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乳山

 胶东乳山 2022-06-10 发布于山东

19

第十三章赤胆忠心全家参加共产党 讨伐顽军痛失帅才于克恭

却说胶东特委和东海指挥部机关连夜从荣成返回,途中又打击了两股土匪,收缴了部分枪支。频繁的战斗,使战士们已经很疲劳了。4月19日,经过一天的急行军,傍晚赶到文登县姜格庄,快速吃完晚饭后,于克恭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研究作战方案,决定午夜后对林村顽军发起进攻,拂晓结束战斗。深夜散会后,于克恭带特委机关转移至南面20多里外的草埠村。草埠村西离林村只有6里路,中间隔着一道大河——母猪河。

当天夜里,东海二营与国民党顽军王兴仁部(山东省第七行政区保安第二旅)在林村交火。战斗异常激烈,二营与顽军展开逐屋的争夺战,相持大半夜,拂晓时二营撤出。20日清晨,文登抗日武装起义成立的第五营开过来。于克恭让于洲照料已经很疲劳的机关队伍,他带参谋及警卫人员十余人,登上草埠村西高地观望,由于晨雾弥漫,看不清林村任何情况,于是便趟过母猪河前去联系并查看敌情。没料想五营延误发起攻击时间,又遇顽敌死命抵抗,故未能按时结束战斗。这时,国民党顽军郑维屏(第七行政区保安司令兼第一旅旅长)为支援王兴仁部,率五六百人从西北面凶猛扑来。五营且战且退向南撤,于克恭等一行人员还没有与五营联系上,却暴露在敌人的密集火力下。激战中,于克恭不幸腹部中弹,壮烈牺牲,年仅33岁。其余随同人员仅一人脱险跑回来报告。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同志们痛心疾首,泣不成声,悲痛万分。

于克恭是东海抗日战场上卓越的群众工作和军事领导人,他为了争取中华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12月10日,在中共胶东特委举行的于克恭同志追悼大会上,胶东特委书记兼山东省第三军区政委王文在悼词中说:“于克恭同志的牺牲,不但是我们共产党的一个损失,而且是我们整个抗日阵营中的一个大损失。因为他不但是我们胶东共产党的一个坚强领导者,英明优秀的干部,模范的共产党员;而且是胶东广大民众信仰与爱戴的一个群众领袖,模范的抗日救国的战士,中华民族优秀的儿子。”王文接着说:“于克恭同志虽然牺牲了,但他坚决的革命斗争精神与对革命事业的贡献,是值得我们回忆与纪念的。”

于克恭,曾用名王志恒、李保山,崖子镇南地口村人,1907年11月23日出生于一农民家庭,兄弟姊妹8个,排行老大。

于克恭少年时代,中国正处在一个大动荡时期,帝国主义列强疯狂侵华,各系军阀连年混战,官僚地主横征暴敛,劳苦大众啼饥号寒。他激愤满怀,忧国忧民,向往着“人人有饭吃有衣穿,人人平等自由”的新社会。15岁在高小读书期间,受进步思想影响,如饥似渴地阅读进步书刊,努力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在作文《侨民爱国篇》中写道:“凡人民居于本国者,政府宜保护之,而民之寄居于外国者,政府尤宜保护之。政府不保护人民,革命起义就是天然合理的。”在另一篇作文中指出:“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非个人之天下也。以天下人之利害为利害,以天下人之好恶为好恶。”他的学业和品德受到学校进步教师和校长的好评。

16岁那年,由于生活所迫,于克恭弃学承担了家庭生活的重担。回村不久,他把村里的三间关帝庙打扫干净,因陋就简创办了村里有史以来第一所新式小学。他的见多识广受到村民们的欢迎,很快30多个贫穷家庭的学生自带板凳高高兴兴地跑来。于克恭利用教书的机会,向学生和村民们宣传孙中山领导的“三民主义”国民革命和俄国的“十月革命”,讲打倒军阀、打倒外国列强,教唱革命歌曲。他的讲课,启迪了学生和村民们的心智,向他们展示了一个大同世界的新天地。这所学校在他的主持下,越办越好。后来经过做群众工作,搬走了关帝塑像,扩建了校舍,聘请了共产党员身份的教师,这样既办成了群众拥护的学校,又变成了共产党地下活动的基地。第一期毕业的学生,后来大都成了革命战士。

阶级压迫的严酷现实,困苦生活的熬煎磨炼,造就了于克恭的正义感和勇于斗争精神。本乡肖阝里村地主王香圃为非作歹,欺人诈财,致人死命,百姓恨之入骨,但却敢怒不敢言。于克恭义愤填膺,挺身而出,联络群众到牟平县政府去告状。王香圃一面买通官府,一面派人想方设法暗算他。王香圃的卑鄙手段,不但没有使他屈服,反而更加坚定了“斗不过王香圃誓不罢休”的决心。于克恭一方面动员大家勇敢团结起来,一方面又先后写状告到烟台、济南法院。在法庭上,于克恭义正词严,据理力争。官司打过数次,时间持续两年之久,终于胜诉。于克恭这一维护正义的行动在当地轰动一时,大长了穷苦百姓的革命志气,启发了人民群众的阶级斗争觉悟,灭了地主土豪的嚣张气焰。(连载之四十一)

(原载于《乳山时讯》2022年4月26日2469期四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