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人生境遇的秘招之十

 生活哲理与健康 2022-06-10 发布于广东

在《改变人生境遇的秘招之九》及之前的几个话题中,我们都聊到一个人的人生境遇都与“气”有关,最终的指向也都集结于一个“气”;这应该是确确无疑的。現当代关于人的心理学、行为科学,也都有很多的研究发现、资料可资佐证。

对于人体的这个“气”的探究,各民族的科学文化应该也都有所涉及的。我们所尊崇的儒释道三家,也不乏这方便的探微和颇具独特的见解;尤其是我们的道家文化及后来由道家文化的发展分流演变而形成独立的中医科学和中医养生文化,更为重视从人的“气”,来观病诊病治病和练气修功保健养生。“望、闻、问、切”的这四种中医诊病手段,都离不开对“气”的研判和诊识。诚然,这个的“气”,是侧重于人体的病气的。

现在,我们聊的这个影响和障碍人生境遇的“气”,自然也是侧重于人的心理、心情、心态、心志方面的,一种不太正、不太正常的“气”;也可说是心理、心情、心志方面的病气。这种病气的郁积、郁闷、郁结得过多、过久,也不是什么的好事,它也会严重影响、引发和促成人体身心的不健康,百邪来侵,百病来缠,人生的命运当也更为多舛。这就不再仅仅是什么人生境遇顺与不顺、畅与不畅的问题了,更是关乎人的身心健康的大问题。这亦是题外之话。

我们还是回来聊一聊,有关人生境遇的这个“气”的问题。哪关乎人生境遇的这个“气”,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呢?当然主要指的就是“心气”。没错,就是“心气”。但凡”心气”有如下十种表征或現象的,都要尽可能戒除,或尽可能忍修。一是“心气”高,二是“心气”盛,三是“心气”多,四是“心气”短,五是“心气”粗,六是“心气”苦,七是“心气”浮,八是“心气”馁,九是“心气”小,十是“心气”沉。

我们先来聊“心气”高这个问题。“心气”高的人,往往在某一方面具有一定的才华和本事,有的甚至是大的才华和大的本事。但是“心气”过高的话,往往也容易心高气傲,恃才傲物,在待人、待物、待事方面,时有这也瞧不起,哪也看不惯,不免常常有失之于偏差、偏颇、偏狂,不能趋于中肯、公允、平和。有的更是恃才而骄、而傲,更容易产生无谓的固执已见,自认自已比谁都更聪明、更有学识、更有智慧、更有谋略、更有本事、更有能耐,别人再好的意见、建议,再好的建言献策,都难听得进去,更不会轻易接受、采纳,唯有自己的想法、谋略,是最好的,最妙的,最为是上上策的。这不仅误人、误事,也往往误已。

三国蜀相诸葛亮,是够足智多谋的了,被誉为天下的能臣,古之明相,辅佐刘备一路创业开业,据蜀、立蜀、有蜀,三国之势遂成,三足鼎立见时显世,南征北扩,气欲呑魏,心气不谓不高,气志不谓不大,但气志却不能酬。这诚然,也不失他的明臣、忠臣之声、之誉。刘备的三顾茅庐,我们也熟烂于肚;诸葛亮的羽毛扇,我们也可常常当作玩耍随时左扇扇右扇扇;他的诫子书,也自是古今流芳,最是值得我们反反复复沉思默想。

然而,他的挥泪斩马谡,有人说他是错位用人,任人为亲、纸上谈兵之使然,当然也有其理有其据,我却言他是“心气”过高之固然,亦可辟为一家之言。诸葛亮“心气”高,恃才傲物,认为自己的决策、决断更英明,朝中无人可比,无人可敌,也是有其理有其据的。对于重用马谡一事,前有先主刘备遗言,他不当回事;战前有明臣建言他不听,自决自断自定要以马谡为先锋。诸葛亮以马谡为先锋、镇守街亭,自然也有他的一定的依据和道理的:

一是诸葛亮南征之时,马谡的建言献策,诸葛亮听了,也采纳了,大获其胜,终定南方;诸葛亮自然心中有存、认定马谡自是了得,有才有能,不可不用;

二是诸葛亮以马谡为随军参谋,常常在一起谈事论事,通宵达旦,马谡之言、之说、之议,诸葛亮当是首肯、敬重、也服,当认马谡是有才学、有才华和有本事的,且年纪轻轻;这才学、才华和本事,可能还不亚于他诸葛亮,甚至有的远见卓识还在他诸葛亮之上,此怎么不用?

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加压、加担子,放手、放在第一线历练干部、培养人才。就凭这两条,他诸葛亮用他马谡,当是他诸葛亮的卓识远见,就是比你任何一位都要强。这也就是他“心气”过高,心高气傲,恃才傲物,固执己见,重用马谡的根本原因。

街亭失守、泪斩马谡,他诸葛亮当然有责。诸葛亮在上疏中,也何不违言明言自已有咎,自愿自贬官职。但我以为这也仅是问题的一面。诸葛亮有咎有责,他也能事后自我检讨,说明他诸葛亮也不愧于一代明臣。

而马谡呢?他自身的责任应为更大,咎由自取当不为过。他马谡也是“心气”过高之人,加上他年青,年青,又有一肚子的才华,“心气”当更高,恃才更傲物,心高更气傲,立功建功更心切,但他并没有把诸葛亮的吩咐、交带、命令放在眼里,放在心上,不听节度,还有可能是自认比诸葛亮高明得多、英明得多,自以为是,高看了自己,低看了诸葛明公。这当然也有他马谡自以为是的理由:

一是他马谡论兵论事论道滔滔不绝,诸葛亮都佩服,常常与他议事言谈通宵达旦,当然自认比诸葛亮不差,或者还比诸葛亮高;

二是诸葛亮南征功成功建名就,是他马谡献的策建的言,诸葛亮也是听他马谡的。有这所谓的“底子”或“底气”,他马谡“心气”当然更高、更浓,正所谓的趾高气昂、气扬、气飚,其他人的话,哪怕是他诸葛亮明公的话,自然也都是听听而已,有若水淋鸭背,哪还那么容易放在心上?这也就是他马谡大败失守街亭被斩的主因。

有兴趣的诸君,敬请关注公众号巜反浮正文》,精彩不负君厚望,关注点阅当受益。逐后奉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