保送名额,自己考进了清华热能工程。之后在斯坦福读完硕博,现在是弗吉尼亚大学机械和航空系终身教授。

他发表了数十篇SCI论文,在美国几乎拿遍了各种青年科学家的奖项。我们同学之间说起他,除了一如当年的折服和惊叹,也只能拿他现在后退两米的发际线来调侃着安慰一下自己了。

窃以为只有这样水准的人,才当得起“学霸”二字。高中时期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如同砍瓜切菜,根本用不着点灯熬蜡,躺着就轻轻松松甩普通人几条街。你不由得怀疑他们大脑构造异于常人。

图片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科不太可能有什么“学霸”。

首先,文科的学习成绩,通过大量的反复训练比如阅读、背诵、写作,基本就能得到很大的提高。换言之,文科的门槛没那么高。

其次,文科试卷尤其语文试卷,出题和判卷时受主观因素影响太重,并没有理科一样的标准答案。比起理科拼“天赋”,文科考试有时拼的真是“运气”。

先不说今年全国甲卷里摘取红楼梦片段的作文题看得人一头雾水,之前的作文题、阅读理解题里,强行深刻的情况也比比皆是。

201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里,现代文阅读理解是作家巩高峰的短篇小说《一种美味》,小说描写了作者6岁时全家第一次喝鱼汤的记忆。末尾写道,从锅里跳出来的鱼“眼里还闪着一丝诡异的光”。

题目要求考生对这句话进行深刻理解: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本人在微博无奈地说,他也不知道标准答案是个啥……

图片

如果你不幸没有号准出题老师或者阅卷老师的脉,真有可能一分不得。

在付出相同努力的前提下,想要跻身最前列,理科更拼天赋,文科则需要多一点运气。但并不需要是学霸,只要你有一个不错的学习环境,本身也足够努力、自律、找到合适的学习和考试方法,就能考个还不错的学校。

话说回来,高考真正决定的,也只是你履历上本科学校的名字。

这个名字重要吗?很重要,尤其对于找工作或者申请进一步深造的毕业生来说,本科在一所好学校就读,绝对是加分项,也能省掉你很多建立个人信用和形象的力气。

但毕业数年之后,这个名字,反倒没那么重要了。因为你的工作履历、你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工作伙伴对你的评价,将极大地取代毕业院校成为你个人形象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我就认识好几个这样的朋友,他们的大学籍籍无名,有的甚至没上过正经大学,但他们写得一手极漂亮的文章。读过他们写的东西,你会认为是他们让那所学校蓬荜生辉。

我也和这样的人共过事:本科毕业自国内顶级学府,在美国最著名的商学院读了MBA,可是遇事无法决策,不敢担责...照样让人瞧不起,在心里冷笑说,原来XX大学也会出这种孬种。

前几天看到一个公告,贝因美前副总经理、财务总监陈滨学历造假。他自称毕业自人大会计系96级,结果在背调中被发现学校查无此人。

图片

几年前,我也曾在面试里遇到这样的人,张嘴就把别人的项目说成是自己的。好巧不巧,我和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是老同事、老朋友。

这种伪造学历履历的人,除了自卑,大概还很愚蠢。他们不明白一个人的魅力和能力并不来自一个虚假的学历或者履历,也不明白这个世界其实很小,他披的那张虎皮越显眼,其实越容易被戳穿。

成年人行走江湖,判断一个人的真实成色,根本也不靠他宣称的那几个学校名字。嘴上说自己毕业自清华北大,朋友圈发一百字倒有五个别字,说个最简单的事儿也逻辑混乱,或者整天都在刷抖音,肯定没法让人信服。

反过来,坦坦荡荡亮出自己的出身,哪怕名字没那么闪耀,但为人光明磊落,做事认真负责,谁又会不尊敬这样的人呢?

我的一个朋友谈到高考时说,这是他有了人生中第一次成熟的体验:能够独立思考,做出选择,然后为之努力并欣然接受结果。

确实,高考很重要,但也无需过度夸大它的重要性。它重要更多是因为它是一个人迈向成年的第一步,至于高考的分数,一半靠自己,一半靠天赋。爹妈尽力培养了,自己足够努力了,也就行了,可以坦然了。

高考只是人生当中的一章,人生可远远不止这一章。希望那些走进考场的年轻人,都有足够的努力,可以安然接受迎面而来的命运,并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注“真二逼瓦西里”,不吃亏!

如果您觉得靠谱

请点击“在看”分享

让更多人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