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1年福建八旬老人临终前,爆出百万天价保险需连缴20年,引家属怀疑

 竹隆居士 2022-06-10 发布于福建

前言

保险,本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风险保障机制。可在部分“无良”公司的运作下,“保险”几乎成为了骗子的合法称呼,是一种“保证有风险”的投资。

曾有人开玩笑地说道:

“保险覆盖范围很大,只有两不保,就是这也不保,那也不保。”

这在当时还曾掀起轩然大波,不少受害者纷纷“现身说法”,可随着国家的整治后,保险又出现了“质的飞跃”-------交钱可以,赔钱不行!

生活在福建的王女士,就遇到了这样一件很是离谱的事情。

看着家中爷爷留下的一张百万保险单,尤其当看到保险单上投保二十年的期限,她不明白保险公司当初为何会同意,一位七旬老人投保二十年。

这让王女士的心里,不免直打鼓。

文章图片1

可眼下爷爷已经过世,王女士一时间面临“人财两空”的局面,多次登门与保险公司商议无果后,无奈的她只好拨通了银保监会福建监管局的电话。

那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为何这位已经过世的老人,会有一张需要连续缴纳二十年的天价保险单,这背后究竟有何隐情?

我们且从2021年,在福建省一家医院里,一位八旬老人的临终遗言说起。

老人过世,引出离奇天价保单

2021年,在福建的一家医院中,王女士看着病床上日渐衰弱的爷爷,心里很不是滋味。

王女士虽然明白爷爷的病情已经再无回天之力,但还是如同没事一般回到病房,还让爷爷好生养病,善意地谎称老人病情是能得到治愈的。

然而,如此谎言又如何躲得过王老先生的眼睛,他明白王女士不过是让自己心宽而已。

眼看子女都一直守着自己,王老先生知道,自己只怕已经走到“时日无多”的境地了。

文章图片2

想到这里,他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将身后事交代了。他用仅剩的力气说道:

“2009年的时候,我以你奶奶的名义给你买过一份保险,我走之后,你别忘了把当初所缴纳的保险金额取出来。”

说完如释重负的王老先生,便躺在病床上昏睡而去,之后他的身体就一直不断恶化,最终不幸过世。

等到王老先生葬礼办妥,家人们收拾他的遗物时,王女士才突然想起了爷爷生前交代的“保险单”的事情,她当即在遗物中搜寻着这一张单子。

历经多时的搜寻后,王女士终于找到了爷爷所购买的泰康人寿保险单,可保险单上的金额和数据,却让她大吃一惊。

原来,这一张保险单的额度竟高达一百万,这让王女士的头脑发懵。

爷爷当初购买如此高额的险种,却不与自己商议,这又让她感到有些匪夷所思。

文章图片3

然而,随着王女士的进一步审阅,她发现这张保险单大有问题。

首先就是,这张保险单上的缴费年限十分冗长,长达二十年之久。

要知道王老先生购买时,已是年过七旬的年岁,而且还身患重病,二十年的交保期限对于老人来说,有些不切实际。

其次,保险单上对于投保人和受益人的条款标定也是极为“夸张”。

算下来,王老先生需要每年缴纳5万元,缴费期限为20年。可王女士又仔细看了看,发现这份保险单上的收益,几乎等于没有。

随后王女士还发现,保单上对受保人也就是自己奶奶的身份注释,竟是一位年入百万的古董商。

带有欺骗性质的险种,加之虚假的身份信息,让王女士对于爷爷在购买保险时的自愿性,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持单质问,保险公司耍“无赖”

有了这样的怀疑后,王女士开始对保险单展开了全方位的观察,在她细心的审阅下,保单上的端倪,开始接连浮出水面。

文章图片4

第一点,就是保单合同的签名存在着巨大的问题。

根据王女士的比对,她发现保单上的“投保人签名”、“被保险人签名”以及“法定监护人签名”,三个签名栏下的签名笔迹几乎一致。

而且根本没有摁手印,这说明合同很有可能是有人代签的。

这就引出了第二点问题,既然合同的签署存在着大问题,那这份保险合同为何还能正常生效呢?

而她的爷爷甚至已经连续交过五年,虽然目前属于断缴状态,但总共加起来也交了有二十五万的保费了,这让王女士百思不得其解。

抱着这样的疑问,王女士拨通了保险单上的服务专线,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

然而,令王女士没想到的是,她才刚一提出诉求,电话那头的泰康人寿便当即表示:

当初为王老先生办理保险业务的业务员已离职,他们对当时的具体情况并不了解,让王女士另寻他法。

这让王女士有些愤怒,“临时工”论竟已然出现在保险行业,更加肯定了王女士先前的猜想,即自己的爷爷是被泰康人寿给“骗”了。

文章图片5

王女士当即上网查询到了泰康人寿的全国热线,并且直接拨打了过去,心想泰康总公司可以“解惑”,甚至还想着在总公司面前对福建分公司进行投诉。

不过,王女士显然将事情想得过于美好了,总公司的客服虽然态度很好,可却并不能解决问题。

他们先是让王女士提供保单信息,经过一段时间的查询后,又来和王女士说了一大段“官方废话”。

无论王女士如何提出诉求,对方都秉持着“能拖则拖”的心态,让王女士颇为火大。

愤怒的王女士直接挂断了电话,转而再次拨打福建分公司的电话,这次她不再抱有询问的态度,而是直接质问分公司打算如何解决。

泰康福建分公司却坚持先前的定论:办理的业务员已离职,公司方面爱莫能助。

王女士对此早有预料,她拿着电话沉声道:

“如果你们还不能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我就走法律途径了。”

听到王女士这样说,泰康福建分公司随即转变态度,并承诺公司这边一定会负责到底的。

甚至还提到会派遣专人上门处理,让王女士等待几日。

王女士不想听他们废话,在得知有人会来处理后,就将电话挂断了,在家中等待着泰康工作人员的上门处理,内心对于这个保险公司也是失望至极。

然而,令王女士没想到的是,这只是泰康分公司的一次“缓兵之计”而已。

文章图片6

经历多日的等待后,果然有一位自称专属客服的泰康工作人员登门了,王女士开门见山地提出了疑问,首要的就是为何合同会得以生效。

不想工作人员却玩起了“偷换概念”,他表示:

“暂且不论是否为代签,根据《保险法》相关规定,这份保单已经连续五年缴费,并且付款账户都是投保人的存折,视为对保险合同的确认。”

一开始,对合同相关法律法规并不熟悉的王女士,被这句话给唬住了。她让工作人员提供缴费明细,可对方显然是有备而来,一张历年的缴费单直接递交给了王女士。

缴费明细上显示,确实是从她奶奶的账户上进行划款的,但却不知道具体是谁进行汇款操作的。

所以,针对保单缴费的问题,王女士赶紧询问了自己的母亲,可母亲却表示,王女士奶奶的存折,一直都保管在王老先生那里。

王奶奶自己是难以完成汇款的,所以这个“按时划款”,就显得有几分莫名其妙了。

文章图片7

毕竟,王老先生自己也有存折,他以老伴的名义为子女购买保险,又为何非要把流程弄得如此复杂呢,须知如此操作下,王老先生并不能获得半分好处。

眼见王女士在这一点上有了疑心,工作人员又进一步表示,他们在合同签订后,曾致电进行过受保人回访确认,得到的答案并没有问题。

泰康保险公司,甚至还表示他们会在“合适”的场所,提供回访音频。

就是这一“多余的解释”,让王女士如梦初醒,她赶紧询问自己的奶奶是否确有其事,谁知王奶奶却矢口否认,当即表示自己根本没有接到过相关回访电话。

于是,王女士转而向工作人员索要回访记录,对方开始显出了几分为难,这一文件的真实性也逐渐成谜。

到了这一步,王女士终于意识到,对方根本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相反对方是为了再来“骗”一次。

而工作人员似乎也感觉到王女士“醒”了,最终选择悻悻地离开了。

文章图片8

王女士深知泰康人寿毕竟是一家全国性的大公司,眼下这“店大欺客”的桥段,光靠自己一人的力量,肯定是无法撼动这颗大树的。

左右为难之际,王女士将希望寄托到了当地媒体身上,希望借助媒体的影响力来帮助自己 解决困局。

媒体介入,保险公司“认怂”

在王女士的联系下,一家福建媒体表示愿意帮助王女士进行维权,记者很快就来到了王家。

记者查看了王女士手上的资料,又听了王女士对“协商之路”的描述,深知王女士的爷爷或许是陷入了“保险诈骗”之中。

有了如此了解后,记者当即带着资料找到了泰康人寿分公司,谁知对方才听说是为了王老先生的保单而来,便直接拒绝了采访的请求。

同时,他们还表示自己公司已经在与王女士进行积极沟通,可王女士这边却是没有半个来电。

文章图片9

记者随即将这一情况写成了新闻稿,发布在了当地的媒体平台上。

由于,我国已逐渐面临“人口老龄化”,近年来的老年人诈骗案层出不穷,听闻可能出现了新型的“保险诈骗”,王女士家的保单案在当地论坛迅速发酵。

不少当地人都在论坛中发表着自己的看法,这其中不乏一些受害者纷纷“现身说法”,其中更有网友犀利地指出:

“你一个人,斗不赢他们一群人的”。

这位网友表示,目前很多保险公司都有专门的团队,他们在制定保单条款时,早已将一切都设计好了。

无论是躲避赔偿,还是后续的法务维权,一切都在保险公司的掌控之中。

还有网友说,泰康人寿近几年对老年人的投保手续很简单,他们就是借此大肆敛财,完全就是对“保民”的不负责任。

文章图片10

对于泰康人寿的“黑幕”,网友们众说纷纭,不过大家总得还是劝王女士要强硬解决,必要时候可以寻求监管机构的介入。

记者抱有同样的态度,所以在没有采访到福建分公司时,记者直接将王女士的情况,上报到了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建监管局。

听闻了记者的“代投诉”后,监管局表示可以鉴定是谁签的字,因为《合同法》的规定中,并不像泰康工作人员所说的“支付即为认同”,关键还在于“谁签字谁负责”。

如果保险合同上不是王老先生本人的签字,那就说明这份保险合同从一开始就是不合法的,王女士是可以直接对泰康人寿提起诉讼。

当地记者得到监管机构的答复后,仍觉得不稳妥,随后又咨询了几位“业内人士”。

在资深保险人的明确表示下,记者了解到保险公司在为70岁以上老人或者未成年人投保时,通常都会录音录像,以此减少保后争议。

文章图片11

这对于王女士无疑是雪中送炭,有了这些维权底气后,王女士在记者的陪同下,再次来到了泰康人寿福建分公司。

分公司工作人员眼见王女士再次登门,并没有丝毫改变,他们一再强调当初办理业务的工作人员已经离职,具体的办理过程不得而知,他们对此也很无奈。

可王女士显然没有工夫听他们的托词,直接要求泰康保险分公司提供办理业务时的录音录像。

王女士果断的态度,也让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愣住了。但随后,他们就表示录音录像是可以提供的,但需要去调取相关音频文件。

王女士强烈要求马上就调取,并且还表示要将自己母亲也带到这里,一同对保险公司的音频进行“鉴定”。

泰康保险分公司深知王女士这次是有备而来,于是开始“服起了软”,他们向王女士表示,愿意赔偿王老先生所缴纳的部分保费。

文章图片12

经历了前几次的“挫折”后,王女士已经失去了对泰康的信任,她直接反问分公司工作人员,具体要赔偿多少已缴保费。

2021年10月份,泰康保险分公司给出了最终的补偿金额:15万元人民币。

可要知道王老先生当初已经连续缴纳了五年,所缴金额核算下来总计达25万元,且不谈这其中利息和货币贬值的考量额,就光说本金都相差10万元之多。

王女士对此十分不能接受,她认为己方根本没有过错,凭什么要承担这10万元的损失,所以直接回绝了补偿,要求泰康分公司提供录音录像。

最终,无计可施的泰康分公司仅提供了录音文件,可王女士和母亲一听,就分辨出这并非出自王老先生的话音,泰康分公司居然玩起了“偷天换日”的伎俩。

文章图片13

事到如今,泰康人寿福建分公司竟还如此没有诚意,大失所望的王女士直言,她怀疑爷爷就是在分公司的连哄带骗下,才同意签订合同。

“心急”的泰康人寿,甚至还伪造了相关的受保人身份信息。

比如她奶奶的职业本是一名退休工人,退休工资也仅有2000元左右。可在泰康分公司的包装下,直接成为了一名年入百万的古董商人。

又如保险合同上的签字,都是泰康人寿在未得授权的情况下,擅自签上去的。

他们拿准老人读不懂条款的弊端,据此将保险时间写为了二十年。

如此一来,无论是投保人还是收益人,肯定都无法“按时”完成合同约定,最终所缴的保费,就极有可能成为了对保险公司的“资助”。

王女士据此进一步提出,她要求泰康寿险全额退赔二十五万元的保费。

文章图片14

不过,这一要求被泰康人寿拒绝了,泰康方认为保险合同合法有效,退款要按照公司规定进行处理,即不可能完全退赔保费。

此刻的泰康寿险仿佛煮熟的鸭子一般,就是不愿意完全退赔王老先生所缴纳的保费。

王女士也逐渐失去了耐心,她直接要求泰康保险与她一同到司法机关鉴定签名字迹,并以诉讼的方式进行裁决。

听闻王女士准备进一步上报监管机关,泰康人寿分公司也有些慌张了,他们当即表示愿意与王女士进行调解协商。

可“心灰意冷”的王女士,早已不愿意与他们再做纠缠。

分公司工作人员眼看王女士这次是“来真的了”,最终只能选择妥协。

他们希望同王家人一起,前往福建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服务中心,进行协商。

王女士也并非胡搅蛮缠的人,听闻泰康人寿愿意从公解决此事,便也就爽快应允了。

文章图片15

调解当日,王女士带着母亲随记者来到了当地的消费者保障中心,可泰康人寿的工作人员才看到记者,就表示他们只想和当事人单独调解,不愿旁人在场。

为了保证调解的顺利进行,记者最终选择退出了现场。可记者也担心王女士再次蒙骗,所以向负责调解的公职人员透露了一些情况。

就如泰康人寿违规办理保险合同、伪造签名和录音文件、以及不积极配合王女士维权等情况。

在这些资料的佐证下,王女士最终完成与“一群人”的对抗。经过消费者中心的调节后,泰康人寿分公司同意赔偿王女士,共计二十五万元的所缴保费。

至于利息这类的额外补偿,王女士显然已是不再“奢求”。

毕竟,这段时间的维权之路,让她感觉万分疲惫,如今能拿回爷爷被“骗”的保费,她已经十分满足。

结语

我们通过回顾王女士的维权之路,不难发现,目前一些无良的保险公司,确实会利用老人不清楚条款的弊端,来实施一些看似合法的“诈骗”。

对于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向家中的老人进行提醒教育,让他们切勿相信保险公司“天花乱坠”的描述,更不要取信那些无从查证的保险赔付案例。

因为这一切,都很有可能是保险公司为老人量身定制的“陷阱”,为的就是激发起老人“无保则慌”的心态,从而落入这一陷阱中。

等到最终赔付时,保险公司则会拿出数页的条款,以及消费者糊涂签下的合同,以此来搪塞消费者的索赔诉求。

届时,一众消费者,就极有可能走向“自食其果”的境地。

毕竟合同是合法的,签名也是有效,唯一不对劲的是保险公司先前的夸大,可合同已签,保险公司只需丢出一句“业务员离职”,便就能完成“金蝉脱壳”。

最终,留下的就是一众欲哭无泪的投保人。

文章图片17

而从这一件事中,我们也明白随时保持清醒的重要性:

不要相信天上会掉下馅饼,更不要盲目听从他人的建议。

须知保险并非越多越好,这是一项求精不求多的“金融投资”,与其盲目多选,不如自己对险种进行钻研,最后从中选择符合自己需要的保险。

否则,一味取信保险公司的话语,就会被他们代入到紧张的陷阱中,而在那种心境下,就极容易导致糊涂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