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家*说文】能饮一杯无 ——赏白居易《问刘十九》

 施云南 2022-06-10 发布于上海
【酒家*说文】能饮一杯无 对于白居易,我一向的感觉是,这是一个做诗讲究思想性、政治性的人,因为,他最擅长的诗歌类型,是讽喻诗,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比如《观刈麦》、《杜陵叟》,讲的是土地问题和赋税问题;《伤宅》、《轻肥》揭发的是统治者骄奢淫逸,欺压人民的罪行;《西凉伎》则是宣扬爱国主义情怀,反对侵略战争;《母别子》反映的是妇女问题……总之,他所开创的新乐府诗歌,最大的特点便是一事一题,现实针对性强,叙事性强,针砭时事,一针见血,“首章指其目,卒章显其志”。或许,我们可以这么理解,白居易,就好比是唐朝的鲁迅,只不过,他所用的“投枪”和“匕首”,并不是杂文,而是诗歌。
   不过,人都是有多面性的,就算是愤世嫉俗、激昂慷慨、为民请命的白居易,也会有铁汉柔情的一面,他的《问刘十九》,便是一首这种类型的作品。这首诗歌,语句简练,轻松洒脱,一气呵成,用好似叙家常、唠闲嗑的语气,反映了他与朋友之间把酒共饮的欢畅,体现了朋友之间的深情。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二十个字,和白居易的其他长篇叙事诗不一样,没有什么情节,也没有什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惊人之句。但是,从这寥寥二十字中反映出来的韵味,却是足够让人回味二十年的,或许,二十年还不够,应该是,一辈子。
   这是一首充满了意象的诗歌,读着这首诗歌,当时的情景就好像浮现在了你的面前一样,那真可谓是有“声”有“色”的啊。
   所谓的“色”,便是诗歌的前几句所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红泥做成的小火炉上,温着一壶美酒,窗外显然是就要下雪了,一旦下雪的话,这个晚上就会变得很冷啊。就这样,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把一幅这样的场景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外面冷,屋里暖,而心里,更暖。为什么心里更暖呢,皆因为下面这句的“声”,“能饮一杯无”,这是一句问话,也是整首诗中最感动人的一句。没有强灌,没有勉强,只是劝慰,朋友究竟是喝与不喝,在作者看来或许真的是无所谓的,或许,作者所希望的,只是朋友不要离开,而是陪伴在他的身边,说说心里话,只是坐在旁边,便已经是无限美好的事情了。
   或许,诗歌最美,最能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也会留“扣子”。但是,它和评书、章回小说留扣子的方式,那是截然不同的,它绝对不会像评书演员那样,说到关键的地方,用一块名叫“醒木”的小木头往桌子上一拍,说声:“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那样留扣子的方法,实在是太生硬了。诗歌留扣子,那是如此自然,如此含蓄,如此不着痕迹。你明知道,这只是一首诗歌,不是电视连续剧,不是章回小说,不会再有续集,但是,你还是会觉得,这诗歌的结束之处,留有余韵,有没有说完的话,可是,一切又如此顺其自然,丝毫都没有突兀的感觉。你会觉得,嗯,写到这里,恰恰好,要是再继续写下去的话,那就是画蛇添足了。
   是的,很难想象,像白居易这样一个擅长写叙事诗的诗人,一个动辄就是几百个字,甚至是上千个字的诗人,居然能写出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只有短短二十个字的诗歌名篇来。那应该并不是他所擅长的范畴,他擅长的是叙事,是铺陈,是论理,可是,在这首诗歌中,白居易将这一切自己所擅长的东西都抛弃了,改用平白的语言来叙述一段生活中似乎是司空见惯的场景。或许是因为情之所至吧,所以,这首简短的诗歌,却更能够感动人,引起人的共鸣。
   诗歌写到这里,戛然而止,留给读者的是悠长的回味和无限的遐想。诗歌在明里、暗里,提出了好几个问题,但是,都最后都没有回答。比如,他们喝的那种“绿蚁”,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酒;他们究竟在哪里饮酒;天气究竟如何,下雪了没有;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劝酒呢;朋友是不是接受了劝酒,又喝了一杯呢;刘十九究竟是谁,能让白居易为他写下了如此动情的一首诗歌?
  
   世人都说品茗,其实,不光是好的茶需要人来品,其实,好的酒,更需要人来品。遇见好酒,一口闷的,那是俗人,这与妙玉所说的牛饮茶水之人一样,都是没有情趣的。其实,喝酒和喝茶一样,都是需要回味的,端起一杯酒,先赏玩其“玉碗盛来琥珀光”的酒色,然后再轻轻一嗅,闻闻那沁人心脾的酒香,含一口在嘴里,咂摸一下滋味,让这琼浆在舌尖缠绕,再慢慢地咽下,感受每一滴甘露滑过喉咙的感觉,最后,还不能忘记,回味一下这甘美的酒味,满口的余香。这才是真正的品酒呢。
   品诗也如同品茗、品酒一样,那也是需要反复琢磨,咀嚼滋味的,要是囫囵吞枣,是不能体会那其中三味的,所以,虽然只有那短短的二十个字,我们还是再次从不同的角度品味一下其中滋味吧。下面,我们就以刚才提出的那些问题入手,再细细品味一下,这首名为《问刘十九》的诗歌吧。
   “绿蚁新醅酒”,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酒呢?毫无疑问,那是一种新酿制的酒,诗中的“新醅”明确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醅”的原意是“没过滤的酒”,而“绿蚁”也是指新出的酒。为什么要用“绿蚁”来形容新酿制的酒呢,那是因为,新酿好的酒,表面会泛起一层细细泡沫,泛着淡淡的绿色,还有一些酒渣也会浮在表面,所以,才会被世人称为“绿蚁”,并且逐渐成了酒的代名词,除了本诗以外,还有很多诗歌,也用了“绿蚁”两字来指代酒,比如李清照的《行香子》“薄衣初试,绿蚁新尝,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有的时候,也有单独用一个“绿”或者是用“绿酒”两字来指代酒的,比如,杜甫的《对雪》“瓢弃樽无绿,炉存火正红”中,就是用了一个“绿”字,而晏殊的《清平乐》“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则是用了“绿酒”二字。
   众所周知,这酒,是越陈越好的,不算是中国酒还是西洋酒,都是如此。茅台、五粮液,都要标志上这是窖藏了多少年的,而法国干红葡萄酒,也必须把酿制的年份标志上。所以说,新酒,应该是不值钱的,就算那是在遥远的唐朝,“陈年佳酿”这个词语,也应该已经有了吧。
   既然如此,作者在招待一个自己如此珍视的老友之时,为何不用陈年佳酿来招待,却用这新酿的,甚至连加工过滤都没有进行过的新酒来招待呢?
   原因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吧。或许是因为“晚来天欲雪”,作者正好已经没有好酒了,可是,不管是从时间上来看,还是从天气状况来看,都不具备去远处觅好酒的条件,于是只能作罢。又或者是因为,作者欣喜地看见朋友来访,于是,想用亲手酿制的美酒来招待朋友,虽然新酿的美酒时间还不够,但是,聊胜于无,自己的一片心意,朋友是一定能够体会到的,更何况,两人已经是知交了,朋友不会觉得他这样做是怠慢了自己的。不过,我更喜欢下面这个原因,那就是,不管是作者,还是这位朋友刘十九,大家都是饕餮豪客,都是嗜酒如狂之人,只要有酒便行,管它是新酿还是陈酿呢。这样一想,便觉得陡然感受到了两人的豪杰气,虽然白居易是文人,但是,大唐的文人与生俱来的气势便是豪迈,纵使当时已经趋于中唐了,略显萧条之气,但是盛唐的气派还是应该刻入了每个人的骨髓里的,要不然,白居易也不会写出那么多针砭时事,痛斥时弊的乐府诗啊。
   下面的一个问题,他们究竟在哪里饮酒呢?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这是文学作品中的四大重要因素,对于白居易这样一个善于写叙事诗的高手,他应该很明确这一点。在这首诗歌中,时间很明确,“晚来天欲雪”嘛,人物也很明确,作者和他的朋友刘十九,事情,那就更明白了,就是朋友相聚饮酒,而唯独,对这个地点,作者却并没有明明白白地交待。但是,仔细想一想,便会觉得,其实,并不是没有交待,而是通过更加隐晦的方式来交待了。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刚才已经分析了,这“绿蚁新醅酒”是一种还没有完全加工好的酒,如果是在酒店之中的话,店家会拿这种还没有酿制好的酒来招待客人吗?而“红泥小火炉”,又给人一种这样的印象,那是一个粗拙而小巧的火炉,它不算太大,仅够让两三个人围绕着它,一边温酒,一边烤火取暖,那炭火烧得通红,诗人和刘十九围炉夜话,外面是越来越深重的夜色,但是,熊熊的火光却照亮了屋子。如果是在店家,两人恐怕就要担心老板打烊,担心回家的路途会因为下雪而难行了。但是,如果是在自己的家里,那就不一样了,不用管天色如何,只管畅饮便可,就算喝醉了,天下雪,路难行,也没有关系,那就住下吧,天留客,主人也欲留客,所以,很明显,这一定是在家里。一个小火炉,一碗绿蚁酒,所暗示的,是浓浓的情意,是一种只有在家中才有的温情。
   了解了这一点,再来看下一个问题,天气究竟如何,最后到底下雪了没有,这个问题,根本就不成为问题,因为,没有人关心天气情况怎样。在室外,哪怕你是凛冽的寒风也好,哪怕你是鹅毛的大雪也罢,都丝毫不能影响到两人的情绪。“绿蚁酒”、“小火炉”、“暮雪”,这三个意象要是割裂开来看,那就会索然无趣,但是,如果将它们融合在一起看待的话,便能够感受到这两组意象之间的鲜明对比,“绿蚁酒”和“小火炉”所代表的是“家”的温馨,是朋友的温情,它们和窗外那越来越阴暗的天色,那“暮雪”,是完全对立的。
   这样一来,全诗的最后一句,便愈加显示出温情来,“能饮一杯无”,那轻言细语的问句,那嘘寒问暖,沁人心脾的关切之情,温暖着人心。同样是劝酒,作者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劝酒呢?这样劝酒,人家能喝吗?
   是的,作者是在劝酒,但是,他的劝酒却是如此与众不同。天底下的劝酒,也都有各种不同的劝法。作者的这种劝酒,并不像某些人那样,掐着人家的脖子硬往里头灌,那是鲁莽的俗物才会用的方法,那样就失去了饮酒的趣味了。也不像当年的豪富石崇那样,让美女劝酒,要是客人不喝,就杀了美女,这样劝酒,太过血腥,太过狂暴,太过蛮横,在威胁之下饮入肚中的酒,会变得索然无味。在《问刘十九》中的这种劝酒,带着关切的心情,满怀的柔情,是好心的劝慰。他只是在你的耳边轻轻地问一句:“你是不是还能再喝一杯啊?”但是,就是这样一句看似平淡的话语,却在冰天雪地的大冬天里,温暖了人心。
   诗中并没有详细地说明那劝酒的缘由,但是,我猜其原因也无非是这么几种。要是朋友马上就要走了的话,作者希望他再饮一杯酒,这样,朋友就能再多盘桓一些时间,两人就可以再多说两句话。就算朋友不能再耽搁很长时间了,那也没有关系,可是,外面天寒地冻的,马上就要下雪了,作者希望朋友再多喝一杯酒,这样的话,至少能帮着他,多抵御一下外面的寒冷。要是朋友打算不再走了,今晚就留下,和作者促膝长谈,直到天明的话,那便正好,多饮一杯,就算喝醉了,也没有关系。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下面的这种说法,朋友坚持想要走,可是,作者却舍不得走,于是,想多劝朋友饮一杯酒,要是喝醉了,便为最好,正好留下,两人抵足而眠,不亦快哉。
   那位名叫刘十九的朋友是不是接受了劝酒,又喝了一杯呢,诗歌没有告诉我们答案,留下了无穷的悬念,留给读者去回味。不过,正所谓“酒逢知己千杯少”,遇见了这样的劝酒,哪怕这位刘十九是个并不善饮酒的人,恐怕也会毫不犹豫地点头,再喝一杯吧。
   最后,“刘十九”究竟是谁,我不知道。有专家说,他是作者在江州时候的朋友。作者另有一首名为《刘十九同宿》的诗歌,提到了他是一位嵩阳处士。我觉得,他究竟是谁,根本就不重要,我们只需要知道,他是白居易的朋友,那就足够了。
   寡酒难饮,“独酌无相亲”,所以,要是有朋友,还是应该和朋友共酌啊。是谁在家酿新成的第一时间,想到了与朋友分享,是白居易,一个热情如火,心细如尘的中唐诗人。想到这里,我便也不再奇怪了,为什么一个写擅长写长篇叙事诗的诗人,一个时常为民请命,反映老百姓疾苦的诗人,会写出如此细腻婉转的短诗来,这一点也不奇怪,一个人,要肩负起维护世间正义的责任的话,他首先就应该是一个关爱天下人的人啊,要关爱天下人,首先,就应该从关心身边的人做起啊。所以说,一个有了新酿,不是只想着自己解馋,而是能想到朋友的人,才会是一个兼济天下的人啊。“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看着白居易如此关心朋友,我相信,也只有他能够写得出《卖炭翁》、《观刈麦》,能够关爱每一个普通的老百姓。
  
   对于这首诗歌,《唐诗三百首》有这样的评价,说是:“信手拈来,都成妙谛。诗家三味,如是如是。”而《唐诗评注读本》中也注解说:“用土语不见俗,乃是点铁成金手段。”
   的确,最简单的,也是最感人的,这恐怕就是这首小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吧。平平淡淡就是真,所以,在千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会为白居易而感动,会为那诗中透露出来的暖暖的人情味而感动。
   人生之中,总会遇到暴风雪的,但是,只要能够逢着一个像白居易一样的朋友,便足以温暖人心,照亮前程,人生便不再孤寂。就好像一首歌中所说的那样“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一杯酒。”哎呀,明明是“晚来天欲雪”的天气,为什么,我们竟然能从中读到,如春天般的温暖呢?
   江山之上,欢喜酒家,遥远的朋友,能听见我的问话吗:“能饮一杯无?”我举起酒杯,空间的隔阂在顷刻间,消逝得不见踪影,在杯影晃动之间,我隐约地看见,有一个飘然的影子伴随我的左右,那是白居易。 【酒家*说文】能饮一杯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