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历史  福建本地君 一年前 4热评 福建有着一千多年的移民史,其中包含了源源不断的北方汉民入闽史,以及福建汉民往省外海外迁出史。海南岛就是福建先民们迁居的主要省份之一,从宋朝开始直至清朝末年,大量福建人迁居海南,成为开发海南岛的主力军。 司徒尚纪《海南岛历代民族迁移和人口分布初探》有记载:“据抗战期间日本人在岛上调查,计由闽来移民为150万,占当时全岛人口235.1万的63.9%。”  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福建人迁居海南岛呢?原因有四。 其一,从征戍守。如海南岛大姓符氏,据陈长城《迁居外地的莆田人》记载:“符为莆田稀有的姓氏,海南岛文昌县符姓,自云宋天圣三年有符某征黎有功,封百户,入籍文昌县。” 其二,被贬或流寓者。如晋江人陈好初,据正德《琼台志》载:“在太学与陈东上书留复李纲。……商游于琼,占宅县之仓原,今(正德年间)其裔繁盛。” 其三,经商贸易。宋朝时期,海丝盛况铸就闽商遍地,海南岛许多特产源源不断输入中国大陆各地,其经营者主要是闽商。王象之《舆地纪胜》曾记载闽商从事槟榔生意“发过闽广者,不知其几千百万也。” 其四,农业开垦。海南岛荒田众多,福建地少人稠,是吸引福建移民的一个重要原因。周去非《岭外代答》载:“射耕人,本福建人射地而耕也,子孙尽闽音。” 宋代为福建人移民海南岛的高潮期,元明清时期,福建人仍继续迁居海南岛,其主要迁居原因为入琼为官或军队驻扎。明末清初,郑成功反清复明失败后,其旧部谢昌、杨义携将士登陆海南岛,后散居海南岛各地;清统一台湾后,在海南岛“招民垦荒”,福建客家人开始迁居海南岛。  海南岛的福建元素 福建人开发海南岛有着悠久的历史,留下了许多福建元素。诸如应用福建的地名,在海南岛行政区划图(1:100万)中有527个地名,其中有87个在福建地图中可以找到,还有诸如坑、围、塘、坡等聚落名在海南岛也很常见。再比如民家“木主牌”,这种风俗亦是由莆田人带到海南岛的。 当然,最主要的文化输出就是福建的方言,如今海南沿海地区几乎尽为闽语区。  莆田人迁琼 很多人都以为海南人的祖先均是来自福建闽南,说的都是闽南语,其实不然。在海南岛的福建移民中,莆田人占据很大一部分数量。 陈长城《迁居外地的莆田人》中记载道:“琼州沿海各县,氏族多来自莆田。”明朝时,莆田“黄重官琼州知府,莅官时,其夫人自云畏航海,劝黄令娶。黄重海娶海南民家女,生儿子。今黄氏在琼为巨族,三万人丁。”“海南岛临高县,1980年派人来莆了解莆田人民族姓原始,据该县人口50余万,有十几个姓的族谱,均云来自莆田。”  写在最后 由于闽南地区较具知名度,且明清时期郑成功旧部登陆海南时,其将士多为闽南人,故而让很多人误以为海南人的祖先均是来自福建闽南,其实大部分为莆田人。 至于海南地区的闽方言,既不是闽南语,亦不是莆田话,而是以福建方言为基础,融合当地方言,经过长时间的互相影响而自成一系。当然,其中保留了许多福建方言的元素。 因此,很多人以为,海南方言系闽南语的一支,这种说法是不严谨的。#福建# 文/福建本地君 图源网络,侵删 参考:《福建移民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