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物毒品、精神毒品与纳粹德国的失败——读诺曼·奥勒著《亢奋战:纳粹嗑药史》

 云蔚志读书 2022-06-10 发布于上海

关于第三帝国的毒品问题,一直不被公众注意,所以也了解甚少。纳粹曾实行了全面禁毒政策,也容易掩盖其使用毒品的真相。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这一段黑色的历史,作者通过查阅德国联邦档案馆、美国国家档案馆的珍贵资料,为读者展示了毒品对纳粹政权和二战战场的重要影响。

一、第三帝国的毒品史

(一)毒品的产生

1. 历史背景

第三帝国毒品的起源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给德国带来了深重的创伤和难以平复的痛苦,情绪低迷的德国人需要逃避现实,毒品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不像英法两国可以从其海外殖民地进口咖啡等天然兴奋剂,德国因为《凡尔赛和约》而失去了海外领地,就只能进行人工合成。

2. 工业制造

在化学工业上,德国人确实技术领先,不仅研制出了吗啡、甲基苯丙胺(即冰毒,当时的商标为:柏飞丁)等药品,产量也十分巨大。1926年,德国三大药厂的可卡因产量已占全球产量的八成,德国还成为吗啡第一制造国,海洛因第一大出口国。

(二)毒品的消费

1. 大众

当时,嗑药已是德国人的生活习惯之一,各种毒品成为消除疲劳、增强性欲、稳定情绪的必备用品。不仅是打字员、司机、消防队员、搬运工这样的普通大众,甚至连医生都成了吃柏飞丁的瘾君子。

2. 军队

德国军队也开始关注柏飞丁,并评估了它在军事上的应用效果。在“军大”学生中招募志愿者进行的盲测中,证实了柏飞丁可以消除睡意,但并不能把人变得更聪明。柏飞丁能让作战部队暂时摆脱疲劳,已足以证明这是一种极具军事价值的药品。因此,德国国防军也成为柏飞丁的一大用户,曾为陆军和空军下了3500万片的巨额订单。在战争中使用药品的军队也不止德军,二战时的神风特攻队飞行员也用过以Philopon/Hiropon名称售卖的甲基苯丙胺。

据作者分析,在德国闪击波兰和法国时,兴奋剂发挥了强大的威力。当然,这有点言过其实了,毕竟没有更加详尽的资料以及合理的推理可以证实这一点,而德国创新的装甲兵战略战术才应当是制胜的决定性因素

3. 领导层

纳粹德国的高层也是这些毒品的用户,特别是希特勒。

为了保持生龙活虎的形象,应对来自内外的巨大压力,希特勒先是注射维生素和葡萄糖,继而使用类固醇和速效胰岛素复合剂,最后则是强烈依赖优可达、吗啡和可卡因。

(三)毒品的效果

服用甲基苯丙胺后,产生的兴奋作用可持续十二小时以上。一旦药效过后,人就出现情绪低落、缺乏兴趣和认知障碍等后果,往往需要几周的时间才能恢复。嗑药时间越长,人的感觉就会随之变差,只能加大药量来加以平衡,从此陷入恶性循环。如果服用剂量过大,很可能会损伤神经细胞,导致语言表达障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记忆力受损。

在军人生理学研究所所长兰克的日记里,记载了许多药物副作用的案例,不乏大剂量嗑药后出现血压过高、休克、甚至猝死的情况。希特勒总是看起来神采奕奕,其实他的身体状况非常糟,频繁注射毒品已使他出现了四肢震颤和身体佝偻等不良变化。

也就是说,这些毒品在短期可能维持一些假象,长期则后患无穷。而且,嗑药的德军也没有挽回战场上的失败。

二、精神毒品甚于药物毒品

(一)纳粹主义替代毒品成为疗伤药

值得玩味的是,虽然毒品在后来的纳粹德国是如此的流行,而在魏玛时期,纳粹党却是猛烈批判全民嗑药的一方。

同时,为了吸引德国民众,纳粹提出以意识形态来实现治愈,即把纳粹主义当作是唯一合法的毒品。纳粹为人们描绘出一幅梦幻世界的景象,这种手法同样可以产生致幻效应,和毒品的原理无异。

(二)禁毒政策的背后

在1933年1月30日夺取政权后,纳粹继续利用禁毒运动和相关法律,为贯彻“种族净化”这一纳粹主义核心思想服务。纳粹建立起了国家监控体系,形成了组织严密的反毒品网络,广泛涉及到了福利、警察、法律、甚至婚姻等方方面面。

当然,反毒政策的核心其实是纳粹种族主义。犹太人也被称为细菌和病原体,是毒害帝国、感染社会组织的异类,必须予以清除或灭绝。

由此可见,精神毒品的危害之大,可能更甚于药物毒品了。

三、今天的奶头乐

在当今的社会,也存在着类似的精神毒品,比较典型的就是“奶头乐”。

(一)奶头乐的由来

在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之下,世界上的贫富分化加剧,80%的被边缘人口与20%的精英人口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今后的主要问题。

为了应对这一危机,曾任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提出了“奶头乐”理论。他认为,通过给多数的被边缘者一个“奶头”,采取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消除他们的不满,令其心安理得地接受被抛弃的命运,以此避免与少数精英发生冲突。

所谓的“奶头”一般指以下两种具体的娱乐方式:一是发泄型娱乐,比如开放色情产业、鼓励低质量网络游戏和短视频、进行无休止的口水战等;二是满足型娱乐,比如众多的偶像剧、真人秀等大众化视听娱乐。 

(二)奶头乐的结果

娱乐使人们失去了思考的能力,陷入沉迷,自然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但这种“奶头乐”文化只不过是在维持一种畸形的,暂时的稳定罢了。

马克思曾预言无产阶级革命必将消灭资本主义,然而二战之后的西方国家并没有出现这样的革命浪潮。原来,在增加内部的社会福利,并通过全球化转嫁内部矛盾后,西方国家出现了一派祥和的景象,并向外输出其文化价值观。西方所宣导的这种奶头乐文化麻痹了人的精神和意志,非常值得警惕,这无异于当代的精神毒品。

翻看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历史,哪怕是使用了再强烈的毒品,依然无法挽回其败亡的结果。喧嚣一时的奶头乐可以蒙蔽人一时,而底层民众终究会觉醒,走出人为编制的幻境,重新拥有独立的思考和人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