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苑★散文】赏花拾贝品秦牧

 施云南 2022-06-10 发布于上海
【文苑★散文】赏花拾贝品秦牧 曾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你问我幸福在何处,窗前明月枕边书”,对于这句话,我很赞同,在我看来,只要枕边有书,窗外有清寒的月光洒下来,便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了。或许,如果有人问我幸福吗,我也会如是回答他。
   不过,说起这枕边之书来,可还是有些讲究的,在我看来,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放在枕边阅读的。首先,那些深邃的哲学或是科学著作,并不适合在睡前阅读,像《时间简史》这样的作品,我觉得那是必须要在案前正襟危坐,方可阅读的,严谨治学还是很有必要的啊,或许,身边还得放上一本词典,或是打开电脑,随时准备查询资料,以帮助自己的理解,所以,这样严肃的作品,自然不适合在睡前阅读。换些休闲之书呢,比如科幻或者是武侠小说,可惜,这样的作品,虽然浅显易懂,却还是不适合做枕边之书。它们往往精彩纷呈,令人欲罢不能,这书一捧起来,恐怕就要看个通宵了吧,就算硬是将书合上,闭眼睡觉,恐怕这一夜也会怪梦连番,“铁马冰河入梦来”吧,如此也颇为不妥。
   那么,究竟怎样的书才适合当枕边书呢,在我看来,睡前最适合阅读的是那些轻松活泼,却又能够让人有所裨益的书籍,如果硬要让我选择的话,或许,我会选择阅读秦牧的散文。
   在我看来,秦牧的散文,是所有散文中最与众不同的,深夜之时,点上一盏灯,斜倚在床上,手中捧读一本秦牧的散文,便仿佛是在深夜之中,看见了理性在闪光;便如同是在沉寂的夜晚,听见了安静在唱歌。看秦牧的文章,让我学会了用缄默去代替浮躁,让我明白了人世间的至理,让我想到了去熄灭那些曾经以为灿烂的霓虹灯。是的,阅读秦牧的文章,就好像是在夜里,熄灭了身边的彩灯,却发现原来人世间并不是一片黑暗,还有星辰和明月在空中闪耀,那光华,相比浮华的彩灯更加令人心醉,我知道,那就是秦牧的散文告诉我的,他的每一篇文章,都闪烁着知识的光芒。
   秦牧是中国著名的作家,他在散文、小说、诗歌和文艺理论等各方面都有所涉猎,不过,最杰出的还是在散文方面的成就,据说,他光是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十多部,《艺海拾贝》、《花城》、《语林采英》等都是他的杰出作品集。
  
   既然是能够当作枕边书的,自然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如果让我用最简单的话来形容秦牧的作品的话,我愿意用这样的三个字来描述,那便是“真善美”。在我看来,真正好的文章应该是真善美的高度统一,其实,这并不是我个人的看法,就连秦牧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他曾经在《语林采英》中提出:“中外古今人们论述文学,提出的各种要求,可以概括为真、善、美的统一这样一句话。”其实,这句话用来形容秦牧自己的作品,也是非常合适的呢。
   首先,秦牧的文章很“真”,他所写的一切,都是源于生活的,是对于生活的真实反映。散文和小说不同,小说源于现实,但是高于现实,它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升华,是允许虚构的,而散文呢,一般来说,写的都是真人真事,很少虚构,作者往往夹叙夹议,抒发自己的情感。秦牧的散文,就是这样的,他的散文,无论是哪种题材,不管写的是人类社会中的事情,还是描写动物、植物,不管写的是历史,还是现实,都是确有其人,确有其事的,真实可信,绝不虚构。
   就拿他《艺海拾贝》来举例子吧,秦牧用极其细致的观察和详细的考证,告诉了我们很多有关于贝壳的知识,阅读秦牧的文章,就好像是在看一本生物学方面的趣味读物一般,让人受益匪浅。不仅如此,秦牧还跳开去,从贝壳讲到了殷墟的文物,讲到了用贝壳做出的货币,还讲到了那些与钱币或价值有关的汉字。总之,看秦牧的作品,你就好像是正在看一本百科全书一般,这里面涉猎到的知识面之广,令人难以想象。
   而这所有的知识,都不是秦牧杜撰出来的,他引经据典,从古今中外的各种书籍中引用历史典故和奇闻趣事,言之有理,持之有据,使人信服。
   然后,再来说这个“善”字吧,歌颂光明,批判黑暗,扬善伐恶,这就是秦牧的文章能够带给我们的感受。举个例子,比如说他的《花城》一文吧,这篇文章之所以取名叫做《花城》,是因为文章所谈论的主要话题是广州城的花市。由于花市是在元宵期间,所以秦牧首先介绍了过春节的各种民风民俗,然后再慢慢过渡到“花”,对于一些花卉的历史来源做了介绍。文章写到这里,还只不过是“真”的范畴,可是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开始歌颂劳动,歌颂新社会,他提到了现如今,移风易俗,革除了过去“赌博、酗酒”陋习以及“千奇百怪的禁忌”,人们开始养花种草,用花卉来装点自己的生活。以前,花卉只是少数人用来消遣娱乐的玩意儿,可是现在就不一样了,任何一个普通人,都能够享受到花卉的美丽,而且,劳动者运用自己的智慧,种出了异常美丽的花,然后,再用自己种出来的花,装点自己那蒸蒸日上的美好生活。如此一写的话,整篇文章的立意便一下子被拔高了,到达了“善”的境界。“买了花的人把花树举在头上,把盆花托在肩上,那人流仿佛又变成了一道奇特的花流”,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场景啊,这篇文章让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南国花城“花光十里”的盛况,更让人感受到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感受到了劳动者的智慧,还感受到了劳动者对于美好生活的由衷赞美。
   当然,要做到“善”,并不是说就要故意回避那些“恶”的东西,如果光光只是写一些歌颂型的作品,是不够的,还算不上是真正的善。就好像秦牧曾经在《语林采英》中说过的那样:“文学不但要写光明面,有时也要写阴暗面,要面对脓血,鞭挞丑类,唯有这样,才能够赞扬正面人物,伸张正义,达到'善’的要求。”
   我们要描写“善”的东西,同时,也要描写“恶”的事物,正是有了那样鲜明的对比,才更能显示出人世间“善”的可贵。秦牧的文章,题材相当广,可绝不仅仅只限于花城赏花,沙滩拾贝,在他的文章中,有熠熠生辉的美好事物,也有阴暗丑恶的反面事物,读来令人憎恶。比如他曾在《胞波》中,非常严肃地批判了民族歧视,然后,又从反面来表现了民族友爱、民族团结的美好和重要性,读来发人深省。
   最后,再说这个“美”字,所谓的美,是建立在“真”和“善”的基础上的,假和恶的东西,绝对不会是真正美丽的。秦牧的文章,首先在内容题材上,就展现了思想之美,这是毋庸置疑的。
   其次,便是文章的语言锤炼。谁说只有诗歌才需要“推敲”的呢,散文同样也是需要的啊,秦牧的文章,特别注重艺术形式之美,看似只不过是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文字,却充满了形象的描绘,美妙的比喻,和谐的节奏,铿锵的音调,他的散文,不光是可以用来看的,更是可以用来高声朗读的,而且,绝对能够给人一种朗朗上口的感觉,丝毫没有凝滞和晦涩的感觉。要知道,他的很多文章,都属于知识性的散文,却能够做到不掉书袋,妙趣横生,这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啊。
   虽然他在行文的时候,大量运用了口语,可是,这并不表示秦牧写文章就显得随便,正相反,他的文章虽然自然淳朴,却字字句句都是经过了雕琢的,每每能够让人看见一些“点睛”之笔。如果光是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起一篇美文,那谁不会啊,可是,如果要用寻常的话语,道出一番不寻常的意境,这恐怕就不是普通作家能够做到的了吧。
   别说是文章的正文,就算是标题部分,秦牧也是刻意求精,力求写出一个颇具匠心的题目来。他自己说,自己给书取名的时候,有时候要前前后后用几个小时来思索,还会将想到的各种各样的题目都记录下来,逐个推敲,一一淘汰,最后留下来的那个,真的可以算得上是大浪淘沙了。所以说,他的一字一句,都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经过再三斟酌才决定下来的。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唐朝的苦吟派诗人,他们在作诗的时候,也常常冥思苦想,“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还往往会“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或许,要写好文章,还真是得如此呢,俗语有云“慢工出细活”,正是因为秦牧如此严谨的行文态度,才使得他笔下的文字,能够美轮美奂,就算说他已经达到了不可增减一字的境界,也并不过分啊。
   对于一篇文章来说,“真、善、美”这三点,能够独具其一,就已经可以令人一观了,又何况秦牧之文,乃是真善美具备呢。如此妙文,自然是值得一读的,若是放在枕边阅读,则更是能够让人有心旷神怡之感。随性翻上两篇,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在唯美的世界里逍遥,然后,合上书本,恬然睡去,自然会有一个好梦,所以说,在我看来,这秦牧的文章,才是最适合当枕边书的呢。
  
   读秦牧的文章,没有负担,因为,他仿佛就是你的一个许久不见的老朋友,你们围炉夜话,促膝长谈,他在你的耳边娓娓道来,谈古论今,谈天说地。你的思想,可以随着他所说的那些奇闻异事,纵横来去。
   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庄子的《逍遥游》,在《逍遥游》中,庄子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让读者的思想,也随着北冥的鲲鹏纵横来去。只可惜,庄子的想象力太过于丰富了,已经超出了现实,而秦牧的散文,他那丰富的联想,却是都是以现实为依托的,他的一切奇思妙想,不是来源于生活,就是取材于历史,都是真实可信的。“有了思想的线,还必须有生活的珍珠,才能串成美丽的项链”,这是秦牧自己说过的话,的确如此,他的作品,是在现实和历史的基础上发挥奇思妙想,而并非空穴来风,胡思乱想。
   就拿他的成名作《社稷坛抒情》来说吧,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它之所以如此精彩,皆是因为秦牧在创作的时候,发挥了自己那丰富的想象力。首先,他提到了那些色彩斑驳的泥土,想到了这些五色土的形成,感叹那该是一个怎样漫长的经过啊,紧接着,他又从土壤联想到了人类祖先在鸿蒙时代开天辟地的艰辛。紧接着,便又是一段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论述,他从“五色”之土,联想到了它所对应的方位,以及中华传统哲学中的“五行”的观念。写到这里,突然又笔锋一转,将眼前的五色之土,想象成了祖国大地的代表,想到了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想到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团结而又友好的大家庭。
   这一切的联想,上溯到远古时代,又延展到现实世界,从古代哲学思想说起,又想到了现当代的民族团结,悠悠千载事,尽在笔端,这如何能不让人感叹秦牧那丰富的想象力啊。
   读秦牧的文章,很容易就让人想起了一句话,叫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果不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晓人和,又如何能够在文章中,展现如此丰富的联想,让人获得如此多的知识呢。秦牧的有些文章,简直能够说是科普读物了,比如他的《菱角的喜剧》,就涉及了植物、动物、化学、物理、生理学等各个领域,从“菱角”开始说起,谈到了蝗虫,蝴蝶,碳水化合物的种类,还说到了人类自身的体质差异等等,真可谓是包罗万象啊。
   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的文章丝毫都不会给人枯燥难懂的感觉,正相反,由于秦牧崇尚真善美的结合,所以一篇文章常常写得美轮美奂,还常常夹杂一二妙语警句,给人美的享受。
   有人说,“在文学的园林里,秦牧是一棵繁花树。”这话真的是一点都不错,秦牧就好像是一棵“繁花树”,不过,如果一定要说,秦牧究竟像是一棵什么树的话,或许,我会说,秦牧就好像是一棵飘香的桂花树。
   桂花,它看上去普普通通,平平常常,花瓣不俏丽,颜色也不鲜艳,可是,它却有扑鼻的香气,就好像秦牧一样,那看似平常的文章,却每每能够给人美的感受。
   桂花飘香之时,总有一丝情感挥之不去,看秦牧的文章,就好像是在桂树之下赏花,在沙滩旁拾贝一般,总有一番闲情雅趣,总有几分意外收获。桂花的芬芳,伴着明月洒下,将我们这些倚靠着枕头读书的人都给甜醉了,于是,我们枕着秦牧的美文入睡,感觉好像是行走在载满桂花树的林荫小道上。
   桂子飘香,没有那种咄咄逼人的感觉,只是静静地、轻轻地、慢慢地,将香气渗透到你的每一寸肌肤,直达骨髓。读秦牧的文章,也是同样的感觉,可以感受到真善美从字里行间沁出,渗入到读者的内心深处。
   抱着一本秦牧的书,仰望天空的月光,让稍有凉意的秋风一扫曾经的浮躁,学着静静地思考,学着让理性的光辉照彻我们的心灵世界,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觉啊。我总是觉得,秦牧的文章看似浅显,但是,字里行间却有一种深藏的内涵,那便是中华五千年积攒下来的文化底蕴。或许,秦牧的文章,只有拥有了足够的阅历,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然后才能真正读懂吧,而现如今,我只有靠着枕头,在月光的清辉下,试图去触及那浅显的文字背后深藏的理性。月光照在我的身上,我闻到了月光也是有气味的,是桂香,更是书香。
   这就是秦牧,秦牧用文字牵引着我们,带领我们在花城赏花,在海滩拾贝,在社稷坛思古,在明月的映照下,理性地思索。是的,他是一棵树,一棵“繁花树”,纵使花瓣凋零,却依然有花香远飘,陪伴着每一个读者,思索着一些关于文学和艺术的话题。
   “你问我幸福在何处,窗前明月枕边书”,或许,我真的只需要一本书,便可以幸福地度过一整夜,夜未央,明月在夜空彷徨徘徊,我的手中捧着一本秦牧的散文集,看眼前的文,忆心中的人。然后,我枕着书香,沉沉地睡去。我躺在艺海,感受着文学,感受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积攒下来的文化,沉沉地睡去,久久不愿醒来。今夜,我是幸福的,因为,有秦牧相伴。 【文苑★散文】赏花拾贝品秦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