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舜之:从自然与生活中走来的肖氏水墨

 8金戈铁马8 2022-06-10 发布于江苏

时间:2013-04-19 10:20:57 来源:雅昌艺术网

名家 >肖舜之:从自然与生活中走来的肖氏水墨

水墨画家肖舜之

 山水作品之一

        雅昌艺术网讯(刘书琴)肖舜之是广西著名的当代水墨画家,早在20年前,他已凭借独创的蔓藤水墨符号在中国当代水墨界展露不凡的头角。近日,由广西书画院、广西美术出版社联合主办的“清雅漓江——肖舜之漓江山水专题展”展出了这位桂林画家“蔓藤”之外的诗意漓江。雅昌艺术网华南站记者对肖舜之进行了专访,在其讲述中走进独一无二的肖氏水墨世界。
        突破传统的漓江物语
        肖舜之出生在桂林一个普通的干部家庭,从十四岁开始习画,临摹小人书、连环画培养了他对艺术的敏感与好奇,他通过不断的临摹和写生,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大学时他主攻人物画方向,而对于山水画的情结,他说这要追溯到自己的大学毕业旅行经历。1984年即将毕业的他怀揣着家里给的250块钱第一次踏出了广西,用2个多月的时间穷游了大半个中国,扑捉到书本之中不曾体会到的生动讯息,同时也在天南地北的评论声中开始回头审视同样有着奇山秀水的家乡桂林,他恍然发觉对于桂林这座城市,自己的认识实际是粗浅大概的。
        桂林山水在中国山水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多少大师画过桂林山水或以桂林山水成名。而作为一名生长、生活在桂林的画家,不论是从艺术市场还是学术研究的角度,家门前这片风景都是难以规避的美丽挑战。在中专当美术老师期间,还是以人物画为主的肖舜之创作了早期的一幅中国画《漓江滴翠》,用半抽象的表现方式描绘出漓江春雨朦胧的特点,这幅画参加当时的桂林山水画大奖赛获得了二等奖,可见他在那是起已经开始理性的思考如何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去描绘漓江了。此后,为了进一步捕捉漓江的特点,他开始徒步漓江沿途观察,拍照片,画速写,回去再创作。
        据肖舜之回忆,“当时漓江沿岸根本没有现在的楼房,沿途都是往来阳朔的船,有些大小船只基本是长期不动的驻扎在水面上,舟楫为家,以捕鱼为生,船上的木板、电线杆歪歪斜斜,又种草养花养鸡,在外人看来这样的场景是很简陋的,但是从艺术的角度看来却极有特色,因为那是非常自然的,我收集到不少这样的素材”。于是他开始把关注点落在漓江的船家生活,将漓江烟云的缭绕中人与自然相生相息所产生的这种朴素的美感带入到自己的画面里,船家、小卒、渔网、鹭鸶,这些充满生活感很微妙的东西,被他加以了提炼,“我不必仿造别人那样去画漓江,我展现的漓江就是把人物画的功底捏揉其中,将自然的美与生活的美融合在一起”。
        肖舜之说到他的一个基本的观点:“从传统的绘画里面你是得不到结论的,还是得到生活里面去挖掘,你有感受的生活,才是最有共鸣和体会的。这实际上一个文化的定位,画家要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冷静思考,深入生活,去追求、去创作属于自己的东西。漓江这个题材的挖掘使我重新去认识艺术、认识我所生活的环境。

蔓藤系列作品

蔓藤系列作品

        发现“线条”是创作的灵魂
        漓江题材使得肖舜之的画一夜之间成为桂林市场最受欢迎的艺术品之一。尽管在艺评家眼中,这一系列并不是其最好的作品,肖舜之则表示漓江山水画是自己绘画技艺的突破口。而个性中有着逾矩豪情的肖舜之并不满足于这样雅俗共赏的漓江情调,他又开始尝试更多的可能性。肖舜之擅于画竹、画树,竹林、苦楝树这些漓江沿岸植物作为前景在他的漓江山水图景中总是抒展着纤柔灵动的线条。“那些纤细灵动的枝叶,使我感觉到我的线条是最有价值的,线条的个性化从这里开始剥离开来”。“线”本身的抽象品质,使其能够在艺术表现的现实中获得新的美感形式。这一发现使得他的思想和观念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放。他感叹到,艺术家的经历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认识的过程。
        于是,肖舜之的创作跨入了另一个阶段。大自然中线条最丰富最灵动的东西是什么?桂林最普通的野生植被蔓藤很自然地进入了他的视野。他用纯水墨、焦墨描绘那些蔓藤,其形状经过提炼、处理,像乱线缠绕,或游丝织网,抽象却并不陌生,感觉既源于生活又远离生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沉醉其中,寻找着蔓藤里自然的奥秘和结构。肖舜之说,“蔓藤从自然中来,但它可以延伸到一个非常抽象的境界,我不追求它具体的叶脉形态,而是寻找到其中的视觉独特性和精神感受的独特性,画藤蔓实际是研究绘画语言的特点,其中包含了笔墨和形式结构,同时又能够自由地宣泄着我的情感”。
        去年,我们在广西近现代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上见到了肖舜之创作的巨幅中国画《红军长征过广西》,他独特的蔓藤符号竟然也延伸到如此宏大的历史题材中,画面里那些蔓草、围栏、村寨都是非常生活化、个人化的,带有蓬勃生命感和现代视觉张力。肖舜之说,其实自己在很久之前就把蔓藤语言反馈到画山水和村寨之中,接到选题之后,如何把自己灵动的个人语言和如此严肃的政治题材结合在一起,成为他苦恼的问题。为此,他深入到桂北地区进行考察,进行了不少人物和风景的写生,而其中的蔓藤干花,也皆提取自广西本土的植物,最终在5次初稿之后,才在复杂的画面构成中捋出了协调的关系。
        时至今日,无论是山水花鸟人物,肖舜之都有一套成熟的处理手法,有着独一无二的肖氏水墨风格。他认为这都是在寻找视觉的独特性和主观情感的表达,绘画语言是统一的,只是带有了一定的扩散性。面对肖舜之的画,我们总会从他那些灵动的线条和清新的笔墨之间体验到画家朴实、真挚又热情的内心情感,品味出一个真正艺术创造者的生命激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