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qiangk4kzk8us4 2022-06-10 发布于云南

1978年的春末,苏州三名小学生掏鸟窝掏到了瑞光塔,到塔前好奇心萌发,想去里面探索,结果无意中发现藏在佛塔天宫中的国宝。

多名专家闻讯赶来,给宝藏估值50亿人民币以上,一时间佛塔闻名全国,百姓流传,瑞光塔以及所在的寺庙被大肆重修,成为游客们来苏州必须打卡的圣地。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这些千年宝藏是如何重见天日的?宝藏的背后又隐藏着哪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一、奶奶讲瑞光塔往事,勾起年少的好奇心

故事要从1978年春末时节说起。1978年4月5日,清明节,晓虎(化名)是学校的纪律委员,跟奶奶约定了放学后赶紧回家,一起去上坟。当时春耕,学校农忙时节放学也早。放学没有拐路的晓虎跟着奶奶如约来到了郊外祖坟上,回来路过瑞光塔,奶奶就给他讲起了瑞光塔的故事。

听奶奶说,别看瑞光塔现在外表有些破败,没人看守,往前数1000年,刚建成的时候可是香火不断,来往供奉的人络绎不绝。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宝塔最早是三国时的孙权为报答母亲恩情建造的,不过当时是木质结构的。后来在宋朝时期又重修过一次,用的是木质和砖石结合的方法,柔韧和硬度兼得,使得古塔能够屹立千年不倒。才有了看起来虽然残破却依旧挺立的瑞光塔。

北宋初期,人们为了纪念亲人或为了祈求保佑,纷纷捐钱建塔,禅院远近闻名,香火鼎盛。曾在1011年,有个痴情的男子,因为纪念老婆死亡,给瑞光塔捐赠塔砖1万片。宝塔建成后,民间传说塔顶常常放五色祥光,所以称为瑞光塔。此后,瑞光塔历经千百年,在明清历代都得到过修缮。

到了清朝末年,朝廷频发战争,无力保护文物,宝塔在那个时候受了损坏,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里面的宝贝也都没了着落,在外表看来,塔里基本就剩下了个空壳。奶奶讲的这些故事勾起了晓虎年少强烈的探索欲望,一个看起来破败不堪的佛塔,怎么就曾引起那么多人们前去供奉的心呢?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说不定里面暗藏密道呢!想到这些,他总计划着哪天可以进去看看。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二、掏鸟窝掏到了瑞光塔,无意中发前千年宝藏

1978年4月12日,当时小学学校农忙时提早放学,当时也正是万物生长、繁殖的季节。晓虎跟两个伙伴约好了,放学后准备直接去掏鸟窝。

当时很多关于保护鸟类的法律还没那么健全,人们对于保护自然动物的觉悟也不是很高,所以小孩子们出于好奇好玩,就想去树上看看。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春末时节天黑得晚。下午5点左右,三个早早下课的小学生结伴出来玩耍,晓虎这两天帮家里干农活的时候就寻思,哪棵树上有鸟窝,已经踩好了点。

晓虎带领着两个发小出了校门。那时候的孩子都有绰号,一个瘦小干练,名为“窜天猴”,一个体胖敦实,名为“胖子”。

来到这棵树下,“窜天猴”三两下爬上了树干,爬到树杈上,委实不敢上去,鸟窝在很细很细的树梢之上。偌大的鸟窝跟着树枝随风微摇,几个孩子尝试着各种方法,确实够不到,就沮丧地放弃了。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他们往前走着,眼睛一直追随着天空中的小鸟,突然晓虎指着远处一个快要飞往瑞光塔里的小鸟,叫了起来,瑞光塔里一定有鸟窝,兴许还会有鸟蛋。想到这里,他们瞬间来了兴致,三个人又蹦又跳冲在最前面的转过头倒着跑,互相看着对方奔向属于他们的“目标”,也许童年的快乐就这么简单。

一行三人追寻小鸟的踪迹,来到了这座位于苏州市西南部的瑞光塔,在去的路上,晓虎扬起下巴、得意地说,早就想去瑞光塔里探索一番。兴许里面可以成为他们玩耍的乐园,成为日后玩“躲猫猫”游戏的“秘密基地”。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不一会儿,3个孩子就来到了塔前。这个塔确实直挺挺的,有七层,正对应了佛家的七级浮屠。但近处看起来很是破败,显出了几丝荒凉。他们从门口进入,一边爬楼梯,一边四处寻找鸟窝的踪迹。不知不觉,走到了宝塔的第3层。

塔内有若隐若现的几缕微光,那是年久失修阳光透过缝隙射进来的缘故。“窜天猴”在扶着墙往上走的时候,突然推到了一块活动的砖头。他突然大叫一声“啊”,吓得晓虎和胖子立刻抬起了头。这个意外的发现,在当时黑咕隆咚的古塔里面,多少有点挑逗他们的心弦,又惊又怕。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快来看这里是什么。”窜天猴叫他们俩凑到跟前。

看着这用砖砌成的方形小墙,三人你一言我一嘴地讨论个不停。三个人都能确定的是,这可能是藏宝的密道,他们要把墙拆了,进去看看。

三个孩子推开砖墙,发现在砖墙后面这个狭小空间里有一个石头盖板,掀开盖板,下面深不见底。胖子顺势转过身来,用脚去探底。好在这个洞不深,胖子很容易就够到了底部,洞里黑漆漆的,他开始伸手去摸,手臂碰到一个很硬的东西,突然开始乱叫。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听到叫声,晓虎赶紧从口袋里拿出了保存了很久的几根洋火,小心谨慎地点燃了一支。结果发现胖子碰到的是一个大木函。

三个人瞬间来了兴致,木函明显做工非常细致,并非平常粗糙的物件。只见窜天猴作弯腰状,另两个孩子也赶紧配合抬着大木函。这个木函大约有一米多高,相当重,三个孩子拉拉拽拽拖了出去,箱子内哗啦啦地响着。碰到个小台阶,三个孩子就顺势推了下去。只听哐当一声,到了开阔地。他们迫不及待地把木函打开。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孩子们怎么会想到,他们此刻打开的就是一座尘封了千年的保护文物。

他们打开后发现里面还有一个雕花的宝盒。盒子上的纹路相当精美。不过他们并不在意,他们急切地想打开盒子,里面一定有稀世珍宝。结果发现里面是个小塔一样的东西,看起来确实精美,他们打开时已经摔成了两节,却并不像孩子们想象中的闪闪发光的宝贝。

不过上面点缀的珠宝相当诱人,3个孩子兴奋地叫着、笑着。他们觉得这次探险收获满满,瞬间觉得瑞光塔在他们心中的分量重了起来,绝非浪得虚名。只不过这个木函太重,不好带走。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于是,他们决定返回洞里,看看还有什么便携的宝物,这次,孩子们找到了一些经书,晓虎这时候也顾不上洋火的宝贵,随即擦亮一支洋火点亮了一卷经书照明,当时晓虎只是纳闷,这纸燃烧起来为什么要比平时的更亮,更耀眼。

孩子们不知道,他们点燃的那卷经书居然是佛教异常珍贵的《妙华莲华经》,价值上亿!

那时的他们也不知道这些书籍有什么价值,只是单纯觉得书籍用来点火很好用。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借着书籍的亮光,他们在洞里找了一圈也没找到什么其他有用的东西。

来到楼下,他们把宝盒和木盒的盖子盖好。天色已晚,也不方便拿走,三个小孩害怕回去晚挨打,就急匆匆地背着书包跑回了家中。

三、父母上报警察,专家闻讯赶来

果不其然,三个孩子回家就挨训了。胖子的母亲看儿子一身灰,一边呵斥,一边质问他,下午放学后去哪里了?去哪个老房子翻腾了?身上、脸上怎么粘这么多灰?

胖子不敢撒谎,说和晓虎、窜天猴放学后去掏鸟窝了,后来去瑞光塔里寻找秘密基地,寻到宝贝了。发现了一个木盒子,里面有珍珠,还有一些书。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胖子的父母亲立马引起了警觉,他们都知道,孩子说得去那个塔里找到的东西,很有可能是贵重的古董。作为七八十年代的成年人,他们接受的思想教育很好,知道这些宝物要上交国家。

第二天,胖子的父亲带着他去了当地派出所,跟民警说了那天晚上孩子的经历。

派出所的领导一听是瑞光塔的文物,非常重视,随即联系了当地的文物部门,让考古专家过来看看情况。

文物部门的考古专家先派人过来,跟着几个孩子和家长来到了瑞光塔。查看了一番情况。又立即叫来了文物局里装备齐全的考古小组迅速拿着工具赶了过来。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专家发现除孩子们留下的痕迹外,没有发现其他痕迹。因此专家判断,里面没有得到其他人的破坏。

为避免发生意外,专家疏散了前来围观的人群,拉起了警戒线,把古塔区域封锁了起来。与此同时,专家们也开始了对宝塔文物的研究。

他们把青砖清理了,手电筒照亮了周围,上面写着“天宫”二字,这里应该就是宝塔藏东西的天宫了。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在洞外面发现了孩子们搬出来的黑色木函。他们小心翼翼地打开外木函,搬出里面做工讲究、有精致雕花内木函,看到木函上面还写有“瑞光院第三层塔内真珠舍利宝幢的字样。

瑞光院第三层,一般就是整座宝塔的天宫。古人一般把供奉的宝物藏入佛塔的天宫和地宫,天宫一般在塔身上,地宫一般埋在地下,这里就是瑞光塔存放宝物的天宫。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四、国宝受到保护,宝塔重现往日荣光

内木函的盒子是用银杏木制作的,无论是材质还是上面的彩绘,都属于上上品。在这个木函的夹层中,记录着木函的制作时间和由来,诞生于北宋1013年。

这无疑是国宝了。专家们难掩心中的激动,为了尽快看到国宝真容,便更加谨慎地加快了手中对木函外壳的清理工作。

打开内木函,看到里面的小塔时,专家们的心瞬间皱着眉头,明显的欣喜中带有艰涩的痛苦,因为这个小塔被摔成了两节。可专家们依旧非常欣喜,没有过度纠结。毕竟小塔的损伤不致命,能够正常的修复。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准确的说,这个小塔应该叫真珠舍利宝幢。按照当时专家的估值,至少在50个亿。因为这个真珠舍利宝幢主体结构用的是上好的楠木,装饰4万颗珍珠,做工水平非常高,上面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对细节地追求相当苛刻,人文价值也是突破天际。

它的出土,重现了北宋时期苏州工艺地超高水平,为后人们地研究提供了很多宝贵资料。

真珠舍利宝幢虽说因为孩子们的无心,出现损伤,但是并不影响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现在真珠舍利宝幢成了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后来专家仿制了一个精品,对外进行展览。

然而几个孩子在洞里发现的经书,是历史上有名的《妙法莲华经》。是宋代的“碧纸雕版”,无论是内容还是纸质,还是综合在一起的文物价值,当属顶尖级别的,流传到现今,字迹纸张依旧信息可见。令人痛心的是,这些经书原本是一套,因为3个孩子的不懂事,被烧毁了一本,只剩下6卷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就算是这样,剩余的《妙法莲华经》,依旧有很高的价值。保守估计也在1亿以上。当然如果是一整套,价值要更高。

总结

那么,当初意外发现真珠舍利宝幢的3个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当地政府领导和文物部门的专家,经过再三商议,最后得出结论。

3个年幼的孩子,虽说不小心对真珠舍利宝幢和经书造成了一些损坏,

但是他们并不是故意的,进行一些关于文物保护方面的教育即可。

1978年苏州3名小学生掏鸟窝,意外掏出价值50亿的顶尖国宝

并且,苏州市政府为了表彰3个孩子的特殊贡献,给他们授予了奖状,还给了他们50多斤粮票。

破败的瑞光塔也得以有了次大规模的修缮,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苏州博物馆里的真珠舍利宝幢和在瑞光塔里发现的《妙法莲华经》,一直在默默的述说着千百年来沧桑且辉煌的历史。

参考资料:国宝档案《真珠舍利宝幢》、《瑞光塔藏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