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酒家】真人秀,为了“真”还是为了“秀”(散文)

 施云南 2022-06-10 发布于上海

   真人秀节目是一种源自西方的节目新样式,它在英文中被称为“realityshow”,顾名思义它是一种真实的电视节目,国外有很多成功的真人秀节目已经积累下了丰富的经验。不过,对于国内的观众来说,我们所看到的国内真人秀节目大多还都是模仿或引进国外模式的节目,相比之下,中国人自主编创的真人秀节目却少得可怜,而且在收视率和影响力方面也远远不如引进的国外节目。不仅如此,国内的一些真人秀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在激烈的电视市场中占领先机,使得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大大降低,增加了演艺做秀的成分,不觉要让人感叹,真人秀,到底是为了“真”还是为了“秀”。
   要更好地了解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情况,我们还是要对真人秀节目本身有所了解。其实,在国内学界对于什么是真人秀一直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清华大学的尹鸿教授在《真人秀节目课题研究报告》中将其定义为:“普通人在规定情景中的规定制约下,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做出的自由行动被记录或者加工播出的节目”,这大概是对于真人秀节目最客观也最全面的界定了吧。同时尹鸿教授还总结出了真人秀节目的几个特点,那就是自愿参与、规定情景、给定的目的、特定的规则、竞争行为、记录和加工,他认为真人秀节目必须是真实的,有一定的纪实性,而且要体现人性,以人为本。同时他表示“秀”真人秀节目不可或缺的一种表现手段,节目必须设置一种虚构的规则,让参加者在规定情景下秀出真我。我们可以看出,尹鸿教授认为真人秀节目的真实性是十分重要的。
   对于真人秀节目的界定和分类,国内的研究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分歧,绝大多数的研究者都认为只要节目具有一定的真实性,有特定的规则等,那么就能够算是真人秀节目,他们将类似《中国达人秀》这样的选秀节目和类似《开心辞典》这样的益智节目也算作是真人秀的一种,因为他们认为这些节目的选手都是普通人,而且都是自愿参加节目的,节目有一定的规则,建立在相对真实的情景之下,所以它们也能够算是真人秀。但是也有部分研究者对此持有不同态度,例如有人就认为凡是在演播室和摄影棚中录制完成的节目就都不能算是真人秀节目,所以选秀节目和益智类节目都不算真人秀节目。真正的真人秀节目的环境应该是完全真实的,如生存条件恶劣的大自然等。另外,真人秀应该展示一个人全方位的才能,而选秀节目和益智节目只是展示选手的单方面技能。还有就是在节目中主持人的作用也是不一样的,真人秀节目中是很少有主持人介入的,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益智类节目中主持人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若是没有主持人的话,谁来给选手出题呢?
   这双方的观点各有裨益,为了让分析的面更广一点,也为了和大多数人的意见保持一致,所以我在这篇文章中就沿用大多数人的观点,采用广义的真人秀节目定义。
   在界定了什么是真人秀节目之后,下面我们还是来看看在中国真人秀节目为何会异军突起、突然占领电视市场的吧。其实,真人秀节目的兴起也并不偶然,并不奇怪,因为它的出现和发展其实就代表了电视观念创新和节目求新求变的结果。不容否认的是,我国综艺类电视节目诞生以来,其实一直都在求新求变,最初的时候综艺节目以综艺晚会为主,长寿的春晚就属于其中的代表,随后则出现了游戏娱乐类节目,如《快乐大本营》、《智力大冲浪》等,这些节目的表现形式更加灵活,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之间的关系更紧密,除了事先排练好的节目以外,更增加了游戏和即兴表演的情节,让节目的可看性增加了。
   综艺节目继续发展下去,观众就更希望增加自己的参与性,不仅是现场观众,甚至就连电视机前的观众都希望自己能够参与到节目中去,例如可以通过自己的投票等决定选手的去留等。在这种情况下,真人秀节目便应运而生了,它通过手机短信、网上投票等方式增加了观众的参与程度,让所有人都能够参加进去,观众可以通过电视节目和那些参与者零距离地接触,甚至可以决定他们的去留。
   另外,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更加世俗化的轻松的电视节目,而真人秀节目中相对公开、公平、透明的游戏规则和变幻莫测的比赛结果也让更多的草根百姓感觉到了节目的真实和刺激。可以说,真人秀节目很好地把握住了受众的收视需求,掌握住了他们追求个性展现,希望展示普通老百姓风采的心理需求。
   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了一定的过程。1999年9月,荷兰推出了一档名为《老大哥》的综艺节目,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真人秀节目,它选择十名不同性格和背景的选手,让他们住在一个封闭空间中,将他们生活的所有细节都拍摄下来,选手和观众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选择被淘汰的选手,留到最后的那个将成为最后的赢家。这档节目的成功让中国电视人受到了启发,2000年6月广东电视台成了中国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播出了国内首个独立制作的真人秀节目《生存大挑战》。《生存大挑战》这个节目跟踪拍摄了一些大学生,让他们在身上只有五块钱的情况下经历重重挑战,从广州来到佛山。这个节目在播出之后便好评如潮,在这种契机下,《生存大挑战》便又开播了第二季。在第二季中,这个节目再现了最经典的户外真人秀模式,节目初选了47名选手,让他们在身上不带一分钱的情况下,重走长征路,途中要翻越乌蒙山、岷山等大山,更要涉过乌江、金沙江等大河。
   此后中国真人秀节目就发展了起来,2005年的时候出现了一大批以选秀为主要内容的真人秀节目,如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等,收视率都很不错。
   真人秀节目发展到今天种类已经越来越多了,除了类似《生存大挑战》这样的野外生存类真人秀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类型。例如从野外生存类真人秀中衍生出了一种半野外的节目,选手并非在室内,但是也不是在完全不可控的野外无人区。如湖南卫视最新推出的《奇妙的朋友》就是其中的典范,它让选手处身于一个野生动物园中,感受人和动物的亲密接触,完成喂养老虎、拥抱树袋熊等都市生活中不可能接触到的任务。
   此外还有人际考验类真人秀,它将选手放在一个密闭的空间之中,观察他们的生活状态,它体现了人们想要窥探隐私的欲望。不过由于这类节目过于触及私人隐私,所以在中国一直广受争议。而且这种节目中往往充满了勾心斗角的内容,这和中国人以和为贵的传统思想大相庭径,这也是很多观众对此嗤之以鼻的原因。当然,中国也有比较好的此类节目,如浙江卫视的《因为是医生》就是其中之一,它让七位住院医生住在一栋公寓里,共同生活三个月,让他们一起排解工作压力,解决各自不同的生活问题,并让他们在这过程中结成了深厚的友谊。
   在中国数量最多的大概就是选秀类真人秀了,在这类节目中,参与者按照规定的比赛规则展示才艺,而嘉宾和观众则对这些参与者进行选拔和淘汰,最后的胜利者有可能因此成为万众瞩目的明星。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等节目都属于这个类型。有些节目为了增加号召力还选择了一些明星作为选手,如中央电视台的《舞出我人生》就是其中的代表。
   除了秀才艺以外,秀智商也是真人秀节目中不可缺少的。这种益智闯关类真人秀设置若干问题或者关卡,参加者必须用自己的才智和随机应变的能力答题闯关。如江苏卫视的《一站到底》和《芝麻开门》都是如此。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原创的益智闯关类真人秀也有不少优秀的代表,比如《天才知道》就很精彩。这个节目的模式全部都是我国原创的,它的初赛采取百人大战的形式,参与门槛比较低,而复赛环节则相对来说更为紧张,通过联想题、轮答题、抢答题等题型决出胜负,而且其题目的难度明显比一般的节目更高,它的节目题库都是依托高校的人力和知识资源全新研发的。
   另外还有一些节目和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关系比较密切,内容包括了普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如职场类真人秀,求职是每一个人都必须经历的事情,职场类真人秀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在演播厅里再现普通人在职场中求职的场景,让公司的上层管理者根据他们的表现现场决定是否聘用他们,如天津卫视张绍刚主持的《非你莫属》就是这种类型。另外还有一种则是通过让选手完成一些项目来决出获胜者,参与者需要有相关的职业技能,他们在节目中的表现其实就是他们在实际创业之中所做的事情。比如浙江卫视的《天生我材》就通过一系列的项目竞赛来决出优胜者,获胜的人能够获得10万元的创业基金和200-300万元的风险投资。
   身份置换类真人秀的特点是让一些不同身份的人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通过全程跟踪拍摄的方式来展现真实性。湖南卫视的《变形计》就是这样的一档节目,在这个节目中,节目组根据时下社会热点新闻,寻找符合热点中特点的人物,然后安排他们互换身份,参与的双方在七天内(2014年后规则改成一个月)互换身份,让他们相互体验对方的生活。这个节目全程24小时跟拍,而且剪辑相对简单,追求原生态地再现当时的情景。
   婚恋类真人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各大电视台的宠儿,它一般来说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相亲见面会类节目,参加者在演播厅见面,现场相亲,这种类型也是相对来说比较常见的。而另一种类型较少见,但是却更能体现真实性,如北京光影环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手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共同研发的《真爱我做主》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个自主创作的节目全程跟踪拍摄10个月,记录了六类不同性格的单身女性在面对相亲时候的真实场面,更具有真实性。
   生活技能类真人秀主要展现的是普通人在生活中的小技巧,如齐鲁频道自主创作的生活技能挑战类节目《节俭中国人》是首档以节约为主题的真人秀节目,在节目中有12位参与者随机组成三组,给他们1000元生活基金,让他们共同生活30天,一起挑战各种生活节俭任务。
   整容类真人秀顾名思义就是如同纪录片一样见证整个整容手术的全过程,湖南经视的《天才爱美丽》就是其中之一,节目组选择了14名选手在镜头前接受了隆胸、抽脂等手术。不过,这种真人秀由于在节目中出现了真实手术中的血淋淋的场面,所以一经播出就广受争议。
   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交换空间》属于装修类真人秀,每次节目有两户家庭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相互交换房子,在一定的预算中重新装修对方的房子,而电视台则全程记录整个过程。
   生活调解类真人秀真实地记录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以解决家庭、婚姻中的矛盾为主要内容,如上海生活时尚频道的《心灵花园》就通过现场当事人讲述,相互之间争论,嘉宾调解等方法,解决家庭、生活中出现的种种感情危机,显得比较真实。
   旅游类真人秀节目展现了普通人在旅游时候所经历的一切,不仅具有真人秀的特色,而且还起到了介绍风光的效果,相比一般的风光纪录片更能够吸引观众。如上海东方卫视的《花样爷爷》就是由东方卫视和韩国《花样爷爷》原班导演团队一起合作打造的节目,参与者都是平均年龄超过76岁的老年人。
  
   介绍了那么多国内真人秀节目的种类之后,我们该来说说这百花齐放的真人秀节目中呈现出的问题和引发的思索了。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虽然目前国内真人秀节目的数量很多,但是这其中我们中国自己编创的原创类真人秀节目却如同凤毛麟角。根据乐正传媒研发与咨询总监彭侃统计得到的数据看,2014年国内各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播出的节目中,和国外有版权合作的节目有63档,在全国综艺节目中占了90%,其中32档为2014年引进的新节目,而31档节目为延播的模式节目。令人吃惊的是,绝大多数的真人秀节目都能够在国外找到和它类似的版本,比如我们熟知的老牌益智游戏类节目《开心辞典》,其实就是模仿英国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湖南台的拳头节目《超级女声》,模仿的是《美国偶像》。可叹我国真人秀节目虽然数量很多,但是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引进版权,这不禁要让人发问,大中国人才济济,难道就连一档像样的真人秀节目都没人设计得出来吗,“拿来主义”固然好,但是什么东西都伸手问别人拿,中国人的脸面何在呢?
   不过,令人鼓舞的是,广电总局对电视节目的引进提出了限制,2013年10月广电总局“加强版限娱令”发出,明确规定了每家卫视每年新引进的国外版权模式节目不得超过一档。可以看出,广电总局这项命令的发出其主要目的其实就是为了鼓励原创节目的生成。只可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电视台知道单纯地购买版权不好使了,于是就改成了和国外版权方联合研发或者联合制作的形式。这类联合制作的节目都是以一个成熟的原版节目为基础,在支付了版权费用的前提下,由原版制作团队派出一些核心的成员,再加上中方的创作团队人员,大家一起合作解决节目如何本土化的问题。虽然添加了一些中国元素,不过在基本内容和形式方面还是换汤不换药的。例如国内超人气节目《奔跑吧,兄弟》就是浙江卫视和韩国SBS原版制作团队联合制作的,双方共同出主意,根据节目制片人俞杭英所说,韩国团队的人数并不少,占了总创作团队的三分之一左右。
   更加令人感叹的是,某些电视台想要增加收视率,但是又不知道该如何编创原创的精彩节目,而迫于限娱令和资金等方面的问题,他们又不能直接购买国外节目,于是它们竟然玩起了“李逵”和“李鬼”的把戏。可叹很多国内红起来的真人秀节目本身就是模仿国外形式的,但是就是这些节目,它们自己也遭到了别人的模仿。个别电视台跟风模仿那些已经红起来的节目,用克隆节目来假充说是自己原创的节目,有些节目模仿的手段甚至相当拙劣。例如浙江卫视的原创亲子户外真人秀《人生第一次》自称原创,但是看过的观众都说模仿痕迹好重,跟《爸爸去哪儿》简直一模一样,只是将原本的爸爸“单打”变成了爸妈“混合双打”而已。这类例子比比皆是,君不见《超级女声》流行之后,选秀节目满天飞,据说曾经在一年之内先后启动的类超女选秀节目达20多个;君不见《非诚勿扰》横行天下后,各种婚恋类节目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呈现出了全民争看谈恋爱的场面。更可笑的是,当《中国好声音》炒红了一个“转椅子”后,其他节目也争相将椅子转了起来,如《约会万人迷》就是其中之一。这不觉要让人感叹,国内编导的创意都到哪里去了,难道就连一把椅子都要跟风模仿吗?这样做的结果最终只能导致观众的视觉疲劳,让他们按下手中的遥控器,换台是必然结果。
   我们刚刚也分析过,真人秀节目要以“真”取胜,那么我不禁要发问,靠模仿克隆得来的节目,也能够算是“真”吗?
   真人秀节目之所以吸引人,就在于它和其他节目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它是真实性和戏剧性的融合,真人秀节目其实和纪录片很类似,它记录了参加者在一定规则制约下的表现。有的时候它甚至连主持人都不需要,用全程跟拍的形式来摄制,摄制人员躲在暗处,不会干涉并左右参与者的行动。而且真人秀节目的结局是开放式的,不到最后关头不会有人知道最后的结果究竟如何,就连编导自己都不会知道。但真人秀节目和一般的纪录片又有不同,因为它存在戏剧性,参与者所处的是一个游戏的生活环境,事先有制定好的游戏规则,而并非完全的真实状态,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存在。由此可见,真人秀节目的确是要“制作”出来的,而不是纯天然、不加添加剂的。但是不容忽视的是,那些所谓的“添加剂”规则在制定的时候也必须是接地气的,必须接近中国人民的真实生活情况。所以中国的真人秀节目要显得“真”,那么单纯克隆是不够的,要“真”就要从节目中体现出真正的中国特色来。
   国外真人秀节目有很多游戏环节的设定都是完全为了提高收视率而定的,并没有考虑精神和情感层面的因素。所以在类似《阁楼故事》等节目中,参赛者为了能赢,会不择手段,会勾心斗角,会上演一幕幕活报剧,但是这些和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不相符合,也很难在节目中体现和谐社会的正能量。
   例如山东齐鲁电视台曾经推出过一档叫做《交换主妇》的节目,模仿了英国的《换妻》。但是谁都知道,在中国要真的“换妻”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不管是国家法律还是传统伦理道德都不允许照搬西方节目的思想观念,所以这个节目其实只是“做秀”而已,借一个噱头吸引观众,并非真正地交换妻子。湖南经视曾经推出过一档叫做《完美假期》的节目,然而这个假期却并不“完美”,反而让人作呕,甚至让观众觉得这是“一场令人恶心的人生丑剧”,因为它暴露了人性中的丑恶面目,甚至暴露了个人隐私。国人可以欣赏《甄嬛传》这样虚构故事中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但是如果在现实生活中也出现了这样类似的内容,相信有不少人是感到难以接受的。于是,这档真人秀节目毫无悬念地最终被有关部门叫停。
   强扭的瓜不甜,克隆来的外国节目必须要解决水土不服的问题,而中国电视人要通过不断本土化的过程让节目显得更加真实,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在这里还是必须要提一提全民都爱看的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它虽然也是舶来品,但是它却采用了一定的本土化手段,让节目显得更“真”,更符合中国国情,所以才能够赢得如此高的收视率,得到大家追捧。例如在四川的那集里,虚构了一个争夺火锅配方的故事,火锅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特色食物,而节目最后争斗双方必须要将火锅配方融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的美味配方,这体现了中国人兄弟同心的精神理念,更容易让人接受。又如在六一儿童节专场中,一些队员选择牺牲自己来纠缠住怪兽,拖延时间,让Baby能够有机会找齐所有的照片,打败怪兽,这种参与者在不经意间体现出来的牺牲精神也能够对孩子起到正面的影响。
   由此可见,国内真人秀节目要真正吸引观众,就必须做到本土化,本土化除了可以体现中国人崇尚的传统美德外,还应该符合中国国情,用这种“真”来吸引观众。如浙江卫视播出的中国首档医疗人文真人秀节目《因为是医生》,就扣紧了中国社会的一个真实的重要社会问题“医患关系”。它让观众了解了医生是如何工作的,让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医生,对解决医患矛盾,促进双方理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对于中国真人秀节目而言,除了“真”得不够以外,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秀”得过头。在传播市场化和媒体产业化的趋势下,国内很多真人秀节目都在最大限度内挖掘节目的市场价值,有的时候,为了吸引观众注意,甚至故意做秀,为博眼球而不择手段,有很多真人秀节目中甚至还出现了较多负面新闻。比如大名鼎鼎的《超级女声》就是如此,曾经看到过一篇报道,说超女的粉丝们疯狂崇拜偶像,以至于做出了很多不可思议的疯狂举动,有的粉丝为了让自己喜欢的偶像能够得到更多选票,甚至当街抢夺路人的手机来给自己喜欢的偶像投票,更有甚者还花了数十万元购买手机卡为偶像投票,这不仅严重影响了真人秀节目所应该有的真实性,更产生了不利于真人秀节目发展的负面新闻。
   如果说这还是某些粉丝过激的行为,电视台和节目组难以控制的话,那么有个别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竟然还故意制造一些新闻,那就让人大感震惊了。例如有一个叫做《中国星跳跃》的节目,只要在网络上搜索这个节目,就必然会跳出不少和它相关的负面新闻。有的说该节目故意挑选高龄的选手,让64岁高龄的牛群参加十米台跳水,简直就是不顾人的生命安全;有的说该节目中陈光标选手为了吸引观众故意搞怪,过于做秀;有的说模特周韦彤泳衣险些脱落,根本就是在挑战娱乐节目的底线。众说纷纭,不觉让人感慨,靠负面新闻支撑起来的真人秀节目,真的好吗?还有一档招聘求职类的真人秀节目《非你莫属》也因为其负面新闻遭到了大家的质疑。这负面新闻的焦点围绕主持人的一张口无遮拦的利嘴。李开复在微博中公开向《非你莫属》开炮,发起了“万人实名抵制《非你莫属》”的投票,称“主持人强势刻薄、缺乏基本尊重,骂求职者狂妄无知,言行不一。节目频频鄙视求职者,传递负面职场文化。”不知该节目的主持人是不是为了制造新闻而故意在节目中用那些苛刻的言语,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个问题真的值得思索。
   另外,《超级女声》、《加油,好男儿》、《莱卡我型我秀》等选秀节目流行之后,吸引了很多的青少年崇拜偶像,但是这些节目中“秀”的成分过重,也伴随产生了一些社会问题。例如这些节目过分“秀”才艺,让个别青少年觉得里面的超女、快男除了唱歌什么都不会,但是却能够一夜成名,甚至赚到很多的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世界观、社会观和人生观,甚至还令一些学生因追求“秀”场人生而荒废学业,一味追求成名。另外,在国内某选秀节目中,还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那就是选手拼命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以至于让观众认为在这个节目中如果要出彩,就必须拼“穷”、拼“惨”,最好是全家生病,甚至父母双亡才好,为了上节目就要将家里人的性命都豁出去。如果说这些选手说的都是真的,那么电视节目的编导组故意选择这样一些有特殊境遇的选手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自己的悲惨往事,他们的目的就值得思索了。这样的节目唯一的目的就是求“秀”,以“秀”悲惨来博收视率。
   由此可见,个别真人秀节目因为过于做秀而“秀”出了一些和社会现实不符,甚至是错误的思想观念,和电视节目宣传社会正能量,树立正确社会观念的基本理念大相庭径。
   有的时候,为了“秀”得更好、更完美,节目组甚至还采取了一些手段,破坏了节目的“真”。由于中国综艺节目长久以来的传统就是要将最好、最美的一面展现给观众,所以这就使得很多原创真人秀节目为了制造“秀”的效果而采取一定的手段来人为干预节目的真实性。比如有的节目组在挑选选手的时候,往往会特意挑选那些长得漂亮、才艺出众的选手,如果这是选秀类真人秀节目,那么也情有可原,但问题是类似《非诚勿扰》、《百里挑一》等婚恋类节目也如此选择参加者,这就让人困惑了。所有的男嘉宾都是高富帅,一个个都有钱又有型;所有的女嘉宾都堪称白富美,个个长相秀气、言语犀利,他们自身条件那么好,难道还需要靠电视节目来相亲吗,那些长得歪瓜裂枣的、口齿不清的、羞涩木讷的,都去了哪里?
   “秀”得太过火了,那么就会损坏节目的“真”,破坏了真人秀节目积极向上、挑战自我的原始意义。真人秀节目之所以充满魅力,就是因为它要用摄像机记录下每一个参赛者真实可信的行为举止,但是中国一些真人秀节目却为了“秀”得好看而人为进行节目干预,只选择他们想选择的人群参加节目,这恐怕不是创编真人秀节目的初衷吧。真人秀节目应该很好地体现观众的参与性,体现零门槛的参与条件,内容应该趋向平民价值取向,这才是真人秀该做的啊。参加节目的选手应该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从普通人中间选择出来的,他们不是演员,他们应该代表了观众的一份子。
  
   由此可见,国内真人秀节目虽然如火如荼,但是缺乏“真”和过于“秀”的问题还是值得大家三思的。
   为了更好地发展国内真人秀节目,真人秀的策划团队应该更加专业化,要知道,在国外有很多电视节目的创编已经从原来的个体策划转向了集体研发,一个好的节目往往拥有一整个创作团队,大家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但是这一点国内很多真人秀节目都无法做到。根据央视研究室的不完全统计,全国已经有三十余家电视台有了电视研发机构,不过很遗憾,这些机构一般都只是进行节目评估、学术研究等工作,它们都只是纸上谈兵,挂着羊头卖狗肉,根本就不进行真正的研发工作。
   另外,国内真人秀节目往往比较忽视产业化的作用,仅仅只是推出节目而已,国外的情况则和国内不太一样,如《美国偶像》节目的前四季在广告、唱片、纪念品、门票等方面的全球收入就超过了9亿美元,这些收入远远超过了销售节目本身的收入。要知道,真人秀节目的盈利模式应该是多元化的,除了靠传统的播放节目来盈利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盈利方式,比如广告商的投入,媒体整合传播拉动节目营销等,都是盈利的方式之一。
   当然了,要让策划团队更加专业化,要建立产业链,这些都是高级阶段应该做的事情了,对于我们中国真人秀电视节目来说,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应该从节目本身入手,搞出真正像样的、而且能让全民都high起来的真人秀节目。
   真正精彩的真人秀节目不仅要吸引观众的眼球,更要体现社会正能量。低俗的节目虽然能够暂时吸引一部分观众,但是如果观众看累了、看烦了,就会一脚将它踢开。这样的节目不可能是真正的长寿节目,这点我们从某些选秀类节目的兴起到渐渐偃旗息鼓就能够看出端倪。好的真人秀节目要禁得起观众细细品味、仔细咂摸,要起到传承文明,体现正能量的作用。
   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节目都在努力向这个方向发展了,例如湖南卫视的《奇妙的朋友》告诉大家人和动物之间要和谐相处,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而科教频道推出的《发明梦工厂》则鼓励民间创新,让民间的发明达人和投资者形成对接,不仅让民间发明家能够找到自己的投资者,更用发明家们的事迹来激励并感染观众。央视的《出彩中国人》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各行各业中的劳动能手和行业标兵,它所推出的“出彩中国壹家人公益行动”更是让整个节目体现了公益性,根据网络上的资料显示,该节目仅2014年就获得项目资助200万元,实施了公益救助活动63次,起到了积极进步的作用。
   一些电视台之所以会引进外国节目,主要就是想利用国外成熟的模式,换句话说就是花钱买省心,他们引进了一台节目之后,就只要照着做就行了,不用考虑节目的内容、形式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了。但是我想说的是,创新,难道真的就那么难吗?
   中国真人秀节目舶来品居多,但是模仿得再好也只是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为什么我们就不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多创造一些好节目呢?当然了,由于国内真人秀节目相比国外起步得晚了一些,所以说实在的,容易想到的花样都被全世界的同行们琢磨光了,在这种情况下要想出一个全新的节目真的不太可能。可是,如果我们仔细一想的话就会发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直都是神秘的、不为外国人所了解的,如果国人能够从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做文章的话,那么必然会研发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真人秀节目。
   例如当年有一个很红的真人秀节目,叫做《红楼梦中人》,从《红楼梦》这个中国特有的名著出发,在民间掀起了一阵学习红楼知识的热潮。而天津卫视的《国色天香》让选手将流行歌曲用戏歌的形式演唱出来,不仅充满了新意,更能够起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效果。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在比赛形式上也有所创新,改变了传统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台上PK,台下投票,评委点评的单一模式,它采用的是选手和导师捆绑的方式,如果选手被淘汰的话,那么相对应的导师也会被淘汰,这种形式相对来说是较为少见的,也吸引了一部分观众。湖北卫视的《中华好诗词》则采用诗词接龙、问题回答、原创诗词等多种形式,让选手和明星关主PK角逐,而在近期的“诗词王中王”特别节目中又采用让选手和明星关主结对子参赛的方式,在形式上也有一定的创新,不仅如此还很好地推广了诗词这个中国传统文化。由此可见,创新其实一点都不难,关键是看编创人员想不想创新。
   国内自主真人秀节目如果要想在国际上取得一席之地,不仅要吃透洋模式,扔掉拐杖,自己办节目,更要努力向国外输出版权,让外国人也知道,咱们中国也有自己的节目。
   不过,要让节目国际化,这可不是很容易就能做到的,除了节目的内涵以外,节目制作的精良程度也是很重要的考察方面。真人秀节目和其他节目相比,制作难度会更加大一些。别的不说,光说搭建拍摄场景,就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尤其是那些野外生存类真人秀,那就更了不得了,设备投入需要投入不少的资金。如果节目中缺少必备的摄影设备和监视镜头等,那么就会在参加者有“戏”的时候没有抓拍到精彩的片段,导致节目不够精彩。而且,由于国内很多电视台在真人秀节目方面还在摸索阶段,所以不如国外专业人士有经验,摄影师往往无法跟拍到选手最出彩的镜头,缺乏对参赛者从表情、动作、言语等全方位展示。少了细节,再加上编导对于节目环节的设置经验不足,导致设置的游戏环节不够丰富,令节目结束过早,这就使得后期剪辑人员不得不添加一些空镜头,又或者选择插入一些选手喘气、呆坐、赶路等信息量不大的场景,令整个节目显得过于拖沓,缺少热点,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由此可见,要想让节目精彩起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要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原创的真人秀节目,这条道路任重而道远。不过好在国内已经有敢为天下先者了,据说《中国好歌曲》已经被英国国际传媒集团ITV旗下发行部门确定购买,这可以说是中国真人秀节目中的一个典范了。
   真人秀,求“真”还是求“秀”,照我看,应该既有“真”也有“秀”。真人秀节目要“真”,要展现真人生,体现真性情,昭示真道理;同样,真人秀节目也要“秀”,要秀出自我风采,秀出中国特色,秀出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真”与“秀”合二为一,这才是真正的真人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